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 09:48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孫新萍 董瑩 攝影 胡揚輝
母嬰室,主要是為哺乳期及孕產婦單獨設置的休息地方。如今,「80後」「90後」進入生育高峰,許多哺乳媽媽遭遇在公共場所無處給孩子餵奶,在單位上班沒地方吸奶的尷尬。近日,記者走訪了東城的商場、醫院等公共場所,發現公共母嬰室的數量寥寥可數。而有的幾個母嬰室,也存在設置於廁所旁氣味重、配置差別大等問題。
記者經過了解發現,年輕媽媽們呼喚溫馨母嬰室的聲音已顯迫切,母嬰室在公共場所不可或缺。
當眾哺乳,家人打掩護
說起帶寶寶出門,需要哺乳時的經歷,每個媽媽都有一段心酸史。
年輕媽媽小旋的寶寶剛滿8個月,因為年輕,產後恢復比較快,平時也喜歡逛街,寶寶滿月後就帶著一起出門了。但是,每一次都必須得有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門才行。因為,孩子要喝奶時,小旋都是躲到角落裡,背對著別人餵奶,需要家人打掩護。儘管當眾哺乳會很不好意思,但是也沒有辦法。
陳女士是一位二胎媽媽,二寶去年出生。不久前,她在微信朋友圈寫到:「年輕的表弟嫌棄我餵奶走哪兒餵哪兒,不害臊。娃娃在公眾場合嗷嗷大哭,你還四處找地方躲起來餵奶,比起你走哪她哭哪兒,我寧願自己不要臉了。」
陳女士說,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更加不好意思,現在算是有經驗能夠想辦法應對一下。她直言,現在孩子6個月大,出門必須帶著哺乳巾或者圍巾外套,孩子要喝奶的時候可以用來遮擋一下,冬天衣服多稍微遮擋一下還能忍受,眼看天氣轉暖,她心裡有些擔憂,怕孩子忍受不了遮擋外套帶來的悶熱感。
設施配置差別大
在東陽市某商場的母嬰室,記者見到了帶孩子來上廁所的單女士,她是詢問了商場工作人員後尋找而來的,因為有母嬰室,讓她很開心。
單女士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她都會帶孩子到母嬰室上廁所,因為她覺得小朋友上大人的廁所會不方便,母嬰室裡有小孩專用的設施。尤其是媽媽帶男孩子上廁所,多少會有一些尷尬,「男孩子進女廁不利於年齡尚小的孩子形成性別觀念。」單女士說。
記者發現,這個母嬰室的外觀非常吸人眼球,門口牆上貼著卡通貼紙,門把上還掛有溫馨提示牌,兩面分別寫有「母嬰室空閒中」「母嬰室哺乳中」。母嬰室內有兩張沙發、一個小桌子、一個更換尿布的桌臺、兩個兒童馬桶,以及幾條方便孩子洗漱和媽媽餵奶的墊腳凳。帶孩子的顧客不僅可以在這裡為孩子哺乳,也可以給孩子更換尿布,還可以帶寶寶坐著休憩片刻。據商場的工作人員說,平常母嬰室的使用率還是蠻高的。
談及母嬰室,小旋還有些陌生,她表示,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可能是我們這邊數量不多,對母嬰室的認知還不清晰。如果有,那我對母嬰室內的環境衛生情況會有所考量,畢竟寶寶年幼身體弱,如果不夠整潔,我不會選擇使用。」小旋說,現在有的商場衛生間內會設有一塊臺子,但是她不會選擇去那裡給孩子換尿布,因為好幾次打算去使用,都發現臺子不是很乾淨。
在東陽市區某家醫院的兒童保健室內,記者發現有一個角落裝著帘布,放置了一把椅子,設置成了簡易哺乳室。記者看到,一位媽媽進去哺乳後,哺乳室的帘子不斷被大人或者頑皮的小孩拉開,裡面的媽媽只好側著身子背對著帘子,並不時用手遮擋。
不僅要有,還要多且規範
陳女士笑稱,有的商場設立「老公寄存處」,怎麼就不能多設立一個母嬰室。「目前一些商場的母嬰室,更確切地只能稱呼為廁所,多出一個洗漱臺給孩子換尿布的。」陳女士說,廁所裡細菌多,不衛生的同時,也並不方便,這主要在於社會認知和重視程度。
陳女士認為,母嬰室不應該局限在商場,而應該是所有的公共場合,母乳餵養中的媽媽單獨出門一整天的時候,需要用到吸奶器,這種時候一個私密乾淨的空間太有必要了。
記者採訪時,也聽到很多職場女性對此的苦惱,在單位因為沒有母嬰室,哺乳期的職場女性只好到一些隱秘的場所,比如單位的倉庫、辦公桌下,甚至衛生間裡擠奶。
母嬰室,是一張社會文明的「名片」
2018年「兩會」上,政協委員施良苗提了「關於在公共場所增設母嬰室的建議」的提案,在她看來,這不光是她作為哺乳期媽媽的真實訴求,母嬰室,更是體現東陽市社會文明的一張「名片」。
施良苗在提出提案之前,走訪了東陽市多個商場、醫院、育嬰室等公共場所,對母嬰室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
「一些哺乳期媽媽和嬰兒集中出入的場所都很少設有母嬰室,媽媽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找不到適合哺乳空間的尷尬。」施良苗說,這不光是她自己調研所得的,還包含了她自身的經歷以及身邊同事和朋友的切身體會。
施良苗直言,東陽作為旅遊文化名城,這些年高速發展的旅遊文化,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旅遊,要進一步打響東陽市的名聲,就必須同步提升城市品位。在發展旅遊文化,建設各種配套設施的同時,具有人文情懷的母嬰室建設也同步跟上,將給外來遊客對東陽的總體印象加分。
除了商場、旅遊景點,施良苗還關注到了其他公共場所,她說:「像親子公園這樣的場所,也應該配有母嬰室。江濱景觀帶建設得非常漂亮,不少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前去遊玩,3歲以下的孩子,都可能會有更換尿布的需求。相關設施一旦完備起來,也有利於公共環境衛生的維護。」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在單位、公共場所配備母嬰室的呼聲越來越高。施良苗認為,一個高度文明的城市,既應在外表上給人養眼的感覺,也應當在細節上給人周到的關照。她希望母嬰室這張「社會文明」的名片能儘快得到認可。
旅遊特色、文化底蘊和城市風貌,固然展現出城市文明,而母嬰室這個「存在感」和「曝光度」不那麼強烈的場所,更能看出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懷和文明高度。
1523411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