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5個部位髒點好,父母如果過度清潔,可能會傷害寶寶健康

2020-12-22 豆媽逗娃

自從有了可愛的女兒後,晨晨媽媽就把將寶寶照顧好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她相當耐心,又認真負責,關於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事事關心,親力親為。

可是精心的呵護下,晨晨卻並沒有像媽媽期望的那樣健康。孩子平時顯得很敏感,常常莫名地哭鬧,最近拉肚子,小屁屁也紅了。

晨晨媽媽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做檢查,醫生在細心檢查和詢問後,卻說出了一番讓晨晨媽媽為自己「細心照顧」孩子後悔的話。

「把孩子肚臍裡的灰摳掉,用護膚品給孩子洗屁股,是孩子拉肚子和屁股紅的原因。孩子有些地方必須髒一點,以後可不要這麼『愛乾淨』了!」

晨晨媽媽原本就是一個愛整潔,甚至有點潔癖的人,一直以來,她認為把孩子收拾整潔乾淨很重要,而且她也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聽了醫生的這番話,才讓她明白自己原來走入了誤區。

孩子有5個地方就該「髒」,寶爸寶媽不要隨意清潔。

肚臍

其實有經驗的老人經常會提醒新手媽媽肚臍裡的灰一定不能摳,豆媽從大寶那時起就經常被奶奶和姥姥提醒。

臍帶是懷孕時連接孩子與媽媽的樞紐,在生產之後,醫生會將臍帶剪斷,然後在小寶寶肚臍的位置打一個小結。這個「小結」在10天左右結痂脫落,就變成了肚臍。

因為肚臍像一個小漏鬥,隨著孩子長大,慢慢就會有一些汙垢留在肚臍眼裡。

晨晨媽媽因為本身有潔癖,就見不得一點點髒,所以,常常會將晨晨肚臍裡的灰摳出來,結果導致孩子著涼拉肚子。

肚臍本身就是身體最薄弱的地方,它的上面沒有任何的脂肪保護,如果過分的清潔和摳撓,一方面容易讓肚臍失去保護,受涼風和有害物質侵襲,也很容易讓肚臍兒受傷紅腫,並造成細菌感染。

屁屁

晨晨媽媽犯的第2個錯誤就是經常用嬰幼兒洗護用品給晨晨洗小屁屁。

有些家長認為嬰幼兒洗護用品是專門為小寶寶設計的,就是沒有傷害的。但卻忘記了,即使是嬰幼兒專用洗護用品,也是一種化學產品。小寶寶的皮膚極其嬌嫩,如果頻繁地使用洗護用品,容易讓皮膚受到刺激,引起過敏。

晨晨媽媽本來就很注重寶寶每次大小便後的清潔,而又經常使用洗護用品,這簡直就是給小寶寶的PP「雪上加霜」。她的做法是典型的「過度清潔」。

想來晨晨也是可憐,本來因為肚臍受涼拉肚子,這邊媽媽又不斷地給她清洗小屁屁,這一裡一外就把孩子折騰病了。

晨晨媽媽本來是愛寶寶,結果卻害了寶寶。

囟門

記得有一次在小區裡看到一個小男孩,他的頭髮比較稀少,可以清晰地看到頭皮。他可真是一個「髒」寶寶,頭皮上有一塊一塊小小的奶白色的油脂樣的東西,乍一看起來,還真的有點讓人不舒服。抱著他的媽媽有點兒不好意思,說自己給孩子洗了好幾次,都沒給洗掉。

周邊幾個阿姨趕緊跟這位媽媽講,千萬別給孩子拼命洗頭,也不能去摳那些「髒」東西,得等著它們自己慢慢掉。因為這些髒東西覆蓋的可是孩子緊要的地方一囟門。

孩子出生後,用手輕輕地摸孩子頭頂,會發現有一塊軟軟的地方,這就是孩子的前囟門。而在後腦勺的位置,其實還有一個後囟門,只是它比前囟門小得多,不容易被發現。囟門一般在孩子18個月左右的時候才會閉合。

小寶寶出生時身上會被一層胎脂裹著,這就是寶寶頭上「髒東西」的來源。因為囟門是一層軟組織,沒有骨頭,如果家長過度清洗,可能會傷到孩子。如果用指甲或者其它硬的物體摳頭皮,就更容易讓孩子受傷。寶爸寶媽們,可千萬不要這麼做。

如果實在是眼睛容不下髒,可以用棉花球蘸取一些橄欖油,將頭皮浸潤之後,等頭垢軟化了,輕輕擦拭。

耳朵

有寶爸寶媽經常會疑問,孩子的耳朵裡有耳垢,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聽力?要不要及時的給他清潔呀?

首先,少量的耳垢並不會影響寶寶的聽力,而且還會保護耳道不受外界傷害。

其次,耳朵是非常敏感的部位,如果用耳勺挖耳垢,會傷害寶寶正在形成的耳膜,並對孩子的聽力造成影響。

最後,小寶寶的耳垢有很多會隨著正常的新陳代謝自行排出的,細心的家長在孩子枕頭上,經常能夠觀察到掉出來的耳垢。

所以,小寶寶的耳朵不需要去特意清潔。

鼻孔

好多家長發現孩子鼻孔裡有鼻屎或者鼻涕,總喜歡給孩子清理掉,不少人是直接用指甲摳出來的。結果把孩子的鼻子搞得紅紅的,甚至有的還會流鼻血。

其實,鼻孔的黏膜也是很薄的,如果過度清潔,會讓寶寶的鼻腔黏膜受損。

建議:家長們可以用生理鹽水給寶寶清洗鼻腔或者在鼻孔塗一點軟化油,讓鼻屎軟化,自行排出。

豆媽逗娃寄語:

做媽媽就要眼裡容得下「髒」,不要因為自己的潔癖和講究乾淨,把愛孩子變成害孩子。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到家後,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別讓娃受傷影響健康
    接新生兒回家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喜訊,但剛出生會髒髒的,愛乾淨的寶媽總想把寶寶洗得白白淨淨,但對於新生兒,有時候過度清潔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寶媽需謹記。把新生兒接回家,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否則會傷了娃愛乾淨雖然是一個好習慣,但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太過乾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是這6個部位,一定不要過度清洗,寶媽們要注意。
  • 「太乾淨」也是錯,娃的這四個部位還是「髒點好」,父母快住手!
    孩子的健康一直是父母們關心的大事,想讓孩子無憂快樂的長大,一個強壯的身體才是「基本」。所以父母們總想讓孩子的吃穿用度再乾淨一些,這樣能夠防止孩子生病,身體也會更加健康。但是父母明明是好心為了孩子著想,不過有些部位太過乾淨也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 嬰兒的這3個部位,再髒也不要隨便清洗,洗錯影響寶寶健康
    寶媽蕊蕊看寶寶皮膚白白嫩嫩,可肚臍上看起來髒髒的,她就每天給孩子用溫水清洗,一周後,寶媽蕊蕊發現寶寶的肚臍不但有股臭臭的味道,而且有化膿的跡象,她趕緊把孩子抱到醫院去檢查,才知道這源於她的潔癖,都是頻繁清理肚臍惹得禍。寶媽愛乾淨本是一件好事,若是寶媽的無知差點傷害到寶寶,那真的是後悔都來不及。
  • 「髒」一點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幾個地方別盲目清潔
    導讀:「髒」一點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幾個地方別盲目清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髒」一點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幾個地方別盲目清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身上這5處不宜過度清潔,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還不具備自主清潔能力,這時候往往需要大人來輔助清潔。為了讓寶寶能夠乾乾淨淨、健健康康的,很多家長巴不得從頭到底、由裡到外都清潔一遍。可是,寶寶身上的這五個部位是不能過度清潔的,否則很有可能會損害到寶寶!一、鼻孔寶寶的鼻腔比較短,鼻黏膜也比較柔嫩,不像成人有鼻毛保護。
  • 寶寶的4個部位不要過度清潔!做個「小邋遢」對寶寶好
    寶寶身上總是會有一股奶香~奶香的味道,白白嫩嫩的小臉總是忍不住想要捏一捏這就出現不少『潔癖媽媽』 寶寶身上不允許有任何髒東西,覺得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但是再乾淨的寶寶,這四個部位媽媽不要過度清潔,『髒寶寶』才更健康!!!
  • 髒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5個部位,再髒也別隨便洗
    「洗洗更健康」這句廣告語簡直太洗腦了,想必所有媽媽都聽過。但寶寶身上的一些部位,可不是洗的越勤、越乾淨越好,反而過度清理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過度清理的危害:寶寶的皮膚又薄又嬌嫩,可禁不住老母親指甲的「洗禮」。若強行把頭垢摳下來,很可能會損傷頭部皮膚和毛囊,引起毛囊炎,而且大人的指甲縫裡藏著很多細菌,如果不小心摳破了皮膚,甚至導致嚴重的感染!
  • 髒髒更健康?寶寶身上這5個部位,再髒也別隨便洗
    「洗洗更健康」這句廣告語簡直太洗腦了,想必所有媽媽都聽過。但寶寶身上的一些部位,可不是洗的越勤、越乾淨越好,反而過度清理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過度清理的危害:寶寶的皮膚又薄又嬌嫩,可禁不住老母親指甲的「洗禮」。若強行把頭垢摳下來,很可能會損傷頭部皮膚和毛囊,引起毛囊炎,而且大人的指甲縫裡藏著很多細菌,如果不小心摳破了皮膚,甚至導致嚴重的感染!尤其是1-1歲半以內,有的寶寶囟門處還沒有完全閉合,軟軟的一層皮膚,如果粗暴去摳囟門部位的頭垢,寶寶真可能會因此而生病。
  • 新生兒接回家,洗澡的時候這4個部位要小心,過度清潔反而傷娃
    給新生兒洗澡,看似很容易,但洗澡的時候,如果過度清潔真的會傷害到寶寶的。 耳朵不能洗,新生兒的耳道還處於發育期,比較狹窄脆弱,如果洗澡的時候用棉籤挖耳朵,可能一不小心就傷到耳道或者耳膜,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聽力。其實寶寶的耳道中的耳屎有一種自我清潔能力,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自然脫落,不僅能起到清潔作用,還能保護寶寶的耳膜。
  • 寶寶身上這七個地方,髒點可能更健康,太乾淨反而易生病
    導讀:寶寶身上這七個地方,髒點可能更健康,太乾淨反而易生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身上這七個地方,髒點可能更健康,太乾淨反而易生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髒」點更安全!娃有幾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我們都希望寶寶乾淨、白嫩、健康,但寶寶身上有幾個地方,如果過於追求乾淨,反而會讓孩子生病。新生寶寶很有可能會存在臍帶沒有脫落乾淨的情況,肚臍部位看起來很「髒」,為了寶寶健康,這時候寶媽也千萬別用手扣或者用水洗,很容易就會傷害到我們的小寶寶,如果實在想清洗,也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寶寶出生後,臍帶會自行乾癟並脫落,在此期間,臍帶殘端會滲出清亮的液體,黏如糖蜜。此時,大多數媽媽會急忙幫孩子清理髒東西。可用碘酒、酒精、過氧化氫等消毒、清洗。
  • 爸媽再愛乾淨:寶寶3個部位,也不能過度清潔,別好心辦壞事
    媽媽愛乾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相信許多媽媽最喜歡的就是把自己的寶寶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再為他好好裝扮。但有些媽媽卻過分追求乾淨,寶寶身上的每一處地方都不放過,都要清洗得乾淨。但其實寶寶的某些部位過度清潔,反而會適得其反。那麼,到底寶寶哪些部位不能過度清潔呢?
  • 寶寶洗澡時這六個部位清潔要注意,洗不乾淨也不要硬搓
    、漂漂亮亮的,特別是洗澡的時候,看到寶寶身上有些髒,就想洗乾淨擦乾淨。並不是洗乾淨,對於寶寶就是好的,所以有這幾個部位洗不乾淨反而對寶寶更好!所以在洗澡的時候千萬不能用手摳,用橄欖油或者芝麻油抹在有乳痂的部位,等軟化後,再用嬰兒洗髮水洗乾淨就可以了。
  • 寶寶身上這4個地方,髒點可能更健康,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
    導讀:寶寶身上這4個地方,髒點可能更健康,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身上這4個地方,髒點可能更健康,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生下來之後,這些部位再髒也不要給寶寶洗
    咱們都知道,讓孩子留意清潔才能確保身體健康。每個媽咪都喜愛自個的寶寶潔淨靈巧,常常給寶寶清潔肌膚,維護肌膚。儘管媽咪很愛寶寶,但孩子這幾大身體部位不宜過度清潔,過度潔癖反而會構成損害。乳痂乳痂可能是新手媽媽除了屎尿之外,第一次遇到的髒東西,乍一看有點像頭皮屑,但是細看又不是。自然是一肚子疑問:寶寶這頭上髒髒的是什麼鬼?
  • 有一種傷害為:過度清潔,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
    很多媽媽對孩子身體的乾淨程度,有著近乎於「潔癖」的追求,總擔心一些看上去髒髒的物質會傷害到娃。但其實適度的「髒」反而能保護孩子的身體。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鼻屎噁心還有礙呼吸 ?亂挖有百害無一利!
  • 新生兒3個部位很嬌弱,儘量不要亂碰,傷害到寶寶就不好了
    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父母必須對此有所了解。也許有些媽媽會問,如果不小心觸摸到寶寶的這3個部位,會產生什麼樣的不利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嗎?真的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動作,寶寶剛出生時骨骼正處於發育階段,不管肢體還是神經系統都特別脆弱,如果沒有小心翼翼對待,會使寶寶各方面的素質下降。
  • 給寶寶洗澡,這4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嬰兒身上白色的膜,不能強行洗掉嬰兒剛出生,就會由醫生護士清理孩子身上的髒東西,當媽媽自己回家照顧嬰兒孩子的時候難免手忙腳亂。偉偉媽媽回家坐月子覺得身上難受想洗澡,覺得寶寶身上有一層白色的膜,看起來髒兮兮的,就也想幫他洗一下。
  • 新生兒護理,寶寶這3個部位,再髒也別洗,否則可能影響寶寶健康
    新生兒護理,寶寶這3個部位,再髒也別洗,否則可能影響寶寶健康!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為欣喜的就要屬,孩子的父母了,因此,對於寶寶也是呵護備至,生怕一個地方照顧不好,就讓寶寶受到傷害。因此,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除了小心翼翼之外,還有就是格外認真,比給自己洗澡,都要仔細。但是很多新手寶媽卻不知道,新生兒有三個地方,是不能清洗的,不然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你知道麼?滷門滷門也就是指寶寶的天靈蓋。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這裡是需要分外小心保護的一個地方。新生兒的滷門是沒有完全閉合的,這裡感覺有點凹陷的感覺。
  • 男女寶洗澡大不同,洗不對很可能會傷害寶寶!
    好多父母們怕寶寶熱著,一天給寶寶洗好幾次澡。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給寶寶洗澡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很明顯的就是男寶和女寶的洗澡都是有區別的。幫媽這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男寶女寶洗澡的區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區別對待哦!男寶寶篇首先對寶寶進行整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