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當好「設計師」上好中職語文課

2020-12-13 大眾網

  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涉及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等方面,其中,較之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筆者以為,當下培養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為關鍵和緊要。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人是他所吃的東西」那樣,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習能力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核心素養。筆者在日常的中職語文教學中觀察了解到,目前一些中職生語文學習能力貧弱,「不入眼、不入耳、不入腦」,幾乎到了「硬軟不吃」的程度,結果是「讀不成句、說不成話、寫不成文」,在課堂上可憐得如同瘦骨伶仃的「豆芽菜」。如何改變這一窘況,切實培養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中職語文教師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宏觀規劃設計的職責,應積極發揮好培養中職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設計師」作用。

  一是設計出旨在提升應用能力的教學任務。

  中職語文教師要站在提升中職生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基的高度,給學生提學習任務、壓學習擔子。南京市知名語文教師徐道梅給每屆新生制定的語文學習「五一目標」任務,就值得我們借鑑,即:一手好字、一張鐵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文章、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在日常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閱讀鑑賞、語言表達、實踐活動中蘊含著的語文應用能力要素,精準確定訓練任務,引導學生在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增強對語文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實踐證明,應用引領、任務驅動是培養中職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眼經手過」、實實在在的舉措。比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提供的文本節選,設計這樣一項學習任務:模擬賈母委託賈政主筆,給林如海寫一封邀請信,簡介賈府現狀,誠邀林黛玉到賈府生活。

  二是設計出旨在開發學生吸納能力的教學方法。

  人體要健康,首先需要吸收營養物質。培養中職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如此,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吸納,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因此,做教學設計時,教師要關注中職生對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吸納能力,用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以「拿來」的態度,動手、動口、動耳、動腦。例如:畢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闡釋哲理透徹,理解上無大障礙,而且情感充沛、文筆優美、節奏鮮明。所以,筆者設計了感知性慢讀、理解性賞讀和共鳴性熟讀等教學環節,還騰出時間安排了當堂背誦「假如我病了,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於他們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等三段文字,並當堂競賽。

  再比如張潔的《我的四季》一文,運用象徵手法藝術地寫出了作者的人生。由於人生經驗、文句透析能力、文意理解水平受限,中職生「一讀便明白,一說難啟齒」。為了解決學生理解、歸納文意的困難,筆者設計了兩個辦法:帶學生一起尋找文本關鍵詞和在最難讀懂讀透的夏季部分給學生提供了文脈導讀圖。同時,還將以上內容按照範讀的用時標準製成PPT演示文稿,適時將文本中原有的關鍵詞和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概括的關鍵詞投影出來,讓學生與作者情感對話、思維對接,深入理解文字背後蘊含的深層意義。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為學生提供了創新性的思維方式,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其用腦練思、張嘴練說、動手練寫。

  三是設計出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活動。

  山東省編中職語文教材中,結合單元學習、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應用文寫作訓練等,靈活設計了介紹家鄉或故鄉、起草對聯、為景物命名、模擬招聘會等10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在日常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更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性小活動。比如徐道梅老師組織學生實施的課前5分鐘演講、班級論壇「囈語堂」、兩周一次的讀書報告會、每人每天500字日記等活動,就喚醒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沉睡病」,醫治了學生語文能力的貧乏、無力。上世紀90年代,筆者也曾把劉歡唱的流行歌曲《彎彎的月亮》及歌詞修辭手法引入課堂,曾在每節課上拿出5分鐘,讓學生輪流交流當日見聞及個人評說,曾帶學生爬山寫遊記……時至今日,有學生說那時的這些活動,就是語文教學創新,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和活動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自我展現的舞臺和機會,可以很好地解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問題。

  四是設計出旨在樹立標杆影響作用的教師自我展現。

  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中職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素養,以紮實的知識、過硬的基本功、廣博的視野和寬闊的胸懷來影響、帶動學生。在日復一日打磨職業技能的基礎上,中職語文教師要認準所教專業的優勢,突出專業特長,設計包裝出教學的精尖技能、品牌技能,並經常運用和展現這些技能,日積月累地薰陶、感染學生。于是之曾在《幼學紀事》中回憶小學「一位眼睛近視得很厲害而又不戴眼鏡的老師」,他「把我們幾個同學邀請到他的宿舍裡去,給我們誦讀《罪惡的黑手》。他的聲音不洪亮,也無手勢,讀得很慢,卻很動人。長大以後,我再沒去讀這首詩,然而它給我的印象,卻始終留在腦海裡」。可見,文中這位語文教師專長突出,特別愛讀詩,以至讓于是之覺得他「或者是一位詩人,或者是一位革命者」。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努力爭取在聽、說、讀、寫、思、演等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有建樹、有造詣,才會成為能夠影響學生的標杆。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職教室)

相關焦點

  • 語文課無需「高大上」:那些語文課上的「掉書袋」與「煙火秀」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是課文的某段文字,簡潔,流暢,意思一目了然。教師在教授「山陰道上」一詞時,首先指出「山陰道」是浙江紹興附近的古代官道,在會稽城(今浙江紹興城)西南偏門郊外,與東跨湖橋相接,是通向諸暨楓橋的一條官道,那一帶山清水秀、地靈人傑。
  • 鄉鎮教師帶病堅守崗位22年
    執教22年的華鵬老師對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要求是:「上好每堂課,教好每個學生,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1998年,華鵬光榮的成為了泉溪鎮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經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和提升,華鵬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各界認可
  • 以人為本 引領中職教師專業發展
    《專業標準》以「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從內容上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和突出實踐的職教特色,從體系上明確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基本要求和成長方位。  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  教師是人,教師的工作對象也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動中,人無疑處於核心地位。
  • 項目故事 | 中職文化課教師們的進與退
    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應試能力還是職業能力?中職文化課孰進孰退,似乎還沒有答案。有位同事曾在清晨哭著給張曉麗打電話:長輩重病、兩個孩子沒人照看、上午還有四節課要上,不知要怎麼辦才好。相比之下,張曉麗的孩子已經離家工作,如今她的壓力減輕了很多。但她也有難以彌補的遺憾:「以前小孩小的時候,工作太忙,在學校對別人家的小孩非常好,回來對自己的小孩沒有耐心了。現在他大了,還會抱怨我脾氣壞。」
  • 於漪:怎麼上好語文課?如何當好語文老師?
    怎麼上好一節語文課?如何當好一名語文老師?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的經驗很值得借鑑。 01 很多語文老師上不好課, 是因為被他信力所左右 這些年走下來,我們很多教師,包括一些優秀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自信力都很少,往往是不知道課怎麼上。
  • 小學教師 中學教師 中職教師,選擇哪個更好些?
    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和中職老師,哪個好?不同的人,會作出不同的判斷,給出不同的結論,只能用一句話來說: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你適合從事這類教師中的哪一類,那一類就是最好的。小學教師,知識方面要求要比中學階段低一些,在教學內容上,不會遇到太大的難度。小學生年齡小,比較容易管理。但是,年齡小是優勢也是缺點,因為年齡小管理難度小,但是不懂事,自覺性差,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管理。學習上也更需要盯得緊一些。所以,跟小學生打交道,需要更多的細心和耐心。做的事情,也更瑣碎一些。
  • 中職教師從業體驗高於預期
    從學校辦學水平來看,國家級示範校、省級示範校、國家級重點校、省級重點校和普通中職校等5類學校中,國家級示範校教師在從業總體滿意度、學校管理和政府保障3個維度上得分都最高,分數分別為58.61、63.28和61.05。結論四:學歷高、教齡長的教師從業總體滿意度低。
  • 打造高效好課堂,寧鄉中職作出了令人稱道的「三好」註解!
    多年來,寧鄉市職業中專學校特別注重建設好師資隊伍,打造高效好課堂,培養一批批好學生,為中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令人稱道的「三好」註解。成靜、謝杏、朱俊英、張紅娟教學團隊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並接受CETV採訪。
  • 中職學校教師宜實行分類管理
    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的統一建立,縣域中職學校在教師管理上,特別是文化課教師方面凸顯出一些新問題、新矛盾。一是部分文化課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不合適;二是中職文化課教師職稱申報條件過嚴。
  • 中職教師培訓,學校要有大格局
    許多剛入職的中職教師懷揣夢想,信心滿滿,但幾年下來新教師的銳氣很快被鈍化了。這裡面的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視的是中職學校對教師培訓上抓的不緊、抓的不到位,對教師的成長、發展投入關懷較少,也是值得反思的。無論平時授課任務重,還是假期招生任務重,但對教師的培訓、有效的培訓不能放鬆、不能缺失。
  • 語文課的幾種非常態
    教師不讓學生深入讀書,不僅是理念問題,還有讀書功力問題。教師就讀不懂文本,或者說讀不出文本的語言精彩,還奢談課上教學生深入讀書呢?所以,教師只好用接二連三所謂的「問題群」來遮蓋讀書的「捉襟見肘」,不過再多的教學環節,也是白搭。這種語文課,我們可稱之為「讀不透,環節湊」型。書讀透了的語文課,理性、清明,主問題一設,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師教學有抓手,學生讀書有支點,課堂師生對話有深度。
  • 當好中職學生的引路人
    教育名家面對面40歲出頭,他已是廣州職業教育領域一張閃亮名片,他還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本期「教育名家面對面」,我們聚焦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教師陳高路。第四,進入社會工作後,要踏踏實實、心無旁騖地在本職工作上堅持下去。根據知識的冰山模型,老師能教的是露在海面上的顯性知識,而海面下的隱性知識需要長期積累,在工作中體會,才可能厚積薄發,才可能有創新。記者:將原本資質平平的學生培養得十分優秀,您有什麼法寶?陳高路:循序漸進。
  • 北京中職教師增設正高級職稱
    同時,打破中職教師職業發展「天花板」,增設正高級職稱,名稱分別為正高級講師和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實行中職教師分類評價和代表作評審《實施辦法》將中職教師分為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兩類,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層、分類制定評價標準條件。
  • 現在的教師,如果想當好,真難
    「家有五鬥糧,不當孩子王」,現在的教師,如果想當好,真難!因為他們要麼很忙,天天上課,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要麼很累,周周改卷,改得眼睛昏花脖子生疼……這裡說的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教師,如果想當好,就很不容易。原因是,拋開家務活、社會事不談,僅憑他們在學校做的兩項最基本的工作,就要兩手抓,兩手還要都得硬。一手是教學。教學好不好,它關係到教師能不能在這個崗位上幹下去。
  • 外國的語文課怎麼上,你一定想不到?
    我們的語文課怎麼上,上過學的人其實都知道。但國外的語文課怎麼上,可能沒有幾個人清楚。今天我就就帶領大家看一下外國的老師是怎麼上語文課的,與我們的語文課差別大嗎?美國:語文課就是讀書會。美國的語文課更像閱讀分享課。至於讀什麼書,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更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來決定。儘管中學語文課深淺程度是可選的,但無論哪種課程,大量的閱讀都逃不掉。剛上初中的孩子,每學期大概要讀六七種英文風格的英文作品。如果是希望上好一點高中的學生,平均一學期大約要讀10本左右的名著。
  • 中職學校缺專業教師?師生比應當予以改革!
    其中,學校學歷教育在校生數應在1200人以上,專任教師一般不少於60人,師生比達到1:20,專任教師學歷應達到國家有關規定。 按照這一規定,部分中職學校的師生比已達標或高於這一比例,但在現實中,不少中職學校仍普遍感到力不從心,缺教師。 中職學校師資緊缺,缺的是專業教師。
  • 讀中職就是"學渣"?這個廣州女生卻逆襲成知名建築設計師!
    讀了中職,就意味著是「學渣」,難成大器麼?答案是否定的。日前,廣州本土知名建築設計師梁穗明回到母校分享自己的職場經歷。這個外表文靜瘦弱的女子,近年來在建築室內設計界風頭正勁。談起在母校學習和這些年的設計師生涯,梁穗明難掩激動。她說得最多的,就是「夢想」--為了夢想報讀了中職學校,為了夢想在酷熱的工地上搬磚並樂此不疲,為了夢想「徵服」一個又一個「奇葩」項目。「起點並沒有那麼重要,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我們所需要的,是拿出足夠誠意的努力,用行動告訴所有人,我要做成這件事。當竭盡所能之後,你會發現,全宇宙都會幫你。
  • 中職教師專業標準向社會徵求意見
    中職教師專業標準向社會徵求意見 2013-07-30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鄧暉)教育部29日公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
  • 即墨人身邊的好老師③丨「幼兒教師要當好孩子的心靈守護者」
    兒時的董海涵就有一個夢想——當一名幼兒教師,每每聽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首歌,她腦海中總會浮現和孩子一同嬉戲的場景。2014年,董海涵夢想成真,如願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她全力扮演好各種角色,用愛心與責任呵護孩子健康成長,在幼教領域辛勤耕耘,以溫情之筆書寫了出彩的教育人生。當好孩子內心世界的聆聽者星星因鬧肚子弄髒了褲子,董海涵迅速給孩子擦洗乾淨,看到乾淨的孩子,家長留著淚一個勁地感謝:「您一個沒結婚的小姑娘,做這些事真是難為你了!」她笑著說:「沒事,照顧好孩子是應該的。」
  • 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菏澤市青年教師演講決賽成功舉辦
    日,菏澤市「同舟共濟戰疫情 不忘初心鑄師魂——當好學生引路人」青年教師演講決賽在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舉辦。齊唱國歌演講比賽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菏澤市教育局總督學胡躍華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為落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指示精神,通過開展此次演講比賽活動,全面提升全市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