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如何科學地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

2020-12-15 楊玉蘭老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兩個詞,雖然聽著有點俗氣,但是不得不承認,每個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業有成、希望他能取得成就。

父母們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遠離麻煩,在學校表現優異,並且在成年之後也能繼續創造輝煌。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怎麼培養就是個大課題了。

雖然將孩子培養成才沒有一個固定的模板,但在心理學研究中,已經指出了一些可以預測孩子成功的因素。

那麼,一個人要取得成就的時候,到底有哪些因素決定了他能否成功、能否取得成就呢?

接下來就讓研究超常教育及創造力30多年的專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博導施建農老師為我們介紹一下吧。

施建農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會亞太地區理事會主席,中國丹麥創造力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香港中文大學資優教育計劃顧問,臺灣中華創造學會顧問等。研究領域:超常兒童心理、智力和創造力發展與促進。

01學業成就系統的三個子系統

在學業成就系統中,我們認為有三個子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1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就是說要孩子自己去成就自己,如果這個孩子沒有動機,什麼都不想做,那麼他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所以在動力系統裡面,我們特別強調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興趣,孩子的動機,孩子的學習態度等等。

我們先來說說好奇心。其實我們人類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生的。

我們可以想像,作為一個生命體,有的時候我們在路上或者在野外看到一個毛毛蟲在地上爬的時候,如果我們輕輕地在邊上發出一些動靜,你能看到這個毛毛蟲會縮起來,就不動了,停下來了。

這是一個最典型的定向反射,實際上就是它要把自己的感官朝向新異刺激的發生,當這個新異刺激發生的時候,它要想:到底發生什麼了,對它是不是有危險。

這種朝向反射或者是定向反射,實際上是我們人類最早的一種本能,它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確定周圍是否有危險的信號發生,確定對自己的生存是否是有意義的,所以這種定向反射就成了我們人類個體好奇心的基礎。

那麼在這個好奇心的基礎上,我們才有了探究,我們才有了興趣,我們才有了動機,當然再高級一點,我們才有了學習的態度。

所以作為老師也好,作為家長也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對孩子好奇心的呵護、對他興趣的激發。

我們常說興趣或者動機是最好的老師,確實是這樣的,興趣、動機就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也可以說是發動機吧。只要有了強烈的動機,你就不用擔心孩子不肯學,學不好。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老師就要想一切辦法,我們家長要想一切辦法去激發孩子興趣,讓他有興趣學。因此我們也常常說,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是能夠讓自己的學生通過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喜歡上自己所教的這個學科。

2支持系統

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取得成就,他除了自己有足夠的好奇心,有足夠的動機、興趣,有積極的態度以外,還很重要的就是他要有一個平臺,有一個支持系統。

這個支持系統就是相當於一棵樹苗,在生長的過程中它需要有水,需要有陽光,需要有空氣,需要有必要的支持。

這個支持系統無論是在家裡面還是在學校裡面都需要具備,它主要包括了教育的理念,就是說我們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會導致我們有什麼樣的行為。

教育的理念還包含教育教學的形式,當然我們還會涉及到一些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方式、激勵機制以及有沒有給孩子發展的一些機會。

現在一般家裡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好,孩子小的時候會有很多玩具,家長還會給孩子去報各種各樣的班級等等,這些機會還是挺多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事倍功半,沒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有的家長也會很困惑。

那麼這裡面很重要的原因,一個是理念,一個是形式,當然還有一些模式方面的問題。

3 資源系統

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成材的過程中,他需要有相應的一些資源。

比如說特殊領域的知識經驗、一些技能、一些方法,當然,還有一些工具和設備。最典型的就是說一個孩子想學習,他一定要有圖書,他需要有圖書館;如果想做一些實驗的話,他需要有一些試驗設備;另外他要做一些手工的話,他還需要一些工具。

總之,他是離不開一些資源的。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就是要做到給孩子提供充分的資源。

02學業成績和智力有多大關係?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討論,孩子的學業成績和他的智力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有智力潛能,同時每個人在現實中都面臨著不同的任務。比如說學生在學校裡有老師布置的任務,在家裡要做家務事。

那麼到底我們的孩子應該花時間寫作業呢?還是做一些家務呢?這個實際上完全取決於他的態度。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態度是受家長態度影響的,怎麼樣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把他的智力潛能用在該用的地方,這需要老師和家長來引導。

有的時候我們會抱怨孩子學習不努力、不用功,動機水平不夠。心理學家耶基斯和多德森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就是關於動機水平和學習效率之間的關係:

實際上並不是動機水平越高學習效率越高,往往是開始的時候隨著動機水平的提高,學習效率也提高,但是動機水平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再增高動機水平,學業效率是不會提高的。

當然,不同的任務對動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通常任務難度越大,任務難度越複雜,要求的動機水平反而是越低,而越容易、越簡單的任務,要求的動機水平越高,隨著動機水平的提高,效率也會提高。

這個實際上也是我們家長也要特別清楚的,有些特別難的題,你不能要求他必須很使勁,有的孩子跟我反映說:我媽媽、我爸爸總是讓我使勁、使勁,其實我使勁也沒用,使不上勁兒。

這個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03精細動作對學業成績的影響

還有特別要強調的一點,就是精細動作、手眼協調對孩子的影響。

我早些年做了一些研究,當時我德國的一些同事曾經問我,說:「你覺得在預測孩子學業成績的時候,怎麼變量是最重要的?」當時我很自信地說:「智力是預測學業成績最好的一個變量。」隨後他就說,他們做了大量的研究,認為精細動作要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

當然我覺得很奇怪,後來我們各自派了研究生,德方派了一個學生,中方也派了一個學生,做了兩個博士論文的中德比較。

最後研究的結果確實發現,精細動作對學業成績的預測非常強。我們當時考慮了很久,我對這個實驗錄像也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精細動作會對學業成績非常重要。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精細動作要求注意力非常集中,也就是專注。凡是專注力好的,他的學業成績都會好。

所以,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小的時候,應該多給他提供這樣的機會,多訓練他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

雖然我們知道人都有三個方面的特質,也就是生物性、社會性和智慧性,但實際上人和人還是不一樣的,人和人是存在著個體差異的。

在現實中,特別是作為家長和老師,只有認識到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只有認識到人是有個體差異的,我們才可以因材施教,我們才可以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和水平,設計相應的策略和措施,使每一個孩子得到應有的發展。

所以,我們經常講「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我想說,我們大家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成功。然而,孩子在進校門之前,大家都各有特色,各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從校門裡再走出來的時候,就變得千篇一律,成了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

所以我經常說,天才也許不可以培養,但我相信一定可以被扼殺。

那麼我們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在做些什麼?我們有沒有扼殺孩子的天賦?我們有沒有扼殺他的才能?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相關焦點

  • 如何科學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羅媽媽非常重視的孩子的能力之一。之前也有不少文章分享了如何科學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今天繼續這個話題,只不過之前可能相對來說是會基礎一點的方法。今天其實對於孩子專注力的提升就會有比較大的提升,因為對於孩子來說,首先的確這些教具非常有難度,再個,的確是較為科學的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 《孩子受益一生的專注力訓練》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她寫的這本書科學解鎖哈佛「優勢循環」五步法,讓孩子坐得下來,學得進去。研究表明,人注意力缺失,與大腦額葉區的失調有關,通過電腦掃描、磁核共振等先進的科技就可以發現這類孩子的腦電活動和額葉區血流非常少,這些孩子在該區域的代謝能力明顯要低於正常兒童,但相反的,他們的感覺和感覺動作區域卻比其他兒童高。現在的科技飛速發達,通過提升腦功能來提高專注力已得到了改進,如果您的孩子有這方面問題,完全可以依賴科學。
  • 注重孩子學業成績,更要關注身心健康
    注重孩子學業成績,更要關注身心健康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情緒氛圍和家庭親情關係,是孩子擁有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但現在大多數家庭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的學業成績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則是任其自然,我聽過無數個家長,也面對很多家長時,談論的話題都是孩子的學業成績,我從未碰到過任何一個家長和我探討過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我的同事們很少也和我一起探討過孩子的身心問題。
  • 心理學家通過一個實驗告訴你:打敗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一顆糖果
    只要當過學生,都熟悉這句話,當年父母不知拿我們跟「人家孩子」比較了多少次。大家都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是因為腦子聰明,智商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的小學同學Z就非常聰明,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每次數學競賽想都不用想,他肯定是老師親派的人選,也是我們班獲得榮譽的保障,是老師手中的一張王牌。
  • 甘地夫人法則:如何科學提升孩子的「鈍感力」?
    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那麼如何科學提升孩子的「抗挫力」「鈍感力」?醫生打算說些善意的謊言,如「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來安慰孩子。但甘地夫人認為,孩子已經懂事,這樣做不合適。接著,甘地夫人來到兒子拉吉夫床前,平靜地告訴他:「可愛的拉吉夫,手術後你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是誰也不能代替的,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所以,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
  • 「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報告單」使用手冊
    2.認識你的成績報告單「成績報告單」可以大概地反映出同學們初中學業和綜合能力素養發展狀態,主要包含以下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整體分析評價報告3.成績報告單的信息來源和分析報告的意義成績報告單提供的分析報告的信息來源,是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體考生的考試大數據。通過對考試大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統計分析後生成的分析報告,與考試成績一樣,都是對考試結果的解釋,但展示出來的內容比單純的考試分數要更加豐富。
  • 別讓孩子的天賦被埋沒!如何科學地發現孩子的興趣天賦?
    父母每天忙於工作,忙於處理各種繁雜的事務,沒有時間與孩子做遊戲,沒有時間陪同孩子寫作業,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會慢慢地與孩子產生隔閡,甚至孩子與父母有了距離感。你知道嗎?孩子好動、調皮、愛說話、愛問問題,這些可能在家長看來頭疼不已的壞毛病可能都是孩子有天賦的一種表現。
  • 心理學家:打屁股後,孩子記憶力突增,成績上升
    在育兒觀念革新的今天,打屁股的體罰方式被無數父母拋棄,其實殊不知打屁股雖然承受了「身體髮膚之痛」,但心理學家表示:打屁股後孩子學習成績上升。換言之打屁股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打屁股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真相來了!
  • 心理學家:打屁股後,孩子記憶力突增,成績上升
    在育兒觀念革新的今天,打屁股的體罰方式被無數父母拋棄,其實殊不知打屁股雖然承受了「身體髮膚之痛」,但心理學家表示:打屁股後孩子學習成績上升。換言之打屁股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打屁股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真相來了!
  • 編程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是一項長遠投資!
    學習編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學法律一樣學法律並不一定要為了做律師,但法律教你一種思考方式。學習編程也一樣,我把計算機科學看成是教育,每個人都應該花至少1年時間學習編程。」02編程可以幫孩子提升成績對於學習編程,參加信息學競賽的孩子還說,編程還能有效促進文化課學習。語文在審題階段,孩子需要把題目中已知條件、限定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提煉出來,而且不能遺漏關鍵信息,這能幫助孩子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 數學競賽金牌得主鄧明揚的媽媽現場教學:該如何科學地培養孩子
    當被問到如何去做每天的學習規劃時,學霸鄧明揚說,自己要列一個大的目標,然後再把這這些目標細分到每一周,每一天。所以很多父母不惜重金培養孩子的記憶力。鄧明揚媽媽對小明揚記憶的訓練方法,不僅省錢,關鍵是有用。她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科學理論,與孩子的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達到了提高記憶的效果。
  • 孩子學業負擔太大?一本書給孩子減負,一個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孩子學業負擔太大,上課老是聽不懂?老師說上課孩子總是打岔,注意力不集中究竟是為什麼?作業老是不會寫,輔導作業要到深更半夜?這些圍繞孩子學習的問題,伴隨著家長,總是讓家長們頭疼不已,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哪怕學習上有一丁點進步,如何讓考試名列前茅?
  • MIT中國首席面試官:「傑出」並不等同於學業成績、獎盃、地位
    許多研究顯示,儘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學業成績,亞裔美國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卻表現糟糕,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過分關注會造成年輕人的抑鬱和焦慮。基於對成功的不同理解和定義,有些人會認為獲得美國常青藤大學的學位、贏得高收入或者顯赫的身份就是成功。
  • 高考成績,五六歲時居然就能被大致預測,科學實驗,不由人不信
    雖然沒有考完不可能知道具體成績,但是,很多孩子的高考成績在他們五六歲時就能被大致地預測出來!不信?在1968年到1974年間,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為了研究「耐心和意志力」這一自我控制的心理現象,設計了「棉花糖實驗」。
  • 暑期如何讓孩子放鬆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習成績
    臨近暑假,孩子的暑期輔導成了難題,部分家長本身工作就很忙,下班已經沒有精力去跟進孩子的學習,加上現在的課本教程與家長上學時的課本教程相差甚遠,那麼如何能夠讓孩子暑期在家能夠記得學習,自主學習,通過暑期的學習提升成績?
  • 為何孩子總不符合父母期望?心理學家:合理的期望要符合孩子個性
    長期以來母親的高期望、孩子的學業壓力已讓孩子瀕臨崩潰,而那次考試更是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弒母的悲劇就發生了。雖說上面的案例是個例,但是我做育兒自媒體後,經常看到很多父母留言,聽到他們在育兒上各種不同的聲音和各種各樣的焦慮。
  • 龍之風採SAH託輔神器:學業輔導+短板提升+專人接送+營養膳食
    天津·龍之風採教師上課中為了給孩子提升成績,很多家長煞費苦心。報了各種名師班、提高班,學了各種貌似高深的題型或者解題方法。殊不知,這些看似花哨的課程,往往與教學目標和考試內容無關。所以,為了解決基礎學業的查漏補缺,SAH託輔班天天功,依託龍之風採的精準教研實力,旨在夯實學業基礎,培養自主學習習慣,洞察基礎學業的學習漏洞,讓家長見證孩子的進步。除此之外,學校還為家長配備了完善的配套服務,包括專業護送師和遠途校車,科學搭配的清真營養膳食。同時,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行為規範操典》,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思想素質。
  • 孩子學業不佳怎麼辦?家長要認識「執行功能」,讓孩子學有所成
    文|小雅編輯|小雅有時候孩子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是因為太粗心大意,老是算錯或者填錯。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平時的課堂上,孩子總是坐不住,導致不能認真聽講,將課堂上的知識吸收進腦子裡。家長覺得自家的孩子也不是不聰明,為什麼學業成績就是不合心意?
  • 小學生學業壓力大 成績越好壓力越重
    江照富介紹,他們在發現影響學生數學能力水平的相關因素後,探討提升學生數學能力水平的有效方法,並以此指導教師去改進教學方法。  他們在監測中發現,小學生的學業壓力普遍較大,學業成績越好的學生反而感到學業壓力越重,主要來源於「將來的升學考試」、「家長的壓力」、「學生間的競爭壓力」。
  • 科學讚美讓孩子歸入父母心許的定位
    這些信息告訴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孩子對這些信息的敏感和關注程度是非常驚人的。關注孩子生活中努力,堅持不懈等優秀品質加以讚美;給孩子的定位,會讓其自動歸位。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機抽取的「所謂高智商」學生名單給教師,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