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悖論」的悖論

2020-12-13 SZNEWS

趙青新

理解本書的「權力」概念,要把它放置在社交網絡體系之中,要看清每個人如何影響他人。

我們通常在政治學意義上使用「權力」這個概念。不過,美國心理學家達契爾·克特納的這一部《權力的悖論》,並非講述政治的勾心鬥角,而是從與我們的日常密切相關的社會學、心理學領域來探討權力的作用。

作者說:「所謂權力悖論,即我們憑藉人性的優點崛起掌權,影響世界,卻因人性的缺點失權垮臺。我們通過改善他人的生活,而獲得影響世界的能力,然而,正是這一掌權的過程讓我們在某些難以自控的時刻暴露了人性的缺點,像衝動失控的瘋子一樣行事。」序言的這段話可作為提綱挈領的論點,全書內容主要圍繞著這個論點展開。

首先,作者把權力定義為「影響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說,理解本書的「權力」概念,要把它放置在社交網絡體系之中,要看清每個人如何影響他人。權力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它並非攫取而來,而是他人賦予我們的。作者通過黑猩猩群體、小說《蠅王》以及職場、家庭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說明權力的形成過程。筆者認為,這是全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人是群體性的動物,而群體往往是分層次的、上下流動的。通過作者總結的「20個權力原則」,我們可以理解不同領域、不同場合中權力存在和分配的方式,還可以體會到擁有不同層級權力的人的不同情緒及行事準則。這就是說,我們可以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看清社交場合中每個人的位置以及他們的層級流動趨勢。如果你是企業領導者,你可以對你的團隊成員進行更合理的配置;如果你是和朋友交往,你可以更看清友人的脾性;如果你是家長,你可以幫助孩子在成長環境中獲得更有利的渠道……

儘管有這麼多的好處,筆者讀完全書之後,感覺作者的論調過於理想化了,有些論據過程也顯得片面。從作者對「權力悖論」的解釋中就能覺察到,這一概念是和「人性」一起捆綁的。權力如何獲取?它又因何失去?作者將之歸結為「人性」。

作者說,「為集體謀福利的人,集體會賦予其地位和尊重」;「損害集體利益的人,集體會讓其名聲掃地」。我們都知道,集體由無數個體組成,個體都有自己的獨立性,因此,這兩段表述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做到。何謂集體利益?怎樣做才是對集體最好的?標準在哪兒呢?假如這個集體只是「烏合之眾」,那麼,集體意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就更加可疑了。

作者說,「集體會將權力賦予那些外向、勇於表達、堅持己見、關注他人需求的人」。外向者的確容易吸引他人的視線,但他們是否就更容易成功呢?不一定。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蒂·蘭尼的《內向者心理學》,著名的「權力掌握者」可以列出一串長名單,如甘地、林肯、普京、愛因斯坦、貝多芬、村上春樹……在日常生活中,過於外向有時難免輕浮,而適度的內向卻讓人感覺穩重、值得信任。

作者說,理解、奉獻、感恩和真誠交流是在集體中長期掌權的條件;作者還說,權力消磨同理心,泯滅道德情操,使人自私自利、易於衝動,還使人倨傲無禮、倍感優越。事實上,此處梗概的這兩句話,每一項條件、每一個後果,作者都花了一節的篇幅分別詳解。作者對權力悖論場景的比較分析,其意義在於提醒我們要注意個性的修養,就像儒家一貫強調的君子應當修身,要自省、克己、慎獨、寬人,這當然是有好處的。不過,一味的付出是否就能讓他人看重你呢?相較而言,我更推崇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倡導的「互惠利他」,這個進化論觀點在社會學領域同樣適用,而且是更具普遍意義的、讓我者與他者相處更自如、更持久的交往之道。

最大的問題在於,作者著力描述了得權和失權的兩類過程,但他嚴重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情形——特權。權力絕非如作者所描述的,你想獲得就能努力得到,你想維持就能防止失去。就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因其擁有的地位、背景或者只不過有個好爹,就能在社交領域中掌權。雖然這麼說很洩氣,不符合整本書積極樂觀向上的基調,但作為研究者,對這個現象完全迴避不談,極大地削減了這一理論的說服力。

相關焦點

  • 羅素悖論(理髮師悖論)
    羅素悖論Russell’s Paradox設S是由一切不屬於自己的那些集合所組成的「集合「,即S={x|x∉x}S是一個集合嗎?如果S是一個集合,那麼我們問:S屬於它自己嗎?如果S屬於S,則S不符合「不屬於自己「的條件「,於是應該有S不屬於集合S。
  • 著名的「費米悖論」,它的悖論到底悖論在哪?
    這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句問話,卻演變成著名的「費米悖論」。「費米悖論」,它的悖論在哪呢?1、銀河系中存在外星文明;2、銀河系中不存在外星文明。還有科學家為了解釋「費米悖論」給出了一個公式。1960年,法蘭克·德雷克給出了一個推測銀河系內出現高智文明數量的公式。
  • 「芝諾悖論」與「科普悖論」
    我把這一不正常的現象稱之為「科普悖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長期以來流行的「科學主義」開始受到批判,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領域中,至少極端的科學主義已經少有提倡。只有科普界很奇怪,原教旨的科學主義仍然甚囂塵上,很有影響,學術和思想的落伍顯現無疑。我以為,這正是中國科普界「科普悖論」的典型表現。
  • 數學中的悖論
    數學悖論作為悖論的一種,主要發生在數學研究中。按照悖論的廣義定義,所有數學規範中發生的無法解決的認識矛盾,這種認識矛盾可以在新的數學規範中得到解決。           在古希臘時代,克裡特島的哲學家埃庇米尼得斯(約公元前6世紀)發現的「說謊者悖論」可以算作人們最早發現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歐布裡德將其修改為「強化了的說謊者悖論」。
  • 亂說: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
    :由羅素發現的一個集合論悖論,其基本思想是:對於任意一個集合A,A要麼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麼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百度百科)理髮師悖論: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師,他這樣說:「本人的理髮技藝高超,本人只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 理髮師到底給不給自己理髮?給自己理髮,違背了,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這一基本原則。
  • 說謊者悖論
    說謊者悖論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這也許是最簡單的一個悖論,但卻仍然是無解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歐幾裡得提出的這個悖論,至今還在繼續困擾著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因為,如果你說它是真話,那麼按照話的內容分析,它就應該是一句謊話;反過來,如果你說它是謊話,由於他說自己在說一句謊話,當然它就應該是一句真話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謊話呢?這就是著名的說謊者悖論。
  • 《權利的悖論》,有錢人的道德感會被削弱?
    這一切,都關於權力。2、權力的悖論加州大學伯克利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有一本書,叫做《權力的悖論》。在書裡,克特納教授幫我們把權力的來源,影響和失去的過程都理了一遍。權力的悖論,就是我們獲取權力需要同理心、需要幫助他人,需要品格,但是當一個人通過這些獲得了權力以後,就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開始濫用權力,然後反而會更快的失去權力這麼一種過程。因為擁有權力的感覺,會削弱人們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道德感。
  • 理解悖論之路,從說謊者悖論到忒修斯之船(上篇)
    -2- 初探說謊者悖論 說謊者悖論之所以被稱為主觀悖論,是因為『我說的這句話是謊話』這個命題不對應任何客觀世界中的事物或者事件!而這正是主觀悖論的必要條件。 如果一個描述針對的是客觀世界中的事物,那就不可能產生矛盾。
  • 悖論與冰山理論
    許多悖論可以透過謹慎思考,找出基本假設當中一個或多個漏洞來攻破,這種嚴格來說算不上是悖論,因為癥結點一旦突破,它就不再是悖論了。「真悖論」指的是自相矛盾或循環論證的陳述,或者某種邏輯上不可能發生的情況。然而「悖論」一詞的運用範圍比字面的意義來得廣,還包括被我稱為「認知悖論」的範疇。這類難題一定找得到破解方法。這種悖論有可能包裝在蓄意誤導聽者或讀者的花招或障眼法之中。
  • 語義悖論解析
    悖論問題是兩千多年來哲學界和邏輯學界致力於解決的大難題。但是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多大進展。筆者試圖對悖論進行具體的語言邏輯分析,並自以為自己的方法已經大大推進了悖論的研究。限於篇幅,下面只作簡要介紹。  廣義地說,悖論即荒謬的、違背常理的言論。
  • 少女前線悖論模擬玩法攻略悖論模擬開啟時間
    少女前線悖論模擬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新模式玩法,那麼這個全新的模式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玩家要怎麼玩才比較好呢?我們這次就帶來了新模式悖論模擬的玩法攻略,希望下面這篇少女前線悖論模擬玩法攻略能幫到大家。
  • 《科洛弗悖論》中的兩大悖論,你看懂了嗎?
    《科洛弗悖論》劇照首先這部電影最開始並不叫《科洛弗悖論》,而是叫《上帝粒子》,這是片中主角一行人為了解決全球80億人口的能源供給問題在太空站冒著危險做的實驗有人說《科洛弗悖論》是《科洛弗檔案》的前傳,其實並不是,這個系列的時間線就是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因為第一部裡的怪獸和第三部裡的怪獸雖然長相一樣,但明顯沒有第三部裡的怪獸那樣巨大,JJ老師也明確說過第一部裡的怪獸只是「baby」形態。
  • 理髮師悖論是什麼?
    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著名悖論:理髮師悖論。這也是第三次數學危機的導火索。具體怎麼回事?點開視頻看看吧!這個悖論是羅素提出的,叫做羅素悖論,或者叫理髮師悖論。2羅素悖論與集合的關係當然,這只是羅素悖論的通俗說法。羅素悖論是關於數學中集合論的一個矛盾而提出的。什麼是集合呢?所謂集合,是由某些確定的元素構成的整體。
  • 顛覆你對世界認識的悖論—理髮師悖論
    這就是理髮師悖論。理髮師悖論,可以說是羅素悖論一個簡單的例子。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引發了第三次數學危機,差點讓現代數學基礎集合論毀於一旦。所以你覺得,理髮師到底該不該給自己刮鬍子呢?
  • 著名的芝諾悖論
    悖論是指邏輯學上可以同時推導或證明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或理論體系。
  • 「悖論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邊緣性課題,從嚴格的邏輯悖論到寬泛理解的類悖論現象,悖論幾乎存在於人類理智所及的任何領域,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已成為學界共識。本書提出並論證了對推進當前悖論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一些觀點,深刻闡明了悖論作為嚴肅的學術主題的理論機制。基於這些認識,本書就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悖論進行了梳理,其中既涉及古希臘時期即已出現的芝諾悖論,又包括居於當今前沿領域的關於合理行動與合理置信等主題的悖論。考慮到其獨特價值,本版還新增了探討道德悖論的專題。
  • 被誤解的芝諾悖論
    當然,此處僅做調侃,芝諾所提出的幾個悖論事實上對於數學界的影響相當深遠,所以我們需要為芝諾正名的是,他絕非一位憑藉詭辯無事生非的騙子,而是一位具有深邃思想和遠見的哲學家和數學家。關於芝諾其人,歷史上的記載較少,據說他在母邦度過了一生,僅在成名之後到過雅典,後來芝諾因蓄謀反對埃利亞的君主而被處死。
  • 芝諾悖論怎麼破?
    我們在平時閱讀或聊天中偶爾會碰到一個詞——「悖論」。那到底什麼是悖論呢?悖論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應該怎麼破破解遇到的悖論呢?百度百科對「悖論」給出的定義是:悖論指的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 關於「悖論」的理解與應用
    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Braess 悖論現象。羅素悖論還有一些更為通俗的描述,如理髮師悖論、書目悖論。羅素悖論在類的理論中通過內涵公理而得到解決。物理學悖論1.命定悖論命定悖論或命運悖論( Predestination paradox ,命運註定的悖論),又稱因果循環( Causal loop 或 Causality loop ,與佛教的業德去返無關),是科幻作品中與時間旅行有關的悖論
  • 認知悖論及其邏輯問題
    為了解決認知悖論問題,邏輯學家、語言哲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等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方案,但至今仍無理想的結果。近年來,在國內學術界,對於認知悖論的研究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結合認知悖論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擬對幾個重要的認知悖論進行考察和剖析,並簡要論述研究認知悖論的意義。什麼是認知悖論?認知悖論的本質何在?下面,我們通過對認知悖論的歷史源流的考察,對此問題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