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諾悖論怎麼破?

2020-12-13 了不起的西西弗

我們在平時閱讀或聊天中偶爾會碰到一個詞——「悖論」。那到底什麼是悖論呢?悖論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應該怎麼破破解遇到的悖論呢?

百度百科對「悖論」給出的定義是:悖論指的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簡單說就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話,或一段自相矛盾的論證。

這樣僅給出定義好像還是很難直觀地理解悖論,那我們今天就以歷史上最著名的悖論——芝諾悖論為例,好好體會一下悖論到底「悖」在哪裡。

先簡單介紹一下芝諾吧,芝諾生活於公元前5世紀,是著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他的家鄉在義大利半島一個叫埃利亞的地方,古希臘哲學中有一個很著名的哲學學派就叫埃利亞學派。芝諾和他的老師巴門尼德都屬於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觀點粗暴點兒理解就是唯心主義,他們認為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沒有空隙的整體,既然如此,世界萬物就不能運動(因為沒有閒餘空間)。總之這個學派否認多樣化,否認運動變化。

之所以費這麼多口舌介紹埃利亞學派的基本觀點,是因為今天要介紹的芝諾悖論就是為維護這些觀點而提出的。

據說芝諾一共提出過四十多個悖論,但最著名的是四個,而今天我們只選擇其中最耳熟能詳的兩個介紹給大家。

其中一個叫「阿基琉斯追不上烏龜」。阿基琉斯是古希臘非常著名的運動員,擅長跑步,而烏龜又是速度很慢的動物。如果讓阿基琉斯落後烏龜一百米,然後追趕烏龜(假設烏龜的速度是0.1m/s,阿基琉斯比烏龜快100倍,是10m/s),會怎麼樣呢?我們一定認為這不費吹灰之力,阿基琉斯一定會很快追上。

但是,芝諾認為阿基琉斯永遠追不上烏龜,理由是:假如剛出發的時候,阿基琉斯在A點,烏龜在B點。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趕到了B點,而烏龜卻也往前走了一段——比如到達了C點;阿基琉斯又從B點開始追,等到趕到C點時,烏龜又往前走了一段,到了D點……總之,阿基琉斯每趕到烏龜之前的落腳點,烏龜就已經往前走了一段,雖然它們之間的距離永遠在縮小,但他永遠追不上烏龜!

看到這裡,很多同學會馬上反駁說:二者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縮小,就一定會在某個時刻縮小為零,那個時候就趕上了呀?!但是我們注意,這個思想實驗之所以可怕,就在於它沒有設定二者距離為零的情況,它們的差距可以被演繹到無限縮小,但永遠不能為零。因為烏龜在不停的運動,這意味著,不管時間多短,烏龜都會離開阿基琉斯之前定下的的目標往前移動一點點!

是不是很抓狂?

還有更抓狂的——「飛矢不動」。我們都知道,射出去的箭在飛行過程中是一直處於運動狀態的。 但是芝諾提醒我們,如果把飛行的這段時間分成無數個瞬間,我們發現這支箭在每個瞬間都有一個固定的位置——如果我們用攝像機拍下整段視頻,我們發現這段視頻可以分成無數幀,而且每一幀中(也就是每一瞬間中),這支箭都是靜止不動的。既然箭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沒有動,那麼整段時間中,這支箭也根本就沒動!

有沒有覺得這兩個悖論很討厭?它們討厭在哪裡呢?它們的討厭之處就在於用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理性演繹出了違背常識的結論。這兩個違背常識的結論都是在否認運動。這就是上文提到的,在維護埃利亞學派的基本觀點。

那麼針對悖論,我們怎樣才能給予專業、痛快的反駁呢?

這個時候切忌輕率地用自己的思維自說自話式的「解決」它,比如對於「阿基琉斯悖論」,我們甚至可以計算出阿基琉斯可以在大約11秒左右趕上烏龜,但這不能算是反駁了這個悖論。芝諾本來是一位數學家,更是一位正常人,他肯定也知道阿基琉斯一定會追上烏龜,所以我們這麼說是白搭。

那應該怎麼辦呢?面對悖論,不能指出或者強調它的事實錯誤,而是要跳到它的邏輯內部理解它,然後指出它的邏輯錯誤,並指出其是如何導致悖論的,說明白這些就相當於反駁了這個悖論。

我們先來看「阿基琉斯悖論」是怎樣導致悲劇的:其實這個悖論模糊了一個概念——「無限」。「無限」作為一個事物的屬性,描述的到底是這個事物的什麼呢?也就是說,當我們說一個事物是「無限」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什麼意思?這個悖論中的所謂「無限」,就是阿基琉斯在追上烏龜之前的這段空間距離(方便起見,這段距離為A-Z)可以無限分割成無限小的距離段。阿基琉斯並不是在努力跑向那個Z點,趕上烏龜,而是在完成烏龜留下的一個又一個越來越短的但又無限多的距離段。因為這些距離段有無限個,所以他永遠也完成不了它們。

如果說有一段無限長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距離,那麼阿基琉斯就是跑得再快,也是無法窮盡的。但是這個悖論裡的「無限」,指的是對一個定值(線段A-Z)的無限分割,也就是說A-Z這段距離雖然是無限可分的,但是這些無限的部分加起來的總量卻是一個定值,總長始終是A-Z,即這是一種「有限」的「無限」。換句話說,阿基琉斯追烏龜這件事的無限,只不過指的是在思維世界中(注意:是在思維世界中),他要完成的步驟是無限多的;而在現實世界中,他只需要11秒就能完成此事。

再來看「飛矢不動」悖論:其實這個悖論也模糊了一個概念——「瞬間」。瞬間到底應該是一個極短但卻有長度的「時間段」——就像線段——呢?還是一個沒有長度——就像點——的「時刻」呢?一支箭飛行的過程是一大段有長度的時間段,所以它就算被分割的再細,其組成部分也應該是一段一段極小的時間段,而不是像點一樣的「時刻」。時間段是運動發生的必要條件,每一場運動都必定發生在一段時間中(不管它有多短)。但在某一時刻中卻不能談運動,而只能談位置。芝諾正是用「時刻」偷換了「瞬間」。

就這樣,我們算是大致搞清楚了這兩個悖論如何發生的原因,當然也就反駁了它們,他們的錯誤在於概念的混淆,或邏輯形式的混亂。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產生一個問題:歷史上這些哲學家們製造這些悖論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畢竟連他們自己也不會相信這些悖論啊!但其實這些悖論對於鍛鍊我們的思維,促進思想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就像頭疼腦熱的小病反而會鍛鍊我們的抵抗力一樣,芝諾悖論和很多其他邏輯學上有趣的悖論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們去反思自己的思維框架和習慣,人類就是在這種反思和檢討中戰勝無聊、不斷進步的,你說對吧?

更多哲學方面精彩內容請關注:哲學門庭

相關焦點

  • 著名的芝諾悖論
    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其中最著名的、也最頑固難破的兩個是「追烏龜」和「飛矢不動」悖論: 追烏龜 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為烏龜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起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
  • 被誤解的芝諾悖論
    當然,此處僅做調侃,芝諾所提出的幾個悖論事實上對於數學界的影響相當深遠,所以我們需要為芝諾正名的是,他絕非一位憑藉詭辯無事生非的騙子,而是一位具有深邃思想和遠見的哲學家和數學家。關於芝諾其人,歷史上的記載較少,據說他在母邦度過了一生,僅在成名之後到過雅典,後來芝諾因蓄謀反對埃利亞的君主而被處死。
  • 「芝諾悖論」與「科普悖論」
    我把這一不正常的現象稱之為「科普悖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長期以來流行的「科學主義」開始受到批判,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領域中,至少極端的科學主義已經少有提倡。只有科普界很奇怪,原教旨的科學主義仍然甚囂塵上,很有影響,學術和思想的落伍顯現無疑。我以為,這正是中國科普界「科普悖論」的典型表現。
  • 無限與極限:淺談芝諾悖論
    那麼,首先,什麼是芝諾悖論?芝諾悖論有四則,我們可以一起慢慢看。 1.運動場問題(二分法悖論)       運動場問題是芝諾提出的四個悖論中的第一個,又稱為兩分法悖論       其結論為:運動不可能開始。
  • 芝諾悖論:阿基裡斯與龜
    用一句話來描述的話:芝諾,是公元前5世紀,生活在古希臘的一個「願意較真兒」甚至還有點兒「矯情」的哲學家、數學家。據說他還是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的學生。總之,芝諾這個人呢,很有意思,他提出過很多 —— 就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問題,就稱為 —— 芝諾悖論。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 關於芝諾悖論的討論
    芝諾的兩個悖論——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和飛矢不動——非常值得玩味。
  • 從「芝諾悖論」開始,談微積分
    他可以說是一個很高級的「槓精」,可以說是「槓精」中的「槓精」;他很喜歡和人辯論,而且還提出了好幾個自己搞不清楚,別人也解釋不了的問題,對於這幾個問題,人們統稱叫「芝諾悖論」;- 01 - 「芝諾悖論」在這裡,我把「芝諾悖論」中的四個來給大家講講
  • 有一點數學悖論:芝諾的烏龜
    就在差不多同時代的西方,古希臘數學家芝諾也提出過類似這個問題的悖論,以其名字命名故而稱為「芝諾悖論」,芝諾一生提出過40多個悖論,其中也有一些涉及到無窮的概念,舉兩例。按照這麼個理論,我永遠出不了我家大門,地鐵永遠到不了下一站,甚至降雨永遠落不到地上,那這個世界不亂套了嘛,顯然這並非是事實,所以才叫悖論。不用驚慌,真實的世界好著呢。
  • 【諾獎得主Wilczek科普專欄】芝諾悖論遐想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提出 3 個著名悖論,直到一千多年後,這些數學、物理領域的難題才被解開。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們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卻得到了矛盾的結論,於是悖論就產生了。然而大自然是不可能自相矛盾的。公元前5世紀,一位早於蘇格拉底的哲學家——埃利亞的芝諾(Zeno of Elea)——提出了幾個關於變化與運動本質的著名悖論。約2500年後,英國哲學家伯特蘭 · 羅素(Bertrand Russell)寫道 :「在某種形式上,芝諾的論辯奠定了從他那個時代至今的所有關於時間、空間與無限的理論基礎。」芝諾的悖論可以歸結為3個方面 :無限悖論、零化度悖論和靜止悖論。
  • 芝諾的「神奇烏龜」,一個你明知道錯誤,卻無法反駁的悖論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越深入,產生的疑問和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悖論——「芝諾的烏龜」也被稱為「芝諾悖論」。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一位善於跑步的神明,他在神明之中也以速度出名,但是在芝諾的問題中,他卻永遠追不上一隻正常爬行的烏龜。
  • 坤鵬論:芝諾的四大悖論(下)
    昨天,坤鵬論在《芝諾的四大悖論(上)》中介紹了芝諾為「存在是『一』,而不是『多』」設計的兩個悖論,它們是關於物質的辯證法,至今還是千古之謎,無人能夠完全破斥。這個悖論又被稱為兩分法悖論。上面所講到的芝諾悖論
  • 芝諾悖論:阿喀琉斯與該死的烏龜
    ----一位聽我講完芝諾悖論的朋友芝諾---古希臘 數學家,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生於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埃利亞城邦,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的學生和朋友。他的生平記載的已經不很清晰了,不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芝諾悖論,卻廣為流傳。  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為烏龜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芝諾的烏龜,芝諾悖論到底存不存在?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芝諾的烏龜,這則悖論曾經困擾了整個科學界上千年之久,甚至導致了第二次數學危機,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烏龜與人類賽跑,由於人的平均速度是烏龜的十倍,鑑於人類很有體育精神,於是他決定,讓烏龜先跑100米,然後自己再跑,當他跑了100米後,這名人類發現烏龜領先他十米,於是他又奮力地追了一米,此時,人們發現烏龜比他領先了十釐米,那麼人類,究竟何時才能追上烏龜?
  •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悖論:你永遠追不上烏龜?
    手指真理與謬誤大門的芝諾 芝諾被柏拉圖(Plato)筆下的蘇格拉底(Socrates)揶揄為巴門尼德第二,他最為後世所知的是一系列悖論(也叫做佯謬)。悖論一詞的英文paradox出現於16世紀,源自拉丁文的paradoxum,後者又源自希臘文的παρ?δοξο?,意為有悖於正統、出乎定見之外等。
  • 為什麼數學無法解決芝諾悖論,但物理學卻可以
    芝諾悖論(Zeno's paradox)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割的哲學悖論如果要行駛有限的距離,則首先必須行駛該距離的一半。但是她還是古代哲學家伊萊亞·芝諾(Zeno)提出的許多類似悖論中的第一個的靈感:為了從起點到目的地,亞特蘭大必須先行進總距離的一半。要行駛剩餘的距離,她必須先行駛剩下的一半。不管距離多小仍留下,她必須經過它的一半,然後一半的什麼尚存,等等,循環往復。到達目的地所需的步驟無數,顯然她永遠無法完成旅程。
  • 芝諾悖論和無窮級數
    結論:1)、1+1/2+1/4+1/8+……=2;芝諾悖論指的是一個人從A走到B,假設總路程為2,每次走剩餘路程的一半,一共走的路程就可以用1+1/2+1/4+1/8+……,按照這個走法這個人永遠也走不到
  • 兔子永遠都不能追上烏龜,讓你無可奈何的芝諾四大悖論
    芝諾芝諾出生地為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埃利亞。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芝諾十分不信任人的感覺,他覺得人的感覺會把人欺騙,甚至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任何關於實在的線索。所以芝諾並不根據常識來判斷他的結論是否錯誤,他認為思想之路比感覺之路要可靠的多。但並不代表他悖論邏輯上的不嚴謹,相反,正是他一味地從思想上追求真理,更使得他的邏輯推理十分嚴謹,令人感覺十分有意思。其中大都是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據說直到量子概念的出現,才得以解決。現在我們就看一下這些有趣的悖論。
  • 芝諾悖論揭示語言面對現實的尷尬
    龜兔賽跑(圖片來自網絡)芝諾悖論是什麼?學過西方思想史總不免聽說芝諾悖論。悖論最簡單說就是矛盾。芝諾發表了一組矛盾的言論,其中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最出名:阿基裡斯是希臘跑得最快的英雄,但沒有用,只要烏龜先起跑,由於每當他追到烏龜曾經到達的地方,「剎那間」烏龜總是又向前移動了,哪怕只是一點一點點,但總還是追不上。
  • 芝諾悖論:為什麼有人說,兔子追不上烏龜是必然的
    也就是和兩分法悖論差不多。有一個100米的賽程需要跑完,而參賽者跑完剩下距離的二分之一需要9秒。當跑完50米的時候,時間用掉了9秒,而當參賽者跑接下來的50米的一半時,也需要9秒;依次繼續,每次9秒的時間,參賽者只能跑剩下距離的二分之一,最後總是會剩下二分之一,也就是0.5的n次方的距離,按照這種定義,參賽者是永遠跑不到終點的。
  • 芝諾的「運動悖論」——困擾了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幾千年
    悖論是這樣定義的:儘管從真實的前提出發進行了看似合理的推理,卻得出了一個看似自相矛盾或邏輯上不可接受的結論。悖論包括相互矛盾但又相互關聯的因素,這些因素同時存在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存在。悖論對促進批判性思維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