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豬飼餵管理上,常用的餵法有:生料溼餵法、熟料稀餵法、乾料幹餵法這三種方法,而那一種方法對養豬更科學,更有利,收益最大呢?下面就和大家簡單探討下,供大家參考。
生料溼餵法是在餵豬前,把粉碎的玉米、麥麩和其他飼料,按合適比例搭配好,然後就是把料和水按比例攪拌均勻,最適宜的比例是1:1,最高不要超過1:2為好,拌成的飼料,要以手握成團、放開即散為宜。
飼餵前,可提前2-4小時浸泡飼料,因為溼料易變質,必須現餵現拌,保持新鮮,這樣飼料在未進入豬胃內,就已得到了軟化,使豬吃飼料時可口,吃的多,同時唾液、胃液能很好的起到作用,促進消化,吸收利用,使豬生長快,實踐證明飼料浸泡軟化後,更能提高飼料效率,收益更大。
生料溼餵法優點:
(1)是提高了豬的採食速度,豬採食溼料的速度明顯高於顆粒料和粉料,豬採食快,在料槽旁停留時間就短,從而減少了豬只間的爭食,均勻了採食量。
(2)是可避免幹飼料對腸壁形態學的破壞,可降低因應激而導致的小腸絨毛萎縮、隱窩變深。
(3)是溼料適應了仔豬的需要。在於其提供養分的同時提供了水分,發酵後溼餵更有效。
(4)是省加熱錢、省工、省設備,可降低養豬成本;
(5)是減少飼料營養的浪費,豬生長發育快,體格健壯,毛色光澤,抗病力強。
生料溼餵法缺點:
(1)是看起來吃得很飽,其實吃進去的大部分是水,而水分過多,對豬的生理功能不利。
(2)是吃進胃內的飼料得不到相互摩擦,影響消化及吸收。
(3)是胃液唾液被衝淡,不能充分發揮酶的作用,不利於消化,降低了營養利用率。
(4)是需要攪拌均勻,間接增加人力成本。
(5)是容易發酸、黴變、滋生病菌,豬食後影響健康。
(6)是溼料在寒冬易結冰,對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豬大戶難採用。
(7)是固定式食槽洗滌困難,費工費時。
熟料稀餵法是指把飼料經過煮熟後,再用水兌成粥狀餵豬。此法目前在偏闢農村還很普遍,但對農村發展起來的養豬專業戶已經完全不適宜了。
熟料稀餵法優點:
(1)是飼料經過煮熟後粗纖維軟化,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粗飼料的消化率;
(2)是使飼料體積縮小,間接增加了豬的採食量;
(3)是有殺滅細菌和寄生蟲卵的作用。
熟料稀餵法缺點:
(1)是大多數的飼料經過煮熟後,營養價值降低,如玉米、大麥、麩皮等飼料營養價值要降低10%左右,尤其是許多維生素會遭到破壞;
(2)是青飼料經煮熟後,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3)是蒸煮飼料還需消耗燃料,汙染環境,不利於豬業發展;
(4)是煮熟飼料需要空間、鍋、爐等設備,增加了養豬成本;
(5)是煮熟的飼料更易變質,需隨煮隨喂,費工大,效益低。
乾料幹餵法是把粉碎的精粗料按比例混合均勻後,放入自動食槽內,讓豬自由採食,可每天定時,定量加料,另設水管,自由飲水。
乾料幹餵法優點:
(1)是省工,飼料不需要調製,只需定時、定量地,把配好的混合粉料加在食槽中,平時加餵些青飼料,以及及時打掃圈舍衛生就行了。
(2)是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乾料更接近豬的營養需要。
(3)是不易發黴、變質,但料槽死角要定期清理乾淨。
(4)是豬自由採食,不受人為影響,可進一步促進豬的生長發育,提高豬的日增重。
(5)是大規模飼養時也便於機械化送料。而在天氣寒冷或陰雨潮溼時,可以多餵乾料,相對更有益。
乾料幹餵法缺點:
(1)是採食速度變慢,吃相同量的料需時間長。
(2)是適口性差,豬開始吃進飼料時,要用很多的唾液浸溼飼料,對胃有損傷;
(3)是乾料粉塵大,容易刺激呼吸道;
(4)是容易浪費飼料。
一、10-30斤仔豬飼料配方:
玉米面55斤,豆餅20斤,小米(高粱米)10斤,魚粉6斤,麥麩5斤,白糖4斤,食鹽4兩,預混料5兩。
二、30-60斤中豬飼料配方:
玉米面58斤,豆餅20斤,高梁米10斤,麥麩8斤,魚粉3斤,骨粉1斤,食鹽5兩,預混料5兩。
三、60-120斤育肥豬飼料配方:
1、 玉米面60斤,豆餅20斤,細糠18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兩,預混料5兩。
2、 玉米面55斤,豆餅18斤,麥麩15斤,米糠10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斤,預混料5兩。
3、 玉米面50斤,秸稈粉30斤,豆餅10斤,炒黃豆粉8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5鹽兩,預混料5兩。
4、 玉米面50斤,秸稈粉33斤,炒黃豆粉15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兩,速發劑5兩。
5、 玉米面40斤,秸稈粉15斤,炒黃豆粉15斤,麩皮15斤,骨粉1斤,貝粉1斤,食鹽5兩,預混料5兩。
6、 玉米面60斤,米糠20斤,豆餅17斤,魚粉3斤,預混料5兩。
四、60斤—出欄的大豬飼料配方:
在60-120斤的飼料配方中,減去5斤豆餅,加5斤米糠或秸稈粉。
五、出欄前一個月飼料配方:
玉米面55斤,米糠30斤,豆餅15斤,預混料5兩。
總之,不管用什麼方法,歸根到底,也都是為了生產實用。對於上述三種方法(生料溼餵法、熟料溼餵法、乾料幹餵法),在實際應用中可採用相結合的辦法,這樣更有利,建議在春夏秋採用生料溼餵法,在寒冷的時節採用乾料幹餵法更科學。
另外不論採用何種飼餵方法,都不要經常改變,以免影響豬只的採食習慣,也都不可缺少豬只的飲水,時刻提供充足、清潔的水。養殖技術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是自己親身實踐,也可以是老師的經驗分享,總之,想養殖的更好,就要不斷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