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狀卻事與願違,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加班,甚至很多找工作的人在面試的時候也會問面試官公司是否會加班——如果有,那我就不考慮。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加班了呢?是不求上進?還是想有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可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不是年輕人吃不了苦,是錢實在是不到位。 過去,很多人說,找工作不要太看重錢,畢竟前途更重要。可這些年看下來,卻常常發現,越是好公司,越捨得花錢。越是小氣的老闆,越不會給你前途。
這是一個為自己工作的時代,隨著工作越來越不穩定,年輕人對上班這件事也沒太多期待了。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老闆的觀念也必須更新迭代了,過去花錢買時間,現在你得給員工提供更多東西,才有吸引力。
加班的動力來自於等價交換,付出一定的勞動時長換取等額的收穫,包括薪資、休假、升職加薪、肉眼可見的個人成長等。明確「加班兩小時1百塊」,估計沒人不愛吧。 兩小時遊戲收穫快樂,兩小時吃飯收穫滿足、兩小時陪家人收穫幸福;兩小時加班收穫一句鼓勵?合算嗎,不合算。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傻嗎,他們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考證、學語言、學藝術等層面提升自己,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值。 說白了,年輕人願意給自己加班,不願意接受以「加班之名」的非等價交換。
一個好公司,一個好企業的領導,首先應該明白怎樣尊重員工的合法權益,也應該明白長久的經濟效益,不是靠加班所能完成的。而是在平常的工作中靠員工的勤奮和努力去創造出來的。還有一些老闆讓員工加班,卻不給加班費或者不按規定少給加班費,員工肯定不願意加班,更何況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