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這3個部位,再髒也不要隨便清洗,洗錯影響寶寶健康

2020-12-19 逗兒媽媽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寶媽都有潔癖,不僅對待家庭環境衛生是這樣,要保持家裡的每個角落衛生乾淨,對待寶寶也是如此,可是寶媽把潔癖運用在寶寶身上並不一定是好事。寶媽蕊蕊看寶寶皮膚白白嫩嫩,可肚臍上看起來髒髒的,她就每天給孩子用溫水清洗,一周後,寶媽蕊蕊發現寶寶的肚臍不但有股臭臭的味道,而且有化膿的跡象,她趕緊把孩子抱到醫院去檢查,才知道這源於她的潔癖,都是頻繁清理肚臍惹得禍。

寶媽愛乾淨本是一件好事,若是寶媽的無知差點傷害到寶寶,那真的是後悔都來不及。寶寶並不是越乾淨越好,清洗過度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寶寶身上的有些部位不宜清洗得太勤,這才是真正的愛寶寶。

一、嬰兒的這3個部位不能隨意清洗

1、鼻孔

有些父母有用手挖鼻孔的習慣,看到孩子鼻孔裡有東西,也習慣性幫孩子清除,父母的這種做法可能會使細菌侵入鼻黏膜,引起發炎出血,甚至化膿。醫學上把鼻子周圍區域稱為「危險三角區」,可見鼻子不能隨意清理,父母千萬別因為自己的不良習慣威脅到孩子的健康。當寶寶的鼻涕變幹,父母可以熱敷或向鼻孔裡滴一滴魚肝油或生理鹽水,鼻屎被軟化後,寶寶打噴嚏時,鼻屎就被帶出來了。

2、耳朵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耳朵裡有耳垢,會忍不住給孩子掏耳朵,但寶寶的耳道窄,抵抗力弱,經常掏耳朵,很容易損傷耳道,引發中耳炎。實際上,耳垢是耳朵的分泌物,不是什麼髒東西哦!耳垢不但對孩子的聽力沒有影響,還能阻止微生物、小蟲子進入耳朵,起到保護耳道的作用。耳垢不需要專門清理,寶寶在做搖頭、咀嚼、張口等動作時,它會自行脫落。當寶寶的耳屎較硬,就需要掏耳屎了,父母可以用棉棒蘸取香油後抹在耳朵裡,再輕輕轉動棉棒,掏出耳屎。

3、肚臍

寶寶臍帶未脫落前或臍帶部位潮紅或滲液的寶寶,即使上面有髒東西,父母也要避免臍帶見水和清洗,等到臍帶完全脫落再清洗。父母清洗肚臍不要用手摳,力度小一點,也不要讓肚臍長時間暴露在外,引起著涼。平時,要注意保持肚臍的乾燥和清潔,給孩子穿尿不溼不要超過肚臍部位,避免摩擦和感染。

新生兒的新陳代謝速度比較快,愛出汗,大小便的次數多,如果條件允許,父母需要堅持給寶寶洗澡。寶寶洗澡除鼻孔、耳朵、肚臍不能頻繁清洗之外,還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

二、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應注意哪些事項

1、浴室裡哪些東西不能用?

為讓浴室更溫暖,有些家庭會安裝浴霸,但寶媽們要注意一定不要給孩子開浴霸,如果寶寶長時間盯著浴霸看,對寶寶的眼睛造成的損傷將是不可逆的。父母們,如果希望孩子的視力不受損害,就千萬別用浴霸。

2、洗澡的水溫和時間如何控制?

寶寶洗澡時,水溫控制在38-41度最佳,如果把握不住溫度,父母可以用溫度計測量或用手背測試,感覺溫溫的,就可以把寶寶放進浴盆裡了。寶寶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個月內的嬰兒洗五分鐘,隨著寶寶長大,洗澡時間可以逐漸加長,一歲以內的寶寶洗澡不要控制在30分鐘。

3、什麼情況下不適合洗澡?

寶寶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不適合洗澡:身體不適、退熱48小時內、打完預防針。寶寶發熱時抵抗力比較差,此時洗澡容易受到風寒,還可能使體溫升高,或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所以寶寶退熱48小時後才能洗澡。如果寶寶身體不適或打完預防針,也不建議馬上洗澡,父母再等一等為孩子洗澡更安全。

寶寶洗澡好處不僅限於皮膚保持清潔哦!洗澡還可以降低細菌滋生的機會,加速血液循環,促進寶寶生長發育,新手爸媽最關心的問題,怎樣才是寶寶洗澡的正確姿勢呢?

三、家長如何正確地給寶寶洗澡

1、準備

洗澡最好選擇在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間,合適的氣溫會使孩子感覺到舒適,而且不容易感冒。父母要提前將浴盆、毛巾、浴巾、嬰兒專用香皂、爽身粉、尿布以及換洗的衣服準備好,分類擺放整齊。

2、清洗

(1)耳朵

父母給寶寶洗澡時,一定不要讓水進入孩子的耳朵,洗耳朵時,可以把寶寶的耳朵從後向前按住貼緊臉部,水就進不去了。

(2)肚臍

洗澡時,父母可以給寶寶衝洗肚臍,如果想清洗得更乾淨,可以用橄欖油潤溼肚臍,然後再用棉棒輕輕擦試,或用溫水淋浴泡肚臍部位,輕輕搓幾下即可。

(3)私處

寶寶的私處護理很重要,私處本身具有自潔功能,有時會出現一些分泌物,父母可以在洗澡時幫助孩子清理,但要注意頻率。父母清理時,直接用溫水衝洗,不要用香皂和沐浴露。父母可以用柔軟的紗布給寶寶清洗,洗完之後及時擦乾水分,保持私處乾爽。

3、洗後

寶寶洗完澡,父母要溫柔地抱起水中的寶寶,放在乾淨清潔的浴巾上包裹好,幫寶寶擦乾頭上、臉上和身上的水分,接著給寶寶頸部、腋下、腹股溝處抹上嬰兒專用的爽身粉,塗抹頸部時,一定注意遮擋口鼻,以免寶寶誤吸爽身粉而窒息,然後幫寶寶穿好衣服。

經過十個月的漫長等待,父母終於迎來小生命的誕生,面對軟軟的可愛的一團,新手爸媽的除了激動興奮之外,可能還會有擔心,把小寶寶養育好是每位父母的願望。給寶寶洗澡,作為父母的必備功課,新手爸媽一定要學會哦!

新手爸媽們,帶娃的日常技能之洗澡篇,你們掌握了嗎?你平時是如何給寶寶洗澡的呢?請把你的經驗分享在下方評論區,告訴給更多的新手爸媽吧!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相關焦點

  • 新生兒護理,寶寶這3個部位,再髒也別洗,否則可能影響寶寶健康
    新生兒護理,寶寶這3個部位,再髒也別洗,否則可能影響寶寶健康!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為欣喜的就要屬,孩子的父母了,因此,對於寶寶也是呵護備至,生怕一個地方照顧不好,就讓寶寶受到傷害。因此,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除了小心翼翼之外,還有就是格外認真,比給自己洗澡,都要仔細。但是很多新手寶媽卻不知道,新生兒有三個地方,是不能清洗的,不然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你知道麼?滷門滷門也就是指寶寶的天靈蓋。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這裡是需要分外小心保護的一個地方。新生兒的滷門是沒有完全閉合的,這裡感覺有點凹陷的感覺。
  • 新生兒的這幾個部位很脆弱 不要隨便清洗
    現在已經進入夏天了,天氣會越來越熱,相信很多寶媽都知道小寶寶們都比較怕熱,經常會出汗,所以很多寶媽都會給寶寶洗澡,適當給寶寶洗澡可以使寶寶皮膚更加乾淨,而且還可以排除身體上的一些細菌,但是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皮膚比較嬌嫩,寶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除了控制好力度之外,有一些地方是不能隨便清洗的,特別是下面這幾個部位,不要隨便清洗,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
  • 夏季來臨,小娃娃身體的3個部位,不要隨便清洗
    但是由於小寶寶的身體比較嬌弱,所以在洗澡的時候,除了控制好力道之外,有一些部位也是不可以隨便清洗的。為了寶寶健康,這幾個部位儘量不要隨便清洗。夏季來臨,小娃娃身體的3個部位,不要隨便清洗寶寶滷門對於一歲之內的小寶寶來說,我們經常會看到小寶寶頭頂部位有一塊跳動的地方,很多老人說這就是寶寶的天靈蓋,也就是我們說的囟門。
  • 髒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5個部位,再髒也別隨便洗
    「洗洗更健康」這句廣告語簡直太洗腦了,想必所有媽媽都聽過。但寶寶身上的一些部位,可不是洗的越勤、越乾淨越好,反而過度清理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先用幹棉籤蘸幹並擦淨臍窩及臍帶根部的汙物,再用碘伏棉籤,由內向外環形消毒,不要來回擦拭。2.大一些的寶寶,用清潔溼潤的棉籤,或沾溼的棉柔巾溫柔擦拭出肚臍裡的髒東西就可以了。不需要額外用酒精、香皂等。3.如果肚臍長時間沒清理過,裡面的髒東西可能比較硬、不好清理。
  • 髒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5個部位,再髒也別隨便洗
    「洗洗更健康」這句廣告語簡直太洗腦了,想必所有媽媽都聽過。但寶寶身上的一些部位,可不是洗的越勤、越乾淨越好,反而過度清理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3.如果肚臍長時間沒清理過,裡面的髒東西可能比較硬、不好清理。可以參考去除頭垢的方式,先用棉籤蘸嬰兒油軟化汙垢,再做清理。4.寶寶的肚臍不用每天都清洗,隔一段時間,覺得肚臍比較髒了,清潔一次即可,平時更不能頻繁用手去摳。
  • 寶寶的這4個部位,再髒也不要洗太乾淨!
    一般情況下寶寶都是很不喜歡洗澡的,但又不可能不洗,因為寶寶不洗澡的話,身上就會滋生很多細菌。於是很多寶媽們每次給寶寶洗澡時都十分認真,直到把寶寶身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搓洗得一乾二淨才肯罷休。可是你知道嗎?寶寶身上的有些部位,洗得太乾淨反而對寶寶不好。有時候適度的「髒」,反而有益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 給寶寶洗澡,這4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除了這層膜之外,嬰兒身上還有4個部位,都是不能隨便洗的。嬰兒身上這4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不然會害了孩子.1、寶寶的鼻腔孩子經常流鼻涕媽媽怕給人一種髒兮兮的感覺,關鍵是,寶寶們的鼻腔經常會有鼻屎,有時候還會堵塞鼻孔影響孩子的正常呼吸,所以媽媽會經常幫他們清理。
  • 寶寶身體這4個部位過於乾淨,反而不利於健康,寶媽不要隨意清洗
    洗完澡後寶寶就喊肚肚疼,並且還出現拉肚子的情況,這下小麗可慌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都是清洗肚臍造成的。 其實寶寶身上有很多部位不能清洗過度,反而是髒點更健康,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為什麼寶寶的身體不能過於乾淨?
  • 寶寶這四個部位,再髒也不要隨便洗,有時候媽媽懶一點孩子更健康
    不過有些媽媽在衛生問題上,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她們總覺得,寶寶接觸的東西和生活環境,應該越乾淨越好,所以整天都在清潔、消毒、整理,恨不得家裡一塵不染,寶寶才能更安全更健康。可是,有時候媽媽懶一點,寶寶才能好一點,這幾個部位,再髒也不要給寶寶洗。1.肚臍有的媽媽,在為寶寶洗澡的時候,看到肚臍髒髒的,就想為寶寶清除乾淨。
  • 新生寶寶雖可愛,但這3個部位千萬不要亂摸
    但是,很多新手爸媽可能還不知道,寶寶身上的某些部位其實是不能隨便亂碰的,如果摸錯了地方,很有可能會出現大問題。寶寶身上哪些部位不能隨便碰另外,很多寶寶的囟門會出現一層黃褐色的油脂狀汙垢,這主要是皮脂腺滲出引起的,看起來髒髒的,有些媽媽就會想要給寶寶清洗乾淨,但這層乳痂又很難清洗,所以就會用力摳。
  • 寶寶生下來之後,這些部位再髒也不要給寶寶洗
    咱們都知道,讓孩子留意清潔才能確保身體健康。每個媽咪都喜愛自個的寶寶潔淨靈巧,常常給寶寶清潔肌膚,維護肌膚。儘管媽咪很愛寶寶,但孩子這幾大身體部位不宜過度清潔,過度潔癖反而會構成損害。乳痂乳痂可能是新手媽媽除了屎尿之外,第一次遇到的髒東西,乍一看有點像頭皮屑,但是細看又不是。自然是一肚子疑問:寶寶這頭上髒髒的是什麼鬼?
  • 新生兒到家後,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別讓娃受傷影響健康
    把新生兒接回家,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否則會傷了娃愛乾淨雖然是一個好習慣,但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太過乾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是這6個部位,一定不要過度清洗,寶媽們要注意。1.囟門寶寶剛生下來,頭上有髒髒的頭垢等分泌物,愛乾淨的寶媽會想方設法為寶寶洗掉。但對於這個部位,清潔不當反而會對寶寶造成損傷。囟門還沒有完全閉合,不小心碰到很容易受傷,而且寶寶的頭皮十分嬌弱,不建議強行清洗。寶媽給寶寶清洗頭垢的時候,先塗抹橄欖油,過一段時間浸溼後再輕輕擦拭,不要用力清洗。
  • 寶寶這3個部位「太髒」怎麼辦?再髒也要忍著,不能給洗太乾淨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都說寶寶髒這養比乾淨養更健康」這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說法,不過值得說的是現在這種說法的確也是得到認證的,越是注意寶寶健康衛生的家長,寶寶身體越弱。反而讓寶寶們自己玩耍不管那麼多的更健康,所以這就有了一種新說法,說做細菌激發免疫力的說法。不過還是很多家長無法放任孩子變髒,稍微有一點髒的時候就恨不得給孩子換一層皮,好像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健康遠離生病。
  • 寶寶出生後,這3個部位不能隨便碰,另外3個部位越摸越聰明
    那麼故事說到這裡,還要提醒大家除了臉頰要儘量少摸之外,寶寶身上還有兩個部位最好不要亂碰,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家長也跟著痛心。除了臉頰,寶寶身上還有這3處不能隨便碰★ 肚臍臍帶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的3-7天內自然的脫落,家長要注意了,在寶寶的臍帶脫落之前,千萬不要讓肚臍周圍碰水。
  • 寶媽太乾淨,導致寶寶患上敗血症,寶寶身體這些部位越髒越好
    表嫂是個極度潔癖者,雖說生完寶寶之後改了好多,但是在常人看來,還是個潔癖重度患者,一有髒的地方就要立馬洗乾淨或者擦乾淨,在月子裡的時候,因為是剖腹產,傷口疼痛,行動不便,所以就忍著,可是一出月子,表嫂潔癖的本性暴露無遺,自己一天洗多次,房間的床單被罩換了又換,這倒沒什麼,畢竟乾淨是好事。
  • 寶寶身上3個地方越「髒」越健康,寶媽別亂洗,再愛乾淨也不行
    回了家之後,很多愛乾淨的寶媽們看著「埋汰」的寶寶,就忍不了了。但新生兒洗澡有很多講究,其中就有3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寶寶身上3個地方越「髒」越健康,寶媽別亂洗但其實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寶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一些弱鹼性的嬰兒洗髮劑,洗到囟門處也應該輕柔的搓洗,不能用力刮撓。平時也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囟門,如果不小心擦破,一定要及時消毒。
  • 媽媽給寶寶洗澡,這4個部位不要頻繁清洗,不然會危害健康
    小格是個新手媽媽,第一次做媽媽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明明已經很注意了,可有時候還是不經意間傷害了寶寶。有一次小格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肚臍特別髒,就順手清洗了一下。小格很愛乾淨,好幾次她都忍不住給寶寶清洗了肚臍。
  • 身體這幾個部位,「髒」一點沒關係,頻繁清洗反而讓健康受牽連
    身體這3個部位,「髒」一點沒關係,頻繁清洗反而讓健康受牽連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特別愛乾淨,其實愛乾淨是沒有錯的,我們的身體也是需要乾淨的,這樣才能把好關,讓各種病菌細菌不容易入侵我們的身體。但是身體也有特殊,身體的個別部位,醫生是建議不要太乾淨的,因為這些部位自己有保護層,把它清洗的太乾淨了,還容易造成病菌和細菌的入侵,所以要注意一下了。那麼是身體哪些部位不需要太乾淨了,下面就一起來看介紹。
  • 寶寶身上這幾個部位,「髒」才更健康,家長洗「乾淨」就是坑娃
    新生寶寶很嫩嫩,孩子的這四個地方,再髒也不要洗,髒點更健康,別因無知害了娃1、肚臍新生兒出生後,肚臍眼總是顯得髒兮兮的,這個時候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很多寶媽都會想著去用手幫忙搓洗乾淨。肚臍一般看起來有點髒髒的,因為會有一些皮膚的分泌物分泌在裡面,但其實這些髒髒的地方是對肚臍的一種保護,家長不要用手去摳,也不要在洗澡的時候用力想洗乾淨,否則很容易讓細菌和毒素通過肚臍眼進入到寶寶的身體裡,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 嬰兒5個部位髒點好,父母如果過度清潔,可能會傷害寶寶健康
    孩子有些地方必須髒一點,以後可不要這麼『愛乾淨』了!」晨晨媽媽原本就是一個愛整潔,甚至有點潔癖的人,一直以來,她認為把孩子收拾整潔乾淨很重要,而且她也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聽了醫生的這番話,才讓她明白自己原來走入了誤區。孩子有5個地方就該「髒」,寶爸寶媽不要隨意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