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長且安魂

2020-12-22 經濟觀察報

(電影《地久天長》劇照)

苦澀的妥協

看王小帥的新電影《地久天長》,最強烈的感受是「銀熊獎」所獎不虛。如果不是王景春和詠梅的表演,或許《地久天長》不會完成得這麼好;如果不是穿插跳躍著講故事,三個小時也會讓觀眾覺得冗長。就像如果不是餘華對語言和故事節奏具有強大的掌控力,《活著》那部小說也不會如此耐人尋味一樣。一部藝術作品帶給人的審美舒適,總是內容恰好遇到了合適的形式,然後,形式再賦予似曾相識的內容一些新鮮的含義。

電影聚焦於兩個家庭前後三十年的生活。年輕的時候,他們一起當知青下鄉,一起回城,一起在工廠工作;後來,成家了,一起住在筒子樓,同一年生下孩子。一次意外,讓一家的孩子溺亡,另一家背上了永久的「罪」。國企改革之後,有人下崗了,有人下海了。生活的變故和時代的變化加在一起,徹底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失獨」家庭的夫妻二人遠離熟悉的人流浪遠方,懺悔家庭的女人則因雙重愧悔而患上了腦癌——一是作為計生幹部,曾督促「失獨」家庭的妻子去流產;二是自己的兒子是造成夥伴溺亡的直接「推手」。

多年之後,兩個曾因為「死」分道揚鑣的家庭,又因為「死」重聚在一起,依舊彼此親近,彼此滿懷善意。整部電影在縝密流暢的情節中,展現的是一個善良人的世界。他們無論怎樣被命運和時代捉弄,都保留著內心的善良和美好、寬厚和仁愛。就連男主人公僅有的那次出軌,都變成了對年輕時候情止乎禮的一次償還,變成了他「失獨」之後在漫無邊際的苦海泅渡中的一次上岸喘息。

電影的英文名字是「So long,my son」,直譯過來仿佛一聲長長的嘆息:我們走了很遠的路啊,我的孩子。於是,孩子的亡故仿佛變成了一個試金石,它見證友誼地久天長,見證婚姻的承諾地久天長,見證人在命運考驗面前忍耐力地久天長;見證人性善,見證罪惡感、羞恥感,見證良心和尊嚴,見證「活著」。最後的結局,「失獨」夫妻收養的孩子也浪子回頭了。極寒之中,溫暖瞬間降臨,一如神缺位已久之後突然的眷顧。

從導演王小帥的創作履歷上看,《地久天長》的總體風格沒有太大的變化:用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和社會問題,用深入人物內心的方式,用舒緩的、抒情性的方式支撐情節的轉換,注重在時代背景上尋找人物性格的說服力。但同時,在矛盾呈現方式上,他又有變化。曾經那種激烈的、夢想與現實無法緩解的衝突,人物與體制無法緩釋的矛盾,人物卑微與時代宏大之間無法彌合的鴻溝,都變得舒緩了,甚至呈現了某種柔性妥協的樣子。

這種妥協似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電影審查制度的妥協,它仿佛也更符合人心,更符合記憶的邏輯,符合年齡、閱歷、經驗和成就賦予一個藝術創作者的成熟度。電影中,時代的標籤都在:知青、國企、計生、嚴打、下崗、出國潮等等,每一個似乎都足以喚起批判和反思的衝動,但因為被渲染到極致的溫情和善意具有更強的覆蓋力,這衝動又都似風倏忽而過,塵埃剛剛泛起即無聲散去。

著名影評人戴錦華在總結和評價伊朗新浪潮電影的時候曾說:第三世界國家的藝術家面臨著普遍的困境——激進的批判更能給他們帶來國際聲譽,但卻會遠離本土觀眾;如果想要貼近自己的同胞,似乎就要有策略性的「妥協」。比如以《小鞋子》為代表的伊朗電影,用兒童視角、底層生活和卑微者的相親相愛化解了矛盾,規避了可能帶來的宗教、社會和意識形態的風險,達到了本國體制內製作,國際上獲獎的「雙贏」效果。

或許,無論是「傷痕」還是「反思」,無論是「批判」還是「犬儒」,總需要克服環境,跟自己的目標觀眾在一起。

活著,夢實現了

看《地久天長》更像讀一本小說,一本中國式的苦情小說:矛盾的內核非常簡單,但因為造化弄人,命運的苦和人心的善反而變得深不可測,具有了層層深入的可能,情節也就隨之起承轉合起來。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深受法國新浪潮電影影響的中國「第六代」導演擅長用的方式。不只王小帥,還有賈樟柯。他們的電影更像是一種用光影完成的寫作,導演是作者,攝影機是筆,他們捕捉時代的符號,撿拾時間的碎片,用人心編織整合成記憶。他們強調人物對生活的深度體察,強調對歷史和背景的高度忠實。他們總有記錄時代的衝動,有「時代書記官」的使命感,甚至有時候會想要在紀錄片和故事片之間尋找中間地帶。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的精神教父弗朗索瓦·特呂弗所謂的「電影作者論」涵蓋的內容。

更有意思的,他們常常著眼於時代之大和人之小,著眼於「夢想」和「理想」,著眼於喪失和尋找。城市夢、江湖夢、詩和遠方的夢,都是他們常常表達的主題。城鎮化進程急劇加速的幾十年間,正是這一代人從少年到中年的幾十年。他們見證了社會轉型,見證了市場經濟從雛形初具到無所不在,見證了社會倫理從「前現代」到「後現代」的持續變遷。這一切,讓他們應接不暇,讓他們不適應,也讓他們試圖抓住矛盾的內核。而且,與之前的中國電影肩負「啟蒙大眾」的責任不同,他們似乎放棄了「啟蒙」,只肩負著一代人心路歷程的記錄和精神出路的追蹤。

對王小帥而言,如果說《十七歲的單車》講了北京夢的破碎,《青紅》講了上海夢的破碎,《二弟》講了美國夢的破碎,那麼在《地久天長》裡,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夢卻抵禦了時代無情和命運無常,實現了。這苦澀的夢想實現,充當了傷口癒合劑,撫慰時代和生活給人的傷痛;也充當了給善良的人胸前戴上的小紅花,褒獎他們在生活裡光榮戰敗,卻不屈不撓,不怨不怒。或許,這也是《地久天長》被稱為「有誠意」的作品的原因之一。這個時代,似乎每個人都需要這朵小紅花。

電影裡的兩個鏡頭給人印象深刻:一是王景春演的父親劉耀軍前後兩次的奔跑,一次是抱著被淹死的兒子,一次是抱著自殺的老婆。二是多年之後,劉耀軍夫婦坐飛機回家,飛機突然顛簸,兩個人都很緊張,妻子突然說:「真有意思,我們倆居然還怕死。」然後,兩個人相視而笑。

此刻,相信很多觀眾內心都能感受到一種樸素的溫暖,活著的溫暖。就像多年之後,沈茉莉在美國呼喚自己的兒子來視頻,觀眾跟著劉耀軍一起心裡一緊:既盼望著一個中國面孔出現,撫慰「失獨」父親無盡的悲苦;又生怕突然出現一個長得像他的面孔,讓他在朋友和妻子面前瞬間「人設崩塌」。

王小帥說:「我們這個戲要扎到土裡……要真的跟現實緊緊地連在一起,跟生活連在一起。」當然,對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而言,現實感是最低標準,有時候也是最高標準。

因為,除了描摹生活、再現生活,還始終有一個如何認識生活,如何認識苦難的問題。對藝術創作而言,感動,畢竟只是藝術感染力的初級階段;眼淚,也無法作為見證更高藝術價值的尺度。

死之近旁,生在延續

或許,拉低《地久天長》審美價值,也是壓縮《地久天長》回味空間,讓人感到不滿足的,恰恰在於它的過於自足完滿,在於它對矛盾雙方的「善」幾近聖人般的渲染。電影中,兒子的過失和時代之惡,都被計生幹部李海燕一肩挑了。她用幾十年的自我折磨,包括最後的患癌去世,解決了一切。甚至,電影裡的人物也幾次三番安慰她:這不怨你,那是你的工作。或許,她在生活中是可信的,但靠她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懺悔解決問題也是不可能的。

同時,所有的人物,無論處境如何,即便經歷了世界上最為痛苦的「失去」,他們之間的情感都沒變,性格都沒變,「三觀」也沒變,很有世界大同、人們相親相愛的意味。顯然,在堅硬的現實和三十年的人心巨變面前,「友誼的烏託邦」太過魅惑虛幻,人物也實在顯得過於扁平。

還記得當年看完《活著》的時候,有一個問題總是縈繞不去:福貴為什麼不去死?在人間,他七次失去親人,也失去了能失去的一切,為什麼不索性連自己也放棄?然而,他活著,跟黃牛一起。苦難從未褪色,每一天都度日如年,但餘華卻堅定地讓他如動物般站在夕陽中,給殘忍的歷史和作惡的時代以最不可辨駁的提醒和警示。

還記得看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對媽媽一邊微笑生活,一邊堅持每年在兒子忌日的時候,邀請被他從水裡救起來的人來做客,感喟不已。與失去長子的傷痛相比,她不想原諒,她想提醒,她想讓活著的人記住。而她突然唱起丈夫出軌時候自己聽到的歌兒那個細節也讓人震驚、回味不已。失去孩子的巨大悲苦,並沒有讓留下的人只顧悲傷,只顧相依為命地在一起。災難並沒有讓家庭無懈可擊,他們還是埋藏著日常的苦,微笑、平靜、種花、養鳥,克制著內心的嫌隙與隔閡。在是枝裕和那裡,藝術從來不會抽去生活最複雜的底色,總是五味雜陳地繼續。

還記得看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朱麗葉·比諾什扮演的同時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女人,幾乎還沒有從極度的痛苦喘一口氣,就得知了丈夫生前曾背叛她的事實。失去和背叛,哪個傷痛更大?該不該思念一個突然逝去的背叛者?真是讓人無所適從。於是,女人被情感和記憶,強烈的自毀傾向和本能的求生欲望劇烈撕扯,她為想要的自由付出了巨大代價,也為想要的生命經歷著地獄般的磨難和煎熬。

還記得看完莫言的小說《球狀閃電》和《蛙》,對作為接生婆,同時也是流產手術實施者的姑媽,也無言以對。作為實施國策的「一線」代表,聽到和孩子的哭聲極為相似的一片蛙聲的時候,哪一聲能變成她內心的安慰,而哪一聲又會讓她寢食難安呢?

無數的文藝作品,無數的哲學都在探討苦難,探討善的力量和限度,探討時代之惡,探討向死而生,探討人的偉大和渺小、堅韌和脆弱,探索人之所以堅持活下去而不自毀的方方面面。當然,如果想讓這種種的探討能夠穿透時代的迷障,多年之後依然有價值,顯然必須要超越環境束縛,超越藝術創作在特定時代的處境,甚至超越策略性妥協本身。對創作而言,難度和價值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對人而言,只要生而為人,那個叫「命運」的幽靈永遠存在,它不知道哪一刻會跟誰聯手。靈魂也永遠需要尋找棲息之地。

「失獨」者的安魂曲

據說,詠梅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物,曾和「失獨」的父母聊了七個小時。在這七個小時裡,她一定體會到了刻骨的傷痛和孤獨。著名作家周大新在他帶有自敘傳性質的長篇小說《安魂》中說:「誰知道失去兒子的痛苦是怎樣的嗎?那不僅僅是心口疼,那是一種無可言說的疼,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空茫之痛,是五臟六腑都在攪呀!」

即便如此,周大新也並沒有一味陷在獨子29歲因腦癌去世的無盡傷痛裡,而是用父子隔空對話的方式,用三十個紀年為章節,陪兒子重走了一遍人生路。在對話中,他們把今生回顧了一番,把來世暢想了一番,就像父子相伴打通了生和死之間的界限。

幾乎每一番回顧中,都是父親在回憶,在反思,在道歉,而兒子在安慰,在豁達,在平靜。災難沒降臨之前,一個家庭中可能產生的孩子成長的煩惱、家人間的誤解,統統都有;而疾病到來之後,焦慮、無助、傷痛,乃至絕望,也都悉數登場。或許,生者能夠給予死者的,只有思念;而死者帶給生者的,反而是安頓生命、安頓餘生、安頓孤獨的力量,生的力量。「安魂」也因此具有了雙重含義,追念以安頓逝者,同時,更要撫慰生者。

尤其是後面的幾個章節,周大新想像兒子在另一個世界遇到了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宗教界的人等等,他們在探討生死,探討生命的長短、生命的價值。兒子跟他們在一起,在另一個世界裡生機勃勃。看得出來,作家不惜用浪漫主義的筆法,將文學視作自己的「神」,用創作自我拯救,也避免讓讀者跟著自己陷入到無窮無盡的傷痛中去。據說,正是因為《安魂》在表現手法上既無限貼近又注意「間離」的創作自覺,被日本導演看中,不久也將拍成電影上映。《地久天長》中的父親,幾乎沒有眼淚。唯一的一次淚奔,發生在不得不讓沈茉莉去做流產的時候。那個時候,觀眾跟著他一起,被「責任」兩個字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相對於母親,他是更為飽滿、更為立體的角色。不只因為他對沈茉莉的心動和唯一的一次出軌,還因為他對養子的寬和,對妻子的呵護,甚至他面對計生幹部時候的憤怒。王景春精準演繹了一個「失獨」父親,一個中國底層男人,平凡中的教養,粗糙中的細膩,以及為了扛住命運和誘惑,自我犧牲的操守。聯繫最近被熱議的電視劇《都挺好》中的父親蘇大強,或許會對中國式家庭中,「我們應該怎樣做父親」(魯迅語)的問題,有不一樣的認知。

無論如何,《地久天長》都給一個特殊的群體帶來了某種精神的力量或者情感的撫慰,它也儘自己的力量,給中國三十年的變遷留下了一個側影,給隱忍生活的卑微者營造了一個情緒的出口。

我非常喜歡的阿爾巴尼亞作家卡達萊,在給他所在的城市做記錄的時候(《石頭城紀事》),寫盡了自然、戰爭、巫術、疾病、人心叵測給這個城市的大人造成的恐慌、憤怒和焦慮,也寫盡了孩子置身其間,天然具有的憂傷、好奇和對愛的渴求。在大轟炸頻繁發生的絕望中,孩子會說:「我想像,這世界壓根兒就沒有天空,也許會更好些。」而在日子好不容易歸於平靜的時候,大人則說:「日子反覆無常,只有煙囪還生意盎然。」

相關焦點

  • 雙語:友誼地久天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友誼地久天長 2004-09-02 13:39 來源:學海無涯 作者:Auld Lang Syne
  • 票房不會地久天長
    買了杯可樂,看完了三小時的《地久天長》,和我預期的差不多,影院裡零零散散不超過十個人,票房估計也不會很樂觀,大眾不是很喜歡這種慢節奏寫實類影片,何況時間還這麼長,每個人觀影喜好類型不同,這東西也沒必要強求。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友誼地久天長」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票房並不樂觀的《地久天長》,在《陽臺上》《過春天》鎩羽而歸之後,這部代表華人獲獎的佳作也沒有成為所謂的爆款,雖然看到很多朋友在社交平臺誇獎,但一個周末兩千萬的票房,透露的卻是華語院線對中國社會小人物故事的情節不耐受。
  • 友誼地久天長 【教學 吉他譜 伴奏】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蘇格蘭民間歌曲 Auld Lang Syne,翻譯為過去美好的時光,在中國被稱為 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曲子非常適合在親朋好友面前或公司年會上演奏。
  • 動漫|海綿寶寶高清手機壁紙 友誼地久天長
    ——動漫|海綿寶寶高清手機壁紙 友誼地久天長海綿寶寶:找不到我了嗎?我在這裡呢! ——動漫|海綿寶寶高清手機壁紙 友誼地久天長真羨慕海綿寶寶,能夠有派大星這樣的好朋友。 ——動漫|海綿寶寶高清手機壁紙 友誼地久天長很想知道派大星為什麼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嘻嘻哈哈。
  • 詩歌: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詩歌: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Robert Burns
  • 《地久天長》:時間帶來的傷痛,也只能由時間抹去
    很早之前和朋友去影院看了《地久天長》,上次聊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時候預告說下期講講這這部同為第六代導演作品的《地久天長》,結果一鴿就鴿了這麼久。影片講述了兩個家庭在三十年的時間洪流下歷經傷痛與不安,隨時間風浪飄蕩,最終與自己與他人亦可以說是與時代達成和解的故事,是不是聽著有點玄乎,且聽我細細道來。
  • 一個故事一首歌 ▏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地久天長來自妳之國,登錄喜馬拉雅,聽完整音頻,聽美女主播生生講愛情。▼人活一輩子,怎麼能沒有個朋友呢?在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這個世界就有許多小天使與你同步來到人間。幼兒園一起玩過家家排隊洗手手的小朋友,小學裡一道打架逃學被老師體罰的小夥伴,中學問你借半塊橡皮的同桌,大學陪你哭到天亮的閨蜜……▼友誼我懂,但什麼是地久天長?記不清長相的小朋友,忘記名字的小夥伴,形同陌路的同學,遠嫁他鄉的閨蜜……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朋友呢?是天邊的雲還是路邊的樹?是迎面的風還是疾行的雨?為什麼我們常常感覺孤獨?
  • 願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交朋友需要命運,伯牙和高山流水「似的友情人人羨慕,「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在我們耳邊迴蕩,但現實是什麼樣的呢?在農耕社會,人們對士人讚不絕口,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不僅是學者的道德規範,而且是整個社會的道德規範,在道德標準中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容易得多。
  • 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歌詞/背景
    友誼地久天長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親愛的朋友,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For 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讓我們舉杯痛飲
  • 地久天長:現實主義的時光機文/王珉
    地久天長:現實主義的時光機文/王珉《地久天長》以小窺大,濃縮展現30年中國社會時代變遷背景下,普通人的心靈史。《地久天長》雖然主角同樣是他熟悉的工人階層,但看似真實的畫面,卻帶著強烈的意象,甚至超現實的場景來表現現實的荒誕。電影中茉莉小年來串門時窗外漫天飄雪,而貼著「福」字的窗內,卻隱約照出一家人團聚的熱鬧光圈,與前一幕耀軍和麗雲夫妻兩失去孩子、獨守空房形成鮮明對比,煙花升天,一動一靜,一冷一暖。社會大環境此一時彼一時。
  • 《地久天長》入圍金球獎外語片展映 獲提名資格
    《地久天長》入圍金球獎外語片展映 獲提名資格 此次為金球獎組委會舉辦的首次外語片系列展映,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與美國電影資料館聯合舉辦,他們在過去一年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曾經斬獲殊榮的非英語電影中,根據金球獎的口味標準進行篩選,最終選定四部外語影片,分別是《地久天長》、《蜂鳥》、《創性紀》和《瘦人》。7月21日,四部影片依次在好萊塢歷史悠久的埃及劇院向所有金球獎評委開放放映,也提前進行了公開售票。
  • 英語美文欣賞: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欣賞:Auld Lang Syne (友誼地久天長 ) 2012-10-31 21:15 來源:普特英語聽力 作者:
  • 《地久天長》:所謂地久天長,不過是一場漫長的告別
    (文章來源公眾號:大家一起來擼串兒)說實話,在《地久天長》剛上映的那段時間,源於對文藝電影的嚮往,有按捺不住的衝動要去一探究竟,可一看到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我就被嚇退了。但是當你某一天再與這個名字邂逅的時候,你還是念念不忘,於是今日份的《地久天長》來啦!1.
  • 《地久天長》:so long,my son
    周末晚上看了《地久天長》,一部拿了柏林電影節獎項的文藝片,導演王小帥,時長將近3個小時,當時看完就已經凌晨了。怎麼說呢?是部好片子,很中國,很現實,上一次看到這種反映中國特色人情社會的電影,是張藝謀的《我不是潘金蓮》,這次又有人敢拍這個題材了。
  • 柏林觀眾哭得停不下來,《地久天長》怎麼做到的
    在剛剛結束的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上,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創造了屬於中國電影的奇蹟時刻:王景春和詠梅雙雙擒銀熊而歸,包攬表演獎,屬華語片首次。它用克制的鏡頭、平凡人的故事,串聯起了無數歷史散點,讓柏林的觀眾們流下了淚水。是什麼樣的故事和演繹帶來的感動呢?
  • 《地久天長》後,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第二部《沃土》亮相
    該片是繼電影《地久天長》後,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的第二部,取材於李師江短篇小說《爺爺的鬼把戲》。《地久天長》是反映中國現代工人家庭生活與變遷的故事,第二部則希望表現農村家庭的故事。 《地久天長》後,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第二部《沃土》亮相
  • 經典丨友誼地久天長《Auld Lang Syne》電影「魂斷藍橋」主題曲
    經典丨友誼地久天長《Auld Lang Syne》電影「魂斷藍橋」主題曲 2020-06-30 0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片放眼瞧│《地久天長》:不是哭片,是一大段史詩
    在電影《地久天長》中,詠梅飾演的麗雲告訴王景春飾演的劉耀軍,「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慢慢變老。」這句臺詞流露出的氣質,就是這部影片最為鮮明的氣質,電影把三十年的生活艱難,不動聲色地排列開來,不動聲色地打動你,狠狠地戳你的心窩子。
  • 《友誼地久天長》這首經典曲目又紅了一次...
    王源獻唱電影《地久天長》推廣曲3月16日,由王源演唱的電影《地久天長》推廣曲《友誼地久天長》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