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的「口音階級論」

2020-12-23 騰訊網

本 公 眾 號 每 周 3、5 更 新

上海話由於各地移民方言的影響,聽起來的口音往往因人而異,有「蘇州腔」、「浦東腔」、「寧波腔」、「廣東腔」和「蘇北腔(江北腔)」等等,上海人非常講究這些口音的差異,認定其與人的階級和格調相關。

以「蘇州腔」和「浦東腔」為例:

明清時期,蘇州的繁榮趨於巔峰,遍地狀元進士,工藝品遠銷各地,就是乾隆皇帝替母親做壽,也專門在京城建了一條仿造的蘇州街景。

蘇州街景

太平天國的禍亂,大批蘇州與江浙的富紳、平民逃進上海租界避難,由於蘇州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蘇州話強烈地影響了租界裡的上海話,高雅的「蘇州腔」成了上海話的正統口音。

浦東地區的川沙、南匯遠離上海租界,本地人方言白話的口音不肯依附租界裡的上海人,用上海話交流起來,就帶出鮮明的鄉下「浦東腔」。

浦東川沙

其實,「口音階級觀」並非上海人開始,南北朝的顏之推《顏氏家訓》裡就有教育子女要重視正音的話:「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

顏氏家訓

武則天時,一些寒門出身的酷吏,也曾因為寒門口音飽受士大夫的嘲笑。

西方人士則更加講究口音的等級,《唐頓莊園》裡的貴族範兒是絕不允許倫敦東部口音的進入的。

唐頓莊園劇照

柴契爾夫人參政時,因為自己一口林肯郡土話的口音經常遭受攻擊,她五十多歲還聘請皇家國立劇場的發音教練為自己矯正口音,用了幾年時間擺脫林肯郡口音,開始以一口英國上層流行的口音縱橫政壇。

柴契爾夫人訪華

口音是鑑定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有效標籤,因為一般來講,人在20歲左右口音已經基本定型。

出身寒門的人可以努力學習獲得大量知識,可以艱苦奮鬥積累大量財富,但是口音卻根深蒂固,經常社交違和,成為進入上流社會的障礙。

社交、公關與大眾媒體的擴張,口音改善的作用變得非常微妙,可以取悅於交流舒暢,也能展示談吐優雅,精明的上海人講究提升上海話的口音階級,也算是找到了一把通向典雅高貴的金鑰匙了。

相關焦點

  • 塑料上海話
    ,聽著竟是三不像,合成下來便是一口塑料上海話了。  聽她這麼一說,著實令人忍俊不禁,上海人喜歡用花來裝飾家裡,如果是鮮花就稱之為「真花」,若是其他材質的,諸如絹、塑料之類的,則通稱之為「假花」。記得二十幾年前的上海,一般工薪階層採用塑料花為家裡增姿添彩還是蠻普遍的現象,小媽媽用塑料上海話來比喻是再形象不過了。  但若仔細想想,塑料上海話而今就像一件衣裳上的細針密線,不知從何起已經密密麻麻地縫製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了。
  • 上海話廣東話的發展史,竟是這麼來的
    上海滑稽戲前輩姚慕雙、周柏春二位先生有一名作——「廣東上海話」,說的是,舊時上海大公司中的廣東籍員工,在上海生活、工作時學了上海話,但沒學精準,在和上海顧客交談、做買賣時因語言誤解鬧了不少笑話。近代珠江三角洲開發較早,長江三角洲緊隨其後。
  • 大家學說上海話
    因為工作關係,前些日子需要去了解一些關於寶山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的情況,那天來到了位於張廟的九英裡城小區,參觀後我對小區綜合文化活動室針對小區居民所設的「學說上海話」培訓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在小區文化活動室學健身舞蹈、學打腰鼓、學民族舞,也是小區志願者,所以當居委會邀請她來教授上海話時,她樂意地接受了(該班開課至今9年,許老師因家中有事,另一位樓啟榮老師曾接替上過一段時間的課)。
  • 【魔都絮語】也談上海小囡學說上海話
    你打算讓他(她)學說上海話嗎?筆者曾從上視「新聞坊」裡看到這樣一條報導:某區有一個街鎮舉辦了滬語培訓班,參加培訓的都是些小學生。記者採訪時,讓幾個參加培訓的孩子用上海話來說「出生證」、「人民廣場」等幾個詞,這幾個孩子說的過程中多多少少地夾雜著普通話的語音,有點洋涇浜,神情也略顯得有些不自信;不過,有的孩子說出的幾句上海話,明顯帶有南匯方言的口音。
  • "雙重語言人"——當今的上海大學生VS上海話
    現在的上海大學生應該說大多數都是「雙重語言人」,他們會說上海話,也會說普通話;他們通常很有場景意識,家庭生活中,他們和父母長輩交流時,會很自然地運用上海話,但是和同學溝通時,一般用的都是普通話。在家庭生活中用滬語自然與從小的生活習慣有關,第一母語當然是方言,上了年紀的父母長輩往往不習慣講普通話,在家裡當然講上海話顯得實在,親近,符合家長裡短。
  • 上海話十一級神題:「哪吒」上海話怎麼說?網友的回答笑翻了!
    上海話十一級神題:「哪吒」上海話怎麼說?網友的回答笑翻了!來源|上海百分百最近大家是不是被動畫電影《哪吒》刷屏了?而與此同時一道上海閒話十一級神題也出現了「哪吒」用上海話怎麼說?那麼,「哪吒」在上海話裡究竟該怎麼說呢?戳視頻,僅4秒原來,「哪吒」在上海話裡念nu zu你念對了嗎?
  • 加強"上海話"的傳承和發展 網友:回家和孩子說上海話
    東方網1月29日消息:如今,上海出生的「80後、90後」普通話說得很溜,但有時用上海方言交流卻有點「洋涇浜」。錢程委員今年上交了保護上海方言的提案,他認為教育部門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推動上海方言的傳承。  關於「上海話」的傳承和發展,網友們熱議不斷。
  • 上海話之爭的背後
    他說,老上海人曾經引以為傲的上海話,新上海人不大愛講了,「到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都說普通話,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這個變化,很大程度上是外地人拼打成功帶來的。  他的描述是否真實準確?如果是,這個變化發生的背景是什麼,還有哪些促成它的原因?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那篇文章太過短小,並沒有展開充分的討論。可惜的是,輿論把它進一步縮短成一句話,變成了「說上海話到底有沒有文化」的爭吵。
  • 上海話課程在日本高校大受歡迎 和日語聽著很像上海話有關?
    日本愛知大學開設了一門上海話選修課,自2006年開始,如今已是第14年。任課老師虞萍是上海人,她表示沒想到上海話課程這麼受學生歡迎,每年都有超百人報名,需要通過抽籤決定是否選上該課程。甚至有學生第一節課激動地對她說「我中獎了」。
  • 葛優:說上海話太難
    (原標題:葛優:說上海話太難)
  • 未末談上海:上海話
    這座興建於1991年7月的上海的標誌性文化景觀之一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 TV Tower),已經成為了上海的一張名片。常說「魔都」上海。那你知道為什麼稱上海為魔都嗎?魔都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旅居上海的日本知名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中,在這部作品中,村松梢風以「魔都」一詞來代指上海。
  • 「二維碼」用上海話怎麼讀?
    「二維碼」用上海話怎麼讀?「二維碼」三個字上海話怎麼讀?「二維碼」三個字用上海話怎麼讀?可能很多人沒有想過。如果按照標準的上海話讀音,應該讀成Nivimo,但確實很少有人這麼讀的。一般都說「Ervimo」,或者「Liangvimo」,或者乾脆避開這個「二」字,就說「阿拉掃個碼」。
  • 解說上海話 有趣的上海方言
    本書收集了上海方言熟語(包括成語、諺語、俚語、歇後語)4700餘條。全書詞條按上海方言熟語的發音排序,有例句有釋義,可以說是一本簡明扼要的上海話詞典。【巴】釋義:指土氣,很傻的樣子。例句:「西裝倒蠻挺刮搿,搿條領帶勿來事,忒~勒。」
  • 上課講普通話,下課講上海話
    去年年初,82名上海語言文字教育和工作者、教授、學者在「上海語文學會」會長、副會長的提議下,針對上海市通用方言上海話目前日漸衰微的態勢,為改善上海話的生存條件,更好發揮上海話在社會交際、承載上海文化的作用,讓歷史悠久的上海話在更寬鬆的語言環境下順其自然地發展和傳承,構建國際大都市多樣化的和諧的語言生活,發表了一個《關於科學保護上海話的倡議書》。
  • 上海人請講上海言話!!】
    前一段時間,一位財大的女生發了一條微博聲稱自己最煩那些說上海話的人,要說滾回家說去!上海話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也是作為本地文化底蘊的重要存在即使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共同存在各色文化,但是本土文化必須存在你可以不喜歡上海話,或者你可以不說上海話
  • 外電評述:「上海精神」摒棄「文明衝突論」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導 塔斯社6月11日發表文章稱,上合組織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直接駁斥了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文章介紹,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於6月13日至14日在比什凱克舉行。
  • 廣東話上海話引發的爭議:為何國人對粵語更容易接受一些?
    廣東話上海話引發的爭議:為何國人對粵語更容易接受一些?一種觀點認為,上海話日漸式微,實在可惜,但是又說回來,中國這麼大,越來越少的方言更多,如何做好傳統文化傳承,是以後得必須考慮的事情。粵語像粵語為什麼那麼活躍,是有許多優秀的人才,作詞作曲唱歌拍電影,有人才,做得出好的作品,有了好的作品才有市場,市場大了,才能良性循環,而不僅僅是推廣上海話。
  • 上海話需要保衛,普通話如何推廣
    據1月22日《上海青年報》報導,鑑於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進駐上海後使用上海話的場合越來越少,上海話面臨一個被遺忘(特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的窘境。今年上海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建議「保衛」上海話。  對於上海市人大代表的這一建議,我很不理解。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便是:上海話需要保衛,普通話如何推廣?
  • 上海教授發明上海話輸入法 08年供市民免費下載
    錢教授現場向新民網稱,他和兩名研究生日前已完成了上海話拼音與15000條上海話詞語的對接,預計2008年夏季可做好這套軟體,經調試後,將在明年12月舉行的第二屆上海方言學術研討會上正式發布,並放在網絡上供市民免費下載。  錢乃榮還透露,上海辭書出版社打算將完成後的「上海話拼音輸入系統」附在《上海話大詞典》一書中,並再次出版。
  • "上海話沒文化"事件調查:上海話贏了 上海輸了?
    「上海話事件」調查  上海話贏了 上海輸了   2月4日一篇署名大偉的文章——《新英雄闖蕩上海灘,不限戶籍個個精英》刊登在上海《新民晚報》社區版上。報紙一面市,立即把商人李大偉推到風口浪尖。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一句應該刪掉,「2005年,我寫此文時不夠嚴謹,也沒有好好改,就發表出來,後又被收進書裡。」  但同樣有「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的《上海市井》一書出版3年多來,並沒有引起讀者風波,反而好評如潮,再版3次。李大偉認為,主要是「有前後文和一定的語境,讀者一般不會產生誤解。」而報紙孤零零地截取這一段,很容易讓讀者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