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一輛擁擠的公交車上,一個看上去有七八歲大的男孩兒被擠得搖搖晃晃,旁邊一位阿姨主動站了起來,招呼男孩兒過去坐下。孩子媽媽非常感謝,讓孩子和阿姨說聲「謝謝」,可男孩兒僅僅看了阿姨一眼,「謝謝」兩個字始終沒有說出口。媽媽為此感到焦慮不安,在幾次催促無果下,開始呵斥孩子,男孩兒或許是覺得受了委屈,忍不住啜泣起來。讓座的阿姨為此感到非常愧疚,一個勁兒地勸媽媽說「多大點事兒,快別為難孩子了。」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富足,家長呵護備至,學校的管教也不敢過於嚴厲,反而不知道該怎樣感恩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多半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在下降,感恩別人付出的能力也受到了損傷。
是什麼讓孩子失去了感恩能力?
現在很多家庭仍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們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並且不求回報,他們把孩子照顧的太好了,有的家長甚至覺得孩子和自己說謝謝是「見外」,如果孩子哪天和自己說謝謝家長反而有失落感和距離感。在親子間就缺乏感恩,孩子會把這種互動模式擴展到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成為一個喪失感恩心態的人。
孩子從小缺乏感恩教育,自然對別人的付出視而不見,通常會造成以下三種結果:
第一種,認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
因為從小缺乏感恩教育,孩子從父母那獲得的一切都太容易,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和感激。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別人幫助他被認為是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不必說「謝謝」。而面對自己的困境,不幫助自己的人反而是敵人、仇人。孩子的價值觀可能因此而遭到扭曲,把責任和義務都留給了別人,而自己習慣於享受直接拿來的成果。
第二種,羞於表達謝意。
對於別人的幫助,孩子或許也是有感激的,但在他從小的教育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孩子並不知道如何恰當地表達謝意。再或者,因為爸爸媽媽總對他說「不用謝」、「不用和父母這樣客氣」,讓他說謝謝反而會覺得不好意思,羞於表達。要知道對別人表示感謝不僅是種態度,也是種能力。父母的疏忽無形中在剝奪孩子的這種表達和反饋的能力。
第三種,對幫助者冷漠相對。
還可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孩子在得到幫助後表現得非常冷漠,很「高冷」。這種類型的娃心理想法是這樣的:我並沒有要求你幫助我,你幫助我是你的事,與我無關,你不幫助我我也不怪你,還是因為這與你無關。別人善意地提供幫助,孩子卻認為是「多管閒事」,並且「後果自負」,這是對感恩最嚴重的褻瀆。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感恩?
教孩子學會感恩,是自己作為受惠者尊重他人的付出,是對別人善意的舉動一種正向反饋。在孩子小時候,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課。那麼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感恩呢?
1、 先對父母學會感恩
對於孩子出生後接觸到的第一個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是娃一生中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石。對父母都不抱有感恩心態的人,怎麼能期待他對陌生人、對整個社會懷有善意?家長千萬別總把對孩子的付出看做「份內事」而拒絕孩子的謝意,這其實是在誤導他。
正確的做法是先要教會孩子對父母感恩,感謝父母的生養之恩,感謝父母的不懈努力,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對父母的感恩教育,特別強調儀式感。比如,和孩子在重要節日以及生日的時候互送禮物,表達感謝;家長以身作則,孝順祖輩,常回家看看;也不要覺得「我愛你」這樣的話肉麻,這些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 掌握感恩的技巧
對別人的幫助說「謝謝」,需要幫助的時候多用「請」,還有「麻煩了」、「辛苦了」等語言,這些都是寶寶需要掌握的語言表達技巧,也是必備的感恩禮節。用話語來表達感謝最直接,也很暖心。
此外,父母也可以嘗試讓孩子通過送禮物、分享玩具等方式,來表達對幫助者的謝意。可能孩子的方式在大人眼中很幼稚,卻代表著最純潔的感情,父母不必阻止,反而應該鼓勵。
3、 讓娃知道感恩的原因
小明有一次收到了爸爸朋友送的新玩具,是一架非常漂亮的遙控飛機,他勉強和叔叔說了聲「謝謝」。朋友走後爸爸問其緣由,他說其實自己並不開心,因為家裡有好幾架這樣的飛機了,有些玩夠了。但爸爸引導他說:「你感謝叔叔,是因為他在關心你,不是嗎?」這時小明才恍然大悟,並且開心起來。
發自內心的感恩,比形式上被強迫說「謝謝」更有意義。的確有那樣的孩子,對別人的幫助都會說「謝謝」,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感謝什麼,而僅僅是父母要求這樣做。了解他人的幫助對自己的價值,這樣的感恩才是高規格的、真正的感恩。
4、 家長不要「有求必應」
就像原因中分析的那樣,因為家長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因而喪失了感恩的能力,幸福感也好像受損了一般,你要掏心掏肺地對他好,他才能滿意,稍有不適,就會讓娃覺得不高興,幸福的底線被調得特別高。
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合理的、基礎的需求可以滿足,超出家庭承受範圍的要區別對待,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狀況,了解父母辛苦工作的狀態,知道他想得到的超標準的東西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難得」所以「感恩」,太易得到的就不會感恩。
5、 鼓勵孩子幫助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幫助別人。雖然孩子小,但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會孩子對他人表達善意,他才會更懂的感恩的真諦,並從助人與被助中感到快樂和幸福。指責孩子「愛無能」,也要想一想平時是否給孩子創造了這樣的機會。
不得不說,很多家長本身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更何況教育孩子呢?家長不僅要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用實際行動來感恩,也要主動幫助他人,形成良好的感恩體驗。
總之,教會孩子感恩心態,並非一句「謝謝」這樣簡單,敷衍了事或者乾脆不會感恩,只會養出越來越多的「白眼狼」,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感恩,是家長重要的課題。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