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花在廚房裡認真準備食材。
今年40多歲的盧金花,廣西大新縣人,曾是當地的貧困戶。早年間,她在扶貧工作組的幫扶下,在大新縣城桃源路開了一間水果店,但由於經營不善,生意一直都不太好,於2019年年初結業。
得知盧金花水果店結業的消息後,當地社區扶貧工作組又找到她,勸說她參加省際「粵菜師傅」技能扶貧項目,到廣東臺山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學習。盧金花馬上響應,報名參加。
事實上,在水果店結業後,盧金花一直在為做什麼而糾結。她也曾想過做小食店,但苦於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廚藝培訓,她始終沒有鼓起勇氣去嘗試。此次到臺山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對於她來說是一次機會。
熱情如火的6月,在廣西大新縣人社部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盧金花和其他58名精準扶貧對象一起,懷揣著希冀和夢想來到了臺山廣東廚藝技工學校,參加為期40天的「粵菜師傅」培訓學習。
培訓期間,盧金花非常刻苦。她不光認真學習老師們傳授的廚藝,學習如何將粵菜風味、烹飪手法與當地食材結合,還認真聽取創業導師教導的成本核算、經營理念等相關知識。經過一個半月的學習,盧金花信心滿滿,並在回廣西的途中,向一起參加學習培訓的學員陸坤說起她回大新開小食店的打算。而盧金花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陸坤的認同。
陸坤是一位有多年經驗的廚師。20多年前他就到廣東、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並一直在廚房工作。去年因為身體抱恙,他才回到老家休養。此次他參加培訓,為的是學到更全面的知識,尋找創業機會。
聽到盧金花要開小食店的想法後,陸坤立即提出加入,共同創業。他認為盧金花有熱情、有信心,而自己有多年的廚房經驗,兩人合作創業一定能成。陸坤的加入,也讓盧金花信心倍增,她決定大幹一場。
隨即,兩人把開店的各項事宜進行安排,並構想先在大新縣城開店,待盧金花熟悉業務,食店步入正軌後,陸坤再與還在外地打工的妻子去鄰近的靖西市開新店。他們一回到大新縣,便四處尋找合適的店鋪,最終在熟人的介紹下,在縣城古榕路盤下一間店鋪。店鋪位於縣城中心,附近還有一所學校,人氣很旺。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後,盧金花和陸坤決定開一家提供粥、粉等的小食店。
盧金花和陸坤知道,不管是大食店還是小食店,沒有特色是招不來食客的。他們決定,用在培訓期間學到的廚藝,結合大新縣當地的海鮮、走地雞和野生蘑菇等營養豐富、綠色健康的特產食材,開發「養生海鮮粥」「烏雞核桃粥」「松茸茹雞粥」等,以養生粥為主要特色。他們的食店在2019年國慶節前開門迎客。
看到自己創業的夢想終於在廣東、廣西兩地政府和人社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實現,盧金花十分激動,她感恩兩地政府和幫扶單位組織舉辦的「粵菜師傅」技能培訓,使自己掌握一技之長,圓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文/圖 葉娉雲 陳方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