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愛因斯坦。中國出國留學熱潮湧動,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關於出國留學的價值也是一直討論不斷,來聽聽看藤校畢業生Rita Yang的真切感受。
「出國留學值不值」是一本所有想出國、出過國的人都熱衷算的帳。在你往下讀之前,我先表明我的立場:
——如果你說的值是指收入和事業上獲取更大的成功,那我認為是不一定值。
隨著留學生的爆炸式增長,海外背景不再是高薪的充分必要條件。如果處理不當,反而你因為過高的期盼在求職中受挫。一兩年的時間再加幾十萬的經濟投入,單從帳面上看並不是非常聰明的決定。
——如果你說的值得是指一個更寬闊豐富的人生,我認為一定是值得的。
不可否認,名校的招牌為我敞開了很多大門。我所體會到的每一個新世界都和這個學位有關。
雖然對此我一定是心存感激,但也不禁會反思:美國私立大學高昂的學費和2年的光陰換來的除了敲門磚,還剩下些什麼?
當名校的光環褪去,進入職場三年之後,我才發現以下的三個轉變才是真正讓出國留學值回票價的原因:
01
獨立的思考 – think for oneself
經歷過兩次高考和四年中國本科教育的我,在去美國之前並沒有意識到應試教育對我思維的巨大影響力。
應試教育的兩大特點是:
1.標準的答案 ;
2. 因為(1)的存在,所以依照這個標準做充分的準備便成為成功的唯一方式。
而在美國的課堂,老師問的問題大多都是開放性的(尤其的人文學科類)。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是應試教育下的孩子沒有準備好過要回答的問題。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大腦一片空白,而是因為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立場」去思考,或者覺得自己的想法是「非標準」的。
好在兩年的時間足夠扭轉這個習慣,當我開始真實地表達自己想法,課堂裡的老師和同學不但沒有覺得這些想法很奇怪;反而會很特別欣賞一個和他們不一樣的見解。
而當發現世界上很多事都沒有標準答案之後,最好的準備就變成了從自己知道的出發,不斷試錯。
它為什麼重要?
真實的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和模糊性,而獨立思考可以讓你迅速做出判斷,從而走出行動力癱瘓。而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意味著隨波逐流,陷入生活給別人看的洪流。
關於這個話題,我強烈推薦美國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的畢業演講《這是水》,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角度。
02
創造的可能
因為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便有了創造的可能。生活不再是既定成形的選擇題A,B,C,D;而是由你參與創造的一條未知的路。
在賓大的兩年學習時間裡,對我影響最大的課程之一就是談判學。它教會我要去construct一個deal, 而不是選擇一個。看似非此即彼的困境,其實是我們不夠了解對方需求而造成。
而生活也是如此,看似無法兩全的事情,其實是我們沒有問自己一些難以回答,需要直面自己的問題。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長大,我對生活的預設是一條固定的流程:學習,高考,找好工作,結婚,買房,生孩子。
即使是出國,也是被看作為找到更好工作的一個手段。直到在學校裡,接觸到了形狀各異的生命,我看到了「活法」的無限可能。
而這些不同的「活法」,彰顯出豐富強烈的生命力,很直觀的感染了我。如果你覺得「生命力」是一個抽象的東西,你想想你上一次和別人描述一件讓你興奮的事情,眼睛裡閃爍的光芒。
它不是單純的成就,或者去某個地方,它是一種讓你身上每個細胞都打開的東西。
失去了「按部就班」之後,未來變成了一張空白的紙,雖然剛開始會戰戰兢兢的不敢下筆;但憑著對新事物的嘗試和面對自己的勇氣,想要的未來也就越來越清晰。
03
施比受更有福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所謂「成功」的陷阱。更高的工資,更大的房子,更奢華的假期;一切都和「得到」和「索取」有關。
相信不用我贅述,你也同意,欲望的黑洞和無限的攀比只會像黑洞一樣吸光你的生命。而「給予」和「付出」則是唯一的療法。
同樣也是留學期間,我體會到了這樣的道理。
社區是美國社會非常強調的一個概念;而公共精神,正是美國大學的精髓。
賓大是費城私有部門中創造最多就業的組織。而建校人Benjamin Franklin創校的初衷也正是為了給社區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更好的教育。
在生活裡感覺不滿足不幸福的時候,退一步想「我還可以為身邊的人貢獻些什麼?」是教授不經意間教會我的人生智慧。
這是我回國之前在紐約買的一本小書,放在辦公桌上提醒自己在day in & day out的日常生活裡不要忘記了自己最初選擇development work的理由。
能從自我中解脫出來,哪怕只是一小段時間,也是一件另人舒心和自由的事。
結語:
最後我想說明的是,以上這三個思維方式絕不是只有去美國名校留學才能實現;只是我恰巧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被感染和改變的;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除非有驚人的意志力和時刻清醒的思考;不然要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作出重大的轉變是及其困難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通過留學收穫一個更加豐富寬闊的人生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作者 Rita Yang
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
曾為UNMC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
目前在北京為某國際組織負責公關傳播項目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如果你對出國留學感興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