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舉行如祈請、度亡、甚至是羅天大醮等科儀時,都會用到的各種用具,我們稱之為法器。道教認為在開壇做法時法師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役使雷霆。下文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見的十九種法器的文化內涵。
(1)鼓
鼓是通神及闢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醮壇多用、扁平手鼓等法器。晨鐘暮鼓原道門之習,藉以說明時間來去匆匆,也警惕人生應當日日振奮。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凡建醮道場行法事時,必先鳴法鼓」。可見鼓在道教活動中的重要性。《荀子·樂論篇》中言:「鼓其樂之君邪!」所以鼓似天。故而道教稱鼓為法器之王。
道教所用的鼓分別為大鼓、殿鼓及手鼓三種。殿鼓是置大殿內的中型鼓,有豎在木架上或橫在木架上的,一般用於日常法事中。道教叢林有擊鼓聚眾上殿作日常功課的。一般講究的是三通鼓後開壇誦經,鼓的打法同大鼓技巧差不多,大殿主在燒香時還要敲燒香鼓。其實殿鼓多用於法事中,鼓是道教壇場中的「法器之王」,一般壇場上,尤其是拜鬥禮懺或放焰口,執鼓者多是請一些退下來的老高功或有經驗的老經師擔任。所謂手鼓即手中拿著敲擊的鼓。有帶手柄的,也有不帶手柄的,一般多用於在殿外出壇「轉天尊」、或者「上天地疏」、「祝將」、「祭孤」、「攝召」等道場。
(2)鍾
道教宮觀裡的鐘一般分大鐘、報鍾、懺鍾、帝鍾四種。懺鍾、帝鍾用於道場中,而大鐘與報鍾卻用於開靜止靜。
《道藏》中《道書援神契》中將鐘磬合註:「古者祭樂有編鐘編磬。每架十六,以應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又有特懸鐘懸磬。特懸者,獨懸也。今洞案金鐘玉磬,又有大鐘等,皆本諸此。其大銅磬,本諸擊缶。周禮,鳧fú負氏為鍾,磬氏為磬。」
帝鍾也稱三清法鈴、法令,形如吊鐘,黃銅製。道教的法鈴有柄,特點在柄端,稱為劍,呈「山」字形,三根並列的突出尖刺象徵三清。帝鍾具降神利驅魔雙重作用。道士手握帝鍾搖動,發出叮呤叮呤搖鐘的聲音,齋醮科儀不可少的重要法器。
(3)法尺
長約三十三釐米,寬約二釐米,厚約一釐米的木尺,主要功能是去除不詳及逐鬼。法尺通常用在道教齋醮法事上,形狀面刻有尺度、繪有吉祥圖案,如葫蘆等。另外,形狀四稜的天蓬尺是發揮天蓬神的闢邪力量的法器,他比法尺更有威力。古人認為,度量衡講究「規矩」及「合法」,且具有驅魔的力量。尺則被廣泛利用在信仰活動,僅次鬥。道士利工匠也以魯班尺、文公尺、丁蘭尺等作為計算兇禍福。
《道書援神契》有雲:「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所說的就是天蓬尺。
(4)法繩
也稱法鞭,俗稱法索。法繩是一條長鞭,木納刻有蛇頭或龍頭,其上栓有長約一米的麻繩或綿繩,構成龍身龍尾或蛇身蛇尾。法繩多為法師驅逐惡靈、鞭撻惡靈及闢邪之用,及傳旨時使,至於道士施行法術時也使用法繩。
(5)法劍
道教的法劍,又稱寶劍、神劍、神鋒、惠劍、靈劍、七星劍、青龍劍、斬妖劍。
七星劍,長約六十釐米,有鐵製和桃木製兩種,古代道士有佩劍的規定。鐵製綱劍劍身兩面各鑲有北鬥七星圖案,七星劍一般是兩把合一,可合起來使用,稱為合劍;也可兩手各握一把,稱雙劍。七星劍是斬殺惡靈的有力闢邪法器。至於桃木劍(桃劍)劍身畫有符咒,多用來驅魔,威力強大。
《景震劍序》:夫陽之精者,著名於景,陰之氣者,發揮于震,故以景震為名,式備精氣之義。是知貞質相契,氣象攸通,運用之機,威靈有應。據神代形之義,已睹於真規,收鬼摧邪之理,未聞於奇制。此所以劍面合陰陽,刻象法天地,乾以魁罡為杪,坤以雷電位鋒。而天罡所加,何物不伏,雷電所怒,何物不摧。佩之於身,則有內外之衛,施之於物,則隨人鬼之用矣。
(6)筶
也稱珓或教,有以青銅製成或木製,不過通常是以竹根削成半月形,塗成紅色的卜具。其長度各異,較合規格的長約三釐米,寬約二釐米,凸面有十五級橫線,據說十二級代表十二時辰,其他三級是三界。筶形如半月形,後面凹,平面有個小洞,以便穿上紅繩。一條紅繩兩頭各穿一個,成為一雙,紅繩上頭打個結。筶兩個一對,平面為陽,凸面為陰。在神靈前祈禱時,將筶擲在地上。若一雙筶一陰一陽,則是聖筶,意思是神表示加納或肯定。若兩個平面則是笑筶,表示冷笑,即無。但若兩個凸面是伏筶,表示神生氣,即否定。筶是用於判定鬼神意向的最簡單方法,在所有的祭禮都經常使,在儀式進行,可用筶不停佔卜神意。
(7)法印
道教對刻法之質料非常注重,多是木刻,但木質刻要尋穴霹棗木為佳。青銅印也有不少人使用,印上的字幾乎都是神仙稱號;如「道、經、師」,總稱「三寶」,即代「三清」的傳承。「三清」是道教最高的尊神,即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聖號,其他的神仙各有各的仙號刻印及道法的印璽。
(8)手爐
源於古代灌獻禮所的用圭瓚。醮壇儀式的發爐,即是道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儀。
(9)龍角
又稱靈角、號角等,製造的材料包括牛角、錫角及鋁角三大類。角身刻有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或刻日、月二字。龍角在古代戰爭中作號角,如今是醮壇法器,具有招神驅邪雙重作用。
(10)令牌
源於古代軍隊的虎符或稱雷令、五雷牌。此牌用棗木造,以雷闢棗木刻令牌為佳。令牌的孤頂刻有「風雲雷電雨」,平底刻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正面刻有「雷霆號令」;左邊刻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右邊刻有鬥、牛、女、虛、危、室、壁;背後刻有龍盤七星劍,其意「總召萬靈」;兩側刻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翌、軫,共為天上廿八宿的名稱。兩旁刻有「天聲天聲震動雷震」及「霹靂一聲隨令降臨」。其形狀特徵是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召集神靈的最神聖法器。
(11)念珠
葛仙翁在念經時以念珠作為念聖號的計數之用,後來多作為護身法器佩戴。《北鬥經》云:「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所以在撥轉念珠的時候,頭珠是不可以越過去的,以北辰不動故也。所以在轉到頭珠的時候,應當掉轉過來往回繼續撥,此乃周天循環之意也。
《玉樞經》云:「北辰之上,上有三臺……疊為三級,以覆鬥魁」是也,三臺下有一個中國結,結下綴六顆小珠,代表南鬥六星,加上頭珠,則為北鬥七星。(有的珠子結下綴八顆珠,加頭珠則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蓋了道教的宇宙觀和諸多天文概念,足見道教義理之精微。道教念珠有十二顆、二十四顆、二十八顆、三十二顆、三十六顆、八十一顆等等的區別。十二顆代表十二雷門,二十四顆代表二十四氣,二十八顆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課代表天罡生煞之數,八十一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
《太上三元流珠經》云:「受之用白真珠,圓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應星宿之度,日月所會之期。」又《太玄金鎖流珠引》雲「:晝夜鬥轉,周天無窮,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故曰流珠也。」由此可見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稱之為「流珠」。
《上清黃庭內景經》云:「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一流珠安崑崙,重重樓閣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內煉和充當法信之用。
《翠虛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氣歸臍為胎息;手持念珠數呼吸。」《道法會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輝府玉冊》亦云:「凡出神,先當鍊氣習定,既氣住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脈,四動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漸漸加之,不要大段費力,恐不便。」
(12)木魚
其形圓如魚,故稱木鼓,醮壇誦經敲打之用。木魚分大小兩種,大木魚置於桌左側,與鐘磬相對,小木魚在法事中握在手中敲打。
《道藏》記載:「衢州建觀穿地得一魚,可長三尺,其狀似鐵 ,微帶紫碧色,又如青石,光瑩雕雋,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響,其魚亦不能名,遣使進貢,帝(唐明皇李隆基)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為瑞魚磬,仍令懸於太微宮,非講經設齋不得擊之。於是諸宮觀競以木石模之,以代集眾。」由此可見木魚最早源於唐朝,爾後被佛教引用。
(13)水盂
在道教儀式中用於盛聖水容器,俗稱淨水碗,黃銅製或竹製品。水盂的口稍窄,形如矮胖壺,也有呈大口的如茶碗形。醮壇法事,道士左手端水盂,右手持小柳枝或帶葉小花枝,其浸入聖水中後,在道場上到處灑遍淨壇。由於道教所有的儀式特別注重清潔,所以淨壇的水盂也是主要法器。
(14)淨板
原義是奉三清的敕旨,是用來發施號令的法器。淨板小而硬的長方形木塊,分為三層,底平面,最上的一層最小而微隆起,方便手持。淨板與過去法官所用的驚堂木或講評書人使用的醒木相同。在奉行儀式過程中奉旨始終放在桌上 ,是供道壇道士使用的法器,以拍桌威嚇惡靈。
(15)拂塵
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俗話說:「手拿拂塵不是凡人」,拂塵在道門中有拂去塵緣超凡脫俗之意,也是道門中人們外出雲遊隨身攜帶之物。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16)圭簡
也稱朝簡、笏或手板,其長約五十釐米,寬五釐米,厚約五毫米,稍彎,上端略窄,用漆塗飾。古代大臣進宮朝覲,要持笏謁先帝王。如今道教齋醮時也用圭簡,法師兩手相合,恭執圭簡於胸前,以謁見三清、玉帝等神靈。
(17)如意
如意常有象徵吉祥的靈芝紋,捲雲紋,心形紋等。道教宮觀神靈造象中有天尊手捧如意象。如意一般為玉、木、骨製成。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形或芝形,中央一點圓形。象徵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寶,即道寶、經寶、師寶。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如意為「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戰群魔。」《上清經》:「天尊手持如意,宣說玉樞寶經。」道教方丈在宣說經教或其他隆重科儀中,亦手持之。
(18)法旗
道教用的令旗,一般為三角形,旗面黃色,周圍鑲以齒狀紅邊或白邊,上有一條黃色紅邊的飄帶。旗上書有「敕召萬神」四字,也有書寫一個隸書「令」字的。
令旗在道教文化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視作道士具有「昊天上帝」授權的象徵,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神力」。令旗有敕召萬聖赴壇場的功能,也有驅邪招魂和發陰兵的功能。也可用於重大的神靈慶典活動中,迎接諸神的降臨。
令旗有東南西北 中五方令旗。東方的是青色令旗,南方的是紅色令旗,西方的是白色令旗,北方的是黑色令 旗,中央的是黃色令旗。在設壇時,神像經開光點像後,有神靈降臨。令旗可把眾多的天兵天將,陰兵陰將 招在壇前聽用。令旗可招東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馬,在揮動令旗時念招兵催神咒,五方兵馬迅 速招在壇前聽候調令。
(19)八卦鏡
八卦鏡其化煞、擋煞、缺血的功效是非常好的。
在風水局中八卦鏡的使用頻率更高,而它也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八卦鏡其化煞、擋煞、缺血的功效是非常的好,這種道教法器,使用得當能夠化險為夷,但是要是使用不當張冠李戴,便會適得其反。八卦鏡分凹鏡和凸鏡還有陰陽鏡,三種功效都不同。凸鏡鎮宅化煞,凹鏡吸財納福,陰陽鏡調節風水,所以我們家居使用選擇的時候功效一定要弄清楚。
掛八卦鏡有三點要留意:
1、早上辰時,七點到九點之時誠敬懸掛,懸掛後要儘可能的多行善舉,這樣就會把法物的功效發揮到最大!記住切切不能為非作歹;否則八卦鏡就會對惡人之家起反作用!
2、反射出去的方向不可正對任何神像,以免對神明大不敬損福。
3、任何八卦鏡如果想有效果,必須要開光,祭煉,不要聽信佛教說的不需要開光一說,開光本來就是道教的名詞,後被佛教所引用,八卦鏡是正統中國道教的產物,必須要找到明白的師傅,幫你開光祭煉,或者過香火,增加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