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

2020-12-10 依依教育日記

高中學習任務比價重,每天需要面對很多學科,畢竟學生精力有限,總會出現「瘸腿」的情況。比如在語文課上是老師的「寵兒」,可是在數學課上就是睡覺都沒人管的人。即便是學霸也不能做到所有學科都一樣優秀。

有一些學科是在初中接觸過,到了高中後繼續深入學習的,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與文科不同,只是靠單純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掌握的,需要有強大的思維邏輯做基礎。

物理,被學生們稱為「最難學」的科目,看似與生活貼近,卻又完全聽不懂,上課聽老師講課簡直就像「天書」。

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

高中物理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比如力學(各種牛頓定律,各種公式)、電磁、熱學、光、波、量子原子等等,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物理中的公式、原理、換算不比數學少,所以讓很多學生都頭疼不已。

為什麼學生聽課就像「聽天書」?

原因一:思維邏輯強,單純的」死記硬背「沒有效果

物理和數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都是在各種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數的運算和導入,除了有比較強的記憶力,來記住所有公式,還需要比較強的邏輯思維

很多物理的數據、實驗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只能憑藉學生自己在大腦中想像、分析。單純的記住原理或者概念作用不大。

原因二:相互關聯大,內容都是有關聯的

物理涉及內容比較廣,看似是單獨的內容實際內在是有一定關聯的。如果有一部分沒有弄明白,可能下面的內容也就聽不明白了。不會的內容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越來越大,孩子也沒有信心學好了。

想要學好物理就需要從點到面的看問題,只是看眼前的一個點很難想明白,需要聯合前後章節才能明白。

原因三:難以運用,理解起來也比較費力

物理的很多原理都是可以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有了現象再去分析就會比較容易明白。但是現在的學生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除了家裡就是學校裡,對於生活中的現象基本接觸不到,所以學習物理時也很難和實際聯繫在一起理解起來也比較費力

很多學生因為學不好物理就選擇了放棄,如果高考想要考個好學校是萬萬不能捨棄物理的。全國各地區高考要求不同,物理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理綜一共是300分,其中物理佔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由此可見高考中對物理越來越重視。所以學好物理還是非常必要的。

學好物理學生應該怎麼做?

多觀察、多思考,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很多時候對於原理不明白是因為沒有把概念和實際結合在一起。比如物理中學到過「參照物」這個內容,單純的講概念比較枯燥,可是如果坐車的時候,以自己的視角看外面的樹在動,以樹的視角看就是自己在動,這就是「參照物」。

同理,如果物理中的概念與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就很容易理解、記憶了。學習物理要學會觀察和思考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是學些物理的最終目的。

多練習,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練習、多做題把自己不會的內容反覆練習,當題目做的足夠多時,就發現很多題目不用想就知道結果是什麼。畢竟物理的知識是有限的,無論怎樣變化題型還是離不開唯一的原理。

也可以把自己不懂或者容易錯的題目集中在一起,做成「錯題本」,這樣能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習,對於成績提升有很大幫助。

找到學科之間的聯繫,物理和數學的關係最大

在所有學科中,物理和數學的關係最大,物理研究的工具和計算公式大部分都是來自數學,如果物理學得好,對數學的認知能力也會有提升。

著名數學家拉克斯提出:數學和物理有著牢固的關係,很多的數學問題都是從物理中產生的,很多的數學計算方法也是為了解決物理問題。

各個學科之間都是有聯繫的,如果能做到不偏科,自然總體成績也就提高了。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問題,家長需要找到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見效最快。

孩子偏科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性別差異,男孩擅長理科女孩擅長文科

生活中會有這種情況,有的孩子天生就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因為興趣在自然學的也就好。特別是在性別方面差異比較大,比如男孩子的數學、物理、化學都學的比較好,而女生對於語文、英語、歷史等文科類比較擅長。

調整方法:首先要繼續鼓勵學的好的科目,並且把學習方法總結出來運用到相對弱一些的科目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不單單是興趣和愛好,各學科綜合發展才會讓成績更高。

原因二:外在因素,學習上的態度不同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在學習上的態度也不同。比如有的孩子上課就希望老師能多關注自己,一旦老師關注少了孩子就放棄了這門學科。還有的孩子因為看到了老師的某些做法、語言對老師產生了隔閡,因為不喜歡老師進而不喜歡老師教的學科,最終導致成績下降。

調整方法:把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老師溝通,老師都希望孩子的成績能提高,溝通後一定能找到一個適合的方法。如果孩子對老師有誤解,也要把事情弄清楚講明白,誤會消失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就回來了。

原因三:沒有學習方法,沒有把時間利用好

調查發現:成績好的同學,學習的方法都是類似的。關鍵在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有計劃有規劃的來消化各個學科內容,做事有條不紊自然成績也會得心應手。

調整方法:家長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找到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每天把時間做好分配,每一個科目需要用多久時間來學習。課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錯題的總結這些都是必須的。對於自己比較弱的學科做好計劃,一周提升多少、一個月提升多少,不做大計劃,做好每一天更實用。

結語:現在的生活水平,孩子們的營養都非常足,智商也要更高。孩子學習不好可能只是沒找到好的方法,特別是小學初中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候,家長多關注多引導,孩子一定差不了。

今日話題:高中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成績,還應該注意什麼?#12月跨年衝刺計劃#

相關焦點

  • 高中公認難學的一門學科,很多人聽不懂,但高考還是比較看重的
    高中每個學科都在增加難度,但是每個學生喜歡學習的科目都不是一樣的。有的學生可能比較愛學習這個科目,就願意多學習,不會也知道自己學習,還有學生比較偏科的。高中生都會有自己認為最難的學科。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物理」比較難。有很多學生聽這門科目的時候都聽不懂。
  • 高中老師最喜歡「拖堂」4門課,若老師講得太快,學霸也聽不懂
    文/凌說 「高考如大浪淘沙,千帆過盡只有真正有實力的,登上大學這艘大船,所以只有在高中三年拼盡全力,才能拼出一個好的未來。」 高中是整個學生時期壓力最大,課業任務最重的三年,學生只有使出全身力氣,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還是那些掌握學習方法,有學習天分的學生,有的學生儘管非常努力,依舊沒什麼成果。
  • 我是一名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課怎麼辦
    每一門課,在各個年級,既有一些獨立的(完全新的)知識點,又有很多知識是銜接性,即後面的知識是前面的知識為基礎。如果前面學過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或根本沒有掌握,那麼現在繼續學習時,肯定會聽得不太懂,或完全聽不懂。
  • 最讓學生頭疼的三門課,物理和英語佔兩門,第三門讓人萬萬想不到
    是公式和概念搞不懂的物理,還是「我認識它,它不認識我」的英語,或者是「氫氦鋰鈹硼」的化學,想必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吧,但有三門科目卻是學生們公認的「頭疼」,第一門是物理,第二門是英語,第三門可能讓人想不到,它是政治。
  • 英語老師抱怨:讀寫課學生聽不懂,難教!名師說:抓住學生興奮點
    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務處副主任、英語教研組組長梁紅雨老師總結說:聽說課教學模式是遵循「聽、說.讀寫"語言學習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創設情景,不斷增加學生的聽說訓練,提高學生捕獲聽力信息的水平,結合Go for It!
  • 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怎麼辦?高考還有希望嗎?
    今天有學生家長諮詢: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怎麼辦?高考還有希望嗎?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說明學習問題嚴重,急需要改變現狀。如果連上課都聽不懂,那課後練習無法做,教輔資料書上的題目根本無從下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類學生的考試成績,物理化學兩科會在40分左右,英語則難以及格。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上課堅決不能出問題。為此,先要做好預習。現在的高中生普遍不重視預習,總以為那是小學生才幹的事,其實預習非常重要,尤其對於基礎差的學生。
  • 高中生公認最難補的3門課,數學未上榜,最後一種沒想到
    只要通過高考,就可以進入理想的學校。可是,他們學的科目也是很多的,有的科目特別難,就連補課分數都上不去。而這三門課是高中生公認最難補的,就連數學都沒有上榜。分別都是什麼呢?一起來看下吧。
  • 高中最難學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感覺像天書,高考卻越來越重視
    但是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同學們普遍認為高中階段最難的一門學科是「物理」。不少同學在上物理課的時候,甚至感覺是在「聽天書」。而且物理這門學科,也成為了很多同學想要學習文科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女同學還是男同學,其實都對物理感覺是比較難的。
  • 高中公認「最難熬」的3門課,第3門課學霸都想逃,請假也沒用
    曾經在一次調查中,有近8成的考生都支持讓數學退出高考,這樣也可以看出大家是對數學有多厭惡了,不過即使是討厭數學,學生也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不應該讓數學太拖自己的後腿,雖然數學是公認的最難熬的一門課,但是在高考中的佔比卻非常大,因此,高中生也應該多注意不要在數學這方面拉分太多。
  • 「英語成績」高的學生,通常有這3種特徵,佔一個你就是課代表!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英語是我們必須要學的一門功課,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英語成績能夠好一點。但在班級裡,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有的人英語成績非常好,而有的人甚至連apple怎麼念都不知道,尤其是對於一些男生來說,更是如此。那為什麼別人的英語成績這麼好呢?
  • 不懂就問老師,問了老師也沒重視,聽老師說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提問
    可真到了課堂上,該聽不懂的仍然聽不懂,老師問不懂的同學歡迎下課來問老師,也沒有人來問。這是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現象,還有一種是完全相反的,就是班上有十萬個為什麼學生,能夠追著你一直問,可是每個問題他問的是什麼,學生自己卻不知道,完全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為了解決孩子們不會問問題,我跟學生約法三章,在問老師問題之前請先問問自己:哪裡不會?
  • 小學四年級學生,突然上課聽不懂了,家長著急,老師給出解決辦法
    當然了,如果聽課的效率不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作業不會寫,練習題不會做,家長因此認定,這孩子三心二意就是不好好學習。小學生的課堂和中學生的課堂是不一樣的,小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其實是有責任來引導和糾正一些聽講的不良習慣。一個好的老師,是不存在有學生上課不聽講的。
  • 大學生公認「最難」的4場考試,尤其第一個,學生:比中彩票都難
    上了大學以後,由於學生們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老師和家長的監督,成績自然會有所鬆懈,再加上大學裡又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學生們也很容易耽誤學業,重點大學的課程更為深奧,即便是努力也並不一定能學好
  • 初中公認「數學好」學生,有5個特徵,數學老師:學不來
    語文、數學、外語是三門最基礎的課程,無論你將來報考什麼樣的學校,都可能會涉及到這三門課程。語數外如果成績比較好,那麼未來的路就可能會走得比較順暢,如果語數外其中有一門不好,那麼可能會影響到中高考成績,使得中高考之路走得不太順暢。
  • 最硬核的老師VS最難管的學生: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教育?
    學生和老師尚且講平等呢,何來班幹部這一說?老師都未必能管我,你憑什麼管我? 可是鄒老師還一肚子不滿呢:這裡的學生學數學不習慣記公式,水平比中國學生差很多,就連好學生都說聽不懂,我這進度還遠遠比不上國內呢。
  • 中國高考史上「最難數學題」,學生平均分0.31,最後院士親自出馬
    2008年,一道高考數學題的出現震驚了全國,這一道題目讓30萬人體驗到了被支配的恐懼,這道題目也創造了中國數學高考歷史上最低平均分數的紀錄,學生平均分僅0.31分,讓人直接不敢相信。這道題就是2008年江西高考數學理科卷最後的壓軸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試試手。
  • 一學生向老師請教生物問題,學生:不要問老師問題了,老師又不懂
    很多老師都是教多門課程,什麼美術呀,音樂呀,勞技課呀等等。但這些都還好說,美術課,拿個圖片讓學生照著畫,音樂課,打開多媒體搜一搜歌曲,讓學生跟著唱。可是一個語文老師,讓他去教生物就有點勉為其難了。這不,這位語文老師遇到「難題」了。
  • 為什麼有的老師講課非常細緻,學生反而聽不懂?|基礎教育、在線教育...
    因為買了一套很爛的網課,心中不快,所以這篇推送講講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為什麼有些老師講的課很難懂;同時這也是一篇關於寫作技巧的硬核乾貨,因為寫作和講課都是用語言把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概念描述清楚,兩者之間相似性很多。
  • 衡中最牛英語老師:我只教這1個方法,全班一半學生考135分!
    全國一線高考英語專家徐磊說——超79%的高中生在學英語時都會遇到下面這3個問題: 1.單詞一遍遍的背,卻又一遍遍的忘,無論如何就是記不住…
  • 高三的學生,想要獲得高分,這幾個細節是少不了的
    從高二下學期之後,絕大多數的班級都會開始總複習,這長達一年的總複習時間是十分重要的,在這一年中,所以的學生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但是在複習的時候,每個學生也應該查漏補缺,找尋自己薄弱的科目,針對性地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有突破。那麼作為高三學生,怎麼找尋自己的薄弱科目,又怎樣複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