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號鳥》是我們小學語文都學過的一篇課文,它的那句得過且過的「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相信許多人多年後還記憶深刻。
學過這篇課文後大家腦海中對寒號鳥的印象就是它是一隻鳥,一隻懶惰的小鳥。而現實自然界中是真有寒號鳥的,但是它與課文中描述的卻有些不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寒號鳥並不是鳥類,它學名復齒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號鳥、寒號蟲、寒搭拉蟲。它是嚙齒類動物,生活於海拔1200米左右的針闊混交林。 它在高大的喬木樹上或像小學課文中寫的那樣的陡峭巖壁裂隙石穴築窩。
寒號鳥是中國特有物種,分布在我國的多個省。2016年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
寒號鳥長得什麼樣子呢?它體型中等,略微比紅腹松鼠大,體重300到400克,不到一斤,體長300到340毫米,尾巴稍微扁,與身體一樣長,頭圓圓的,眼睛大大的,嘴短。
寒號鳥多生活在山地柏樹林區,經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縫、樹洞等處造窩,窩較少,由雜草、樹枝、樹皮、羽毛等組成。它所住的石洞或石縫隙一般較狹小,深1米左右,高約15到60釐米。
它的洞穴或直或曲,凹凸不平,寒號鳥多在窩內高處窩身,並以乾草鋪墊,常年溫度適中。看來寒號鳥還是很會享受的。
寒號鳥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它晝伏夜出,性情孤僻,好靜。
它活動起來動作敏捷,夜間活動時,有時可以聽到它「哩——嘟羅——嘟羅」的叫聲。它月夜特別活躍,拂曉前回到窩中。它活動時攀爬與滑翔交替,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
寒號鳥白天隱匿在窩中睡覺,傍晚出窩,從洞口滑翔至樹上尋找食物。滑翔最遠可達200米。頭部向外,尾負於背,遮向頭部,或將尾墊於腹下,呈蜷臥姿勢。
小學課文中沒有提到寒號鳥的滑翔技能,大家恐怕都以為它像其它鳥一樣飛翔。
除了特別的滑翔技能,寒號鳥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活習性,那就是「千裡覓食一處屙」,也就是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覓食,大小便總是回來排洩在一個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內。
眼下寒冷的冬季又來臨了,筆者有時候又會想起那隻小學課本中的寒號鳥,除了還記得這篇課文帶給我們不能像寒號鳥一樣的「得過且過」的教育意義,還有關於自己那時候許多美好的回憶。
讀者朋友們,你們還記得這篇課文《寒號鳥》嗎?不妨談談你和這篇課文的有關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