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
來源:CSDN(公眾號ID:CSDNnews)
作者:胡巍巍
聽說,日本要就二維碼,向中國收取二維碼使用費?
而且還每人一分錢。
但是這則新聞,很快被北青報發現是假新聞。
OK,他們處理假新聞,咱來聊聊二維碼。
二維碼的確是日本發明的,但卻發揚光大在中國。
而很多國家,為了迎合中國遊客,在很多旅遊景點,都開始支持行動支付。
比如我的同事過年在柬埔寨旅遊,就發現柬埔寨的超市,竟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
爽不爽?酷不酷?
比起人民幣換外幣,不知道省多少事兒!
因為二維碼,很多人出門都不帶錢包了;
因為二維碼,乞丐乞討都不用端著放硬幣的破碗搖得叮噹響了,直接脖子掛個二維碼,路人施捨掃一掃。
對於女孩子來說,妝可以不畫,但是手機一定要帶。
而且在外邊,手機沒電了,還有可能回不了家。
以我所在的北京,很多人乘地鐵都用APP軟體掃碼進出地鐵。
那麼,幾億人在用的二維碼?是如何誕生的?
故事就得從二維碼的哥哥一維碼開始說起了。
二維碼的哥哥一維碼
一維碼,就是條形碼。
這是筆者剛拍的一袋瓜子後面的條形碼(誰家瓜子,快來交下廣告費
用微信掃一掃和淘寶掃一掃,分別掃出來了這款瓜子,在京東和淘寶上的購買連結。
這就是一維碼。它誕生於 1949 年。
而真正使用在商品上,則是在 1974 的美國。
當年,俄亥俄州特洛伊城的一個超市,賣出了一盒帶有條形碼的箭牌口香糖,這盒糖也成為世界上首個印有條形碼的商品,並被收藏在美國國家博物館裡。
美國百貨巨頭沃爾瑪,是從條形碼嘗到甜頭的先行者之一。
沃爾瑪用條形碼來跟蹤商品後,發現原本複雜的後勤性操作,變得更加容易了。
甚至到 1988 年,沃爾瑪乾脆引進了條形碼系統來銷售食品。
再後來,條形碼也進入中國了。
據遼寧晚報,在中國的物流和零售鏈條中,條形碼每年能為商家節省 3000 億人民幣的成本。
任何事情都會升級,條形碼也是。
後來,日本電裝公司旗下的技術公司Denso Wave,開發出了可以儲存更多字符的二維碼。
打個比方,二維碼就好比很多條形碼一個個地疊加起來,其可以存儲 5000 個日文字符,存儲量比條形碼多了 250 倍。
但是二維碼的創始人,不知道腦袋是不是抽筋了,竟然不看好二維碼。
2014 年,在歐洲專利局將2014「歐洲發明大獎」頒發給他時,他竟然說,「二維碼最多還有 10 年壽命。」
而Denso Wave公司覺得二維碼的老爸,都這麼不在乎專利權,索性也就「破罐破摔」,放棄了對人們日常使用二維碼的專利費索取。
再再後來,據日媒報導,當Denso Wave公司看到二維碼在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如此普及之後,也後悔沒收錢,還說要是當初哪怕只收十分錢,那也是很多錢了。
但是,Denso Wave公司卻覺得自己從戰略角度並沒做錯,正因為免費公開了,二維碼才把花開到了世界。
而美國微軟也曾開發過類似於二維碼的編碼,但因為收費,最終成了「閉門造車」。
如果真收費,我們也不答應!
話說回來,如果日本真的就二維碼收中國人的錢,那中國的漢字漢服壽司茶葉中藥,可是不答應的!
不管怎樣,並不只是日本人美國人能發明出來二維碼之類的碼碼。
我今早去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看了看,國內凌空網的創始人徐蔚,也曾申請過類似二維碼的專利。
專利名字叫做「 基於統一發碼的信息處理網絡及方法和傳感接入設備 」,用大白話說就是,「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已經被徐蔚申請了。
日本你想要專利費,沒轍哦!
文章授權轉載自CSDN公眾號,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UOFXj_YYVrU0U2JBMkfn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