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0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更新版《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31個物種宣布「滅絕」。
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物種有12萬8918個,其中35765個瀕臨滅絕。而最新的名錄顯示,31個物種被歸入「滅絕」類別。
其中,三種中美洲蛙類已經從地球上消失。而中美洲和南美洲的22種蛙類則被列為極度瀕危,甚至可能已經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表示,導致這些蛙類數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一種兩棲類傳染病——壺菌病。
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最新公布的名錄顯示,世界上所有種類的淡水海豚都瀕臨滅絕。其中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土庫海豚數量已經嚴重減少。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出,減少使用懸掛在水中的漁網、減少在土庫海豚棲息地築壩、減少對這種南美長吻海豚的捕殺……是恢復該物種種群數量的重要措施。
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橡樹的全面評估顯示,近三分之一種(430種中的113種)橡樹正面臨滅絕的威脅。九種亞洲橡樹進入了紅色名單,已經極度瀕危(可能已經滅絕或可能已在野外滅絕)。
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不過,今年的名錄中也有一些好消息,比如正在恢復的歐洲野牛和其他25個物種的數量。
圖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報告顯示,歐洲大陸最大的哺乳動物——歐洲野牛已從「易危」級別轉變為「近危」級別,這得益於持續的保護。由於長期的養護管理,歐洲野牛的野生種群數量已從2003年的約1800隻增加到2019年的6200多隻。「這證明了將易危物種轉變為近危物種是可實現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物多樣性保護小組全球總監簡·斯馬特說,更新版《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體現出了保護工作取得的成功,為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提供了生動的證明。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布魯諾·奧伯勒則提醒說,面對越來越多的物種滅絕,人類迫切需要加強保護工作。為了應對入侵物種等全球性威脅,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保護,並將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發展等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