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畢業生求職工作陸續展開,不少大學生為了找到滿意的工作,線上投簡歷,線下跑市場,生怕錯過一家可靠的公司。
據了解,有網友在找工作期間,常常會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以及畢業院校,經過短暫的溝通後,發覺並沒有給該公司投簡歷。
對方從哪裡得到畢業生的信息呢?主要來源有三個渠道
1、中介公司發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職者個人信息。
2、藉助內部人脈和獵頭帳號拿到求職者個人信息。
3、內外勾結從學校獲取應屆生的個人信息。
求職心切的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沒有信心,往往會將自己的簡歷「海投」,以量來換取就業機會,然而,有些不法分子惡意註冊帳號並偽裝成正規公司,將畢業生簡歷打包出售,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給如博彩、網貸等黑色行業。
據求職者小劉透露,找工作期間在網上多款APP上都有向意向公司發送簡歷,並將個人簡歷設置為「不公開」,這意味著只有該企業能看到求職者的身份信息,其他企業無法看到求職者信息,不能被檢索查看。
小劉表示,在投遞簡歷後的幾周裡,常常能接到陌生公司的邀約電話,參加面試以後,看到有些單位比較正規,公司有模有樣,只是不了解為什麼他們有我的個人信息,還有一些特殊的公司,在面試結束後告知「這個崗位已經招滿了,有其他工作,是否考慮做兼職」。
不少畢業生都遇到過此類情況,只投了幾家公司,卻能接到許多陌生公司的邀約電話,在面試過程中,對方卻告知崗位已滿,讓他考慮其他崗位。
如果大學生遇到這類情況,基本上可以斷定「個人信息被倒賣」。
有些中介公司冒充用人單位,在各大平臺註冊帳號,發布許多高薪崗位誘騙畢業生投遞簡歷,在取得這些簡歷之後,再將簡歷打包售賣「需求方」,若遇到正規的單位的還好,遇到一些從事非法行業的公司,一旦入職以後,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應屆生找工作,被陌生公司邀請面試,到底該不該去?
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所以,在找工作期間,遇到陌生公司的電話邀請,可以在網上搜索公司名稱、註冊資本以及公司規模等,並檢索是否有相關負面導報以及糾紛,如果有糾紛或違法記錄,這類公司一律不考慮。
如果在網上查詢不到的公司的相關信息,不推薦前往面試,尤其是單槍匹馬地參加面試,如果遇到傳銷組織,很有可能深陷其中,被限制自由與外界失去聯繫。
那麼,到底該不該參加陌生來電的邀請呢?主要看三個方面
1、公司真假與實力
有些公司將招聘工作外包給中介公司,若能查詢到外包公司信息和最新動態,這類公司較為可靠,但也不是絕對可靠。因為,有實力的公司都是內部親自邀請,輕易不會將面試交給中介,只有一些工廠在大量招聘一線職工時才會外包。因此,可根據公司的實力以及招聘崗位判斷是否參加面試,如要參加,建議找人陪同,降低人身風險。
2、招聘崗位信息核查
陌生公司不代表就是違規公司,如果不去,很有可能會錯過一份滿意的工作,如果去,一定要了解公司目前都有哪些崗位在招聘。如果在網上搜索到公司大量招聘銷售類工作,技術類較少,參加這類公司的面試,很有可能是為了業務擴張,並被推薦入職其他崗位,這類公司不建議前往參加面試,去了也是浪費時間。
3、高薪兼職工作
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求職心切且沒有收入來源,有些非法行業利用畢業生的這種心理,以高薪兼職為噱頭,電話中會透露是兼職工作,還不會佔用個人時間,在工作之餘也可以勝任,邀請你來面試。這類「高薪工作」工作往往都是刷單、網賭或在網上發布廣告,沒有收入的畢業生很容易被這類工作所蠱惑,但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因此,應屆生求職要避開這類非法的「高薪兼職」。
綜上所述,對於個人信息倒賣,只能讓平臺和市場介入整頓,大學生很難做到信息不被洩露,只要發送簡歷,很有可能會被對方外洩,所以,在求職中要學會判斷騙子公司,以免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