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2-12 10:06 來源:澎湃新聞
據瀋陽建築大學新聞網消息:12月8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何長工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1948年,伴隨著解放戰爭隆隆的炮聲,時任東北軍區軍工部部長的何長工親自創建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成為我軍歷史上最早的一所軍事工業高等學校,也就是瀋陽建築大學的前身。日月交替,歲月變遷,70餘年來學校逐步發展到如今具有5個博士一級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碩士一級學科、近2萬名在校師生,成為遼寧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
12月8日下午,瀋陽建築大學召開「學四史 知校史,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紅色文化——紀念何長工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共同回顧何長工同志的光輝事跡和卓著功勳。學校黨委書記董玉寬,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閻衛東,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曉雁出席座談會。
該校黨委書記董玉寬在座談會上指出,何長工同志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他一生堅持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滿腔的熱忱投入到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革命與建設。
該校官方還介紹:日前,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旅和廣電局、瀋陽日報社聯合主辦「託舉瀋陽歷史、見證非凡之人」最有影響力的100位瀋陽歷史人物評選活動,我校名譽校長何長工同志位列候選人之列。值此何長工同志誕辰120周年之際,全校師生員工積極開展向何長工同志學習的活動,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文化,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為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建築大學接續奮鬥。
據全國政協官網介紹,何長工(1900~1987),湖南華容人。何長工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年底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在法國加入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回國後,何長工在洞庭湖西區建立黨團組織,辦教育,開展農民運動。他親自創辦了新華中學,任學校董事委員會主任,不久被選為華容縣學務委員會主任,並擔任中共華(容)南(縣)地委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任洞庭湖西區農民自衛軍總指揮。
何長工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1928年任紅四軍第二十八團黨代表,湘贛邊特委委員。他於1929年任中共寧岡中心縣委書記兼第三十二團黨代表,紅五軍第五縱隊政治委員。1930年4月,何長工任紅八軍軍長。8月,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1932年1月任紅五軍團第十三軍政治委員。1933年冬,何長工任紅軍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春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不久調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粵贛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
長徵開始後,何長工任中央軍委教導師政治委員,軍委縱隊第二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遵義會議後,何長工任紅九軍團政治委員。1937年10月,何長工任兩延(延川、延長)河防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從1938年後,何長工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大隊大隊長,「抗大」總校教育長、副校長。
何長工1946年到吉林通化,創辦東北軍政大學,任副校長、代校長。1947年秋,何長工任中共中央東北局軍工部部長,不久兼任軍械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長工任重工業部副部長兼航空工業局局長,1952年8月後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1975年後,何長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軍事學院副院長。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何長工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他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著作有《何長工回憶錄》。
據學校官網介紹,瀋陽建築大學有著悠久的歷史,1948年4月,學校的前身、一所為新中國培養軍事工業專門人才的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伴隨著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誕生於吉林敦化。赫赫有名的將軍、跟隨毛澤東創建井岡山根據地、時任東北軍區軍工部部長何長工同志任名譽校長,井岡山精神的紅色基因從此深植於學校建設發展的歷史之中;第一任校長是曾任中央軍委秘書廳副秘書長、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的趙品三同志。1949年,學校遷至瀋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何長工,瀋陽建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