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婚姻信息查詢機制,深圳圍堵「假離婚」炒房再升級。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三大監管機構聯合下發通知,建立婚姻信息查詢機制,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者婚姻狀況信息,完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9月13日 《經濟日報》)
長期以來,不少購房者以「假離婚」、偽造「假離婚證」等離婚記錄的方式,滿足銀行的貸款文書合規要求,突破「限購」「限貸」政策限制,獲得銀行貸款和首套房三成首付。上述做法不僅牽扯到個人形象和社會信譽,還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和騙取貸款罪。近年來,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已加大甄別和打擊力度,在違法事實認定和問責層面下功夫,一經查實即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從現實來看,相關現象仍屢禁不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購房資格尚未完全規範,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時未能與政府部門聯網查詢個人婚姻狀況,對於借款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
今年7月,深圳針對「假離婚」購房加強管控,發布房地產「7.15新政」,離婚買房追溯三年;南京、無錫等城市也相繼升級樓市調控,增加對離異家庭購房套數的限制,守好調控政策的「前門」,防止不合規購房者繞開政策門檻,保障了剛需購房者的利益訴求。而此次深圳探索建立婚姻信息查詢機制,強調數據共享,要求商業銀行聯網查詢借款人的婚姻狀況和住房套數,無疑是順應政策大勢、以數位化手段打通信息孤島的硬核舉措,杜絕個別銀行對一些虛假的離婚證明睜隻眼閉隻眼的情況,堵上調控政策的「後門」,推動實現樓市調控滿足剛需、造福社會和民生的目的。
但從根本上而言,寧可「假離婚」也要多購房,不外乎看準房價「高燒」帶來的轉讓暴利,這也警示監管機構,建立婚姻信息查詢機制只是起點,要全方位圍堵「假離婚」漏洞,還須進一步落實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通過房產稅等稅收政策,以及發展多形式、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讓房子回歸居住功能,抑制投機性購房需求,同時調控樓市需要觀念轉變同行,解決好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還應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營造奮鬥比「假離婚」等途徑更應成為資源獲取渠道的良性社會氛圍。如果這樣的觀念能夠深入人心,房子的問題會變得簡單一些。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