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補過英語嗎?也許沒有,但你身邊肯定有人補過。
你為英語成績苦惱過嗎?也許沒有,但你身邊肯定有人苦惱過。
你想過把英語從必修課中踢出去嗎?也許沒有,但你身邊肯定有人想過。
鄭強:「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地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
可能你認為鄭強離你很遠,和你的生活不會出現交集。但卻有那麼一類人,看似遙遠,可他們的話,總能在某個深夜,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
這聲音可能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可能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可能是「人血饅頭」;是「我自橫刀向天笑」;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但對我來說,永遠不可能是「to be or not to be」;不可能是「I have a dream...」。
鄭強,何許人也
鄭強,1960年出生,福建武夷山人,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出過國,吃過「洋墨水」。
敢怒敢言,敢作敢當,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是一名極具個性的學者。他對中國教育的見解發人深省,在學界和網絡掀起輿論浪潮,每每直刺中國教育問題的癥結。(搜狐教育評)
在學生看來,鄭強沒有架子,真實,可以叫他「強哥」。 (新京報評)
鄭強之所以「紅」,正因為他能看出教育的痛點、困點,鞭辟入裡、正中要害,讓人聽了覺得「痛」但是「爽」。正所謂金剛怒目也是慈悲,「網紅校長」的犀利之語背後是對教育事業的款款深情。不為名不為利,鄭強為教育而「紅」,絕對是網紅界的清流、網紅天空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呀(央廣網評)
中國不缺高水平教授,更不缺大學校長,但缺少個性鮮明、敢說敢幹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大學校長。(中國江蘇網評)
鄭強先生,真乃當代魯迅。(某網友評)
不學英語,動了誰的蛋糕?
鄭強:「英語學習已經耗費了太多學生的時間,這是不正常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流的工具,今天已經變味了。」
相信很多網友昨天刷某音的時候,都刷到了這麼一條:
而後,這條視頻被秒刪,而評論區的網友都在問「剛才誰刷到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視頻了?」
降低英語的重要性,就等於踢出高考嗎?有些人「斷章取義」,居心何在?鄭教授的話,究竟動了誰的蛋糕?
百度了一下關鍵詞「學英語」,看過了,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英孚、美聯、環球雅思、51talk,趨之若鶩地搶佔百度搜索條;行業大牛新東方連網投的錢都懶得花,因為老子就是行業龍頭;另外,還有不走尋常路的華爾街英語,拿著傳單能追你三條街。
不禁感嘆,英語真是養活了不少企業。僅僅只是養活了培訓機構嗎?當然不是。
雅思考試的費用1500-2500不等,託福考試的費用2000元左右。中國每年有多少人需要考取此類證書?這些考試費又養活了多少歐美民眾?
這筆爛蒜帳,恐怕你是麻省理工畢業的會計,也算不好了吧!
是誰在吹捧英語?
這麼多年來,究竟誰在「仙兒」英語?憑什麼一個中國人,學不好英語要被同學和老師嘲笑?因為高考考英語嘛。
然後呢?「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不學英語,無以?
雅思8分可以被仙兒成學霸,英語不及格就被打入地獄?路徑依賴了吧!
所謂路徑依賴,可以理解為一種類似物理學上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之後會對此產生依賴,在慣性的作用下不斷依賴被不斷地強化。
例如,美國人喜歡蓋木質結構的house,木質結構比混凝土和磚頭好嗎?並不,老百姓都知道木質結構有易著火,遭蟲蛀等缺點,那為什麼美國人還要堅持蓋木頭屋子呢?
一些人想不出來,於是就說「美國人自有深意」。有嗎?反正我沒看出來。原因很簡單,產業鏈形成了,你想以一己之力就改變?那你就是找死,死的還會很慘。
英語亦如此,我花了爸媽半年的工資,學了一個一輩子可能都用不上的東西,我有病嗎?並不。爸媽有病嗎?也沒。那我為什麼還要學?
因為高考要考呀孩子。那高考要考一個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東西?有..嗎?
呵呵,我可不敢說。
鄭強說:「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今天我要給你揭曉:文盲說的!」
看得懂外語,卻看不懂中文?
無論你是學英語還是日語、法語、西班牙語、還是什麼努哈爾克語。目的大多都是留學,而這些年來我們培養的留學生質量如何?
不用我說,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我也曾經是留學生,沒必要去黑這個群體,但出了問題就得容得了大家拿出來討論!
留學是為了什麼?魏源曾經說過:「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如果因為學習外語,外國文化,而忘記了為何而學,那學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鄭強說:「學會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民族文化的根基。民族文化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根基,民族語言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我們不能成為文化和精神的孤魂野鬼。」
我希望我的後輩兒孫能有「朝遊滄海暮蒼梧」的道氣;有「仗劍當空千裡去,一更別我二更回」的豪氣;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正氣。
願中華文脈,延綿不絕;華夏兒孫,頂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