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07: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朱浙萍 通訊員 駱光躍 陳姣姣
「等到今年12月底,您這臭氣燻天的填埋坑可就變廢為寶啦!到時汙染環境的廢氣不僅能變成清潔的電能,還能產生可觀的效益。」9月21日,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業擴服務人員來到義烏市塔山生活垃圾填埋場,為計劃在此建造的填埋氣發電項目開展現場查勘,助力該項目儘快投產。
據悉,塔山生活垃圾填埋場是義烏市唯一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整個垃圾填埋場庫容97萬立方米,垃圾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沼氣,即填埋氣。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後, 經過微生物分解, 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根據相關規定,其中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是同體積二氧化碳的21倍。這些填埋氣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將對環境造成汙染。
據了解,和太陽能、風能一樣,垃圾填埋氣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垃圾填埋氣發電是可再生生物質能源應用的良好途徑。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將垃圾填埋氣轉換為電力,投資者獲得發電收益的同時,也能有效解決垃圾填埋場給周圍環境造成的汙染。
「我們在前年的時候就已經把沼氣發電納入規劃裡了,利用沼氣發電既能減少大氣汙染,又可以減少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消耗,產生的清潔能源還可以增加效益。」塔山生活垃圾填埋場沼氣項目負責人潘海豐說道。
如何將沼氣轉化為清潔的電能,同時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呢?潘海豐找到了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尋求幫助。
對於該項目,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落實,成立專業人員隊伍,開通綠色通道,對該項目建設進行全過程服務,以促進項目儘早併網發電,並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涉及的電能替代、節能減排、智慧電務等事項提前謀劃。
該項目投運將實現固體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同時煙氣排放完全符合相關標準規定。義烏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投產後每年可以收集填埋氣850萬立方米,轉化為高品質的電能,相當於減少3187萬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環境汙染。同時,該項目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垃圾填埋氣發電量可達每年1648萬千瓦時,供應填埋廠運營對電力的需求。同時餘熱資源充分利用為廠區提供採暖,改善填埋廠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更進一步提高了項目的整體經濟效益。
該項目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結合,投產後將大幅提高義烏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承載能力,促進當地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義烏市供電公司一直致力於推動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全力打造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態,採取多項舉措,以智慧電務、設備代運維等為突破口,實現分布式光伏併網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5.91兆瓦,每年可發電1.16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3.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6億噸。
同時,義烏市供電公司通過創建組織機構、出臺長效考核機制、籤約戰略合作協議、設立涉及綜合能源專項基金等多項舉措,用實際行動助力義烏市「保衛藍天」服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