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路途 • 2017年03月21日10:45 • 速途網
當前,共享經濟紅得發紫,從共享拼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仿佛傳統行業貼上了共享,就洋氣了起來,但物極必反,共享經濟之下的很多問題也接連暴露,百姓對於「共享」二字的看法也慢慢變化。
與此同時,很多迷你KTV悄然遍布了30多個省份的眾多商場電影院,有些人稱之為「共享KTV」,是要在共享經濟中分一杯羹;而也有人認為,迷你KTV壓根不是共享,也別去蹚共享的渾水。
把一個個KTV包房搬到線下——迷你KTV的大生意
一個選歌臺、一個大屏幕、兩個高腳凳以及一對麥克風、一對耳麥成為了迷你KTV的標配,在大約2平米左右的玻璃房中,消費者就可以完成點歌、唱歌、錄歌。
原本幾百平米的重資產KTV,現如今被分解成一個個膠囊似的單體,在線下商業模式中融入網際網路因素,之後用在火爆的共享市場,裂變也開始變得無止境起來。
據速途網了解,目前迷你KTV早已經已經開始出現在各個城市的各大商場,市場上主要有友唱M-Bar、咪噠miniK、WOW屋、聆噠miniK、科美唱吧等這幾家。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友唱M-Bar、咪噠miniK等都已獲得了千萬元的融資,其中騰訊、唱吧等網際網路公司均參與其中,至此,迷你KTV也算是暫時靠在了巨頭的肩膀上。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用戶「順便」消費
「您覺得這塊兒市場盤子有多大?」
「至少不能比共享單車少吧…….」,友唱MbarCEO羅安武說。
在20多家共享單車不斷地湧入市場時,共享KTV自然也不能落後。事實上,早在2014年年底,KTV
O2O便已經出現,當時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試水,而這其中也不乏唱吧等知名網際網路公司。
當時唱吧的老闆陳華表示,「當我真的去看KTV這個行業時,感覺其實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粗俗。大部分KTV都是土老闆,將店面裝修得金碧輝煌,再買一套KTV系統就等著收錢,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生意。
但是從來沒有一家KTV老闆,能把店面開成像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成為標準化的連鎖店,然後對IT系統做一個巨大的改造,跟服務做緊密的結合。」
唱吧麥頌KTV,著手打造線上線下的相通,唱吧的用戶可以兌換唱吧麥頌的優惠券,邀請「人氣歌手」去麥頌唱歌,實現歌者的線上和線下的相聚。
和唱吧麥頌KTV相比,迷你KTV更注重於線上的分享,可以說迷你KTV其實是把唱歌APP拿到了線下實體化,從不收費變成了收費。
目前,很多商場中已經有迷你KTV的存在,很多年輕人在逛累了或者回家之前的一小段時間裡,在迷你KTV順便唱首歌,過把癮,在容納1-3人的玻璃房中,花著6-10元不等的價錢,唱15、30分鐘,體驗新興共享KTV。
歌曲不全 迷你KTV曲庫仍需完善
相對與傳統KTV相比,迷你KTV顯的更加方便、快捷,但從目前來看,迷你KTV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
今日,速途網體驗了迷你KTV之一的友唱M-Bar發現,其歌曲庫的仍不完善,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搜索《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片尾曲「涼涼」時,卻並未得到搜索結果。
事實上,歌曲不全的情況並不僅僅是友唱M-Bar一家,速途網了解到,現如今的主流音樂平臺已經包括上百萬的歌曲詞庫,而如今的迷你KTV所含的歌曲數目卻不足這些音樂平臺的十分之一,這也成為了迷你KTV的一大痛點,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迷你KTV真的能挺的住嗎?
針對此事,速途網致電了迷你KTV之一友唱M-Bar,其表示,友唱M-Bar在歌曲曲目上的確與傳統KTV有寫差別,但歌曲也陸續在添加之中,這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操作。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迷你KTV若想增大曲庫其實並不難,只不過需要一段時間來處理此事,但初期,迷你KTV的價格應考慮降低一些,因為用戶體驗很重要,留住用戶才是關鍵。
迷你KTV,別蹚「共享」的渾水
據公開資料顯示,傳統的量版式KTV整體處於下滑的趨勢,部分的KTV更是經常出現包房的空置率達30%的現象。
隨著迷你KTV的大量上線,傳統KTV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傳統KTV很大一部分收益都是來源於中高端人群的聚會,而迷你KTV則滿足了人的親密社交及練歌需求等。
友唱Mbar的老羅曾表示:「音樂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它是剛需,ktv也不會消亡。」他甚至覺得,迷你KTV和傳統KTV是場景互補,現在唱友唱Mbar的年輕人,未來有可能就是友唱Ktv的用戶。
但能夠做好這個用戶轉化的前提便是——迷你KTV不只是曇花一現的短命企業。
有人擔心,當迷你KTV數量越來越多時,難免會出現像共享單車一樣高損壞率的情況——迷你KTV的玻璃房任人進出,沒有門禁,其點歌系統,話筒等都會有可能被破壞,即使投入的成本低,但維修的成本卻很高。
而當迷你KTV深入至三四線城市的時候,是否會出現共享單車界的「卡拉單車」,也有待考量。
速途網認為,從模式上看,迷你KTV其實和共享搭不上邊,而其管理難度其實在共享單車之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業態。在全民娛樂和大文娛生態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迷你KTV深耕用戶體驗和資源數量,很可能能夠成為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的亮點,其中也可能誕生久違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