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的頂層設計、完善的社會徵信體系、充分競爭的銀行業,以及良好的社會創業氛圍,是臺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成功的前提條件。
2015年5月,上海再擔保董事長徐菲、總助汪合黔、市場總監宮建新3人組成的考察小組,對臺灣地區的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開展了為期六天的交流學習和考察活動。
在考察小組看來,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非常值得大陸學習和借鑑。
(一)科學的頂層設計是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揮作用的根本前提
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有著統一的、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
1.主體的唯一性
臺灣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信保基金」)是臺灣地區唯一的擔保機構,隸屬臺灣「經濟部」。這與韓國、日本的情況類似,即從國家或地區的層面看,擔保主體具有唯一性,而不是遍地開花地成立擔保機構,這種頂層設計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保證了擔保機構在銀擔合作和制度安排中享有話語權。縱向看,擔保機構主要採用「總-分支」的模式,可以確保政策執行、服務模式和風險管理的統一性。而大陸恰恰缺乏這樣的頂層設計,即使在省級層面也缺乏較為清晰的服務體系。
2.政策性的功能定位
信保基金是財團法人,成立40餘年來,所獲各項捐贈約合人民幣238億元,截止到2013年,淨資產約合人民幣108.29億元。以上數據表明,信保基金其實是長期虧損的。但信保基金髮揮的功效卻遠遠不是損失的100多億元。大陸擔保行業與臺灣有所不同,客觀上一直在推行擔保行業的市場化,民營擔保機構始終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從政策面上看,大陸各級政府希望擔保機構既能專心服務中小企業,又可獲得市場化下的社會平均利潤。然而,發達國家和地區及大陸擔保行業自身發展的實踐證明,至少在現階段,這是「魚與熊掌」的關係。
3.資本金來自捐贈
信保基金的資本金主要來源於「政府」和各類金融機構的捐贈。既然是捐贈,捐贈者就無權行使正常的股東權利,不得幹預基金的經營管理,信保基金只服從於「政府」設定的目的,並由專業人士進行管理,同時,信保基金設立董事會和監察人對包括總經理在內的運營團隊進行指導和監管。信保基金董事會和監察人成員雖然來自「政府」、銀行和大學,但其代表的並非所在機構,而是「中央政府」,其作用類似「獨立董事」。
相比較而言,大陸擔保行業在高舉服務中小企業大旗的同時,多數擔保機構都不同程度地按照市場化條件下「資本」的訴求竭力獲取社會平均利潤甚至更高利潤,其根源就於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大多來自國有或民營企業法人的投資入股,而這些股東都具有強烈的逐利性。這一問題在再擔保機構中更加突出,作為明確具有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再擔保機構,大多數都囿於股東的盈利性要求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效益的發揮。
4.銀擔平衡的風險共擔機制
信保基金在與銀行合作中始終堅持風險共擔。這種做法有利於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合理共享擔保和銀行的業務信息,避免重複勞動,提升作業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
相比之下,大陸的銀擔合作主要是一種「風險單向轉移」的畸形關係,即金融機構把擔保機構視為風險轉嫁對象。根據銀擔之間的保證合同,大多數情況下,擔保機構承擔了100%的風險。這種畸形機製造成了兩大負面後果:一方面,銀行因承擔零風險而缺乏控制風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發揮銀行在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共享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少數情況下甚至會惡意轉移風險給擔保機構。另一方面,擔保機構承擔的風險無形中被擴大,加大了業務操作難度和成本,浪費人力、物力,削弱擔保能力,從而難以發揮政策性職能。
5.長效的資本金補充機制
臺灣地區通過立法明確規定「政府」和銀行業按一定比例對信保基金提供資金,但事實上執行中有一定彈性。相對而言,「政府」的出資義務更大,是「政府」預算的重要內容之一。信保基金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銀行業的盈利情況向「政府」和銀行業提出資本金補充申請,沒有硬性的條件限制。一般而言,當銀行業經營困難時,「政府」投入較多,反之,則銀行要加大投入。而「政府」對信保基金的投入,往往事關政府的聲譽和選舉的人心所向,因為中小企業的就業人數是不容忽視的民意所在。
從大陸擔保機構看,除北京市以地方法規形式建立了再擔保的資本補充機制外,大多數國有擔保機構並沒有法定的長效資本補充機制,一般要基於提升服務能力和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擔保機構發揮社會效益。
6.專業的管理團隊
在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的基礎上,信保基金建立了專業化的團隊。從業人員一般都具有高學歷和金融從業經歷兩大特點。同時,為了確保團隊穩定和基金長效機製作用,信保基金比照「國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薪資水平制訂人員考核機制,收入相對比較高。這種薪資設計一方面有利於避免政策性機構人浮於事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市場化主體單純追逐利潤而忽視社會效益。
(二)完善的社會徵信體系是臺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
上世紀70年代,臺灣地區建立了臺北市銀行公會聯合徵信中心,90年代成立了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後者的宗旨是建立全臺信用資料庫,以提供經濟主體信用記錄及經營財務信息供會員機構查詢。該中心也是亞洲地區第一家匯集個人和企業正負面信用資料的機構,曾獲世界銀行全球信用報告機構評比綜合評分第一名。該機構的權威性和開放性給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服務中小企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促進了臺灣地區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善和信用價值的提升。
同時,臺灣地區較為注重通過行業協會指引成員單位守法守約、維護誠信、珍惜誠信。比如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會不但從各方面維護農民的利益,而且在內部淨化和約束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考察期間,考察小組人員曾在不同場合問那些對大陸情況比較熟悉的島內同行,信保基金模式如果在大陸複製,最大的水土不服可能是什麼,其中一個共同的答案就是,臺灣地區地域小,有發達的個人徵信系統,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情況和大陸差別較大。
在考察小組看來,這種觀點不無道理。大陸的社會徵信體系相對滯後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對商業違信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夠。此外,銀行徵信系統的開放度也不夠。以上海為例,再擔保機構不僅在使用銀行徵信系統方面沒有任何特別授權,甚至要通過自己提供服務的小貸公司等類金融機構的協助,才能獲取中小企業的有關信用記錄。這種情況與再擔保的功能定位很不匹配。
(三)充分競爭的銀行業與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揮作用密切相關
在考察小組看來,島內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銀行業在利率市場化的衝擊下經歷過嚴重的利潤下滑,市場的充分競爭使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也經受了重大考驗。實地考察島內的銀行業就會發現,銀行和臺灣的便利店一樣多,而且十分方便,服務非常貼近居民。一個銀行經理就像大陸的居委會主任和片警一樣,對所轄區域的客戶情況非常熟悉,這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非常有針對性,風險的跟蹤也很及時,大大降低了貸款的風險。可以說,充分競爭的銀行業對控制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起到了真正的作用,這是信保基金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良好的社會創業氛圍是臺灣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揮作用的社會基礎
考察小組對臺灣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業進行了考察,對良好的社會創業氛圍印象很深,這也是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揮作用的重要環境因素。
1.「政府」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在硬體方面,臺灣當局積極盤活「國有」資源,引導青年投入創業。比如這次考察小組去的松山文創區,原本是日據時代煙廠舊址,「政府」通過BOT方式操作後,現在已經成為臺北著名的文化創意園區。與此類似的還有華山文創、高雄的駁二特文創,後者原本是高雄港的一個碼頭倉庫,經過精心策劃也已經成為與臺北遙相呼應的南部創意區。彰化縣田尾鄉花卉批發市場也是以「鄉政府」的公共財產改造成為農民、農會和經銷商業務往來的交易平臺,讓田尾成了臺灣地區園木花藝的發源地,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當然,信保基金提供的擔保,也是「政府」為創業者提供的政策支持。信保基金作為具有政策性功能的機構,會根據「政府」政策與各類金融機構共同推出支持青年創業的各類產品和計劃。信保基金前總經理詹益燿先生在交流中曾經介紹過一些文化影視創業案例。當「政府」鼓勵文化影視業時,信保基金及時跟進,積極扶持文化創業者,著名電影《海角七號》就是在信保基金的支持下製作完成並大獲成功。
2.大眾有很高的創業創意熱情
在考察中,考察小組感受到島內民眾不但非常善用「政府」資源,創意和創業的熱情也非常高。在走訪的中小企業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創業者有想法、有規劃,並善於實施。比如考察小組考察的一個知名果子工場,原本只是個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在經歷過多年利潤微薄的代工發展階段後,積極創新,很早就把時下流行的「體驗式消費」引入經營中來,將食品的製作過程完全開放式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通過體驗拉近消費者的心,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和安全需求,形成一種新業態。【來源: 上海市再擔保有限公司 節選自上海再擔保赴臺考察小組的總結報告 責任編輯:宮建新】
——關於我們
企業文化: 專業 專注 創新 創業
經營宗旨: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構建信用擔保體系,促進地方經濟建設
總體目標:積極探索創新符合我國國情 具有安徽特色 能夠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的擔保模式
公眾微信號: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