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早829/1000 儘量不以體式突破為目的練習,更多的是呼吸和體驗,整個練習會變得不一樣。換一種認知,則體驗不同。
今天說說關於練習技巧的事。技巧這裡指的是可以完成或是加深體式的方法和方式,包括身體方面的也有呼吸方面的。這個和練習中說的順位正位還是有些區別的,總之是一些練習中的方法或是一些小竅門。尤其是在一些難度體式和關卡體式中就需要一些技巧了,就好像馬D、臥龜、站輪等等。而這些技巧一部分來自於前人的練習經驗或是感悟,還有一部分就是藉助於其他方面好像舞蹈、雜技、街健等等外來技巧。
練習技巧對於初期練習者來說可能看的更重一些,因為剛開始練習都可望突破晉級,這階段說啥修心養性的也聽不進去,還得是從體式練習入手。所以就會去學習各種技巧,現在網絡也是發達,只要有心幾乎所有常見體式的技巧都能找到。反正就是各種學,各種專研各種練,但是這同樣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很容易迷失在各種技巧裡。
尤其是對於技巧認知不夠的時候,技巧就會變成一種捷徑的假象。舉個例子說現在很多練習者迷戀阿湯穿越,然後會想盡辦法的增加肩背、核心等力量,以及街頭健身的各種支撐技巧。這個抖音上真是一大堆教的,那真是啥方法都有。但是這麼練出來的穿越也是能穿,但是會藉助大量的肌肉力量做為支撐,在序列裡做3~5個沒問題,但在整個序列裡就會非常的疲勞甚至在練習後期會呼呲帶喘的。這時可能有人會說,堅持練一段時間就好了。這話是沒錯,但是代價是肩背會變得很壯。我個人之前就見過這樣的練習者肩背那個厚實,穿越是很溜嗖嗖的,但是綁馬D的時候卻苦不堪言,費老勁了也捆不上。這就是因為肩背肌肉緯度過大導致印象其他的體式練習。
所以練習什麼系統,最好就用什麼系統的方法來練習。練阿湯的就用阿湯的,練街健的就用街健的,儘量不要混在一起。尤其是在有了一些練習經驗之後,很容易因為技巧過多導致練習系統混亂。因為不同的練習系統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就是為了表演競技,有的是為了強身健體,而阿湯的練習最後是要走內的,不只是停留在體式外形上。就好像你用舞蹈技巧去練柔韌,用健身技巧去練力量,然後在用雜技技巧去練體式,那麼短期之內可能進步神速,但是練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練不下去的。因為瑜伽的練習系統建立不起來,這還包括認知和理解。就好像你用壽司沾著腐乳配著紅酒一樣,保證哪個味道你都吃不出來。
過多的技巧,在練習中也會影響頭腦中意識念頭。不少練習者來說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尤其是有一些經驗但是還不穩定的練習者。舉個例子說好像上下站輪,關於這方面的技巧和要點那真是太多了,隨便一百度那真是一個老師講一個樣,各種方法技巧。但是在實際練習中,只是一剎那的事,根本沒有功夫去讓你想該用什麼技巧來做好。如果想的過多,那麼大多數的情況就會變得猶豫、恐懼、膽怯然後砸下去。很多練習者練站輪就是這樣,包括我自己開始也是一樣,念頭越重越猶豫那麼就越砸。其他體式也差不多,好像我前面說的穿越也是一樣,面對各種各樣的技巧不知道該怎麼辦,今天試試這個、明天試試那個、大後天再研究研究其他的。阿湯的練習需要積累,而這個積累是需要在一個系統,一個方向上的積累。就好像開車,一會往東走、一會往南走、一會往西走,那麼只能轉圈圈走不出去。
關於技巧這個事,個人感受首先要有個好老師,然後聽從老師給一些技巧和方式練習,別老想著抄近路,否則後面的練習一定是需要還的。還有選著好適合自己的技巧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的亂用。(適合自己身體條件和練習階段的,而且儘量不要去選擇瑜伽練習方式以外的技巧。)然後去堅持練習,所有的技巧都是需要積累的,不是說我掌握老多技巧了就能練好的,積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沒有積累啥技巧也白搭。
阿斯湯加第一序列體式連接點這裡
阿斯湯加第二序列體式連接在這裡
名人堂匯總點這裡
阿斯湯加第一序列領課視頻匯總點這裡
在後臺
輸入「體式」或「第一序列」可以查看第一序列所有體式匯總
輸入「第二序列」可以查看第二序列已更新體式內容
輸入「名人堂」可以查看阿斯湯加名人堂匯總
如果,你練習了Ashtanga全一級,全Vinyasa。那麼,在練習一次至少做了
81次四柱,
81次上犬,
81次下犬,
1439個吸氣和呼氣!
你練好四柱、上犬、下犬和呼吸了嗎?
不執著的持續練習,一切隨之而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