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盲英語」

2021-01-09 騰訊網

最近又碰到一個學生,家長說孩子英語很好。見面一聊,口語還算流利,詞彙之缺乏,讓我冷汗。

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定義:口語好,就是英語好。

問大家一個問題:口語和閱讀比,那個更難?

每個中國人都會講中文,但是,有很多文盲不識字;

每個美國人都會講英語,但是,也有很多文盲不識字。

所以...

口語好,閱讀寫作差。我稱之為「文盲英語」。

以前很多人讀了很多年英語,沒法開口交流。我們稱之為「啞巴英語」。我們覺得這是不對的。所以,開始重視口語,重視口語,然後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從」啞巴英語「走向」文盲英語「。於是,」文盲英語「越來越多。

這樣的觀念耽誤了很多學生。澤邸這八年,我碰到很多這樣的孩子:到英孚學了很多年,還是在做粗淺的日常對話;一周兩次外教2年,說英語是比較自然了,可以根本沒法做深入的溝通,缺少詞彙量。

口語交流,屬於生活英語。只要有環境,不管什麼樣的孩子,都可以很快的掌握。如果要提高口語聽力,假期送到全封閉的夏令營一個月,突飛猛進。但是在中文環境裡面提高口語,效率低下。

所以,口語好,很好。但是,沒什麼可以驕傲的,形不成學術競爭優勢。

閱讀寫作,屬於學術英語。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提高閱讀和寫作,沒有很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不行的,沒有良好的學術習慣也是做不到的。詞彙量大,閱讀能力強,寫作好,才是算是真正的英語好。

另外,還有一種刷題造成的」文盲英語「。背了紅寶書,刷了題,感覺詞彙量不小,理解能力也不錯。但是,連美國小學生都知道的書都不了解,連美國文盲都耳熟能詳的小說人物都不知道,就是另外的一種」文盲英語「了。

所以,口語好,不稀奇,這只是」文盲英語「。閱讀好,寫作好,才是真正的英語好,才是挑戰所在。

所以,讀書才是學好英語的最重要的途徑,也許是唯一途徑。

版權聲明

圖文來自公眾號七年爬藤

感謝作者原創,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刪除處理。

往 · 期 · 幹 · 貨

·END·

哎呀餵英語

乾貨多·長見識·很有用

微信號:aiyaweiyingyu

相關焦點

  • 警惕"文盲英語"
    最近又碰到一個學生,家長說孩子英語很好。見面一聊,口語還算流利,詞彙之缺乏,讓我冷汗。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定義:口語好,就是英語好。每個中國人都會講中文,但是,有很多文盲不識字;每個美國人都會講英語,但是,也有很多文盲不識字。所以...口語好,閱讀寫作差。我稱之為「文盲英語」。以前很多人讀了很多年英語,沒法開口交流。我們稱之為「啞巴英語」。我們覺得這是不對的。
  • 七年 警惕"文盲英語"
    最近又碰到一個學生,家長說孩子英語很好。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定義:口語好,就是英語好。問大家一個問題:口語和閱讀比,那個更難?每個中國人都會講中文,但是,有很多文盲不識字;每個美國人都會講英語,但是,也有很多文盲不識字。所以...
  • 可悲的文盲英語
    每個中國人都會講中文,但是,有很多文盲不識字;每個美國人都會講英語,但是,也有很多文盲不識字。所以...口語好,閱讀寫作差。我稱之為「文盲英語」。再次重申一遍我跟每位家長反覆強調的理念:語言背後是文化!
  • 英語很差就是文盲,是差等生?
    因此,有很多中國青年的成才之路斷送在英語的薄弱上,英語成了每個中國人心裡的苦和很難跨過去的一道坎。特別是對於新時代的初高中生來說英語簡直就是惡夢。人們只知道中國的中高考選拔出多少人才,卻忽略了以此會損失多少國家的棟梁,不是因為綜合素質的不行,而是對英語的無奈和恐懼。
  • 英語——「文盲的語言」
    本周話題繼續,談談怎樣學英語……因為我所熟悉的是漢語、英語和德語,所以所舉例子主要也圍繞這三種語言。 幾個學外語的小建議 首先,要明確學語言本質上應該是對文化的學習,或者說通過學習文化來間接地學習語言。
  • 背影(595)--搞笑的英語文盲……
    由於追求應試教育,本來小學四五年級是學英語的我,到了初中被學校強制性的改學了俄語,結果呢,至今我就成了英語文盲……,英語文盲也不能不活著呀,也不能不旅遊啊,偏偏我又是一個願意要哪兒閒逛的人,於是搞笑的事情就特別多……        最近的一件事就是美國爆發的黑人抗議遊行打出的標語「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我又不認識最後一個詞
  • 可憐的孩子,學了9年英語,還沒有達到英語國家文盲的水平
    聽說不靠文字,凡是耳朵和聲帶正常的人,在某地的人群中長大,他自然就會聽說那個地方的語言;而只會聽說一種語言,卻不認得這種語言的書面語形式——文字,不能用語言文字來閱讀和寫作,這樣的人,就被稱為文盲。 據此,則不僅中國有文盲和半文盲,英語系國家也一定有文盲或半文盲。
  • 一個滿腦子是英語語法的專家實際英語應用比不上一個文盲
    掌握英語思維語言大道,駕馭世界各地英語口音,讓溝通無極限,英語學習追求的英語本身的真知,真理,真諦,有英語萬變不離其宗的法寶,提高格局和品位的良品,智慧的鑰匙,熟練使用英語的燈塔,人類思想的盛宴,學好英語的內涵、意義和哲學。一位英語語法專家剛下飛機,正在找飛機場的出口,剛好一位機場工作的英國人在整理衛生,於是就問那個英國人,出口在那裡,怎麼走?
  • 比起普及中小學義務教育,我們更要警惕「成年文盲」帶來的惡果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或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文盲一詞,主要是指代你不懂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曾幾何時,我也一度認為現在的中國社會已經沒有了文盲,那種傳統意義上的不識字的文盲。但這次疫情,讓身在農村老家的我,清楚的認識到了一個現狀:中國成人文盲依然存在,且數量不菲。
  • 外語不好的就是文盲?浙大教授鄭強:那是文盲說的
    他提出了「把外語踢出高考」,「誰說不會外語就是文盲,英語耗費了我們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等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他的個人言論得到了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的高度認可,但是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傳播。那麼鄭強是何許人也呢?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介紹他。鄭強,祖籍福建人,在浙江大學讀完本科,在四川讀完博士,後在浙江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
  • 理性看待英語學習,不應以「踢出」高考為噱頭,文盲才不學英語
    而一句英語耗費我國學生20年寶貴時間,也被網友過分解讀為他贊成把英語「踢出」高考,我認真地觀看鄭強教授的講座,我沒有發現鄭強教授有一句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那麼面對英語學習,我們應該怎麼看待?英語只是一種工具英語,它只是個一種溝通工具,語言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其本質不算知識,所以鄭強會在講座中炮轟,文盲才會說「不會英語的是文盲」。新時代有這麼個定義: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利用工具獲取知識的人。
  • 調查發現:一成半港人自認「英語文盲」(圖)
    調查發現:一成半港人自認「英語文盲」(圖) 2016-10-05,但他們普遍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缺乏信心。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英語流利,在香港職場就無往而不利,但很多人卻苦無辦法攻克這個難關。一項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都明白英語重要,但自評能力時,若以10分為優秀或滿分,受訪者信心指數平均低於5分,一成半人更自認「英語文盲」。
  • 外語不好就是文盲嗎?鄭強教授:過高誇大英語分量,是不自信表現
    然而,在外語深受廣大家長重視的時候,在網絡上甚至還有聲音說「外語不好就是文盲」,這樣的結論聽上去怎麼覺得有些諷刺呢?英語雖然英語非常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將英語的地位過度放大。外語這門功課究竟有多重要?這是教育界備受關注的話題,最近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一番演講贏來了無數掌聲。
  • 每天練聽力一小時,她的目標是能聽會說,做英語「文盲」無所謂!
    用大思英語闖關練聽力,可以坐著,可以躺著,也可以邊看電視邊闖,邊玩玩具邊闖!闖關5個月,她的聽力不知不覺突飛猛進,「英語耳朵」越來越敏銳,闖關也越來越輕鬆,她說自己的目標是能聽會說,成為英語「文盲」也無所謂。▼看,若瀾輕鬆闖關的樣子。今天,我們來分享顧若瀾的故事。
  • 英語真的有必要學嗎?是誰在鼓吹「英語很重要」?是文盲
    你補過英語嗎?也許沒有,但你身邊肯定有人補過。你為英語成績苦惱過嗎?也許沒有,但你身邊肯定有人苦惱過。你想過把英語從必修課中踢出去嗎?也許沒有,但你身邊肯定有人想過。鄭強:「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地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
  • 如何走出「文盲英文」的困局
    今天特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如何借鑑香港小學生學英文的方式,幫助我們有志成為國際人才的孩子們走出「文盲英文」的現狀。有一些英文的機構直接讓孩子將中教老師的課堂講義、課本或者範文背下來去學英文,大家最熟悉的是背新概念英語、思維英語。還有一些機構,確實是由外教教授,但孩子學的課堂語境孩子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遇到(如跟動畫片學英語),所以離開了課堂後孩子回到中文環境中,幾天就將學到的東西還給老師了。如果您的孩子學英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為了將來能跟外國人見面時進行簡單溝通,那具備基本的英文聽、說能力就行了。
  • 英語文盲也能教出雙語寶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英語文盲也能教出雙語寶寶 2011-06-22 14:58 來源:39
  • 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誰說的外語不好就是文盲?
    「網紅」校長鄭強在一次座談會中,霸氣地傾訴了眾多學子多年的苦衷,他強調「誰說的外語不好就是文盲?」這也使得中國走上國際化,英語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語言,也隨之在中國傳開,使得更多的人開始了解英語、學習英語。不久後,英語被正式列為中國高考的必考科目,也就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學生就被要求學習英語,一直延續至今。
  • 「文盲兒子」朱由檢如何陰差陽錯當上了皇帝?
    原標題:「文盲兒子」朱由檢如何陰差陽錯當上了皇帝?   原標題:「文盲兒子」朱由檢如何陰差陽錯當上了皇帝?   崇禎登基的過程驚險曲折,充滿了戲劇性。從信王府到乾清宮,路雖不長,卻布滿了荊棘與陷井。崇禎一路走來歷盡了兇險。   崇禎在剛剛進宮的那兩天,真有點獨闖龍潭虎穴的意味。
  • 文盲談寫作
    從文化水平來講,我小學沒畢業,只能自稱:文盲。文盲談寫作,我自知是關公面前舞大刀/不知高低。不過作為一個中年人,業餘生活曾經是打麻將喝酒為主,不過現在是在特殊情況,儘量少出門多宅家。除了看電視又玩起今日頭條,作為頭條新手,我有許多規定不懂,也只能邊學邊遵,好在我皮厚懂禮,經常說:如有不對,請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