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懷疑被小妾戴「綠帽」,劉邦趁著這個機會,滅了英布的族?

2020-12-14 筆揮江山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把英布封為了淮南王,以表彰他在大漢建立過程中立下的汗馬功勞。英布當了淮南王之後,也算是享了一些年的福。

但是,到了劉邦晚年我們都知道,劉邦開始剿滅異姓諸侯王了,先是韓信被呂后滅了族,再就是彭越被製成「人肉罐頭」,英布也分了一份。

功勞最大的三個人,韓信和彭越都被處死了,英布也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就怕有一天劉邦會找一個理由來殺他。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理由竟然是他英布一手給劉邦創造的。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英布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小妾,她生病了需要看醫生。這個事被英布手下的一個中大夫(官職)知道了,他因為想討好英布,就主動聯繫英布的小妾,告訴她,我家對門就是一個神醫,若是你想看病,我可以帶著你去。

英布的小妾就答應了這個溜須拍馬的官員。

由於之前這個中大夫給神醫介紹了來看病女人的背景,人家對她是畢恭畢敬,還請她吃了飯。

這個小妾對中大夫有了好感,這個好感不是男女之情,就是覺得中大夫是一個好人,所以,她想要讓英布提拔一下中大夫。

有一天小妾對英布說,帶她看病的中大夫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這樣的官員就應該多多提拔和栽培。

但是,這個話讓英布聽到就有點變了味道,這是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呀,她竟然當著自己的面誇獎別的男人好。

英布很不高興,他就懷疑是不是小妾給這個中大夫有一腿呢?

英布開始派人去查這個事情,但是,當中大夫知道英布懷疑他是姦夫的時候,他就害怕了。這個時候他不是找英布說明了情況,而是跑到了劉邦那裡,他告訴劉邦英布這小子要造反了。

劉邦一聽我待英布不薄呀,他為何要造反呢?

劉邦先是叫來了蕭何商量這個事情,但是,蕭何告訴他這應該屬於是誣告,我們查查在看吧,畢竟英布是沒有理由造反的。

劉邦就派了使者來調查英布。

英布這麼一聽皇帝派人來了,他就以為劉邦要找他的事情了。因為害怕,所以,他當下就決定橫豎都是一死,還是反了吧。

沒想到陰錯陽差,英布就真的造反了。

這些調查的人告訴劉邦,英布果然是反叛了。劉邦身有重病,他不想親徵想讓太子劉盈帶病來打仗。

但是,呂后不同意,自己就這一個兒子,若是戰死了自己可就苦了,她就給劉邦去哭去鬧,劉邦只能親徵。

本來英布告訴他的手下,這一次劉邦肯定不會親徵的。若是他不來,我們怎麼都能打勝仗,要知道我最擔心的兩個人,韓信和彭越已經被殺了。如今天下沒有人是我的對手了,英布的手下也覺得是這麼回事。

可是,到了打仗的時候,英布和部下都驚到了,劉邦竟然帶著重病親徵了,這對於英布的手下來說,打仗的時候就有所嘀咕了。這可是明刀明槍的給皇帝做對呀,這就是造反呀,若是失敗了會被滅族呀。

儘管說在這一次對戰當中,劉邦是中了一箭的。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好得,因為英布被打敗了。

英布失敗之後,他就逃到了小舅子長沙王這裡。沒想到的是,他的小舅子不敢反對劉邦,為了邀功他的小舅子就把他的頭給砍了下來,然後,送到了劉邦這裡。這也就是為何劉邦和呂后都沒有撤掉長沙王的原因。

沒想到英布就是這樣稀裡糊塗的死亡了。

本來劉邦是沒有打算討伐他的。但是,就是因為他懷疑小妾給自己戴「綠帽」,導致了人家大臣害怕,跑到了劉邦這裡來告他狀的。

只能說是英布的小心眼害死了他,若是自己大度一點,不瞎懷疑,恐怕可能自己又是另一種命運吧!

相關焦點

  • 從英布到劉安:淮南國如何被廢掉?
    劉邦趁機派使者遊說各路諸侯王叛楚投漢,對韓信、英布、彭越這些手握重兵且軍事才能超凡的將領予以特別的禮遇,項羽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天下大定,劉邦對功臣們論功行賞,英布被正式封為淮南王。九江、廬山、衡山、豫章四郡都歸淮南國統治,這是其最初的轄區。漢朝作為一個繼承秦制的朝代,諸侯王勢必會成為朝廷加強中央集權的阻礙。
  • 劉邦登基後,對韓信英布等一眾功臣下了殺手,為何唯獨放過蕭何?
    因此臧荼和張敖以及韓信等多位功臣先後被處死,英布也是因為看到之前的一些功臣被處死,受到刺激,決心起兵反叛,不過最終英布還是失敗了,英布在兵敗後,選擇了逃往番陽,在番陽被他人所殺,就此英布的叛亂正式得以平定。按照功勞來說,蕭何的功勞是最大的,按照常理來說,蕭何應該是最先被殺的,可是蕭何卻安然無恙,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漢高祖劉邦在後來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這一句話點醒了劉邦!關鍵是這個策略可行!韓信是劉邦的部下,只要給他重利就可以讓他給自己拼命,彭越本來就是支持劉邦的,也不用刻意去爭取。最難的是爭取英布,英布可是項羽帳下第一猛將,還被項羽封為了王,這樣的人豈是劉邦能爭取到的?
  • 用鍋燉了劉邦的寵臣,劉邦死前就有殺他之心
    可就是這樣一位國士無雙的大將,最後卻死在了劉邦夫人的手裡,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之心呢?在漢朝即將有統一的時候,韓信奉命去攻打齊王的時候,本來劉邦已經和談好了,沒必要進行戰爭,可是韓信擁兵自重,趁著齊王沒有做準備的情況下攻打齊王,逼齊王燉了酈食其,而酈食其是劉邦最喜愛的臣子,當時韓信還逼迫劉邦立自己為為王,自稱齊王。一個異姓王。
  • 劉邦很重視這個地方
    久而久之,皋陶埋葬的地方就稱為「六」,大禹把自己最小的兒子封在「六」,以紀念皋陶的豐功偉績。所以,六安還有一個別稱——皋城。六安這個地名是漢武帝起的,意為「六」地平安。如果說幾個著名的軍事重鎮,可能不會有人提及六安。實際上,六安是一個隱形的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要地。
  • 讀通鑑(62)劉邦是個學習型的領導
    註:劉邦善用人之所長,不在乎對方所短,能尊重專家,不懂就是不懂。更厲害的是劉邦知道學習,自己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能馬上耐心地聽講。人有學習之心,就會每天進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了,劉邦能取天下與他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不無關係,與高人學習讓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脫胎換骨,成為一代雄主。
  • 劉邦重振雄風,一月即摧城滅國,韓信滅魏國為何能如此迅捷高效?
    1.諸侯王見風使舵叛劉助項,劉邦痛定思痛重整旗鼓 公元前205年四月,已佔據巴蜀、關中的漢王劉邦,趁著西楚霸王項羽徵討齊地、楚國空虛的良機,親率56萬諸侯聯軍攻克了楚國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 劉邦如果沒有遇到張良、陳平,他未來會怎麼樣?
    劉邦身邊有兩大謀士,一個是張良,另外一個就是陳平。其中張良是韓國相門之後,其祖上五代在韓國為相,在六國貴族這個圈子裡有很大的影響力。有人說劉邦能夠奪得天下,主要依靠了「漢初三傑」的幫助,這麼說沒錯,但是在放大「漢初三傑」作用的同時,劉邦的能力被漸漸漠視了,實際上沒有「漢初三傑」的輔佐,劉邦奪得天下也只是時間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就好比現在很多企業裡有很多技能出眾的業務骨幹,但是他們都沒有被提拔做領導,因此他們就牢騷滿腹,認為領導沒有識人之能,用了一些只會溜須拍馬的無能之人。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當時項羽出徵在外,劉邦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攻下了楚國國都彭城。而項羽一接到消息,愣是帶著三萬騎兵對劉邦來了個反殺,最後殺得劉邦,只能是拋妻棄子,是狼狽逃命,一家老小都成為了項羽的俘虜。楚漢戰爭一共四年多,一直到最後一站。之前雙方只要是正面交鋒,吃敗仗的肯定是劉邦。可是為什麼就這最後一戰,劉邦不但能夠取勝,而且還直接把項羽幹得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呢?這個就得說到毛主席那句話了。劉邦是政治家,項羽不是。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劉邦怎麼能不擔憂?更何況,韓信三人也的確有不少黑歷史。比如垓下之戰前,劉邦曾下令讓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圍剿項羽,結果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連個人影都沒有,項羽利用這一機會在固陵差點把劉邦打趴下。沒辦法,劉邦只好採用張良的計策以土地當作籌碼,諸侯的軍隊這才在垓下集結。
  • 劉邦最恨雍齒卻封侯雍齒:問題比報仇更重要,忽略比報復更智慧
    一個原因是自己當老大,容易成為罪魁禍首,萬一失敗肯定第一個掉腦袋;另一個原因是劉邦已經控制了沛城外的軍事力量,這夥人只聽劉邦的,這個局面不允許蕭何當領袖。但是,起義領袖的位置也沒直接就交到劉邦手上,因為劉邦直接坐這個位置,自己心裡真心沒底。所以,沛縣父老就推舉了十大傑出人物作為候選人,然後大家搞抓鬮,抓住誰是誰,讓老天來決定。
  • 劉邦病入膏肓時,為什麼不接受郎中的治療反而還將他趕走?
    那劉邦呢?劉邦最為後世所詬病的就是殺掉了功臣韓信。韓信是幫助劉邦拿下項羽最大的功臣,甚至可以輸,沒有韓信,劉邦不可能打敗項羽。但是他恃才傲物,不懂得君臣之道,更不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牽涉到了劉氏江山的利益,試想,一個隨時都有機會奪得皇位的臣子在自己身旁,換做任何一個人恐怕都不會安心吧,更不用說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布衣天子劉邦了。
  • 最難熬的成皋滎陽之戰:劉邦與項羽間的王者對決
    劉邦想退,但酈食其不同意,這個高陽酒徒可能是個腐儒,但也是一枚硬漢。英布與隨何劉邦一直在下形勢的大棋,他一直在玩戰略。而項羽呢?項羽一直盯著攻城和陣戰的小棋子。成皋滎陽危急,他就在成皋滎陽打劉邦一頓拳腳;梁地危急,他就帶兵赴梁扇彭越一頓耳光;九江國叛亂,他就再回楚地抽英布一頓鞭子。項羽一直在玩戰術。戰場戰術,項羽一直贏,他想打誰就打誰,劉邦被他打、彭越被他打,英布還被他滅國了。
  • 劉邦稱帝後,為了不讓父親下跪,想出一個辦法,後人沿用兩千年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在封建統治的古代中,皇帝意味著權利的頂峰,天下百姓皆為臣子,各路諸侯見之皆要俯首行禮。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也是各朝各代禍亂的起源,有的皇帝殫精竭慮,將國家治理地井井有條,有的皇帝昏庸無能,將國家搞得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
  • 劉邦和朱元璋為什麼都不能和手下兄弟共富貴?
    劉邦平叛,向彭越徵兵,彭越出兵但不是自己帶兵,劉邦罵了他幾句(彭越不在場),但是彭越以前沒挨過劉邦的罵,他聽說後嚇壞了。彭越的仇人到劉邦那裡告彭越謀反,於是劉邦就把彭越抓了,後來經過一些周折最後彭越被呂后所殺。
  • 劉邦的死因,不僅是身體中箭,還與一個人做的兩件事有關
    ,就是因為這個人,他做了兩件事,讓劉邦感覺到 心灰意冷。小編認為劉邦當時是心情不好,所以病情惡化。當然,這個箭傷是最致命的傷勢,劉邦一生中中過兩次箭傷。第二次箭傷也是在胸部,只不過是在平定英布的叛亂中,這次的箭傷可是不得了啊,直接帶走了劉邦的半條命,在國度尚未穩定的情況下,劉邦只能在沛縣休整了十幾天,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劉邦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一首詩歌——《大風歌》,這就是著名的高祖還鄉,到了元代都有文人深知,並且還創作了不少的散曲。
  • 50歲秦始皇駕崩時,48歲劉邦的事業剛開始,他如何做到7年稱帝的
    可是,劉邦僅僅用了7年的時間,他就統一了天下,當上了皇帝。劉邦是如何做到用如此短的時間當上皇帝的呢?秦始皇死了,給了劉邦出頭的機會秦始皇50歲的時候駕崩了,繼位的是無能的秦二世,這時候大秦統一了13年的時間了,還有兩年秦帝國就亡國了。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楚滅楚人想著復國,而秦朝滅亡後無人復秦
    、湖北和湖南全部、重慶和貴州一小部分、江西全部、安徽大部分、江蘇大部分、山東南部、浙江全部、上海全部等地。所以劉邦、陳勝、吳廣、項梁、項羽、範增等人都是原楚國人,楚國地大物博,人才也最多,當年秦國滅楚時,王翦憑藉一戰擊敗了楚軍主力,隨後攻破了楚國各地的重要城池,楚國滅亡,但是,楚國滅亡並不比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冤多少,範增說楚國沒有過錯,那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又有什麼過錯呢?
  • 劉邦晚年懷疑蕭何,為何看到蕭何「貪汙」後,決定不殺他了
    劉邦這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很高,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逆襲成皇帝的人,同時,他也是當了皇帝之後,殺功臣最多的一個人。當然了劉邦殺的功臣都是異姓王,之所以殺這些異姓王,是因為他們手裡擁有兵權,劉邦怕後代壓制不住他們,他們會造反,顛覆自己的江山。所以,就把他們全部給除去以免後患。
  • 性格決定命運:劉邦和項羽的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那劉邦會幹什麼呢?劉邦的本事還是司馬遷說的那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戰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該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