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任務比價重,每天需要面對很多學科,畢竟學生精力有限,總會出現「瘸腿」的情況。比如在語文課上是老師的「寵兒」,可是在數學課上就是睡覺都沒人管的人。即便是學霸也不能做到所有學科都一樣優秀。
有一些學科是在初中接觸過,到了高中後繼續深入學習的,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與文科不同,只是靠單純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掌握的,需要有強大的思維邏輯做基礎。
物理,被學生們稱為「最難學」的科目,看似與生活貼近,卻又完全聽不懂,上課聽老師講課簡直就像「天書」。
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
高中物理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比如力學(各種牛頓定律,各種公式)、電磁、熱學、光、波、量子原子等等,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物理中的公式、原理、換算不比數學少,所以讓很多學生都頭疼不已。
為什麼學生聽課就像「聽天書」?
原因一:思維邏輯強,單純的」死記硬背「沒有效果
物理和數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都是在各種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數的運算和導入,除了有比較強的記憶力,來記住所有公式,還需要比較強的邏輯思維。
很多物理的數據、實驗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只能憑藉學生自己在大腦中想像、分析。單純的記住原理或者概念作用不大。
原因二:相互關聯大,內容都是有關聯的
物理涉及內容比較廣,看似是單獨的內容實際內在是有一定關聯的。如果有一部分沒有弄明白,可能下面的內容也就聽不明白了。不會的內容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越來越大,孩子也沒有信心學好了。
想要學好物理就需要從點到面的看問題,只是看眼前的一個點很難想明白,需要聯合前後章節才能明白。
原因三:難以運用,理解起來也比較費力
物理的很多原理都是可以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有了現象再去分析就會比較容易明白。但是現在的學生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除了家裡就是學校裡,對於生活中的現象基本接觸不到,所以學習物理時也很難和實際聯繫在一起,理解起來也比較費力。
很多學生因為學不好物理就選擇了放棄,如果高考想要考個好學校是萬萬不能捨棄物理的。全國各地區高考要求不同,物理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理綜一共是300分,其中物理佔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由此可見高考中對物理越來越重視。所以學好物理還是非常必要的。
學好物理學生應該怎麼做?
多觀察、多思考,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很多時候對於原理不明白是因為沒有把概念和實際結合在一起。比如物理中學到過「參照物」這個內容,單純的講概念比較枯燥,可是如果坐車的時候,以自己的視角看外面的樹在動,以樹的視角看就是自己在動,這就是「參照物」。
同理,如果物理中的概念與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就很容易理解、記憶了。學習物理要學會觀察和思考,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是學些物理的最終目的。
多練習,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練習、多做題,把自己不會的內容反覆練習,當題目做的足夠多時,就發現很多題目不用想就知道結果是什麼。畢竟物理的知識是有限的,無論怎樣變化題型還是離不開唯一的原理。
也可以把自己不懂或者容易錯的題目集中在一起,做成「錯題本」,這樣能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習,對於成績提升有很大幫助。
找到學科之間的聯繫,物理和數學的關係最大
在所有學科中,物理和數學的關係最大,物理研究的工具和計算公式大部分都是來自數學,如果物理學得好,對數學的認知能力也會有提升。
著名數學家拉克斯提出:數學和物理有著牢固的關係,很多的數學問題都是從物理中產生的,很多的數學計算方法也是為了解決物理問題。
各個學科之間都是有聯繫的,如果能做到不偏科,自然總體成績也就提高了。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問題,家長需要找到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見效最快。
孩子偏科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性別差異,男孩擅長理科女孩擅長文科
生活中會有這種情況,有的孩子天生就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因為興趣在自然學的也就好。特別是在性別方面差異比較大,比如男孩子的數學、物理、化學都學的比較好,而女生對於語文、英語、歷史等文科類比較擅長。
調整方法:首先要繼續鼓勵學的好的科目,並且把學習方法總結出來運用到相對弱一些的科目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不單單是興趣和愛好,各學科綜合發展才會讓成績更高。
原因二:外在因素,學習上的態度不同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在學習上的態度也不同。比如有的孩子上課就希望老師能多關注自己,一旦老師關注少了孩子就放棄了這門學科。還有的孩子因為看到了老師的某些做法、語言對老師產生了隔閡,因為不喜歡老師進而不喜歡老師教的學科,最終導致成績下降。
調整方法:把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老師溝通,老師都希望孩子的成績能提高,溝通後一定能找到一個適合的方法。如果孩子對老師有誤解,也要把事情弄清楚講明白,誤會消失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就回來了。
原因三:沒有學習方法,沒有把時間利用好
調查發現:成績好的同學,學習的方法都是類似的。關鍵在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有計劃有規劃的來消化各個學科內容,做事有條不紊自然成績也會得心應手。
調整方法:家長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找到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每天把時間做好分配,每一個科目需要用多久時間來學習。課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錯題的總結這些都是必須的。對於自己比較弱的學科做好計劃,一周提升多少、一個月提升多少,不做大計劃,做好每一天更實用。
結語:現在的生活水平,孩子們的營養都非常足,智商也要更高。孩子學習不好可能只是沒找到好的方法,特別是小學初中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候,家長多關注多引導,孩子一定差不了。
今日話題:高中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成績,還應該注意什麼?#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