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紅是非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先有張文宏年入184萬的輿論滿天飛,後又有浙大鄭強教授反對「過度」學英語遭怒批。網際網路也不知道何時竟開始變得烏煙瘴氣,那些充滿正能量的資訊也抵不過輿論的衝擊。浙大鄭強教授在教育界裡的名望一直都比較高,正是因為如此那些有關新聞才會有機可乘。
鄭強教授在教育界,是我國著名的「網紅」教授之一,他的敢作敢當、和敢怒敢批勘當正義大使,那為人親和、幽默風趣的特點,也同樣深受網友和學生們的喜愛。雖然說鄭強教授在專業成就方面非常突出,但他也經常因為自己敢怒敢批的言論而備受爭議,其中他反對「過度」學習英語言論,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批評吐槽。
這個言論是出現在鄭強教授的一次演講裡,當提及日本諾貝爾獎的時候,鄭強教授話鋒一轉,把矛頭直接指向了英語學習,他說「外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文盲說的」。鄭強教授認為外語耗竭了許多中國青年學生的寶貴時間,那些60多年沒出國的人,他們不照樣能獲得諾貝爾獎嗎?近20年來太多人把外語誇大,這些實際上是我國極其不自信的表現。
鄭強教授此話一出,立馬便迎來了很大的爭議,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其中反對者往往持有兩處觀點:
第一處:好一點的大學本科,現在使用的都是英語原版教材了,如果英語是在浪費時間,那麼怎麼和別人競爭?不學英語就是在閉關鎖國,又如何去搞外交、外貿?
第二處:層次越高的人都深知英語的重要性,一流的學者哪個不精通英語?就拿張文宏、鍾南山來說,他們的英語都是一流的,如果不精通英語又如何外交?
還有網友認為鄭強教授本身就是英語學習裡的既得利益者,他的理論也是為了迎合大部分人的心理,這是屬於譁眾取寵好的偽君子。於這類網絡輿論,我個人真的是不敢苟同,也建議多聽一聽跟鄭強教授的有關講座,不要用自己的意念去歪解他人的觀念。
有的時候層次不一樣,所看待的問題的確是有著很大差距,鄭強教授從來沒有說過英語學習不重要,他只是強調「過度」學習英語是錯誤的方式,也就是英語教學評價制度和考試裡的「過度」。
在鄭強教授反對「過度」學習英語裡,發現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那就是英語學得早,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滲透:
現在有很多人過度炒作英語的重要性,給家長帶來了很多焦慮,英語學習要從娃娃時期抓起的各種文章,在網絡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以至於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漢語沒學好就開始主攻英語,好像英語學好了檔次就可以提高了、前途也一片光明了?
實際上,英語學得早就是一種文化滲透,文化的載體就是我們所知的語言,需要從小抓起、扔掉國學,讓我們的孩子開始從小建立「崇拜」西方文化意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小孩子喜歡的是麥當勞、肯德基,長大之後要出國留學或連旅遊都要跑到國外去。
在韓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店內的顧客寥寥無幾,孩子和家長几乎天天都吃韓國泡菜,再看看我們的孩子寧願餓著也不要饅頭下咽。一個孩子,從小學生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這個過程如果他們不學國學、不學歷史,沒有民族精神的同時也沒有文化根源,即便是英語說得在溜,又有什麼用呢?他就會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嗎?
我們讓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不在於時間的早晚要在於「有用與否」方面。有些英語非常好的教授專家,他們英語在突風猛進的時候,很多時候不是在中小學時期,基本上都出現在大學或者是留學之後。鄭強教授的外語非常好,所以他的批判是具有一定的說服力,這是一個站在民族、和國家大局上提出的自我建議,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認真領悟,而不是抱著不懂的姿態,去說什麼譁眾取寵、偽君子之類的自我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