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市區內有個最高峰,那就是位於東北部的聖克裡斯託瓦山(SAN CRISTOBAL,也叫聖母山)。殖民時期得名「聖·克裡斯託瓦」是旅行者的保護神,寓意此山可引導那些前往聖地牙哥的人們順利抵達目的地。不過也確實是這樣,初到聖地牙哥認不清方向的人,抬頭看看聖母像,就能辨別方向了。在市區的任何地點一眼就能望見它,完全可以當做海中的燈塔,祈禱辨別距離方向的作用。
聖母山佔地712公頃,海拔880米高,屹立在馬波喬河畔,馬波喬河從山旁流過,水光山色,十分迷人。山中有多處景點,如聖母像、動物園、遊泳池、餐廳、文化之家等。登山的話可乘坐空中纜車、有軌電梯、或是沿著1921年開通的公路駕車登頂。我是一直在南美第一高樓裡等到下午太陽不那麼熾熱的時候才來到聖母山的,估計距離人家下班的時間也不會太遠了。
奔向很清淨地猶如包場一般徹徹底底把聖母山逛個遍,沒想到到了門口,長長的買票隊伍徹底把我的幻想擊碎。下午這個點兒了,居然還有那麼多人等著買有軌電梯票登頂,買票大廳全部都用鐵柵欄碼成迴廊,隨著大部隊一點一點向前挪著行進。看來這個地方是聖地牙哥最知名的旅遊景點,我去情人山的時候可是遊覽尖峰時間,也沒見到這麼多遊客啊!
要坐這個建於1888年的老式電梯的話我教你個訣竅,電梯裡一共有八排,沒有座椅都是站著的地方,兩個選擇,第一排和最後一排,上山的時候最好站在最後一排,這樣可以從下而上逐漸俯瞰整個聖地牙哥市。電梯並不是一下就給你拉到山頂,下電梯後你要沿著一條盤山小道步行至山頂的聖母像處。
這條盤山小道矗立著若干的巨型十字架,而且風格迥異,顏色、雕刻、做工各有千秋。山頂上屹立著一尊用大理石雕塑的巨型聖母瑪麗亞雕像,風姿綽約,面帶笑容,山以仙名,所以這裡就稱為了「聖母山」。聖母像規模雖不如巴西的耶酥像那麼巨大,但她的歷史更久遠。
聖母像建於1903年,是法國著名雕刻家瓦爾多斯內的傑作,是聖地牙哥的主要標誌。像高14米,連座基共高23米,自重37噸。雕像坐北面南,潔白如玉,神形動人,像前燭架上插滿燭火,每到夜晚,泛光照明下,聖母像愈發美麗多姿。
有種說法,巴西的基督像和聖地牙哥的聖母像是母子山,可惜聖母面對的方向根本沒有衝著巴西基督山的方向。聖母像前有一座露天教堂,教堂邊上的牆面上,掛著很多東西,我的第一反應是是愛情鎖,但走近了一看都是寫滿感恩語言的紙張,真不是我懂西班牙文,主要看見了許多的Gracias,我在巴塞隆納用雙腳丈量最著名的感恩大道時學會的這個單詞,沒想到今天在這兒用上了。
既然看懂了這個單詞,其他的西班牙單詞我估計也不外乎是滿滿的感恩,祝福的留言。真是無知者無畏,問了人家懂西班牙文的才知道這裡寫的大多都是對逝者的懷念和追思。據傳說,聖母曾經顯靈,為聖地牙哥人民消除了一場災難。因此,每逢禮拜天或者重大宗教節日,登山朝聖的教徒絡繹不絕。這面牆自然成為大家比來的地點,把最美好的語言留在了這個露天教堂裡。
在聖母像腳下,俯瞰聖地牙哥市,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尤其在傍晚來到聖母腳下,接著落日餘暉,整個聖地牙哥的燈光開始點亮,美洲城市的夜景和北京這樣的亞洲城市完全不同,北京的城市夜景屬於那種錯落有致,高高矮矮相互搭配,很立體的感覺。而美洲的城市呢?頂多在downtown那裡有幾座摩天大廈,其餘的地方都是矮矮的民居,外加上街道的路燈,給人的感覺就是四個字:浩瀚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