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仲夏時節,我們來到地處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從「東極」撫遠到「林都」伊春,從「土改第一村」元寶村到「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村,在黑土地上聆聽「小康故事」,探尋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發展成就。
黑龍江省嫩江農場收割機、滅茬機、聯合整地機同步作業收割紅高粱。2019年,黑龍江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總產量達到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吳樹江攝
2019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總產量達到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入……
在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鄉,村村設立運動場所,打門球是老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本報記者 劉春沐陽攝
奮鬥,是走向小康生活的主題之一。
走進《暴風驟雨》的原型地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聆聽黨帶領人民奮鬥拼搏、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記者被深深打動。
昔日「光腚屯」,是一代人關於貧窮最深刻的記憶,今日元寶村,富裕程度令人讚嘆。一排排別墅洋房,一處處花園廣場,一個個現代企業,講述著一段段傳奇故事。
黑龍江延壽縣電商平臺創業人項目直播間,主播正在直播帶貨。本報記者 馬維維攝
如何將一個欠債幾十萬元的「三靠村」建設成為擁有總資產7.2億元、人均年收入3.3萬元的富裕村?
元寶村老書記張寶金堅定地說:「拼搏!奮鬥!」
黑龍江伊春市溪水林場退休職工劉養順(右)帶領鄉親們開辦起農家院,年經濟收入可觀。本報記者 馬維維攝
小康點亮生活。
劉養順是黑龍江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經營所的退休職工,他帶領鄉親們開辦起農家院,招牌菜就是東北家常的排骨燉豆角、貼餅子。
劉養順說:「現在每年光農家院就收入十多萬,環境更美了,錢袋更鼓了,生活更有滋味兒了。」
黑龍江樺川縣星火村民族風情濃鬱。該村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發源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本報記者 劉春沐陽攝
在鐵力市工農鄉北星村,農田阡陌,溪水潺潺,仿佛到了江南一般。北星村鄰山環水、交通便利,在發展鄉村民宿後,更多遊客到了北星村,追溯鄉土的記憶。
黑龍江喜人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員工忙生產。鐵力市以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建設為目標,扶持建強醫藥產業。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美好家園的建設如火如荼,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此起彼伏。一幅黨帶領人民攜手奔小康的畫卷徐徐在黑土地上展開。黑龍江廣大幹部群眾正交上一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龍江答卷。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高標準農田機械化作業。近年來,黑龍江農機化、科技化、產業化水平穩步提高,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墾 萱攝
由經濟日報社舉辦的
2020年《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主題攝影徵集活動
正在火熱徵集中!
徵稿啟事見下圖↓↓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昔日「光腚屯」,今日元寶村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