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把英語從高考中踢出去?這是近些年很熱門的一個話題。
不喜歡英語的學生,當然很開心,因為有些理科生,學英語是浪費時間,有這時間還不如做套物理題更有成就感。
但也有些同學認為,英語是自己的強項,如果真的拿掉,成績肯定會差很多,尤其是學文的學生們。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曾表示:不學英語,對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公平,因為現在英語算附加值,如果英語很強,對自己未來發展都有幫助,所以,不應該踢出去。
當然,大多數人對俞敏洪的說法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認為,他這是資本家的「剝削」,因為他自己的企業就是教英語的。
如果將英語從高考中踢出去,損失最大的肯定是教英語的人和機構,為了避免公司損失,所以他才這樣說。
於是,更多的學生還是更支持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觀點。
了解鄭強教授的人都知道,他的很多觀點都比較犀利,但也句句戳心,很有道理,就比如鄭教授在說到我國學「外語」的問題上。
他表示:
「學英語耗費了我國青少年大量時間,日本有位諾貝爾獲得者,60年的時間裡從沒出過國,但他一樣能獲得諾貝爾獎。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誇大英語的地位,我也不是說學英語不好,但是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花費更多的時間學英語,我就覺得我應該說出這個問題。如果有人說不會英語是文盲,那一定是文盲說的!」
聽到鄭強教授這樣的觀點,聽講座的學生紛紛鼓掌表示支持,雖然從掌聲中能聽出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意見」,但現在將英語踢出高考,卻是不現實的。
中國學生為什麼需要學英語?
大家都知道,我國這些年發展十分迅速,生活中確實出現了很多新興職業,各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所以,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機會也越來越多。
而這些工作基本都與英語無關,如果單從學生們將來就業的問題來看,英語的利用率確實不高。
但人與人之間的追求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嚮往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如果有機會出國深造,想必沒有人會拒絕吧。
而學習英語,就是在為將來某一天,去國外深造,或者進入外企打基礎,儘管學生時代的英語知識比較複雜,但如果能用到日常生活中,學起來就沒那麼難了。
當然,如果將來希望在網際網路或者計算機行業發展,掌握英語,也會減輕很多負擔,比如計算機中大部分字符都是英文,編程時也會用到英文單詞,就算很簡單,但也需要基礎。
所以,學生如果想多方向發展,學習英語勢在必行,不甘於人後,提升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學生黨如何提高英語水平?
要張開嘴巴說出來
我國學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並沒有重視英語口語的問題,其實如果以後希望向英語方向發展,口語是非常重要的。
在學習英語之初,經常大聲朗讀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會增強你的自信心,老師和朋友也會幫你發現問題,然後及時解決掉。
小建議:讀英語的時候,可以多看一些英文著作,這樣既能感受語感,也能鍛鍊自己的口語能力。
堅持
英語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無師自通的。要知道,小時候我們學習漢語拼音,也需要很長時間,進入青春期後,學習能力確實提升不少,但學習新知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學英語也是這樣。其實學英語也可以套用公式,比如多背幾個短語,多記住幾類單詞特徵,在過程中找共性,這樣自然簡單很多。
聽英文歌看英文影視劇
這個方法絕對百試不爽,聽歌刷劇是很多學生黨都喜歡的事,如果可以將無聊的家庭倫理劇和偶像劇換成英文影視劇,你的英語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老友記》,雖然已經是很多年前的老劇,但這樣經典的情景喜劇,語速更適合學生黨。
剛開始聽可能跟不上,但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不看字幕也知道劇情發展到哪裡了,這個時候你的英語能力已經有所提升。
學英語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它的總分很高,在高考中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知道,高考時,一分之差就能比下去好幾百學生,如果有機會提升英語能力,你的總分也會有質的飛躍。
總之,學英語並沒有特別高效的方法,大家要記住勤能補拙,老祖宗說的話,很多都是有道理的。
今日話題:你喜歡英語嗎?對鄭強教授的觀點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