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肇慶陽光網、南方+、《四會十品》
10月到了,正是柑桔大量上市的季節。還記得你最喜歡吃哪種柑桔嗎?
在肇慶四會市,有一種沙糖桔(原名十月桔,以下簡稱砂糖桔),是四會傳統土特產和柑桔類的名優品種,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曾被《羊城晚報》譽稱「一枝獨秀」。
2001年9月,四會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授予「中國柑桔之鄉」的稱號;2002年,四會砂糖桔被國家木本水果品質評定權威機構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中國名優果品」。此外,在20世紀60到70年代,沙糖桔曾批量暢銷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據官方出版的《四會十品》記載,四會沙糖桔,是吉利的象徵,不僅全國聞名,更與許多名人雅士結下不解之緣。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清末維新變法的領導人康有為,就曾因品嘗過沙糖桔,而否極泰來,好運連連。
《四會十品》記載的康有為因嘗沙糖桔中舉故事
35歲以前,康有為在科場上屢次失意。1893年12月初的一天,康有為專程帶著梁啓超等弟子數人,從廣州乘輪船來四會西沙(即現貞山附近一帶)品嘗柑桔。
進園後,康有為及其弟子們,在主人的引領下,但見新的品種,就摘下來,細細品嘗。
康有為品嘗過幾種柑桔之後,走到一片桔林。桔樹上的果實,外表長滿疙瘩,其貌不揚。
「樣子如此醜陋,必定不好吃。」有個弟子說,「我們上別處去吧。」
康有為卻在一棵醜桔樹跟前停住了腳步,摘下一顆桔子,掰開皮,放進口中,細細品嘗,但覺爽脆可口,少核無渣,甜如砂糖。
「這桔子味道最清甜。」康有為說,「除了貢桔外,還是這『醜桔』好。」
桔園主人說:「這桔子,我們都叫它『沙糖桔』。」
「砂糖桔?好名字!康有為對眾弟子說:「孔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若我們以貌取桔,則失之甜蜜矣。」
眾弟子覺得甚為有理,都把「嘗醜桔」的道理銘記在心。
從此,四會「醜桔」聲名遠播。
專程到四會品嘗柑桔之後,第二年,康有為就參加鄉試中了舉人。
人們說,在仕途上屢敗屢戰的康有為,是到四會吃了沙糖桔之後才轉運的。
消息傳開後,西江一帶的學子在參加鄉試、會考之前,都會去四會品嘗沙糖桔,以求吉利,考取功名或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