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之後,新媽媽們的身體都是非常虛弱的,然而在月子裡還需要照顧寶寶,寶媽們的付出很難用三言兩語來形容。
月子期間恢復好,寶媽的身體宛如新生;月子如果沒坐好,可能會落下一輩子的「月子病」。
暗示月子恢復情況的晴雨表,就是在產褥期不斷排出的惡露,惡露的情況可以透露出寶媽的身體信息,如果到了這個時期,惡露還是沒完沒了,寶媽就需要留心了。
小暢剛生娃一個月,按照長輩們的說法,坐月子就是要「躺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小暢沒有出房門一步,除了上廁所之外,其餘時間都呆在臥室裡。
漫長的月子期終於過去了,小暢總算是可以自由自在地下地活動了,卻發現渾身都沒有力氣,剛走出房門的第一天,差點暈倒在外面。
與此同時,小暢的惡露也有點「不按常理出牌」,已經是產後第30天,惡露總是時斷時續,前幾天顏色已經有變淺的趨勢,沒想到這幾天又加重了。
因為月子期已經過去了,家人也不再給小暢做飯,什麼家務活都需要小暢自己來做,隨著活動的增加,小暢的惡露一天比一天多,惡露的量甚至快趕上產後前幾天的水平了。
這可把小暢嚇壞了,趕緊去看醫生,醫生說:「子宮恢復情況不理想,不能掉以輕心。」給小暢開了一些藥,囑咐小暢適當運動、多哺乳,可以促進惡露的排出。
產後的子宮有沒有正常恢復,看惡露的形態就可以略知一二。
① 一般產後4~5天的惡露呈現鮮紅色,很像月經第1~2天的經血,量也會比較多,被稱為血性惡露。寶媽們可以穿安睡褲,比夜用衛生巾更加舒適,可以防側漏。
② 等到產後2周左右,惡露的顏色會有些變深,變得粘稠,像糖漿一樣,這就是漿液性惡露,相對而言量也少了很多。
③ 在產後的一個月內,惡露的顏色會變淡,有點像乳白色,這個時期持續時間較長,會一直到產後6周,才終於排乾淨。
惡露的排出時間因人而異,一般在產後4~6周排淨,多數人會在產後6周排淨。如果等到產後42天,惡露還在淋漓不盡,甚至出現反覆,就需要儘快就醫了。
1)勤哺乳,促進子宮收縮
勤哺乳是一項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幫助寶媽消耗能量,有助於產後的身材恢復,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對惡露的排出和子宮的恢復有利。
同時,哺乳作為一項親密的親子互動,還可以促進親子間的聯結,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對以後的性格形成有利。
2)多活動,促進惡露排出
產後適當下地活動,對惡露的排出非常有利,很多寶媽產後長期臥床,不僅容易升高血壓,帶來更多的身體隱患,還不利於子宮的恢復。
寶媽們產後可以適當抱娃在室內散步,對身體恢復、子宮復原都非常有幫助,可以促進惡露的排出。
3)均衡飲食,對身體恢復有益
保持均衡的飲食,對寶媽的身體恢復非常有幫助,同時有助於惡露的排出。產後飲食儘量清淡,多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對母乳成分也非常有益。
【雪莉媽媽寄語】
產後的身體恢復,需要採用科學的方法。
惡露就像子宮恢復的晴雨表,可以給寶媽們帶來身體恢復情況的「小道消息」。
【今日話題】
寶媽們產後多久排完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