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的等待與煎熬,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幻滅,到此結束。3月24日22點,當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讀完聲明匆匆離開時,現場所有的人似乎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擊中,陷入了短暫而令人窒息的痛苦、沉寂。我們為逝者默哀,與家屬同悲。
3月17日,馬來西亞民眾在吉隆坡為失聯航班MH370上的全體人員祈福
17天的等待與煎熬,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幻滅,到此結束。3月24日22點,當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讀完聲明匆匆離開時,現場所有的人似乎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擊中,陷入了短暫而令人窒息的痛苦、沉寂。我們為逝者默哀,與家屬同悲。
馬政府承諾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進一步的分析依據和事實細節。事已至此,繼續追問,查清事實,公布真相,既是對死者負責任的祭奠,也是對生者唯一的寄託。
回看MH370失聯之後的17天,有三個關鍵的轉折點:
第一個是3月13日,飛機失聯第6天,《華爾街日報》披露,發動機製造商羅羅公司的數據顯示,MH370的發動機運轉了5個小時,而非此前馬方一直猜測的起飛後40多分鐘。這一消息基本終結了前幾天一直在馬越交界海域的搜尋行動,在那片水深只有40~60米的海域,幾十艘艦船和飛機輪番出動,連續幾天都沒有發現這架60多米長、重達200噸的龐然大物,本身就令人疑惑。MH370的飛行半徑大大延伸,搜救工作基本又重歸於零。
其實,MH370失聯後的第二天,就有消息透露說,馬來西亞軍方雷達曾監測到有飛行物飛越馬來半島,往馬六甲海峽飛去。但是,馬方遲遲不肯確認,只說有可能是MH370。隨後公布的信息解答了這一疑惑,MH370折返飛越馬來半島,並非是亂飛,而是沿著既有的航標線路飛行,這就是為什麼馬軍方有些委屈地解釋說「覺得飛行物沒有惡意就沒加注意」的原因。
第二個是3月15日,飛機失聯第8天,馬來西亞總理召開發布會,宣布MH370最後一次與衛星聯繫是在3月8日早上8點11分,並據此公布了飛機可能最後失聯的兩條走廊。對於搜尋工作來說,這是一次最關鍵的轉折,它以數學計算這種最無可置疑的方式,基本確認了飛機可能存在的地點。雖然這兩條走廊地帶非常廣闊,但畢竟衛星數據計算這種新方式帶來了希望。
除了地點之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也開始陸續釋放,比如飛機的飛行高度有過巨大變化,斷續的雷達數據顯示其航線經過策劃,通訊系統的關閉是人為主動。這些信息最終指向一點,即飛機失聯並非遭遇天氣、機械故障等突發情況,而是具備專業駕駛技術的人員實施的有預謀的劫機行為。發布會還沒結束,馬來西亞警方就已經抵達機長的家中進行搜查。雖然馬方嘴上說對機上乘客啟動全面調查,但通過前期假護照事件的初步篩查,應該已經基本確認,除了正副機長,MH370上並沒有掌握專業駕駛技術的潛在劫機者。
第三個轉折點在3月20日,負責南走廊搜尋的澳大利亞宣布發現疑似飛機殘骸。由於前期不斷出現信息混雜與矛盾,客觀上降低了這條信息的可信性,很多人甚至等待著被馬來西亞再次否認。但是,澳方公布的信息有兩個關鍵點極具價值,第一是發現地點與南部搜尋走廊高度吻合;第二是在非商業航道上很少會看到長達24米的龐大漂浮物。政府之間的信息分享當然不會全部公開,但很快中國就派出了伊爾-76這樣的大塊頭軍機長途跋涉去搜尋,可以想像澳方和馬方必然提供了確信度較高的信息。
之後,只能等待。最後宣布的結果並沒超出想像,稍有意料之外的是,敲下手中錘子的不是前線的搜尋人員,而是基於衛星數據的計算。網上質疑聲不斷,估計幾小時後的新聞發布會,馬方也會公布依據和計算方式。不管多麼不情願,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變數很多,但有時候數學計算卻是最難被打敗的一種證明方式。
但是,有關MH370,仍有很多未解的關鍵疑點:
第一,劫機者到底是誰?一般傾向認為是機長。他是機上駕駛技術最好的人,還是個飛行狂熱愛好者;他是反對派的堅定支持者,而且此次飛行的前天上午還親自參加了對反對派領袖雞姦案的聽證會。此外,東南亞混亂的政治鬥爭、渙散的社會管理,以及個人極端性格和做事方式,都指向機長的可能性較大。
第二,如果是機長,那麼這是一次預謀已久的劫機,還是他臨時起意?馬方此前一口咬定沒有人向政府提出過政治訴求,是真的嗎?劫機者與馬方有沒有過任何形式的談判?如果沒有,那就是單純的報復行為,有沒有可以佐證的遺言?
第三,MH370的飛行軌跡。在打撈到黑匣子之前,MH370的飛行路線無法詳細解讀,但是,既有信息仍有諸多衝突之處,比如發動機數據顯示時間(5個小時)與最後失聯的衛星數據顯示時間(8點11分)為什麼不吻合?飛機高度的劇烈變化能否證實?最高4.5萬英尺和最低1.2萬英尺的數據從何而來?如果真的有過驟升和驟降的缺氧飛行,對機上人員會帶來何種影響?
第四,馬方需要公布詳盡的數據獲取時間和搜尋、調查過程,否則再難取信於國際社會。比如,馬方最早是在什麼時候獲得了羅羅發動機數據和最後的衛星聯繫數據?為什麼在越南海域的搜索持續了長達一周後才公布MH370的航向轉變?當晚馬軍方雷達發現MH370之後有沒有與其聯繫或確認身份?
第五,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有沒有可能出現程序錯誤?駕駛艙有沒有過搏鬥?若真的有過驟升,乘客意識還清醒嗎?知道飛機被劫持向反方向飛行嗎?有沒有過集體反抗?馬方對機長的調查已經掌握了什麼信息?
現在看,前期調查並不順利,調查人員似乎把這些疑問都寄托在黑匣子上了,因為它包含了飛機的所有飛行數據和最後兩小時的機艙對話。黑匣子的信號發送只有一個月的電力,理論上說,要在深三四千米的南印度洋裡撈到黑匣子,搜尋人員只有13天的時間了。不過,做最壞的打算,即便13天裡沒找到黑匣子,是不是就應該放棄呢?不!當年法航447航班的黑匣子是在其墜海兩年後才找到的,仍然可以提供關鍵的調查證據。所以,對馬航MH370的調查和追問,現在只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
我們需要一個真相
在沒有找到飛機殘骸的情況下,馬來西亞總理宣布MH370航班「終結」於南印度洋。從3月9日凌晨1時19分,飛機最後與雷達管控人員聯繫,到8時11分最後一次向衛星發出ping信號,我們不知道這7個小時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在迷失時段內,馬方並未採取任何行動;直到救援已持續一周後才重新將搜救區域鎖定南印度洋。無論對飛機墜落的原因還是救援過程,馬方都需要進行最嚴謹的調查,儘快公開調查結果。這也是馬來西亞需要承擔的國家責任。無論等待多麼漫長,我們都需要一個真相。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