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用十九種法器,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圖文詳解

2020-12-15 晴空道人

道教在舉行如祈請、度亡、甚至是羅天大醮等科儀時,都會用到的各種用具,我們稱之為法器。道教認為在開壇做法時法師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役使雷霆。下文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見的十九種法器的文化內涵。

(1)

鼓是通神及闢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醮壇多用、扁平手鼓等法器。晨鐘暮鼓原道門之習,藉以說明時間來去匆匆,也警惕人生應當日日振奮。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凡建醮道場行法事時,必先鳴法鼓」。可見鼓在道教活動中的重要性。《荀子·樂論篇》中言:「鼓其樂之君邪!」所以鼓似天。故而道教稱鼓為法器之王。

道教所用的鼓分別為大鼓、殿鼓及手鼓三種。殿鼓是置大殿內的中型鼓,有豎在木架上或橫在木架上的,一般用於日常法事中。道教叢林有擊鼓聚眾上殿作日常功課的。一般講究的是三通鼓後開壇誦經,鼓的打法同大鼓技巧差不多,大殿主在燒香時還要敲燒香鼓。其實殿鼓多用於法事中,鼓是道教壇場中的「法器之王」,一般壇場上,尤其是拜鬥禮懺或放焰口,執鼓者多是請一些退下來的老高功或有經驗的老經師擔任。所謂手鼓即手中拿著敲擊的鼓。有帶手柄的,也有不帶手柄的,一般多用於在殿外出壇「轉天尊」、或者「上天地疏」、「祝將」、「祭孤」、「攝召」等道場。

(2)

道教宮觀裡的鐘一般分大鐘、報鍾、懺鍾、帝鍾四種。懺鍾、帝鍾用於道場中,而大鐘與報鍾卻用於開靜止靜。

《道藏》中《道書援神契》中將鐘磬合註:「古者祭樂有編鐘編磬。每架十六,以應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又有特懸鐘懸磬。特懸者,獨懸也。今洞案金鐘玉磬,又有大鐘等,皆本諸此。其大銅磬,本諸擊缶。周禮,鳧fú負氏為鍾,磬氏為磬。」

帝鍾也稱三清法鈴、法令,形如吊鐘,黃銅製。道教的法鈴有柄,特點在柄端,稱為劍,呈「山」字形,三根並列的突出尖刺象徵三清。帝鍾具降神利驅魔雙重作用。道士手握帝鍾搖動,發出叮呤叮呤搖鐘的聲音,齋醮科儀不可少的重要法器。

(3)法尺

長約三十三釐米,寬約二釐米,厚約一釐米的木尺,主要功能是去除不詳及逐鬼。法尺通常用在道教齋醮法事上,形狀面刻有尺度、繪有吉祥圖案,如葫蘆等。另外,形狀四稜的天蓬尺是發揮天蓬神的闢邪力量的法器,他比法尺更有威力。古人認為,度量衡講究「規矩」及「合法」,且具有驅魔的力量。尺則被廣泛利用在信仰活動,僅次鬥。道士利工匠也以魯班尺、文公尺、丁蘭尺等作為計算兇禍福。

《道書援神契》有雲:「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所說的就是天蓬尺。

(4)法繩

也稱法鞭,俗稱法索。法繩是一條長鞭,木納刻有蛇頭或龍頭,其上栓有長約一米的麻繩或綿繩,構成龍身龍尾或蛇身蛇尾。法繩多為法師驅逐惡靈、鞭撻惡靈及闢邪之用,及傳旨時使,至於道士施行法術時也使用法繩。

(5)法劍

道教的法劍,又稱寶劍、神劍、神鋒、惠劍、靈劍、七星劍、青龍劍、斬妖劍。

七星劍,長約六十釐米,有鐵製和桃木製兩種,古代道士有佩劍的規定。鐵製綱劍劍身兩面各鑲有北鬥七星圖案,七星劍一般是兩把合一,可合起來使用,稱為合劍;也可兩手各握一把,稱雙劍。七星劍是斬殺惡靈的有力闢邪法器。至於桃木劍(桃劍)劍身畫有符咒,多用來驅魔,威力強大。

《景震劍序》:夫陽之精者,著名於景,陰之氣者,發揮于震,故以景震為名,式備精氣之義。是知貞質相契,氣象攸通,運用之機,威靈有應。據神代形之義,已睹於真規,收鬼摧邪之理,未聞於奇制。此所以劍面合陰陽,刻象法天地,乾以魁罡為杪,坤以雷電位鋒。而天罡所加,何物不伏,雷電所怒,何物不摧。佩之於身,則有內外之衛,施之於物,則隨人鬼之用矣。

(6)

也稱珓或教,有以青銅製成或木製,不過通常是以竹根削成半月形,塗成紅色的卜具。其長度各異,較合規格的長約三釐米,寬約二釐米,凸面有十五級橫線,據說十二級代表十二時辰,其他三級是三界。筶形如半月形,後面凹,平面有個小洞,以便穿上紅繩。一條紅繩兩頭各穿一個,成為一雙,紅繩上頭打個結。筶兩個一對,平面為陽,凸面為陰。在神靈前祈禱時,將筶擲在地上。若一雙筶一陰一陽,則是聖筶,意思是神表示加納或肯定。若兩個平面則是笑筶,表示冷笑,即無。但若兩個凸面是伏筶,表示神生氣,即否定。筶是用於判定鬼神意向的最簡單方法,在所有的祭禮都經常使,在儀式進行,可用筶不停佔卜神意。

(7)法印

道教對刻法之質料非常注重,多是木刻,但木質刻要尋穴霹棗木為佳。青銅印也有不少人使用,印上的字幾乎都是神仙稱號;如「道、經、師」,總稱「三寶」,即代「三清」的傳承。「三清」是道教最高的尊神,即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聖號,其他的神仙各有各的仙號刻印及道法的印璽。

(8)手爐

源於古代灌獻禮所的用圭瓚。醮壇儀式的發爐,即是道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儀。

(9)龍角

又稱靈角、號角等,製造的材料包括牛角、錫角及鋁角三大類。角身刻有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或刻日、月二字。龍角在古代戰爭中作號角,如今是醮壇法器,具有招神驅邪雙重作用。

(10)令牌

源於古代軍隊的虎符或稱雷令、五雷牌。此牌用棗木造,以雷闢棗木刻令牌為佳。令牌的孤頂刻有「風雲雷電雨」,平底刻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正面刻有「雷霆號令」;左邊刻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右邊刻有鬥、牛、女、虛、危、室、壁;背後刻有龍盤七星劍,其意「總召萬靈」;兩側刻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翌、軫,共為天上廿八宿的名稱。兩旁刻有「天聲天聲震動雷震」及「霹靂一聲隨令降臨」。其形狀特徵是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召集神靈的最神聖法器。

(11)念珠

葛仙翁在念經時以念珠作為念聖號的計數之用,後來多作為護身法器佩戴。《北鬥經》云:「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所以在撥轉念珠的時候,頭珠是不可以越過去的,以北辰不動故也。所以在轉到頭珠的時候,應當掉轉過來往回繼續撥,此乃周天循環之意也。

《玉樞經》云:「北辰之上,上有三臺……疊為三級,以覆鬥魁」是也,三臺下有一個中國結,結下綴六顆小珠,代表南鬥六星,加上頭珠,則為北鬥七星。(有的珠子結下綴八顆珠,加頭珠則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蓋了道教的宇宙觀和諸多天文概念,足見道教義理之精微。道教念珠有十二顆、二十四顆、二十八顆、三十二顆、三十六顆、八十一顆等等的區別。十二顆代表十二雷門,二十四顆代表二十四氣,二十八顆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課代表天罡生煞之數,八十一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

《太上三元流珠經》云:「受之用白真珠,圓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應星宿之度,日月所會之期。」又《太玄金鎖流珠引》雲「:晝夜鬥轉,周天無窮,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故曰流珠也。」由此可見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稱之為「流珠」。

《上清黃庭內景經》云:「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一流珠安崑崙,重重樓閣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內煉和充當法信之用。

《翠虛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氣歸臍為胎息;手持念珠數呼吸。」《道法會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輝府玉冊》亦云:「凡出神,先當鍊氣習定,既氣住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脈,四動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漸漸加之,不要大段費力,恐不便。」

(12)木魚

其形圓如魚,故稱木鼓,醮壇誦經敲打之用。木魚分大小兩種,大木魚置於桌左側,與鐘磬相對,小木魚在法事中握在手中敲打。

《道藏》記載:「衢州建觀穿地得一魚,可長三尺,其狀似鐵 ,微帶紫碧色,又如青石,光瑩雕雋,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響,其魚亦不能名,遣使進貢,帝(唐明皇李隆基)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為瑞魚磬,仍令懸於太微宮,非講經設齋不得擊之。於是諸宮觀競以木石模之,以代集眾。」由此可見木魚最早源於唐朝,爾後被佛教引用。

(13)水盂

在道教儀式中用於盛聖水容器,俗稱淨水碗,黃銅製或竹製品。水盂的口稍窄,形如矮胖壺,也有呈大口的如茶碗形。醮壇法事,道士左手端水盂,右手持小柳枝或帶葉小花枝,其浸入聖水中後,在道場上到處灑遍淨壇。由於道教所有的儀式特別注重清潔,所以淨壇的水盂也是主要法器。

(14)淨板

原義是奉三清的敕旨,是用來發施號令的法器。淨板小而硬的長方形木塊,分為三層,底平面,最上的一層最小而微隆起,方便手持。淨板與過去法官所用的驚堂木或講評書人使用的醒木相同。在奉行儀式過程中奉旨始終放在桌上 ,是供道壇道士使用的法器,以拍桌威嚇惡靈。

(15)拂塵

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俗話說:「手拿拂塵不是凡人」,拂塵在道門中有拂去塵緣超凡脫俗之意,也是道門中人們外出雲遊隨身攜帶之物。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16)圭簡

也稱朝簡、笏或手板,其長約五十釐米,寬五釐米,厚約五毫米,稍彎,上端略窄,用漆塗飾。古代大臣進宮朝覲,要持笏謁先帝王。如今道教齋醮時也用圭簡,法師兩手相合,恭執圭簡於胸前,以謁見三清、玉帝等神靈。

(17)如意

如意常有象徵吉祥的靈芝紋,捲雲紋,心形紋等。道教宮觀神靈造象中有天尊手捧如意象。如意一般為玉、木、骨製成。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形或芝形,中央一點圓形。象徵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寶,即道寶、經寶、師寶。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如意為「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戰群魔。」《上清經》:「天尊手持如意,宣說玉樞寶經。」道教方丈在宣說經教或其他隆重科儀中,亦手持之。

(18)法旗

道教用的令旗,一般為三角形,旗面黃色,周圍鑲以齒狀紅邊或白邊,上有一條黃色紅邊的飄帶。旗上書有「敕召萬神」四字,也有書寫一個隸書「令」字的。

令旗在道教文化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視作道士具有「昊天上帝」授權的象徵,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神力」。令旗有敕召萬聖赴壇場的功能,也有驅邪招魂和發陰兵的功能。也可用於重大的神靈慶典活動中,迎接諸神的降臨。

令旗有東南西北 中五方令旗。東方的是青色令旗,南方的是紅色令旗,西方的是白色令旗,北方的是黑色令 旗,中央的是黃色令旗。在設壇時,神像經開光點像後,有神靈降臨。令旗可把眾多的天兵天將,陰兵陰將 招在壇前聽用。令旗可招東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馬,在揮動令旗時念招兵催神咒,五方兵馬迅 速招在壇前聽候調令。

(19)八卦鏡

八卦鏡其化煞、擋煞、缺血的功效是非常好的。

在風水局中八卦鏡的使用頻率更高,而它也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八卦鏡其化煞、擋煞、缺血的功效是非常的好,這種道教法器,使用得當能夠化險為夷,但是要是使用不當張冠李戴,便會適得其反。八卦鏡分凹鏡和凸鏡還有陰陽鏡,三種功效都不同。凸鏡鎮宅化煞,凹鏡吸財納福,陰陽鏡調節風水,所以我們家居使用選擇的時候功效一定要弄清楚。

掛八卦鏡有三點要留意:

1、早上辰時,七點到九點之時誠敬懸掛,懸掛後要儘可能的多行善舉,這樣就會把法物的功效發揮到最大!記住切切不能為非作歹;否則八卦鏡就會對惡人之家起反作用!

2、反射出去的方向不可正對任何神像,以免對神明大不敬損福。

3、任何八卦鏡如果想有效果,必須要開光,祭煉,不要聽信佛教說的不需要開光一說,開光本來就是道教的名詞,後被佛教所引用,八卦鏡是正統中國道教的產物,必須要找到明白的師傅,幫你開光祭煉,或者過香火,增加法力。

相關焦點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道教神仙信仰、靈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濟度物等思想觀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宮觀建築、教制、戒律等多方面歷史的有力佐證。道教法物文化又同傳統的繪畫、書法等藝術相結合,體現了道教獨特的審美及世界觀。道教法物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試以分類介紹之。一、道場用物道教齋醮來自古代的禱神祭祀。宋玉《高唐賦》說:「醮諸神,禮太一」。
  • 佛道共用的幾件常用法器,其中這件法器的源頭在中國本土道教
    木魚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製魚形法器,有長形和圓形兩種,長形木魚多用於召集信徒,圓形木魚一般在念經時使用。誦經的磬和木魚配用,磬敲響若「醒」的聲音,木魚打下去若「覺」的聲音。《無上秘要》說:「 木魚清磬,振醒塵寰。」最初做為道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的法器。
  • 道教法器,什麼是道教法器?道教的法器有哪些?看完長知識了
    側面邊圍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稱。上圓下方的形狀,象徵天地。令牌是道士差遣神靈的神聖法器,有闢邪的作用,也可用於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狀與圖案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龍或寶劍,有的刻有五雷號令、總召萬神等。五雷牌道士最常用的法器之一,是差遣神靈的法器,有闢邪的作用。道士最常用的法器之一,是差遣神靈的法器,當然也有闢邪的作用。
  • 道教常識:道士做法時用的法器都有哪些?
    法劍可分為有金屬劍和木質劍兩種,金屬劍的劍身兩面各鑲有北鬥七星圖案,劍柄則刻有龍、符圖案;桃木劍的劍身亦刻有符咒。引磬引磬又稱「手磬」,是一種打擊樂器,主體用銅鑄成形似酒盅狀,並配有長約三十五釐米的木柄。引磬被作為一種法器廣泛的用在佛教與道教,在敲擊時引磬音色清脆響亮,可以起到溝通人神的作用。
  • 道教中常用的法器你知道多少?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修道者統稱為道士。我們看到道士做法時總是能發現他們使用很多器具,拿在手中按照一定的規律揮舞便可施法。在一些小說和電視劇中不難發現,道士們都會帶一些隨身法器,要麼為了做法,要麼為了護身,那麼,你知道道士使用的法器都有哪些嗎?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吧!
  • 道教小知識:道士的常用法器
    而對於道教的修行者來說,他們一般也會製作一兩件道教法寶,當然,業內人士通常稱它們為「法器」。法器對於道士的重要性,相當於手機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有了法器,開壇、祈福、除妖等業務也能更輕鬆地開展。今天,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修道者常用的法器。
  • 「道教法器」道教法器種類
    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
    教內人習慣把各諷誦類經典和齋醮科儀總稱為「經懺」,經懺中有很多需要吟詠頌唱的讚詞,教內人習慣稱為「經韻」,而教外人則稱為「道教音樂」;經韻的頌唱需要樂器伴奏,全真經懺所用的一般都是些打擊樂器,稱為「法器」;各種法器的敲打都有各自固定的節奏規律,這就是「法器板式」。本文試圖從應用的角度談談這些話題,尤其是重點談談全真經韻的法器板式。
  • 在影視劇中常常出現的道教法器,道教真的有嗎?
    道教法器,是道士作法時所用的器具,近年來常常出現於影視劇中,與我們平常見到的兵器不同,道教法器中很少有非常鋒利的,與我們平常看到的刀、劍相差很大,也難怪,在影視劇中,刀劍都是現實中對付敵人的利刃,道教法器則是對付一些殭屍、鬼怪一類的兵器,那麼這些「兵器」都有什麼呢?
  • 道教法器的運用,溝通神靈、降妖伏魔、避邪護身!
    法器在道人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齋醮科儀活動中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有的法器對於全真道士來說,甚至是相伴終身、須臾不離的物件。
  • 道教法器種類
    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 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 ,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凡舉行齋蘸法會,修眞護 身,通靈達神,驅邪伏魔,鍊度濟人等道教科儀與宗教活動中,都必須使用,故歷來為道教 中人所重視。一些道門中人在回憶昔日大型法事活動時,常常談到名目繁多的法器,尤其是 法印名目眾多,數量也最大,多到需要使用籮筐來放置。就道教法器而言,通常所使用者, 不出劍、印、尺、令,是行法時之必要道具之一。
  • 拂塵是一些神仙的法器,為何太監手裡也拿著拂塵?有什麼作用?
    這個時候它還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項家用器具,那麼後來是怎麼演變到有各種象徵意義的呢?這就不得不談到中國的宗教了。拂塵的各種神話作用拂塵,取拂去塵埃之意,在佛家、儒家、道家裡都有修成正果的象徵意義,也是和舞的重要用具、古代名士清談時也要用它。
  • 道教法器天蓬尺
    歡迎掃碼關注道學講堂視頻號道教正一派,甚重符籙法術,其認為術法乃是「道」之派生物,
  • 道教法器你知道嗎?
    法器是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帝鍾,也稱三清鈴、法鈴、法鍾,高約23釐米,口徑大小約9釐米,一般為黃銅所制;帝種配有手柄,柄端稱為劍,呈山字形,並列的三根突出物象徵三清,道教認為它有降神驅魔的作用。
  • 道教法器中桃木為何最受人喜愛,有何神威呢?
    道士在進行齋醮科儀時,在法壇上會有許多法器,如三清鈴、木魚、天蓬尺、桃木劍等等。法器簡單的說就是齋醮法壇上所用的器物,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溝通天地,還可以驅邪除魔。 在諸多的法器中,桃木是最常用的一種材料,法器有桃木劍、天蓬尺等,民間也流傳甚廣,有桃符等。
  • 道教法器眾多,聊聊雷擊棗木為何被推崇
    不管是在仙俠影視劇裡,還是修仙小說中,我們都能見到道長們手持各種材質製成的法器或降妖除魔或闢邪蕩穢。現實中,常來道觀的信眾們也會看到高功法師在開壇作法時,法師步罡踏鬥,手拿各種形狀的法器,嘴裡唱誦著古老咒語。
  • 道教五色令旗分別都有什麼作用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五色令旗作用是什麼,五色令旗作用是道教做法事時,召請五方天王、五方護法,五方鬼王等清淨、莊嚴、護持道場的令旗。 在我們中國古代道教中,令旗是道士們在進行法事活動時的重要法器。道士作道場的祭壇上,常陳設中有令旗、令牌和寶劍(桃木劍)、天蓬尺、拷鬼棒等法器,其中的令旗就表示道士擁有了指揮 「天兵天將」,發號施令的權威了。 令旗的話,一般都是為三角形,旗面黃色,周圍鑲以齒狀紅邊或白邊,上有一條黃色紅邊的飄帶。
  • 中國道家捉鬼鎮宅法器
    我們大都看過林正英的殭屍片,裡面有很多妖魔鬼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非常好看。其中捉鬼的時候都會用到形形色色的捉鬼法器,大家都知道它們的名字跟作用嗎?下面我們一起去探究一下中國道教文化中捉鬼鎮宅的法器都有哪些!
  • 清代木雕~《道教法器一組 》
    道教是起源於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本組法器共記7件,帶老硃砂,皮殼包醬非常漂亮,雕工精湛,闢邪利器。 側面邊圍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稱。上圓下方的形狀,象徵天地。令牌是道士差遣神靈的神聖法器,有闢邪的作用,也可用於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狀與圖案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龍或寶劍,有的刻有五雷號令、總召萬神等。
  • 和佛教道教都結緣的是什麼花,為何成為她的法器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荷花喜歡溫熱的環境,所以在天竺會比較多,而天竺,又是佛教興盛的地方,所以,長久以來,佛教,就和荷花有了不解之緣。可不是嗎,佛祖坐的,不就是蓮臺嗎?圖片來源網絡,不包含於原創部分,下同佛教常常用蓮花來比喻佛法,不是就有一本經書,名字叫《妙法蓮華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