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不是"糟糕的地方"同義詞 裡約的貧民不哭

2020-12-25 鳳凰奧運

巴西貧民窟

北京日報訊 來到裡約幾天了,腦海中印象最深的畫面不是開幕式盛況,不是基督山上那座神聖的雕像,也不是依帕內瑪海灘上風情萬種的巴西姑娘,而是依山而建的貧民窟。

夜幕降臨時,窟裡的民居亮起電燈,整個山坡上的點點燈光連成一片星海,仿佛撲面而來,有種別樣的震撼。

貧民窟是裡約的「特產」,裡約大約兩成的居民住在全城大大小小數百座貧民窟裡,甚至有旅行社專門開設了遊覽貧民窟的項目。貧民窟大多建在山坡上,雖然建設成本不高,但缺水少電。

傳說中,這裡窩藏著「上帝之城」最暴力、最黑暗的因子,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身背AK47的幫派成員,拎著小塑膠袋兜售毒品的商販頻繁出沒。所有攻略和忠告都會提示你:別在沒有當地人帶領的情況下去窟裡閒逛,許多貧民窟都處於黑幫的控制下,出了事連警察都沒法救你。

然而,這樣的貧民窟依然充滿美的衝動。錯落有致的小房子,很多被塗成靚麗的綠色、黃色、紅色、藍色、藕荷色……甚至畫上了漂亮的塗鴉。望著山坡上彩色的房子,有那麼一瞬間,我還以為自己身處義大利童話小島布拉諾。

有些房子沒糊牆,鮮豔的紅磚頭直接暴露在外面,反而別具風格。雖然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雜亂的、纏裹在一起的天線,破敗的木質門窗,隨意晾曬的破衣爛褲……但這並不妨礙貧民窟的美。

雖然沒時間、沒精力也沒有膽量深入探訪,但這幾天乘媒體班車數次路過貧民窟,發現窟裡的居民並非想像中的那樣愁眉苦臉。半山腰的黃土足球場上,孩子們仰著笑臉追著皮球奔跑。天空中,簡陋甚至沒有圖案的紙風箏隨風翻飛,仿佛自在的鳥兒。貓兒趴在房頂曬太陽,流浪狗對著路人搖頭擺尾,居民們彼此熱情地打著招呼。對於外人來說,貧民窟是危險、髒亂的代名詞。或許,對於裡面的居民來說,即使生活不那麼富足和便利,這裡仍是歡樂的家園。

正如裡約市市長所說,貧民窟是裡約的一部分,並且,貧民窟不是「糟糕的地方」的同義詞。當然,我也會希望所有善良、樂觀的人走出貧窮,但真正熱愛生活的人,誰也奪不走他們的希望和快樂。腦海中那幅畫面頻頻閃回時,我想起了一首很喜歡的歌,瘦人樂隊的《萬家燈火》,裡面唱到:「萬家燈火,你有你的生活,不同的世界,燈火闌珊處,有你也有我。」

相關焦點

  • 貧民窟不是「糟糕的地方」同義詞 裡約的貧民不哭
    來到裡約幾天了,腦海中印象最深的畫面不是開幕式盛況,不是基督山上那座神聖的雕像,也不是依帕內瑪海灘上風情萬種的巴西姑娘,而是依山而建的貧民窟。 夜幕降臨時,窟裡的民居亮起電燈,整個山坡上的點點燈光連成一片星海,仿佛撲面而來,有種別樣的震撼。
  • 裡約走讀:巴西社區的載體,住在貧民窟的並非都是窮人
    導演費爾南多從裡約的各色貧民窟中,選取了上帝之城的江湖故事,成就了這部經典影片。此片問世後,上帝之城變成了巴西遊客的一個矛盾——它既是謹慎人士的裡約焦慮症的源頭,也是像我這般不怕死之輩好奇心的起點。        來到裡約後,記者就盼望著早日探訪貧民窟。在科帕卡巴納海灘,記者認識了26歲的沙灘足球教練拉法爾(Rafael)。
  • 裡約馬路上橫生貧民窟
    【南美僑報網訊】在肌膚的心情北的BONSUCESSO 和BENFICA區的LEOPOLDO BULHOES路上誕生了一個貧民社區。據環球電視臺拍攝的錄像顯示,在路邊有很多的建築材料,甚至有自行車道也被佔用。
  • 貧民窟裡的有志青年 走下山可能就是白領
    儘管巴西政府為了美化市容,在山下和郊區建成了許多類似中國的安居房,可是低收入人群為了離工作地點近一點,或是為了更易於找到謀生的機會,寧可蝸居忍受惡劣的生活環境,也不願意離開主城區內的貧民窟,所以市中心的貧民窟總是有增無減。   貧民窟其實都是一些違章建築,沒有任何政府的審批手續,在住滿底層貧民的區域裡,滋生了打架鬥毆、吸毒販毒等犯罪行為。
  • 裡約暗面紀實:貧民窟的黎明
    荷西尼亞和貧民窟攝影師「我至今記得小時候說自己住荷西尼亞時其他小孩子的反應:他們遠遠地逃開了。」裡昂那多·利馬今天過著頗為體面的生活。為了能夠對貧民窟進行報導,環球電視從 2012年開始實行了一個項目:招募來自貧民窟的年輕人作為特約記者以對貧民窟進行報導。
  • 裡約汽車旅館、貧民窟成選擇 世界盃飢不擇「房」
    一飛沖天的房價,一房難求的緊迫,正讓那些準備來裡約看球、但還沒訂到房間的球迷轉向一些非常規的「酒店」,條件簡陋的汽車旅館,甚至危機四伏的貧民窟都已成為飢不擇「房」的球迷「主攻」方向。「這很搞笑,一些酒店世界盃期間的價格要比平時貴4到5倍,之前我甚至想到底來巴西看球值不值,因為住宿費實在太高了。」   根據裡約市旅遊局發布的數字,世界盃期間估計會有60萬外國遊客來到巴西,而其中約三分之二會來裡約。
  • 「雙色」裡約
    流浪漢懶洋洋地說:「我現在不是已經舒舒服服地躺在這裡曬太陽了嗎?」  有趣,實在是有趣。記者了解裡約,就是從這個故事開始的。  裡約有著兩種顏色  裡約海灘的人行道是用黑色和白色的石子鋪成的,兩種對比最鮮明的顏色,不加任何修飾或者過渡,直截了當地被擺在一起。 這就是裡約方式。
  • 貧民窟:巨星的搖籃
    相比外面的足球,貧民窟的足球更隨性,更自由,也更野性 去年10月中旬,一部反映貧民窟足球的紀錄片在巴西公映,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好評。這部紀錄片名為《Pelada, Futebol na Favela》,翻譯成中文就是《Pelada:貧民窟足球》。
  • 貧民窟與裡約熱內盧,森巴舞與陽光之外的暴力與夢魘
    到了1920年,正式的人口普查記錄中,出現了第一個被稱為貧民窟的地方,它叫做普羅維登西亞,這裡居住著839戶家庭,有6家商店。到了20世紀60年代,裡約熱內盧貧民窟的人口已經達到33.5萬!在裡約熱內盧的歷史上,對貧民的驅逐,從20世紀最初幾年就開始了,一次名為「都市更新」計劃的行動中,約有兩萬名窮人被逐出市區的廉價公寓。
  • 被黑幫保護的裡約貧民區
    裡約,不止有貧民窟,裡約,一座上帝之城。在治安混亂,貧富差異極大,黑幫泛濫且勢力強大的巴西,疫情期間有一則新聞講,如果政府再不採取措施封城,黑幫就會代為管理。其實也可以說明對於貧窮人民生命的關注程度,黑幫比政府更要重視。
  • 記者探訪巴西最大貧民窟 當地華人稱「這裡最安全」
    裡約貧民窟中,每年有超過4000人被殺害,速度堪比戰場。但在報導中,居住多年的華人卻認為,貧民窟才是裡約最安全的地方。「中國人可能不會相信,在貧民窟裡90%的人都會覺得有幸福感。」中國駐裡約總領事宋揚這樣說道。從他們的敘述,貧民窟的生活也很輕鬆愜意。且聽聽他們的故事,了解貧民窟與傳聞不同的另一面。
  • 秦暉:「城中村」還及不上「貧民窟」
    他們說,比如「棚戶區」與「城中村」,聽起來都是很差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我們說的「貧民窟」呢?  我說,好像很難講。「棚戶區」在中國城市中其實是有身份含義的。它的居民通常是有本市市民身份的人,雖然棚戶區的條件很差勁,但他們有居住權。除非是給他們相當的補償,或者進行了標準更高的安置,通常是不能趕走他們的。相比「進城農民」,即我所講的城市新貧民而言,這可以說是他們的「特權」了。
  • 貧民窟三部曲之一|地球將布滿貧民窟
    最近一次看到「貧民窟」在媒體上大量曝光,主要是在裡約奧運會期間。裡約的貧民窟可謂聲名遠揚,如果你沒有看過「上帝之城」,那也至少在「裡約大冒險」中看過這個上帝懷抱下綿延不絕的山坡之上的貧民窟。一開始你也許感到震撼而意外,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群人、什麼樣的政府,可以容忍一座龐大的貧民窟佔據這個國際大都市的半壁江山。
  • 日本最大的貧民窟,世博會上被發現,之後地圖上的位置都被抹去
    在這裡你看到的是繁華、是霓虹燈的閃爍,是人來人往的忙碌,但在日本也不是只有這些。有些地方還是有落後、貧窮和三餐難繼的家庭。在大阪就有一處叫釜崎的地區,這裡在1970年的時候因為大阪的世博會而被眾人所知,這裡就是一片坐落在繁華大都市裡面的貧民窟。早在明治時期的時候,大阪市的都市圈活動主要是在西城區以北的地方,後來才不斷的往南邊不斷的進行拓展。
  • 疫情揭開塔拉維的面紗,貧民窟裡住貧民是一種偏見
    在英國人經營殖民時期的孟買時,因為城市環境逐漸惡化的系列問題,強制地將一些汙染行業和相關居民遷徙到離港口較遠的地方,而後這個遷徙地就成為了印度的塔拉維貧民窟。孟買面對尾大不掉的塔維拉貧民窟也十分苦惱,雖然出臺了很多政策想對塔拉維貧民窟進行改造,但是一直被當地居民和大部分企業主拒絕。因為正規的建築群是不允許非正規企業存在的,當地居民和企業主早已融為一體。塔拉維貧民窟裡住著誰通過上面三點分析,可以基本判斷塔拉維都住著什麼樣的人。
  • 旅行~貧民窟下的活死人
    來源微信公眾號丨廣東易籤文來自丨Deep.Hwang貧民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世界的幾大貧民窟非常臭名昭著。可能很多人回問,為什麼貧民窟都需要旅行,為什麼要去消費他們的貧窮,為什麼要去這些髒亂差的地方體驗所謂最cool 的旅行,還有千萬個為什麼。疾病、安全估計成為了最多人心中的疑問。貧民窟旅遊意義何在?
  • 貧民窟不是海市蜃樓,它真實的存在著!
    其實,孟買已經有不少旅行社或旅館推出貧民窟旅遊路線,不過我對於這種安排和設定好的參觀興趣不是很大,還是隨意一些,遇到誰就是誰,看到什麼就算什麼吧。千人洗衣場的英文名叫Dhobi Ghat。據資料介紹,孟買的千人洗衣場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洗衣場,同時也聚居著來自印度各地的貧民。這裡的洗衣工每天起早貪黑,在800多個洗衣池裡以最傳統的方式漿洗、清理和晾曬衣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孟買市的酒店、旅館、醫院、工廠等等。雖然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站在過街天橋看到眼前的一幕時,我還是忍不住驚嘆。
  • 多虧了Google,裡約貧民窟終於被搬上地圖
    但實際上,在大多數時間裡,這些將奧運村團團圍繞的棚戶區,其實相當的平靜,甚至還有些非常有意思、值得探索的地方。但似乎是有意而為,這些棚戶區甚至從來就沒有在地圖上出現過。(2002年電影《上帝之城》,其中的棚戶區是個充滿了暴力和犯罪的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大概只有0.001%的棚戶區能在地圖上被找到,但要知道,整個裡約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住在棚戶區內,「這意味著差不多1400萬人在填寫簡歷或銀行帳戶申請中的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現實與回憶交織,很有意思的電影!
    這是英國人往來自貧民窟的主人公身上注入的完美因素,他就像信仰虔誠的教徒一樣,歷經世俗的重重艱險,一直堅守著自己的目標,最終與心愛的人在一起了,順帶性地像中彩票一樣獲得巨額財富。這很類似於印度人的修行,似乎只要你足夠虔誠,對待別人設置的種種困難統統不懼,為了實現目標願意放棄一切,想盡一切辦法,那麼神祗大抵會保護你的,站在你這邊,將最好的運氣都交給你運作,你只需要不忘初心就好,然後在你終於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還會收穫一些世俗人永遠追求不到的意外之物。影片展示的貧民窟雖然經過加工,但是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它真實的一面。
  • 一年後,人們在巴西貧民窟發現了赤裸上身的她
    按理說,Eloisa靠當模特能有不錯的收入,起碼應該吃穿不愁,如果繼續在紐約發展,也許還能遇到更好的機會。然而讓人怎麼都想不到的是,去年Eloisa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她失蹤了!直到今年10月6日,巴西裡約的警察在貧民窟的街頭發現她的身影,好幾名流浪漢向警察報告,說有個不認識的女人在貧民窟徘徊了兩天,而且赤裸著上身,也沒穿鞋,看起來挺慘。警察根據報告找到了Eloisa,上前詢問情況時,Eloisa表現得很排斥,她覺得警察是想從她身上騙錢,經過一番勸說,警察終於把她帶走暫時安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