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是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打基礎時期。所以在學初一數學時,我建議大家能夠學會一題多解,舉一反n。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一題多解聽說過,那舉一反n是什麼意思呢?「n」又代表什麼呢?我們知道在數學字母中n代表自然數。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n」。
奇妙的自然數n
當n=0時,我們可以理解為學習例題並記憶數學例題。也就是說當學習一道數學例題時,我們可以不去反思,而是把它當成一種特別重要的題型,牢牢記住!
當n=1時,可以認為學了一道例題,然後再換一種思路,看有沒有其他的一種不一樣的解法,這就叫舉一反一。
當n=2時,那就不一樣了,也就是學了一種類型的題,可以把條件和結論換一換,這是一種反思。也可以把結論改一改而條件不變,這叫另一種反思,所以我們說這叫舉一反二。
當n=3時,就是我們最常聽說的舉一反三了。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呢?那就是千萬不要追求做題的數量,反而要在一道題上深挖下去!如何深挖呢?比如除了換一換條件之外,再想一想能否和其他的已經做過的類似的題發生聯繫。或者是把這個題目的模型給提煉出來。再或者能不能自己創造一種方法,使得這種題無論怎麼變化,都可以用你的這種方法把它解出來?
舉一反三,一題多解的基礎!
那麼,一道題究竟要反思多少次呢?這就要根據你自身的情況了,所以我們說要舉一反n。下面,開心數學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套關於有理數的一題多解,舉一反n的好題,希望能夠使大家在期中數學考試中逆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