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可降解塑膠袋,投放廚餘垃圾還需「破袋」嗎?

2021-01-11 環球網

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最近,部分場所是不是已經更換了不可降解塑膠袋,商戶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成為關注焦點。

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各類可降解塑膠袋有什麼不一樣?可降解塑膠袋對環境完全沒有影響嗎?使用了可降解塑膠袋,在垃圾分類投放時還需要「破袋」嗎?

可降解≠隨意用

所謂的可降解塑料是一個較大的概念,可通過光降解、氧化降解、生物降解等方式實現。鄭州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建設指出,相比於不可降解塑膠袋,可降解的其實是對其降解的速度有要求:「比方說,在1年時間內降解率超過90%。可降解是其最終到自然界中,經分解變成了二氧化碳、甲烷等,可以參與循環。而塑料本身是不能參與循環的。」

光降解、氧化降解、生物降解等都是可降解塑膠袋的實現途徑。它們的效果怎麼樣?

對此,有生產者提出,光降解塑膠袋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可以貯存的時間相對較長,使用壽命更長,對於生產來講,調整生產線也相對簡單,成本較低。

不過,光降解也被指出,在缺光等條件下,降解率受影響。

對於市面上價格有高有低的各類可降解塑膠袋,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翁雲宣教授曾指出,生物降解或者全降解材料成本較高,市場上價格和普通塑料一樣或者更便宜的,可能不是全降解的材料。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是用上了一隻可降解塑膠袋就「萬事大吉」了。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建設認為,除了可降解外,使用塑料製品還應注重可循環、易回收:「可循環實現了資源化,易回收實現了減量化。可降解是一個大的方向,第一步是禁塑,第二步是可代替。可代替指是代替造成汙染的小塑膠袋,而不是代替所有塑料。比如,電線的管子可以回收,回收後重新加工就行了。所以,對無法回收的、不能循環使用的、人們隨意消費的,要做可降解。」

試水廚餘不破袋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提升,如今除了治理塑料汙染,許多城市也在開展垃圾分類。塑膠袋在當中也有個重要角色——人們用塑膠袋當垃圾袋,分類投放廚餘垃圾或溼垃圾時要有一個「破袋」的動作,不能將塑料垃圾袋混著一起扔進去。

如果使用了可降解塑膠袋,可以省去「破袋」的環節嗎?

在部分試點區域是可以的。

北京某小區就試點給居民發放一種全生物降解垃圾袋。其採用的材質主要是聚酯類高分子材料,可以在適當堆肥條件下,依靠微生物,短時間內變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時,其還含有一些澱粉。

這些由這種全生物降解垃圾袋承裝的廚餘垃圾被運送到所配套的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後,會經過約21天的動態好氧發酵和10天左右的後期熟化,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終產生出堆肥產品。

而其中試點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垃圾袋在第18天左右能完全降解掉,這就和廚餘垃圾21天動態好氧發酵的時間對應上了。

但是,其他市面上的可降解產品並不一定適用於這個試點所用到的終端處理方法。

所以說,總體來看,因為實現降解的途徑不同,所需要的環境和處理方式不同,目前,如果不是在專門的試點,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時,還是要 「破袋」。

相關焦點

  • 夏季廚餘垃圾味兒大滋生蚊蠅,用可降解垃圾袋可行嗎?
    垃圾分類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地開展,近日不少居民反映,投放廚餘垃圾時要將垃圾和塑膠袋分開投放,不僅容易把汙物濺到手上,天熱後垃圾既有臭味兒還易滋生蚊蠅。很多人提議,是不是可以用可降解垃圾袋裝廚餘垃圾?小熙說,這樣的做法的確很便民,但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廚餘垃圾倒入沒有嚴格密封的垃圾桶裡,非常容易腐敗變質,導致臭氣燻天,還有可能滋生蚊蠅。「是不是可以推廣使用可降解的廚餘垃圾袋,這樣就可以把廚餘垃圾和袋一起扔了?」小熙建議說。在採訪中,不少居民表達了相同的想法。「每天把廚餘垃圾從袋子裡倒出來時都很噁心,生怕粘一手。」「倒垃圾時一開蓋,桶裡就會有一股臭味撲鼻而來。
  • 天熱廚餘垃圾要不要「破袋」扔?市人大:鼓勵破袋 各區可自主決定
    「小區規定,廚餘垃圾必須先『破袋』,再往垃圾桶裡頭倒。倒的時候哩哩啦啦弄一手,多不衛生啊。」「垃圾都從袋裡頭倒出來堆在桶裡,天氣越來越熱,那垃圾桶得啥味兒啊?」隨著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部分小區將廚餘垃圾「破袋」作為投放垃圾新規嚴格落實,但這也引發了一些居民的不解,廚餘垃圾是不是必須要「破袋」?不「破」行嗎?
  • 宜昌城區首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點啟用 廚餘垃圾破袋投放
    該投放點每天開放5小時,上午7:00-9:30,晚上5:00-7:30,其間有引導員現場引導、監督居民進行準確投放,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上午8時,記者在現場看到,黃龍小區進門左側設有一個智能分類環保屋,在環保屋顯眼的位置明確寫著投放時間,上面的LED顯示屏不斷滾動著垃圾分類定時定點試點的相關宣傳內容,垃圾屋的幾面牆上,也張貼著很醒目的標語。
  • 北京扔廚餘垃圾一定要「破袋」嗎?官方回應來了
    「小區規定,廚餘垃圾必須先『破袋』,再往垃圾桶裡頭倒。倒的時候瀝瀝拉拉弄一手,多不衛生啊。」「垃圾在袋子裡,還沒那麼大味兒。都從袋裡頭掏出來堆在桶裡,天氣越來越熱,那垃圾桶得啥味兒了!」隨著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部分小區將廚餘垃圾「破袋」作為投放垃圾新規嚴格落實,但這也引發了一些居民的不解,廚餘垃圾是不是必須要「破袋」?不「破袋」行嗎?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本身,其實並未對廚餘垃圾投放時是否「破袋」進行限定。
  • 破袋「神器」上崗,10秒左右自動破袋,廚餘垃圾投放不髒手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已經三個月,廚餘垃圾的分類投放一直是居民關注的重點。目前,本市不少小區都要求居民在投放廚餘垃圾時要破袋,這種方式雖能保證廚餘垃圾的純度,但卻讓不少居民感到不便,不少人反映,夏季炎熱,廚餘垃圾本就容易散發異味,破袋投放不但操作麻煩,還容易髒手。那有沒有既能滿足破袋要求還不髒手的辦法呢?
  • 生活垃圾分類4個月成績喜人,鼓勵「破袋」提高廚餘垃圾純淨度
    初始階段,為了提高居民破袋投放廚餘垃圾的積極性,很多小區想出了不少好主意。比如,有的小區設置了破袋「神器」,有的小區提供了洗手處、放置免洗洗手液等,都是為了減少破袋的障礙。然而,也有市民表示對破袋投放廚餘垃圾還不太適應。尤其是天熱的時候,破袋之後異味大,也招蟲子。
  • 北京東城: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亮相
    居民零接觸投放垃圾。近日,一款新型智能垃圾分類投放設備——「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在東城區崇外地區亮相,新世界家園社區與崇西社區的居民成為首批「體驗官」。記者在新世界家園社區看到,「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和普通桶站一樣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餘垃圾三個箱體,每個投放口下方分別有一個感應器。居民李阿姨拎著分好類的廚餘垃圾走到對應的投放口,對著感應器揮了揮手,蓋子隨即打開,她將廚餘垃圾連同塑膠袋一起投放進去,幾秒鐘後,垃圾箱蓋子自動蓋上。
  • 通州居民發明破袋神器 垃圾投放兩秒破袋不髒手
    713個居住小區規範設置垃圾投放點3871個,撤併率38.8%,平均144.6戶一座投放站;桶站全部完成密閉化升級改造,並建設驛站301座,數量居全市第一;149輛各類垃圾收運車噴塗並加裝計量稱重系統;
  • 四色環保垃圾袋上市|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日前,市場上出現一種新型環保塑膠袋,它與垃圾分類顏色相匹配,有四種不同的顏色,袋上還配有分類標識和分類說明,這就是新區平房片區駐區企業黑龍江鑫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它的面市可以更好地助力垃圾分類工作。
  • 可降解塑膠袋,有必要買嗎?一文了解這三個垃圾分類問題
    很多人有疑問,扔廚餘垃圾,能不能把塑膠袋一起扔進去,還是要破袋以後,分開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常紀文:關於廚餘垃圾要不要破袋的問題,爭論是比較激烈的。譬如說在上海和北京是要求破袋,就有利於管理人員發現垃圾是否進行分類,特別是廚餘垃圾是否進行充分的分類。如果要求破袋,廚餘垃圾桶肯定是要受到汙染的。
  • 塑膠袋是可回收垃圾嗎?
    每次去小區投放垃圾,發現廚餘垃圾的垃圾桶裡各種垃圾都有,根本沒有進行專類投放。另外也還看到過報導,說是垃圾桶如果按照可回收垃圾與其餘垃圾兩種大類設置的話,根本沒用。因為可回收垃圾裡,什麼都有,紙張、塑料、玻璃、金屬,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工重新把它分類,所以據說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這兩類垃圾還是被混合在一起作了填埋處理。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北京市城管委:廚餘垃圾「破袋」投放非常有必要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四個月。9月3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廚餘垃圾「破袋」問題當前市民很關心的問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表示,《條例》沒有規定廚餘垃圾必須破袋投放,從目前情況看,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破袋投放的廚餘垃圾能確保後端處理工藝穩定運行,實現廚餘垃圾最大限度地資源化利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檢查廚餘垃圾分出質量,精準指導居民源頭分類。如果不破袋,沒法檢查廚餘垃圾分出質量,看不出有沒有雜物。」
  • 怎麼分、怎麼扔:處理廚餘垃圾「破袋」環節有點難
    千龍網記者 蔡健雅攝為了讓居民初期能夠更容易更輕鬆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北京市也給了一些緩衝空間,在執行上暫不要求一步做到位。北京市目前倡導破袋處理,但暫不要求居民必須破袋,不過,相信最終還是需要進行破袋處理。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在瑞典,很多超市旁邊會提供免費的廚餘垃圾紙袋,這些紙袋簡約美觀,粘有密閉封條,可以和食物一起降解。
  • 西門街道「破袋神器」全覆蓋 助力廚餘垃圾「提純」
    本報訊(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勵彤 周秉)記者昨天從海曙區西門街道城建辦了解到,在全市的垃圾分類檢查中,西門街道垃圾分類合格率達到97.2%,相比以往提高了一倍多。短短幾個月時間,為何改變如此之大?西門街道城建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垃圾分類質量明顯上升,得益於轄區「破袋神器」的全面覆蓋。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西門街道積極展開對廚餘垃圾的深入「提純」,僅兩個月時間,就為轄區85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安裝了廚餘垃圾「破袋神器」,實現了投放點「破袋神器」的全覆蓋。
  • 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令人驚訝的是,從生產線下來的並非美味的食品,而是白色的塑膠袋。「這種塑膠袋的原料提取自玉米澱粉,使用後埋在地下3~6個月即可全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汙染環境。」該公司技術人員說。  「生物基材料產業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原料可再生等優勢,不僅可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大量減少石油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南樂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 哈爾濱新型環保塑膠袋上市!​生物可降解,4種顏色幫你分類
    這就是新區平房片區駐區企業黑龍江鑫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它的面市可以更好地助力垃圾分類工作。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使用生物基材料製成,可在一定的條件下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如細菌、黴菌和藻類等分解為低分子化合物,由於生物全降解塑料在堆肥的過程中使全降解塑膠袋產品穩定性下降,最終逐漸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被土壤和植物所吸收,在自然環境中實現無害降解。
  • 塑膠袋是什麼垃圾 為什麼廢塑料可回收而塑膠袋卻不回收
    溼垃圾指易腐爛的垃圾,通常是廚餘垃圾。而塑膠袋則不易腐爛,不易降解,它是幹垃圾。注意,正因為塑膠袋是幹垃圾,所以,在扔垃圾的時候,大家應該將垃圾袋破袋,將裡面放的溼垃圾放入溼垃圾垃圾桶,再把塑膠袋放進幹垃圾的垃圾桶。
  • 可降解塑膠袋貴,逛超市自備購物袋的人多了
    物美超市大興店一處收銀臺工作人員說,但可降解塑膠袋的厚度和硬度普遍比傳統一次性塑膠袋更低,拿在手裡「軟塌塌」的,許多市民在使用可降解塑膠袋時,也遇到過破漏的尷尬情況。昨天下午,在物美超市新華聯家園店門口,市民王女士剛從超市走出來,手裡拎的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就破了個洞。「這種新塑膠袋不結實還容易破,真想不通怎麼能賣這麼貴。」王女士說,以後可不敢拿它裝重物,「還是得隨時在包裡備一個布袋。」
  • 三級人大代表開展檢查,市民關注的廚餘垃圾「破袋」不是無解難題
    饒強/攝 資料圖8月15日至21日,全市三級人大代表對其居住周邊的小區(村)的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情況開展檢查。對於備受市民關注的廚餘垃圾「破袋」問題,市人大城建環保辦提出建議,廚餘垃圾可以在收運後由末端垃圾處理廠集中進行機械化破袋,不要讓居民在廚餘垃圾破袋問題上糾結。垃圾分類實施數月,效果如何?昨天,全市三級人大代表「三邊」檢查召開第二輪周邊檢查督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