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很多朋友說我做出了辭職要去留學的決定時,有一部分朋友羨慕我的勇氣
但更多的朋友都十分疑惑,畢竟本身我工作正處在上升階段,又是「大齡未婚女青年」,大家會覺得我做了一個太過冒險的決定。
現在我畢業了,回國了,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我賭對了。
在美國的一年過得很快很充實,我也實現了對自己的期許和目標,用朋友的話來說就是「一年頂別人三年」,現在是一身幹勁,想要把自己所經歷的,感受的,了解的,都一併分享給大家。
在出國之前,我的工作已經進行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當了差不多三年的出國留學培訓師之後,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作為一個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是想要在職業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給自己新的方向。同時,在工作當中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比如說現在國內外教育的差異,如今託福雅思的新趨勢,以及教學法上的創新,都是我想要去了解的,也因為我想要做出更多對學生真正有益的事情,所以我就想著為什麼不帶著學生走一遍留學的路呢?
另一方面,因為我自己本科學的國際金融,我並不想放下這一塊的知識,加上申請起來比較容易,所以我在決定了之後就自己申請了金融專業,基本上非常順利就拿到了Offer。
我自己心裡的「擁抱世界」的想法一直在催促著我多去和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國家,不同生長環境的人去交流,趁著現在還年輕,沒有家庭的負累,為什麼不試試呢?
我剛剛開始學英文時,最大的一個動力就是希望能和不同膚色的人進行交流,當我終於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我又希望自己可以把中國的文化分享給世界。也許是我從小比較痴迷我們的傳統文化,所以我一直以傳播傳統文化為己任,所以即使作為一個教授英文的老師,在我的課上我還是會給學生講一些中外文化的異同,也希望我送出去的學生是認同自己的文化並且以我們的文化為榮,同時也希望她們有能力向別人宣傳我們的文化。但是我看到的我的很多學生到了國外還是和中國人在一起,還說和自己在國內的生活一樣,我就考慮到,為什麼我不能給他們做一個榜樣,告訴大家如何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向大家展示留學生活可以非常非常豐富多彩呢?
於是這也成為了我選擇出國留學的原因之一,在我看來,老師不僅僅教授的是知識,更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我需要告訴學生我們自己的人生是可以自己進行選擇的,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關鍵是你能做到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從小我就是泡在書堆裡長大的,爸爸媽媽小時候帶我去書店的時間比呆在任何其他遊樂場或公園的時間都要多。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一直是最早起床到圖書館等著開門的那一個,和開門的大叔都成為了朋友。後來工作後我發現看書的時間少了,讓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太能適應,所以當我相信自己能夠兼顧好工作與留學的事情之後,我就決定可以兩邊同時進行。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一我相信定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感受。事實也的確是這樣,我在UCLA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圖書館裡,看了好多好多原來聽過的原著,也在圖書館見證了好多清晨和深夜,雖然累,但是非常滿足。
一年過後我回來了,很多朋友都問我這一年有什麼收穫,或是變化,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其實不在於我考試拿了多少高分,拿了什麼學位,而更多是我得到了內心極大的充實,人也更加自信和善良。
我忘不了在美國滑滑板上下課的愜意,忘不了衝浪的刺激快感,忘不了夏天的聖誕節,忘不了土澳的「Gday, mate.」,更忘不了和外國朋友們看葉問系列的電影,大聊中國功夫;去國會看議員們辯論;還有給外國朋友們解答「一帶一路」的場景。這一年我洗去鉛華,回到了幾年前剛剛畢業甚至是還沒有畢業的時候,變得純粹簡單,充滿幹勁。
如果你和我一樣已經走出象牙塔幾年甚至更久,心裡在猶豫要不要再重返校園,那麼我給你的建議是:聽從內心,謹慎選擇,妥善安排,全心投入。如果你選擇了,那麼請相信你自己,種下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如果今天沒發芽,可能只是為了把根扎得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