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諾出生地為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埃利亞。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芝諾十分不信任人的感覺,他覺得人的感覺會把人欺騙,甚至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任何關於實在的線索。所以芝諾並不根據常識來判斷他的結論是否錯誤,他認為思想之路比感覺之路要可靠的多。但並不代表他悖論邏輯上的不嚴謹,相反,正是他一味地從思想上追求真理,更使得他的邏輯推理十分嚴謹,令人感覺十分有意思。其中大都是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據說直到量子概念的出現,才得以解決。現在我們就看一下這些有趣的悖論。
運動場悖論
一個奔跑者能否從跑道的起點跑道終點?根據畢達哥斯拉學派的觀點,跑步者要跑完全程必須在有限數量的時間穿越無限數量的點。問題的關鍵是,一個人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穿過無數的點呢?跑步者要達到跑道的終點,就必須首先達到跑道的中點;但是要達到跑道的中點就必須先跑道四分之一點處,這樣的分割過程必定是無限的。所以跑步者不首先到達某個點之前的一個中間點,他就不能到達那個點,而如果有無數的點,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穿越無數的點。因此芝諾下結論說,運動不存在。
兔子追烏龜的悖論
烏龜和兔子舉辦一場賽跑。由於兔子跑得快,就先讓烏龜出發一段距離,由兔子來追趕烏龜。芝諾說,兔子永遠趕不上烏龜,因為它總是必須先到達烏龜已經經過的點。當兔子到了烏龜經過的點的時候,烏龜又往前挪動了一段距離,就像上個悖論中得到的結論,兔子永遠都趕不上烏龜。芝諾認為他在這裡又一次證明了,雖然畢達哥斯拉聲稱運動是實在的,但他們關於世界復多性的理論卻使我們無法前後一致地對運動的觀念進行思考。
飛矢不飛
當一個射手瞄準靶子放箭時,那隻箭運動了嗎?畢達哥斯拉學派承人空間的實在性與可分性,他們表示,運動的箭在每一時刻都佔據了空間中的一個特定位置。但是如果一隻飛箭在空間中佔據了和它長度相等的一個位置,那麼這正是我們說一支箭不動時所表達的意思。由於飛矢必定總是在空間中佔據這樣一個等於它的長度的位置,它必定總是處在靜止狀態。此外,正如我們在第一個例子中提到的,任何量都是無限可分的。一次,飛矢佔據的空間是無限的,這樣它就必須與所有其他的事物相重合,在此情況下,所有事物都必定是一而不是多。因此運動只是一個幻像。
運動的相對性悖論
假定空間和時間由點和瞬間組成,設有三個互相平行的點列A、B、C。另C往右移動,A往左移動,B不動,其速度相對於B而言,都是每瞬間移動一個點,這樣一來,A上的每點就在每瞬間離開C兩個點的距離,這也就是說兩個點的時間等於一個點時間,就像1等於2一樣,這樣顯然是違背常識的。這個悖論旨在證明運動沒有清晰的定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所有這些悖論都是芝諾為了維護巴門尼德舉出的例子,尤其是畢達哥斯拉學派,芝諾按照他們的觀點作為前提,並邏輯推理出一系列違背常識的悖論,就是想證明復多性世界的思想會使人陷入荒謬之中。因此芝諾說,變化和運動都是幻象。世間只有一個存在者,它是連續的、物質的、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