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這悖論,你會要賠錢

2020-08-27 衛屏江山夢

有個叫辛普森悖論的真是太奇怪了。辛普森悖論說的是:同一組數據,整體的趨勢和分組後的趨勢完全不同。即在某個條件下的兩組數據,分別討論時都會滿足某種性質,可是一旦合併考慮,卻可能導致相反的結論。

比如一所學院招收新生,以下是招生錄取數據:

男生 女生

申請人數 304 253

錄取人數 209 143

未錄取人數 95 110

錄取率 68.8% 56.5%

大家從表格裡可以看到,如果只看整體錄取率,那麼男生的錄取率是68.8%,女生的是56.5%。 從表面上看肯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男生錄取率高於女生,明顯女生被歧視了。別急,現在把上面的數據按照院系拆分,再來看看每個系的錄取率。

院系 男生 女生

申請人數 錄取人數 未錄取人數 錄取比例 申請人數 錄取人數 未錄取人數 錄取比例

A 53 8 45 15.1% 152 51 101 33.6%

B 251 201 50 80.1% 101 92 9 91.1%

從上圖顯示的數據可以發現,A系男生的錄取比例為8/53=15.1%,女生錄取的比例為51/152=33.6%。女生的錄取率大於男生,同理,B系男生的錄取比例為80.1%,女生的錄取比例為91.1%。還是女生的錄取比例都高於男生。按照這樣的分類,女生實際上比男生的錄取率還高一點點。由此可以推斷學校在招生時更傾向於招女生嗎?

個別錄取率女皆大於男,但是總體錄取率女卻遠小於男,典型的辛普森悖論出現了。究其原因是,A、B兩系錄取率相差太大,而錄取率高的系女生申請數量少,而錄取率低的系女生申請數量巨大,從而導致男生的錄取總數遠遠超過女生,因此整體計算時男生錄取率反而高於女生。這種情況出現,是因為男生更願意申請那些競爭壓力很大的院系,但是女生卻更願意申請那些相對容易進的院系。辛普森悖論真是太奇怪了。導致辛普森悖論成立的原因,往往是有我們考慮的相關因素之外的隱藏因素起關鍵作用。像此例中就是懸殊的錄取率及懸殊的申請數量比例差異是隱藏的關鍵作用。如果你找不到隱藏的關鍵因素,你只會被這個悖論迷惑而找不到答案。

同時辛普森悖論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通過數據來迷惑人。人有時在不經意間中招後都不知道怎麼中的。

再看一個例子,有人去買蔥,他打算買100斤,便問賣蔥的老闆,蔥多少錢一斤?老闆說一塊錢一斤,買100斤的話,便是100元。買蔥人又問:蔥白跟蔥綠分開賣不?賣蔥人說:可以賣,蔥白7毛—斤,蔥綠3毛一斤。買蔥人說好,然後讓老闆將蔥白和蔥綠完全分開。他要分開買,蔥白買五十斤,蔥綠也買五十斤。老闆照做了。將一百斤蔥都分成了蔥白和蔥綠兩部分,然後一稱,蔥白和蔥綠恰好各五十斤。買蔥人便按說好的價格付錢老。蔥白七毛一斤,50斤就是35元。然後蔥綠三毛一斤,50斤就是15元。合計五十元。買蔥人付完五十元走後,老闆才發現不對:他的蔥一元錢一斤,共—百斤,理應收一百元,如今只收了五十元,怎麼會少收五十元呢?

這裡面就有辛普森悖論的影子。這帳大家算清楚了?算不清要賠錢的。

想明白很簡單,蔥白和蔥綠都要按一元錢一斤算,這樣才正確。但我們的生活常識告訴我們,蔥白和蔥綠這樣分開來計價也是可以的,但為什麼分開來計價會賠錢?這裡的奧妙就是關鍵。想不通永遠要賠錢。

假如顧客要將蔥分成蔥綠、蔥白、蔥根三份,價格變為蔥綠3毛一斤,蔥白4毛一斤,蔥根3毛一斤,分完一稱,蔥綠30斤,蔥白40斤,蔥根30斤,合起來正好一百斤。蔥綠三毛一斤,30斤要9塊錢,蔥白4毛一斤,40斤要16元錢,蔥根3毛一斤有30斤要9元錢,合起來共付9+16+9=34元錢。得了,這樣虧得更多了。

通過這不同的數字,你是否能看透背後隱藏的秘密?


想想現實中賣豬肉的例子。我們賣豬肉,就是按照豬肉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價格來賣,像瘦肉、肥肉、五花肉、排骨等都有不同的價格。這跟將蔥分為蔥白和蔥綠以不同的價來賣是一個道理。但為什麼賣豬肉可以賺錢,而賣蔥卻虧錢了呢?

例如,一頭進入屠宰場的豬,一般有二百五十斤左右,經過屠宰後,最終這頭豬還能剩下一百九十斤左右,再將豬肉切分,各個部位分別售賣。一般純排骨價格稍貴,一斤在40元左右,瘦肉的價格一斤20元左右,其它部位相對便宜。假設一頭豬平均每斤能賣20元,減去一些水電費,人工費等,一頭整豬賣完大概有300元的盈利,每個地方的豬肉售價都不一樣,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一二線城市的豬肉價格普遍高,相對而言,利潤也更高,一頭生豬賣完大約有400元的盈利,如果擺在超市裡售賣,價格還能定得更高。

通過例子,不知聰明的你是否看穿其中的奧妙?看不穿的話,說不定你賣豬肉也賠錢呢!

相關焦點

  • 「關係」的本質是「搭橋者」,但要避免陷入「布雷斯悖論」的陷阱
    當然,我們要想獲得信息是很簡單的。你看,我們手機上的各類資訊APP,每天不時的會給我推送各類信息。但此類信息並不是信息增量,因為別人也會收到同樣的信息。所以說,有信息增量的信息是通過我們自己的腦袋分析出來的。
  • 數學上的三大危機——羅素悖論
    上一次,我們談了第二次數學危機,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一談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
  • 十大顛覆思維的悖論,絕對讓你神志不清!
    然而,根據第二定律,這隻妖不可能在損失自身能量的情況下造成分子流動,該觀點由匈牙利物理學家奇拉特提出,有力地駁斥了麥克斯韋妖的理論,論據就是:那隻妖在衡量分子運動速度的過程中會損耗能量,此外,這隻妖在牆上開洞,以及維持自身運動也會引起盒子內熵值的增加。
  • 顛覆你對世界認識的悖論—理髮師悖論
    可是有一天,一位顧客看著理髮師長長的鬍子問道,你給不給你自己刮鬍子呢?」這時候理髮師呆住了,如果不給自己刮鬍子,他就屬於那種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那麼他就要給自己刮鬍子。可是他假如給自己刮鬍子,他就屬於那種給自己刮鬍子的人,按照廣告牌,他就不該給自己刮鬍子。這就是理髮師悖論。
  • 不懂誤判心理學,肯定賠錢!
    預計2020年5月13日就迎來比特幣的減半,最近比特幣的走勢也非常不錯,讓人聯想到是不是減半行情要來了。但是要警惕一下,大部分人是在牛市行情中賠錢的!有人會問,為什麼牛市還能賠錢?因為心理誤判。如下是學習了《窮查理寶典》,整理了6大心理誤判。反覆閱讀和思考,希望給大家啟發。
  • 酒後身亡,一起喝酒者要賠錢嗎?《民法典》有新規,希望您早知道
    快到春節了,你還敢輕易和別人喝酒嗎?年底,許多人都會參加各種同學會,吃飯,應酬,在這樣的場合,往往都是身不由己。一些人面色蒼白,不能戒除酒癮,礙於情面,往往最終被灌醉。酒倒不是怕醉傷身,而是你圖一時的嘴快意,卻容易為自己招來無妄之災!不懂《民法》的人,很有可能會白吃一頓。不要不相信,因為每年都有「樂在其中」的事情發生。
  • 說謊者悖論
    然而,我們的思維也會欺騙我們。比如,當有人告訴你他正在對你說謊時,你該怎樣判斷自己獲取信息的可信性呢?好在這只是—個邏輯學上的問題。「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這也許是最簡單的一個悖論,但卻仍然是無解的悖論。
  • 16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悖論
    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悖論,展現了自我參照的表述(self-referential statement)的複雜性。而這也是西方哲學先賢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你得問你以為你知道的一切。越是問東問西問長問短打破砂鍋問到底,越會發現身邊正有一大波悖論呼嘯而過。【2】二分法悖論(dichotomy paradox)
  • 《權利的悖論》,有錢人的道德感會被削弱?
    按照我們正常的直覺,這50美元對於存款100美元的人,和存款100000美元的人來說,分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也許會判斷,肯定是100美元存款的人,更容易說謊。然而,事實上卻是身家更加富有的參與者,更有可能通過撒謊來贏得這50美元的獎勵。
  • 悖論與冰山理論
    另一類認知悖論則是,其敘述或結論乍聽之下十分離譜或違背直覺,仔細思考後卻發現其實不然,即便結果多少仍令人驚訝。所有這類悖論只要稍加運用一點基本的科學知識便可解決,而這些都將是本書關注的重點。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則真正的邏輯悖論,雖然清晰明了,但其陳述方式確實會讓你跳不出邏輯循環。這一則論述如下:「這句話是假的。」乍看之下每個字似乎都非常直截了當。
  • 10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數學悖論!
    悖論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邏輯遊戲,看完這10個經典悖論,你腦子還轉的過來嗎?你要到達終點,必須先到達全程的1/2處;要到達1/2處,必須先到1/4處……每當你想到達一個點,總有一個中點需要先到,因此你是永遠也到不了終點的。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二分法悖論就是其中之一。
  • 我要過生日辣(生日悖論)
    每個人都有生日,我們偶爾會遇到與自己同一天過生日的人,這時,你應該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親近感吧。但是,果真是天意如此,讓你們有緣出生在同一天嗎?拋開這些浪漫的幻想,我在這裡還是要大煞風景地說,讓我們科學地計算一下概率再來回答吧。那麼,問題來了:在某個班級裡一共有 23 名學生。
  • 糾正李永樂老師的數學錯誤,講講真正的羅素悖論是什麼?
    備受全網千萬粉絲喜愛的知名網絡科普大咖李永樂老師,居然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講錯了第三次數學危機中的羅素悖論,也就是說,你從李永樂那裡聽到的羅素悖論,居然是假的,也許你就是被李永樂誤導的百萬觀眾中的一員。我自從揭發李永樂講了假羅素悖論之後,有很多網友向我詢問,真正的羅素悖論又是什麼?所以在這裡給網友們答疑解惑,講講真正的羅素悖論究竟是什麼?
  • 《科洛弗悖論》中的兩大悖論,你看懂了嗎?
    《科洛弗悖論》劇照首先這部電影最開始並不叫《科洛弗悖論》,而是叫《上帝粒子》,這是片中主角一行人為了解決全球80億人口的能源供給問題在太空站冒著危險做的實驗其實這裡面不僅僅存在平行宇宙的問題,更存在「升維」的問題,也就是升了一個維度。因為在做完試驗之後,主角一行人發生了很多怪事,比如蚯蚓莫名其妙到了一個人的身體裡,澳洲姑娘在牆體裡被發現,供線電路從她的身體穿過,黑人小哥的胳膊掉了之後不僅能獨立生存還能寫字,最後還指引眾人在一個死者的肚子裡找到了陀螺儀,很明顯那隻胳膊也升維了,因為高維看低維是沒有任何秘密的。
  • 當沒有惱人的悖論時,時間旅行會是什麼樣的?
    儘管我們並不生活在哥德爾的宇宙中,但後來的研究顯示了封閉類時曲線會如何在我們的宇宙中被創造出來。從粒子物理學和量子理論的某些方面來說,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但是就廣義相對論而言,時間機器還是有可能製造出來的。如果要去時空旅行,為什麼不時髦一點呢?那麼,就讓我們假設可以製造一個這樣的時間機器。
  • 「芝諾悖論」與「科普悖論」
    當代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知識的半衰期極短,如果只掌握一些具體知識卻缺乏科學精神,幫助普通民眾提高科學素養的效果不大,卻一定會誤導民眾。我把這一不正常的現象稱之為「科普悖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長期以來流行的「科學主義」開始受到批判,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領域中,至少極端的科學主義已經少有提倡。只有科普界很奇怪,原教旨的科學主義仍然甚囂塵上,很有影響,學術和思想的落伍顯現無疑。我以為,這正是中國科普界「科普悖論」的典型表現。
  • 「權力悖論」的悖論
    趙青新 理解本書的「權力」概念,要把它放置在社交網絡體系之中,要看清每個人如何影響他人。 我們通常在政治學意義上使用「權力」這個概念。不過,美國心理學家達契爾·克特納的這一部《權力的悖論》,並非講述政治的勾心鬥角,而是從與我們的日常密切相關的社會學、心理學領域來探討權力的作用。
  • 理髮師悖論:這回數學家真瘋了
    因為如果這句話是真的,按照字面意思它就是一句假話;如果這句話是假的,那麼就會得到和字面意思相反的結論:這是一句真話。悖論就是一個論述卻可以得到兩個互相矛盾結論。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著名悖論:理髮師悖論。
  • 數學中的悖論
    預料不到的考試的悖論一位老師宣布說,在下一星期的五天內(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一天將進行一場考試,但他又告訴班上的同學:「你們無法知道是哪一天,只有到了考試那天的早上八點鐘才通知你們下午一點鐘考。」你能說出為什麼這場考試無法進行嗎?
  • 亞里斯多德悖論,一個思考下去會顛覆你的數學認知的難題
    科學誕生的三百年來,顛覆了過往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但是由於現有的科學水平有限,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存在著很多的局限,不論是在宏觀領域,還是在微觀世界,認知上的局限都存在著,而這種認知局限就會催生出很多的疑問,對於很多的問題,這種認知上的局限會導致悖論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