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呼籲賦予老師懲戒權,讓戒尺重新回歸課堂。
也有老師說,不要戒尺,任其發展。
確實,由於頻繁被學生、家長折騰,很多老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不管,你好,我好,大家好,天下太平,說不定還能評獎評優。如果管了,很容易導致出現矛盾,家長鬧校,學生鬧課,輕則通報批評,重則沒收教鞭,甚至開除公職、承擔刑事責任。
這才出現有老師認為,講完課走人,學生愛聽就聽,不聽拉倒。
雖然目前風氣不好,但筆者不贊成這種觀點。
教學相長,實際上強調的是教師和學生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果老師認為講完課走人,學生愛聽就聽,不聽拉倒,顯然不符合教育規律、教學規律,教學態度不端正,不利於學生成長,也不利於自身進步。
作為一位老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嚴格要求自己,促進水平提升
學生愛不愛聽,即和學生自身有關,比如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等,也和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式、講授技巧、課堂互動、課堂管理等密切相關。
一位老師,如果照本宣科,毫無激情,缺乏互動,學生能認真聽講嗎?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當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不能把學生不認真聽講完全歸結於學習不認真,還要反思自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同時不斷更新知識,提升教學水平和技巧。
反過來說,如果大家都這麼幹了,還會有教學名師嗎?還會有教育大家嗎?愛聽不聽,得過且過,如此隨意,能教好書,育好人嗎?
嚴格要求學生,幫助成長成才
中小學生還是未成年人,大學生雖然已成年,但心智還不成熟。人們常說,嚴師出高徒。課堂上,對孩子應該嚴格管理,明確課堂紀律和秩序,如果孩子在課堂睡覺、玩手機、說話、吃東西、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有提醒和教育的義務。
如果老師在講臺上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學生在下面想怎麼聽就怎麼聽?那還是課堂嗎?一位老師既然站在講臺上,就必須要管理課堂紀律和秩序,不能因為會產生一些矛盾,就毫無原則,完全放任自流。
畢業多年後,大家談起時,最感激的、最喜歡的、最尊敬的,還是那些富有愛心,嚴厲要求的老師。
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學生和老師,即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也是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係,在教學中,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接受教育,反過來老師也需要通過學生的反饋,彌補不足,提升自己,促進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生涯不斷向前推進。
所以從這一點看,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傾聽學生意見,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是一件雙贏的事情。相反,放任自流,互不相關的做法,則是雙方受損的事情。
作為老師,為人師表,培養人才,應該端正態度,提升水平,實現自身事業發展和培養優秀人才雙贏的目標。
問題肯定是有的,矛盾也許會發生,但畢竟是不正常的事件,作為老師,必須要承擔起育人的職責,該出手時就出手,該管理時就管理,不能完全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