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人來說,生病打針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由於輸液具有很好的療效,一直以來都在治療方式中佔據著主導地位。有些大人都對打針懷有恐懼的心理,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了, 他們本身就膽子小,對於外界十分敏感,對於疼痛的感覺就更難以接受了。所以,孩子生病時,不僅孩子自己難受,父母甚至其他家人也跟著心疼上火。
但是為了能讓孩子儘快好起來,打針是父母唯一的選擇。幾乎所有的孩子一進到醫院就會大吵大鬧地往外面跑,在兒科診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和護士滿屋子的追著孩子跑,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對孩子來說,這都是一個難熬的過程。可能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吧。
最近有一個小孩打針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的小男孩叫浩浩,有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因為打針而害怕的淚流不止,顯得一雙眼睛更有神了。只見視頻中的浩浩被爸爸緊緊地抱著,胖乎乎的小手被護士纂在手裡,緩緩地將細細長長的針扎進手背。在針碰到手的那一刻,浩浩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但是手卻一動也不敢動,樣子十分滑稽搞笑。
但是更好笑的還在後面,在護士粘好繃帶後,浩浩的爸爸一邊拍著他的肩膀安慰他,一邊告訴他要和護士姐姐說謝謝,然後浩浩就忍著疼痛,一邊流眼淚一邊說謝謝,浩浩難過的樣子不知情的人甚至聽不清他在說什麼。浩浩爸爸的行為是一般家長都做不到的,大多數家長只會顧著安慰孩子,而把謝謝護士的事遠遠地忘在了腦後。
如上文中的浩浩爸爸,即使兒子忍受著疼痛,也不忘了教育孩子要感謝別人的勞動成果,雖然為患者打針服務是忽視的本職工作,但是她的認真負責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卻是值得感謝的。雖然浩浩可能還意識不到這一點,但是爸爸的教導會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父母長期的以這樣的教育觀念引導孩子,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而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使長大以後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意識,時時刻刻不忘感謝別人,要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性格習慣也可以很好的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尊重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育孩子這件事確實是家長們一輩子的事情,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給孩子教育,其實浩浩爸爸這種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更能深入人心。其實家長也可選擇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孩子對於乾巴巴的教育可以說是記不住的,而這種具有畫面的就可以深刻的印在孩子腦袋瓜中。
第一,缺席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因為要努力工作賺錢,畢竟良好的經濟條件才是經營家庭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就會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使孩子長期處於一個孤獨的狀態,這樣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疏遠,還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創傷。
孩子要是在心理上受到了一定的傷害,是很難治癒的。心理不同於身體,缺少的東西,是時候無法彌補的,一個孩子在年幼的時候父母缺席,那麼在長大以後這種缺席所帶來的心理問題是無法改變的,很有可能會延續到孩子的孩子身上。
第二,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總是會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樣苛刻的條件,父母都會盡力地去滿足。長時間就會使孩子嚴重地依賴父母,甚至缺乏主見,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不是去想怎麼解決,而是尋求他人的幫助。如果孩子真的養成了這樣糟糕的習慣,長大以後也很難會有所成就。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獨立的思考空間,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整體。
父母的教育是一個孩子在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只要父母將好的教育傳授到孩子身上,孩子才會有一個很好的成就,無論是在做人還是做事方面,都會是為人所尊重的孩子,而且這種教育也會繼續往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