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一位浙大教授火了起來,他金句頻出,引人共鳴,網友都是評價,他敢於說真話,點到痛處。而一句英語耗費我國學生20年寶貴時間,也被網友過分解讀為他贊成把英語「踢出」高考,我認真地觀看鄭強教授的講座,我沒有發現鄭強教授有一句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那麼面對英語學習,我們應該怎麼看待?
英語只是一種工具
英語,它只是個一種溝通工具,語言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其本質不算知識,所以鄭強會在講座中炮轟,文盲才會說「不會英語的是文盲」。
新時代有這麼個定義: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利用工具獲取知識的人。
我們學習漢語,講普通話,如果不出國,我們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鄭強教授在講座中談到一位日本諾貝爾獲得者,60年沒有出過國,仍然獲諾貝爾獎,但是大家不要忘記,鄭強教授可沒說人家不會英語。如果不和外界交流,不去了解國外科技前沿,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以我們國家的體量,應該在閉關鎖國期間有一大批科學家,也不至於在近代承受被西方國家蹂躪之恥。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現在一些前沿科技,西方國家確實領先我們一大截,我們現在還是追趕者,追趕者必須要獲取有用的知識,如果不會英語,談何科研,談何成長。
網友過分解讀,文盲才會贊成不學英語
鄭強炮轟的是,我們現在把英語抬得太高,而不是英語本身,他的恨,是恨國人沒有自信,一味崇洋媚外,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我們可以從鄭強教授的其他講座感知,他太愛國了,他曾在講座中說過「科技必須有國界,不然你的研發的飛彈,就打到我鄭強頭上了」。鄭強教授先後發表SCI收錄論文450餘篇,SCI收錄文章都是英文所寫,可想他的英語水平不差,他也在講座中談到「沒有英語也沒有今天的鄭強」,可見鄭強教授痛恨的不是英語,是國內把英語抬得太高,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英語消耗了他們太多時間。
英語學習仍然十分有必要
學習英語是開闊眼界的最好方法,世界之廣袤,需要我們前去探索,不學英語,踏出國外,行動肯定是不方便,縱使當下翻譯軟體方便,但是遊歷過程,不斷拿出手機來翻譯,你的遊歷效率會怎樣?
英語是獲取知識的必要工具,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很多前沿論文大多是以英文發表,學習想要進步,博覽群書,古今中外都需要學習和借鑑,正如牛頓所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值得我們品味。
網際網路時代,你必須要會一些英語,現在的程式語言100%的是英語,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開機那麼一瞬,迎接你的必然是英語,我們已經進入智能時代,今後的生活也將更加智能,人工智慧發展大熱,網上有一種言論,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工作,人類將被人工智慧淘汰,那麼今後,不會英語,你將怎麼生存?給AI打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