在湛江市遂溪縣城月鎮虎頭坡村,168畝的蔬菜種植基地成了新地標。塑料大棚內線椒碩大飽滿,露天菜地裡指天椒匯成紅色海洋。進進出出的工人們,時下正忙著將成熟的蔬果摘下,送到前來收購的貨車上。
海割米燕麥糕、滋補虎頭坡羊肉湯、螃蜞汁煎虎頭椒、像生芋茸天鵝酥……二十公裡外的遂溪縣螺崗小鎮,來自虎頭坡村的特色食材,經過粵菜師傅高飛大師工作室精心製作,成為12道獨具地方特色的粵式菜餚,讓前來遊玩的群眾讚不絕口。
在三水區西南街道辦事處牽頭對口幫扶下,虎頭坡村將「粵菜師傅」工程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引入現代農業科技力量,建設特色蔬菜種植基地,培育從「菜園子」到「餐桌子」的產業鏈,成功打造「造血式」扶貧產業。
貧困村建起現代蔬菜種植基地
2016年,被選派到虎頭坡村擔任駐村扶貧幹部後,來自三水區西南街道的李啟雄發現,當地自然條件優越、勞動力充足,還坐擁海割稻、芋頭等特色農產品,「利用虎頭坡的這些天然優勢,生產綠色健康農產品肯定行」。
知易行難。考慮到村集體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經驗,李啟雄和村「兩委」幹部經過一番考察和調研後,最終決定與湛江市家家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以500元/畝的價格在村內租下168畝土地,打造一個現代化的蔬菜種植基地。
2018年10月,虎頭坡蔬菜種植基地建成投產。種植基地引入溫室種植、水肥一體化等先進種植技術,種植辣椒、青瓜、豆角、玉米冬瓜、苦瓜等蔬果,延伸帶動農戶發展種植虎頭坡海割稻、虎頭坡芋頭等特色農產品。
每年,蔬菜基地都會以分紅的形式,將收益分給村裡的相對貧困戶。
除此之外,蔬菜基地還優先安排村內貧困戶就業。每到豐收季節,蔬菜基地最多僱傭60名村民,每人每天能獲得100元左右的收入。
「在家門口就業,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還可以照顧自家的農活和家務,真是家庭和工作兩不誤。」在蔬菜基地工作的貧困戶韓南發,由於要照顧家庭,無法長期外出打工,以前長期靠打零工增加收入,如今這份家門口的工作讓他的生活輕鬆許多。
下轉A05▲ 上接A01▲
此外,李啟雄還創新「企業+農戶」增收模式:由蔬菜種植基地免費向貧困戶派發辣椒苗,讓其自行在家種植,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種植培訓指導,還和貧困戶籤訂保底價收貨協議。目前已與3戶貧困戶籤訂了辣椒產銷協議。
從「菜園」到「餐桌」
無縫對接
南瓜必須人工除草,苦瓜重量要控制在6兩~8兩,黑山羊不能餵飼料……虎頭坡村蔬菜種植基地種養「規矩」多,產品品質高,深受市場歡迎。其中,虎頭坡芋頭榮獲2018東協·湛江農產品博覽會「最受歡迎農產品」稱號,並被推薦參加2019年廣東扶貧產品成果展。
去年7月,虎頭坡蔬菜種植基地與湛江御唐府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精準扶貧戰略合作協議,湛江御唐府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將收購部分扶貧愛心蔬果,進一步完善虎頭坡名優農產品直銷平臺,構建從貧困戶「菜園子」到御唐府「餐桌子」的直銷機制。
不僅如此,御唐府粵菜師傅高飛大師工作室別出心裁,將這些虎頭坡特產製作成海割米燕麥糕、像生芋茸天鵝酥等12道獨具地方特色的粵式菜餚,讓遊客讚不絕口。
高飛大師工作室還培養了數十名遂溪籍粵菜師傅,其中10位為貧困戶。將知名大廚與貧困村名優農產品組合起來的創新方法,讓虎頭坡成功探索出了一條通過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推進精準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截至去年底,湛江御唐府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累計收購虎頭坡村海割稻11794斤、黑山羊98.2斤,所有收購產品均通過御唐府各門店及線上線下進行定點銷售。2018年~2019年,虎頭坡蔬菜種植基地共實現分紅收益40.45萬元,惠及有勞動力貧困戶共76戶370人。
在蔬菜基地裡,望著長勢良好的蔬果,李啟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但他的計劃不止於此。他說,接下來,駐村扶貧工作隊打算依託蔬菜種植基地發展鄉村旅遊項目,吸引遊客到虎頭坡村體驗農耕採摘的樂趣,奠定可持續脫貧的基礎。
因戶施策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汛期來臨,充沛的雨水匯入城月河中,將倒灌的海水趕回出海口。城月河虎頭坡村河段中間窪地上,20畝長年累月與海水相伴的海割稻苗,終於喝上一口甘甜的淡水。
距離海岸線僅十餘公裡的虎頭坡村,大小河流長期飽受海水倒灌之苦,卻培育出能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品種——海割稻。但長期以來,村民種植海割稻的方法相當原始,每年只種一季,還從來不育苗,產出多少純粹靠天。
李啟雄與村內種植能手交流後,著手對這種粗放式種植方法進行改良。他動員種植經驗豐富的村民周唐生,採用育苗移栽方法,將一年一季改為一年兩季,希望通過提高海割稻的產量,進一步打響虎頭坡海割稻的品牌。如今,城月河畔的20畝試驗田長勢良好。
村內相對貧困戶周公寨今年種植了6畝芋頭。此前,在李啟雄幫助下,年屆六旬的周公寨拿到了免息貸款,以前每年只種一畝多芋頭,種植面積擴大了好幾倍。如今,他家的芋田裡,長勢良好的芋頭已有兩米高。
通過因戶施策的精準幫扶,許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紛紛靠自己努力脫貧奔康。
虎頭坡村硬體提升,也讓村民樂開了懷。過去4年多,虎頭坡村下屬的周上、周下、西坡3個村民小組,先後建起了文化樓、健身設施,黃宅、韓宅、唐宅、洋仔等村民小組也建設了文化活動中心,讓村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
「精準扶貧給我們注入了新鮮血液,讓我們的生活有了奔頭,村民也更有幹勁。」虎頭坡村村幹部表示,接下來,村「兩委」將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佛山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助下,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及新農村建設。
數讀
●截至2019年底,虎頭坡村111戶相對貧困戶420人,全部達到脫貧「八有」退出標準。
●2019年,村內光伏發電、蔬菜基地等產業項目可分紅收益達59.48萬元,惠及76戶有勞動力貧困戶。
●截至2019年底,完成各自然村環村路硬底化工程15.52公裡改造,完成村內巷道共36公裡改造。
●推動全村全民參與廁所革命工程,完成10個自然村共12個公廁的改造建設;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共948戶。
(文章來源: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