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涉縣拱溝嶺村:窮村念活「藥材經」

2020-12-22 河北新聞網

    「三分糧七分藥,間隔種植沒閒地。柴胡耐旱渾身寶,山坡谷底林間藥。春天開春除草時,發明藥鋤造福鄉。」這是近日記者到涉縣拱溝嶺村採訪時,村支書邢晚廷念起的「藥材經」。

    這「藥材經」是該村多年摸索出的經驗之談。「我的好地種糧食滿足一年吃食,在荒山上、核桃林下種藥材還能有額外收入,日子過得很帶勁兒!」71歲的李貴林高興地說。2011年,李貴林從鐵礦場退休後,就趕上全縣推廣種藥材,他是村裡最早響應的,種植中藥材主要種植柴胡,柴胡一年收籽、兩年刨根,他就將六畝地分配開,每年種兩畝,年年都有收入。「藥材籽每畝能賺2千多元,刨了根的每畝賺3千多元。六畝地第一年賺4千元,第二年賺1萬餘元,第三年也是穩賺1萬餘元……這可比種糧食強太多了。」李貴林心中的算盤撥得也算蠻細的。

    和李貴林一樣,拱溝嶺村民們都熱衷於種植中藥材。「比種糧食費勁、除草麻煩,但收入大,可咱莊稼人有的是力氣,有的是時間,而且以前種糧食,春天來了山雞啄,秋天到了野豬拱。獾、麻雀、喜鵲、松鼠……種的糧食全成了它們的食物,而種藥材可就不一樣了。」57歲的秦書林說。種藥材,草長得旺盛,需要經常除草,為了方便除草,村裡大隊會計李萬林還發明了藥鋤,藥鋤經設計後除草留土,非常實用。他說:「幹什麼鑽什麼,咱農民就是想法把地種好,談不上什麼發明,這就是勞動的經驗。」

    拱溝嶺村210口人,70來戶,家家戶戶種藥材。「我們村以前窮啊,是省扶貧村。2011年,縣裡扶貧供應藥材種子,我們就開始種藥材了,誰能料想到如今我們村的村民都能自己打種子了。」村支書邢晚廷感慨道。

    拱溝嶺村藥材種得好,賣得也有保障,涉縣藥材公司直接上門收購。藥材公司負責人說:「涉縣柴胡是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在市場上非常暢銷。」不僅如此,山西的煤老闆也被廣闊的發展「錢」景吸引到這裡承包荒山種藥材。這不但增加了村裡的集體收入,還帶動了就業,讓村民得到更多實惠。在談到今後的發展時,村支書邢晚廷信心滿滿。(苑延濤王月紅張虹)

想爆料?請撥打新聞熱線0311-67562054,登錄河北新聞網新浪微博(

@河北新聞網官方

)或通過投稿郵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聞線索;時評稿件請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相關焦點

  • 看木井鄉拱溝嶺村如何華麗變身「靚富美」
    拱溝嶺村位於涉縣北部木井鄉西部,多為山地,近幾年來,該村幹部和村民在縣鄉政府的號召和帶領下因地制宜,開山修路、種植中藥、發展旅遊,努力打造景觀、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的富美鄉村。來到拱溝嶺村,當地村民正在村邊的道路兩旁植樹護樹,他們揮鍬鏟土,扶苗填埋,幹勁十足,為打造生態環保、美麗富裕的家園而揮灑汗水。
  • 邯鄲涉縣消防挺進合漳鄉下坪村展開救援
    7月22日,邯鄲消防涉縣中隊抗洪搶險工作仍在緊張的進行當中。由於合漳鄉下坪村被洪水圍困,已經在抗洪一線戰鬥了3個晝夜的消防官兵肩負起了渡河救援的重任,歷時21個小時艱難跋涉,消防官兵最終抵達合漳鄉下坪村並展開救援。     河北新聞網訊(實習生李珊珊 通訊員聶翠嬋)7月22日,邯鄲消防涉縣中隊抗洪搶險工作仍在緊張的進行當中。
  • 邯鄲預備役炮兵旅到涉縣貧困村送「福」
    河北新聞網1月17日訊(記者喬賓娟)今天,邯鄲預備役炮兵旅十餘名官兵與十餘名醫護人員、書法協會會員一起來到涉縣偏城鎮王大坡村,為修新的「兩委」樓揭牌、巡診送藥、走訪慰問、揮墨送「福」,讓臘月裡的山村暖意融融。
  • 邯鄲涉縣合漳鄉後峧村:碎石灘變身「富美灣」!
    邯鄲涉縣合漳鄉後峧村:碎石灘變身「富美灣」!後峧村黨支部副書記申林生說:「我們村是旱地裡的水田。這河溝裡的水,都是泉水。治河灘需要資金,可是村裡沒有一分集體收入。怎麼辦?
  • 【邯鄲旅遊】涉縣江家大院
    【邯鄲旅遊】涉縣江家大院 2019-02-2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邯鄲聯通搶修保通信暢通:涉縣搶修紀實!
    涉縣,地處邯鄲西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是全國先進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4A級紅色經典旅遊景區、全國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然而從18日夜裡開始,涉縣地區普降大雨,局部降雨量達到300多毫米以上,創下該地區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記錄。因為降水較大,部分地區通信、電力全部中斷,情況十分危險!
  • 河北邯鄲涉縣是革命老區,是千年文化的地區
    流經涉縣河流為清、濁漳河兩條河,境內全長110公裡與境內十八峪溝相連,流域面積5060平方公裡,上遊海拔高480米,下遊高程203米,落差277米。漳河全年有水河流,總流水量為16億立方米。涉縣有22處冷水泉。其中:茨村冷水泉,常年水流量平均為2立方米/秒,全年水量620萬立方米左右;上溫村冷水泉,常年水流量平均為1立方米/秒。
  • 張維亮到涉縣後峧村調研檢查脫貧攻堅工作
    張維亮到涉縣後峧村調研檢查脫貧攻堅工作 2019-08-30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涉縣:打種養「特色牌」助百姓富起來
    日前,涉縣神頭鄉前寬嶂村恆茂梅花鹿養殖場的負責人任志方一邊給小鹿添加飼料,一邊高興地說,靠著發展梅花鹿特色養殖業,短短兩年時間,他就創造了70萬元的效益。與此同時,在大山另一邊的山溝溝裡,涉縣鹿頭鄉壯口村的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搞得熱熱鬧鬧。種了一輩子地的鄉親們搖身一變成了「產業工人」。「活兒不累,一天50元,但足夠日常開銷了。」
  • 舌尖上的河北——食在邯鄲篇,盤點涉縣5大美食小吃,個個經典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河北邯鄲涉縣的五大美食小吃,很多人一提到涉縣就會想到涉縣的核桃,確實涉縣的核桃是真的有名好吃,還有許多用核桃製作的食品和核桃油,但除了核桃涉縣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食小吃。如果您到邯鄲遊玩,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一定要到涉縣嘗嘗這5道美食小吃,每一個都極具當地特色,個個經典美味。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五道美食吧。
  • 涉縣全力打造經果林新品種示範園
    當前正是植樹好時節 在井店鎮臺北村的後山上 村民們正忙碌著 全力打造經果林新品種示範園看著家鄉廣闊的山場並沒有多大的經濟效益,楊喜慶決定在全縣打造一處經果林新品種示範園,他於6年前承包了井店鎮臺北村後的5000畝山場,開始了一點一滴的打造。說起他的經果園,楊喜慶信心十足。
  • 邯鄲涉縣有個「石頭古城」,梯田石堰被譽為「第二個萬裡長城」
    王金莊位於邯鄲涉縣東部,距縣城15公裡。境內重巒疊嶂,溝壑交織,是"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的深山區,有人稱這就是個「石頭古城」,系中國傳統村落名村,及河北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據史載,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邯鄲被秦兵圍困,趙簡子在王金莊屯兵蓄銳,時機成熟後,率兵晝夜激進,一舉將邯鄲奪回,為建立趙國打下了基礎。王金莊各個山寨,據專家認定均為春秋戰國時趙簡子屯兵時所建的烽火臺。王金莊這個「石頭古城」,至今仍保存著明清建築風格的民居600多幢,4000多間,規模十分宏偉。古樸滄桑、錯落有致的民居,這是王金莊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 河北涉縣交巡警大隊長被妻子實名舉報受賄、包養情婦 邯鄲警方:已...
    12月25日下午,河北邯鄲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邯鄲公安」發布情況通報。圖片來源:「邯鄲公安」微信公眾號據通報,12月23日網上出現關於「河北涉縣交巡警大隊長被妻子實名舉報」的文章,邯鄲市公安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工作組開展調查。12月24日,涉縣交巡警大隊大隊長王某平已被停止執行職務,目前正在接受調查。
  • 涉縣西戌:紅色新聞小鎮藏深山
    涉縣西戌鎮沙河村,這個深藏太行深山中的村落、陝北(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舊址所在地,陸續迎來了眾多訪客。邯長高速已經通到了涉縣,以前被視為「畏途」的道路,如今已是一條坦途。記者趕到沙河村的時候,時近中午,街面上人煙稀少。依山而建的村子中間,有一條寬闊的溝渠,那是村子的排水渠。「去年『7·19』發大水,這條溝可起了大作用。」
  • 邯鄲市資訊|隱藏在涉縣的十處古村落你去過幾個?
    邯鄲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隱藏在涉縣的十處古村落你去過幾個?有故事的人,喜歡去古村落,迷人的古村落是有故事的地方,在涉縣,還有更多更美的古村落,它們隱藏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古樸唯美!一個古村落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王金莊,2009年第一次沿著彎曲的山路進入王金莊溝,就被它所吸引。這裡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涉縣梯田的核心區,一層層的梯田從山底環繞到山頂,山民們騎驢在山間遊走。那裡真的是懸崖石堡、巧奪天工。
  • 邯鄲龍湖公園驚現「魚化石」!此前在涉縣也有發現!
    經專家鑑定,該化石為奧陶紀「角石生物化石」。在」魚化石」發現現場,地質一隊教授級地質礦產工程師孔令海一行,開展了認真查看鑑別工作,最後確定「魚化石」實為「角石生物化石」。據孔教授介紹,角石是奧陶紀海洋中分布最廣的頭足類生物。由於它具有堅硬的外殼,而外殼的形狀又酷似牛或羊的角,因此地質科學家們起了一個形象化的名字「角石」。
  • 邯鄲:千招萬策與窮「掰手腕」
    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會勇一到邯鄲,第一時間確定肥鄉區(時為肥鄉縣)天台山村張金海為幫扶對象,幫他克服困難搞起家庭養殖,實現脫貧。今年2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立彤到邯工作後,也迅速參與到「一幫一」幫扶活動中來。各縣(市、區)委書記、市直各單位「一把手」也紛紛深入貧困戶家中,訪貧問苦,為廣大黨員幹部做表率。
  • 探尋全域旅遊發展的「涉縣模式」
    從八山半水分半田,到青山綠水似桃源;從紅色聖地,到百花齊放;從國家級貧困縣,到人均年增收近2萬元……從旅遊工程的建設到旅遊體系的建設,再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百餘項改革,涉縣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成為了邯鄲旗幟、河北領跑、全國先進,打造了「黨建統領、改革創新、全民共建、群眾共享」的全域旅遊「涉縣模式」。
  • 河北涉縣大巖村:從貧困村到休閒旅遊村
    涉縣偏城鎮大巖村地處太行山腹地,這裡曾經是個本地村民出不去、外面消息進不來的貧窮落後小山村。隨著2018年莊子嶺景區的開發,大巖村道路通了,人氣旺了,曾經蕭條的空心村,變身成了旅遊村。儘管山上果樹、藥材眾多,可交通運輸不便,再加上十年九旱,村民生活並不富裕,是典型的貧困村。2018年,河北萬景旅遊開發集團著手開發打造莊子嶺風景區,修建了10.3公裡盤龍公路,9.9公裡的上山步遊路建設和村裡街巷道路的改造,解決了鄉親們的出行難題。
  • 涉縣這個小村居然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首播之地
    涉縣有這麼一個小村,號稱「新中國從這裡開始」,「新中國的靈魂」,這可不是空穴來風,有一定的歷史根據,那麼今天所說的這個小村就是河北邯鄲涉縣西戍鎮沙河村。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首播。1947年9月11日,在河北邯鄲涉縣西戍鎮沙河村,陝北新華廣播電臺增設了英語廣播。英語播音在漢語廣播結束後播出20分鐘,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報導我軍勝利的消息和解放區人民的新生活。解放戰爭時期,邯鄲新華廣播電臺和陝北新華廣播電臺同時駐紮此村,面向全國進行宣傳廣播,廖承志、梅益、安崗、齊越等一大批新聞工作者在此生活,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重要成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