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光腚屯」,今日元寶村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2020-12-19 澎湃新聞

​昔日「光腚屯」,今日元寶村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2020-08-19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仲夏時節,我們來到地處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從「東極」撫遠到「林都」伊春,從「土改第一村」元寶村到「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村,在黑土地上聆聽「小康故事」,探尋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發展成就。

黑龍江省嫩江農場收割機、滅茬機、聯合整地機同步作業收割紅高粱。2019年,黑龍江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總產量達到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吳樹江攝

2019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總產量達到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入……

在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鄉,村村設立運動場所,打門球是老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本報記者 劉春沐陽攝

奮鬥,是走向小康生活的主題之一。

走進《暴風驟雨》的原型地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聆聽黨帶領人民奮鬥拼搏、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記者被深深打動。

昔日「光腚屯」,是一代人關於貧窮最深刻的記憶,今日元寶村,富裕程度令人讚嘆。一排排別墅洋房,一處處花園廣場,一個個現代企業,講述著一段段傳奇故事。

黑龍江延壽縣電商平臺創業人項目直播間,主播正在直播帶貨。本報記者 馬維維攝

如何將一個欠債幾十萬元的「三靠村」建設成為擁有總資產7.2億元、人均年收入3.3萬元的富裕村?

元寶村老書記張寶金堅定地說:「拼搏!奮鬥!」

黑龍江伊春市溪水林場退休職工劉養順(右)帶領鄉親們開辦起農家院,年經濟收入可觀。本報記者 馬維維攝

小康點亮生活。

劉養順是黑龍江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經營所的退休職工,他帶領鄉親們開辦起農家院,招牌菜就是東北家常的排骨燉豆角、貼餅子。

劉養順說:「現在每年光農家院就收入十多萬,環境更美了,錢袋更鼓了,生活更有滋味兒了。」

黑龍江樺川縣星火村民族風情濃鬱。該村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發源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本報記者 劉春沐陽攝

在鐵力市工農鄉北星村,農田阡陌,溪水潺潺,仿佛到了江南一般。北星村鄰山環水、交通便利,在發展鄉村民宿後,更多遊客到了北星村,追溯鄉土的記憶。

黑龍江喜人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員工忙生產。鐵力市以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建設為目標,扶持建強醫藥產業。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美好家園的建設如火如荼,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此起彼伏。一幅黨帶領人民攜手奔小康的畫卷徐徐在黑土地上展開。黑龍江廣大幹部群眾正交上一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龍江答卷。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高標準農田機械化作業。近年來,黑龍江農機化、科技化、產業化水平穩步提高,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墾 萱攝

由經濟日報社舉辦的

2020年《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主題攝影徵集活動

正在火熱徵集中!

徵稿啟事見下圖↓↓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昔日「光腚屯」,今日元寶村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元寶村:續寫土地改革新傳奇
    從「趙光腚」到趙雪春,前輩衣不蔽體鬧革命,後輩豐衣足食樂小康 寬敞明亮的客廳裡,男主人陪著客人聊天,女主人忙裡忙外端茶倒水。 兩室一廳,很多大城市年輕人夢想的標配。黨的十八大前一年,元寶村又一批農民住進了這樣的樓房,「趙光腚」的重孫子趙雪春就是其中一個。
  • 李先念副主席視察深州市後屯村紀事
    昔日的深縣(現為深州市)後屯村地勢低洼,土質鹽鹼,遍地墳頭子,據說有5000多個,鹼疙瘩有360個,地形橫七豎八,彎彎曲曲的田間小道38條。秋後光禿禿,春天白花花,是個有名的窮村子。那時後屯村的街道歪歪斜斜,房屋破爛不堪,村裡村外沒有樹木,是個「鳥不搭窩,知了不落」的「禿子屯」。老百姓辛勤勞作一年,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生活。
  • 福保巨變:昔日雲南第一村,今日拆遷遇難題
    福保巨變:昔日雲南第一村,今日拆遷遇難題 2018年眼看就要進入年底,官渡區和六甲街道仍在為落實福保村的拆遷資金而奔波。
  • 【地評線】荔枝視評:穿山越海,見證中國小康之大美
    站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宣部在全國部署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活動,以廣闊的視野、細緻的調研、豐富的形式,記錄和呈現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夢想和期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⑯】詩詠浙江遂昌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
  • 莞村小康路④|「中國毛織第一村」大朗巷頭:40餘年產業集聚,織就...
    昔日小村落,今時都市範。乘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毛織第一村」的巷頭社區集聚了2000多家毛織企業;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巷頭社區以繡花功夫,探索現代社區治理,邁向小康生活。巷頭不產一根羊毛,卻被譽為「中國毛織第一村」,經過40年的發展,在這裡安居樂業的人們如今已經穿上一件獨具特色的美麗「小康衣」。
  • 昔日東臺站,今日高鐵站
    昔日東臺站,今日高鐵站 2020-12-0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改第一村的「土」「改」新路
    新華社哈爾濱10月4日電題:土改第一村的「土」「改」新路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王春雨在中國,也許沒有哪個村莊,與「土」「改」的聯繫比土改第一村——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更緊密。這裡是小說《暴風驟雨》的原型地,昔日「光腚屯」在改革大潮中,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 我們的小康路:中國東部富裕村——塘栖村的小康口述
    中新網杭州12月5日電(張斌 項菁 胡丁於 陳奕如)塘栖村位於杭州餘杭市郊,是中國東部發達省份——浙江的一個富裕村。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塘栖人乘時代東風,在邁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斷奔跑。從均已七旬高齡的老書記、「米塑」非遺傳承人,到率先開辦個私企業嘗「頭啖湯」的致富帶頭人、以村為家的村書記「領頭雁」、置身美麗經濟的鄉村新青年,再到來此學習致富經驗的中西部省份掛職村幹部,塘栖村的小康歷程由他們寫就並敘述,言語滿懷深切感觸。
  • 脫貧攻堅丨保康堯治河:建設「中國山區幸福村」
    9月17日上午,仙桃遊客盧進鳳一家在保康縣堯治河村遊玩,當他們行走在從農耕博物館到山上的觀光路上時,堯帝大舞臺傳來的鑼鼓聲、山歌聲,吸引他們放慢了腳步。原來,堯治河村的幾位村民,正在堯帝大舞臺排練小品《我拿菜盤話節儉》。
  • 【太康大美鄉村】馬頭鎮大吳行政村(大吳、呂屯、前小吳、後小吳),村名由來、姓氏由來、姓氏族譜......
    大吳村位於潘河北岸,北靠呂屯村,南鄰康堂村,西與轉樓鄉土地連接,東連小吳村,人口1100人。根據太康縣政府(1988)16號文件批准,更名為吳大村,但群眾一直習慣稱呼大吳村。當時代表人民的中國共產黨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發動群眾奮起抗戰。由於蔣介石不抗日,槍口對內,使共產黨的發展遭到了破壞。河南地下黨組織負責人吳芝圃(豫皖蘇特委書記)在睢、柘、太邊區一帶活動。發展壯大黨的力量。我當年僅二十周歲,受鄉鄰親朋之託在本村辦起私塾小學。以串館為名的聞震同志來我村活動,二人經數次交談,才知道他是共產黨員,向我宣傳了黨的性質綱領及其它抗日主張。
  • 莞村小康路|道滘大嶺丫村:「綠色發展」讓小康成色更足
    ■大嶺丫村正徐徐展開水鄉美麗鄉村畫卷,彰顯著小康成色 道滘供圖拆舊建新,「騰籠換鳥」,破除發展瓶頸難題,迎來新一輪改革發展紅利——這是道滘大嶺丫村奔向小康幸福路的動力之源。迎著上世紀80年代「三來一補」大潮,大嶺丫村建起道滘第一座工廠,自此鋪就第一次發展騰飛之路。
  • 扶貧印記丨現代投資:與客溪同行 向幸福出發
    編者按:「脫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其他黨委班子成員先後到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各分子公司也不定期的深入扶貧一線,助力脫貧攻堅。
  • 【展扶貧成效】踮起腳尖奔小康​
    【展扶貧成效】踮起腳尖奔小康​ 2020-12-17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作為浮洲村的對口幫扶單位,近年來,深圳局堅持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利用行業專業優勢,立足抓好「鄉村規劃、教育扶貧、產業幫扶」等重點工作,下足「繡花」功夫,激發內生動力,以決戰決勝的姿態確保浮洲村的貧困群眾全面脫貧、邁入小康。
  • 國家公園丨大美祁連山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丨大美祁連山國家公園 2020-12-11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河市燕郊鎮:村莊變美 產業變強 村民共同...
    近年來,三河市燕郊鎮以拓寬農民增收路徑為核心,以改善農村面貌為重點,強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提升行動,提高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讓村民奔向全面小康。 走在燕郊鎮東柳河屯村的進村路上,筆直平坦的馬路一直延伸到村內,兩旁高大的法桐像一排排綠色屏障,寬敞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民房、街邊的小菜園、小花園、小遊園生機盎然。
  • 中國最大的村、莊、店、屯、鄉、鎮和州
    2.最大的屯:扎蘭屯,呼倫貝爾市下轄縣級市。3.最大的店:駐馬店,河南省。4.面積最大的村: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達裡雅布依村,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5.最大的鄉:新鄉,河南省。6.最大的鎮:景德鎮,江西省。7.最大的州:蘇州,江蘇省。8.人口最多的村:廣東省大長隴村,總人口4.5萬人。
  • 米麵糧油尋回昔日文化印記 成都首家「放心糧店」今日開業
    而11月26日,由成都首家「放心糧店」在武侯區花龍門社區正式開業,將讓老街坊們尋回昔日的文化印記。  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這裡可以體會到濃濃老成都的文化;結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潮,未來還將開設自助取餐櫃,炒菜、蒸菜、燉菜等川湘粵等各類菜品近200餘種輪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