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0,裸辭出國讀書」,那些工作後才留學的人是瞎折騰麼?

2021-02-22 INSIGHT視界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每一個年齡刻度上都有一個應該要履行的使命:

18歲上大學,22歲本科畢業,直接工作或者讀研。完成學業後,進入職場,升職加薪,組建家庭……

按部就班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生活在設置好的「框架」中,這也是多少長輩總結出的經驗教訓,是他們用親身經歷總結出的幸福最大化的捷徑

然而,有一些人,他們決定跳出生活中既定的框架,選擇在工作幾年後再次出國深造。

是什麼驅使他們做出出國的決定?他們又有怎樣的留學故事呢?

決定來美國留學,是我五年前做的決定。

我出生於一個三線小城,大學考上了廣州的一所普通高校讀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在深圳的一家銀行做著技術維護的工作,這一做就是三年。

和很多程式設計師一樣,我的內心裡有一個職業聖地,那就是矽谷,我嚮往那裡的技術氛圍,嚮往那裡的頂尖科技公司。

在網上查閱資料之後,我得知,中國人進入矽谷科技公司工作的最好途徑就是去美國讀一個計算機學位。

工作的幾年間,我存了些錢,剛好可以自己支付起去美國的留學費用。但是當我和爸媽說起想去美國讀計算機的想法後,我卻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我父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矽谷是你能去的嗎?我看你出去後也只是浪費幾十萬再灰溜溜地回來罷了。

然而,內心的嚮往讓我孤注一擲,我想為自己的理想拼一把。

於是,我開始著手準備出國考試。拾起丟了多年的英語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上班之餘,日日夜夜的背單詞,做練習題。我考了5次託福才勉強達到自己夢校的申請標準。

幸運的是,申請結果還不錯,我如願來到美國加州的一所公立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的碩士。

相比於同專業的同學,我比任何人都更想要去矽谷工作。我在進入學校的第一個月起就開始做修改簡歷、刷題等求職準備,在結束了一學期的課程後,便開始跑招聘會,爭取暑期實習的機會。

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當年美國計算機就業形勢利好的助瀾下,我順利地在畢業後找到了一份知名科技公司的工作,拿著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收入。

此刻,我想對我的父親說,您的兒子真的做到了。

2018年1月,爸媽帶著我的女兒來倫敦看我,此時距離我出國已經半年了。

我緊緊地握著爸媽和女兒的手,走過倫敦塔橋,看著夜晚的泰晤士河畔,倫敦冬日的風吹在臉上有點刺痛,但是那一刻,我的心裡更多的是溫暖和堅定。

2017年1月,我結束了三年的婚姻,獲得了女兒的撫養權,成為了一名單親媽媽。

婚姻破裂的陰影尚未散去,體制內的工作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日復一日的重複著,也同時折磨著我。

每日回家面對哭鬧的女兒和為我擔心的父母,那一刻,我認為我已經徹底淪為一個失敗的中年人了。

於是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我想出國留學,我要重新開始,我想有更好的平臺,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離婚的第三個月,我開始著手準備出國考試,我的目標很明確:去英國,去一直嚮往的倫敦,讀國際法。

謝謝我的父母,在我告訴他們這個重大決定的那一刻,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想做什麼就去做吧,青青(我女兒)我們帶著。」

雅思成績達標後,我便辭去了很多人羨慕的體制內的工作,奔赴了倫敦開始了我的留學生涯。

初到倫敦,一個全新的、流動的世界在眼前展開,但隨之而來,也有文化的衝擊,語言障礙,和強烈的身在異國的孤獨感,和對遠在國內的女兒以及父母的思念。

我開始質疑自己,「拋棄」家人,辭去多少人羨慕的體制內的「鐵飯碗」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但是很快我就想明白,這是我自己在權衡利弊下的選擇,此時應該做的就是全力以赴適應我的留學生活,更加努力的利用好學校的學習資源,全力以赴的學習。

此外,得益於倫敦的優渥地理位置,我的眼界也隨著各種國際法律會議、活動不斷打開,我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加自信了。也就是在英國留學期間,我定下了回國後進入一線城市外資律所工作的目標。

畢業回國後,我去了北京開始了律所求職之路。在無數次面試失敗和嘗試之後,現在的我,在北京一家外資律所做律師,爸媽和女兒也在我身邊,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又有動力。

三十歲了,我認為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第一次踏上美國大陸求學時,我26歲。

在此之前,我已經在國內的一家廣告公司做銷售三年了,離職時,我的職位是「銷售總監」。

我一直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很迷茫,本科在國內念的機械專業,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做銷售。由於口才不錯,性格開朗,我在公司裡晉升得很快。

但是,我的內心裡卻一直覺得銷售是我「可以做的好,但是並不讓我興奮的事情」。

我認為,人想要得到幸福,就一定要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三年裡,我發現自己相對於廣告銷售,對廣告創意更感興趣,每次看到做創意的公司同事在頭腦風暴構想點子時,我都希望我能參與其中。

做創意,做真正的廣告人的念頭在我的腦海裡一直揮散不去。內心所渴望的東西,隨著時間推移只會更渴望。

在2016年的年底,我終於下定決心申請出國留學,我辭去了年薪50萬的銷售工作,開始在家全職備考出國考試。最後,申請的結果也讓我很滿意,我去了美東一所傳媒專業很不錯的大學就讀廣告創意專業。

我很喜歡現在的專業,每一天都累而充實著,每一次靈感的迸發都讓我覺得興奮不已,我從不後悔出國的決定。

即使我比同專業同學年長几歲,但我從不覺得年齡是我的劣勢。相比於剛畢業就出國的同學,我更加明白現在所擁有的學習資源的來之不易,更加知道我現在所學的專業就是我以後想從事的事業。

過去的經歷讓我知道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是什麼,讓我更堅定的去走接下來的路。

從小到大,我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學生。我是上海機關大院裡長大的孩子,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名校,大學在國內一所TOP10的985高校裡讀最熱門的金融專業。

我從大學起就在北京的一些投行證券公司實習,畢業後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一家知名證券公司開啟了我的「金融精英之路」。

但是,我的內心裡並不喜歡金融,在我看來這裡只有財富的整合分配,都是冰冷的東西。我知道,我的價值觀和這個行業並不算匹配,我對於人生的定義是在於創造,創造自己認可並熱愛的東西。

但我又熱愛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你。

我熱愛西點,我從小到大對於甜品和西餐都有一種近乎於偏執的熱愛。大學時的每個周末,我就會探索上海城裡、弄堂裡的西餐廳,並且認真地在日記裡記下每家店裡我最愛的單品。

三年前,在經過對自己人生意義的「審視」之後,我向周圍的朋友宣布,我要去法國學習學烹飪,我要在學成後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西餐廳。

當時幾乎所有身邊的朋友都對我的選擇有質疑,有的朋友直接對我說:「我覺得你一個985學生去學廚真是浪費!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我也更加篤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之後在法國學烹飪的日子有苦有甜,每天早上我們都要在實操課上連續站上三個小時,也經常被烤箱燙到手,被廚具割傷,我經常可以看到同學在課上受傷,右手被紗布纏成一個「大包子」。

累嗎?累!但是從沒想放棄過,因為我知道這裡為我提供了世界上最棒的美食料理教育,是我這麼多年來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也就是在巴黎,我遇見了很多各行各業、極度有生命力的朋友,有和我一樣放棄了不錯工作來法國學廚的金融精英,也有在高中時就決定不讀大學,認定做頂尖廚師就是他一生追求的小男孩,這些人,讓我意識到人生的活法真的太多了。

今年回國後,我終於在上海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西餐廳,我的夢想成真了,此刻的我感到幸福又幸運。

人生不是通關遊戲,也不是馬拉松長跑,既沒有預設的路線,更沒有固定的終點。

相比於一個「標準」人生,有些人更偏愛「獨家定製」。

那些工作後又出國讀書的人現在過得好嗎?

從以上這幾則真實故事來看,他們仿佛過得「更好」了。正是因為那「被浪費」的幾年,工作後再留學的他們,更有屬於自己的明確目標,而非為了出國而出國,更懂得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

就像知乎上一位網友說的:

「雖然只有一次30歲,但是又怎麼樣呢?

我又不是只能活到30歲,

還有第二個、第三個30年。」

有時候,短暫地偏離主道,是為了之後更好的回歸正軌。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新地平線,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微信號:XDPXnewskyline。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微信公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四年】 ,獲取《留學四年後,我沒有家了》

相關焦點

  • 「我今年30,想裸辭出國讀書」,那些大齡留學生是瞎折騰麼?
    然而,就有一些人,他們不甘被生活的「條條框框」所限制,他們寧願打破這些所謂的「規則」,選擇在工作幾年後再次出國深造。#工作3年後,我選擇出國留學##30歲,我辭職出國留學,值得嗎#等等,類似這樣話題,不論在微博上還是知乎上都有很高的熱度,並且回答也很多:有鼓勵,有不解,甚至還有譏諷..
  • 「你一個女孩,幹嘛非要出國留學瞎折騰?」
    留學君有個學妹,最近很苦惱。之前和父母說想要出國讀研,父母也答應考過雅思就讓她去。沒想到當她拿著7.0的雅思成績興奮地和父母報喜,換來的卻是一盆涼水,弄得她當場語塞。父母表情凝重地問她:「你一個女孩子,幹嘛非要出國留學這麼折騰?」
  • 王漫妮留學上熱搜,工作幾年後再留學還有意義麼?
    ,還能出國留學麼?工作N年後出國留學是不是很難?辭職出國留學,是作死嗎?......從決定出國到今天,考試、申請、學習、工作,異常順利但其間並非沒有過掙扎。重壓之下孤身在外容易讓人患得患失,與自己交流相處是我赴美後最難的一課,迄今為止,學得不算完美但每天都在進步。
  • 人生如王漫妮:30後再出國留學,是犯傻還是突圍?
    L…:31歲,女,已婚,公務員,雅思已過6.5,今年去英國讀研,感激自己的勇氣。加油,那些我一樣勇敢的人們!大圓臉的哆啦A夢:33了,娃2歲,offer收到幾份,準備辭掉央企工作,帶著娃出去留學。老公很支持!
  • 30歲的我,放棄了收入不錯的工作,選擇了出國留學
    2015年我30歲,在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工作,薪水還算可以,在我工作的城市滿足日常需求絕對充裕,甚至不降低生活品質的條件下年底還能略有餘糧。當然,我沒有買房,和女朋友租了一個兩室一廳。年底可以帶父母在東南亞散散心。
  • 再有人說你一個女生幹嘛出國瞎折騰,請你這樣懟回去!
    考過雅思託福、跨過千山萬水,手拿名校錄取通知書,開始留學修煉生涯。回首,你問我「你一個女孩子,何必一個人孤零零去國外讀書瞎折騰?」我想說:我比男孩子差在哪裡?我畢業後薪資甩他們十幾條街好嗎。你一個女孩子,何必一個人孤零零去國外讀書瞎折騰?學歷高有用嗎?最後還不是得嫁人?根據教育部近年統計的數據顯示,幾乎每個熱門留學國家的中國學生都是女生比男生多。尤其是英國,已經成為了女生最為青睞的留學目的地國家。
  • 讓孩子留學,你後悔了麼?
    我的孩子在美國回不來,折騰兩個月了,也沒能順利回國。女孩,大一,在一所文理學院讀書。從疫情開始,就擔心她的安全,但是學校遲遲沒有決定是否開學,所以只能在學校邊上網課邊等。後來學校確定國際學生可以回國,機票就定不上了,定上後,美國國內段又取消了好幾次,後來就乾脆決定暫時不回國,在學校待著。很多人看到小留學生回國的各種磨難,很有幸災樂禍的感覺,覺得送孩子出國的都是作孽不可活。為啥沒送孩子出國的人,不能有同理心,理解出國留學的孩子和家長呢?
  • 「王漫妮都30歲了還要出國留學,腦子有病吧」
    那些下班後出國的人進展如何關於王漫妮的爭論從她是不是女孩到她是否30歲還在國外留學都有爭議。似乎自從王漫妮接受了梁振賢的房卡後,她的所有選擇都不值得模仿。有工作的人的30歲學生就不能因為自己的計劃而選擇出國留學嗎?桌球運動員叱吒風雲的鄧亞萍沒有選擇留在他最熟悉和最擅長的體育領域,接受了教練或體育總局的工作,相反,他申請了英國的諾丁漢大學學習中國當代研究的碩士學位。
  • 出國留學,應屆生和工作後再去讀書哪種更好?對拿offer有影響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大佬張老師!眼看今年已經已經過去三分之一,今年的必完成清單中打卡完成了幾件事了呢?上半年的新聞都是「開學延期」、「航班停飛」、「恢復時間未定」等等,時間一拖再拖,眼看應屆生迫不得已變成了在職人士,讓那些準備畢業就留學的童鞋們苦不堪言。而且相信很多應屆生同學們之前不管是考慮考研,還是就業,或者出國留學的,目前的計劃都因為疫情的出現而打亂了:考慮直接就業的現在就業市場不景氣,可能會考研去。
  • 2020年裸辭的人怎麼樣了?30歲裸辭一年的我想說一說
    29歲裸辭,到今年我30了。這一年,我沒有上班也沒再找工作。那這一年,我過得怎麼樣了?狀態從最開始的恐慌、焦慮、煩躁,到現在依然焦慮但多了一點淡然。我沒有985、911的名校背景,沒有海外留學、名企經歷,沒車沒房;裸辭前年薪20W+,有點小存款,但不多,只夠在我們十八線小縣城付個首付;去年才跟先生在一起,他雖沒有年薪百萬,但也比我多很多;也是因為有他支持,我才一年沒上班。
  • 西班牙留學丨已經工作的你,是否還要選擇出國讀書?
    工作以後再出國讀書算不算盲目折騰?對於這個問題,當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實際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小編不能代替大家做決定,但是可以給大家提供幾個選擇前思考的維度。雖然每個人的經歷有所不同,但這個世界上的選擇本就不是非黑既白的,不同的人有時候也會有相同的感受,相同的顧慮。
  • 36歲裸辭出國工作10年的忠告:沒這三項能力,別想拿高薪!
    36歲裸辭,出國工作10年的老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沒這三項能力,別想拿高薪! 老王一直在工廠當普工,36歲那年因為要養二胎,嫌國內的工資低,所以毅然決定:裸辭,出國打工! 「我先去的日本,在工廠幹了3年,那時候不像現在,出國打工的人不算太多,但大家都賺到錢了!」老王去日本也是在工廠當普工,要說辛苦和國內也差不多,但他為了多賺錢,別人下了班他就加班,每個月都比別人工資開得多。
  • 2020年裸辭的人怎麼樣了?我30歲,裸辭一年,想說一說
    從去年6月30日裸辭到現在,整整一年了!這一年,我沒有上班也沒再找工作。那這一年,我過得怎麼樣了?狀態從最開始的恐慌、焦慮、煩躁,到現在依然焦慮但多了一點淡然。我沒有985、911的名校背景,沒有海外留學、名企經歷,沒車沒房;裸辭前年薪20W+,有點小存款,但不多,只夠在我們十八線小縣城付個首付;去年才跟先生在一起,他雖沒有年薪百萬,但也比我多很多;也是因為有他支持,我才一年沒上班。
  • 30歲後去留學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海外留學的大軍中,有這樣的一群「小眾」。他們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上,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是在30歲後又選擇重返象牙塔,到異國求學。他們就是外界所說的「大齡留學生」。那麼,他們為什麼在30歲後才出國留學?他們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求學故事?
  • 作業幫員工吐槽:裸辭會上癮啊,上份工作裸辭,現在又準備裸辭了!
    平均一個職場人每工作3-5天,就會產生一次裸辭的衝動。小編在這想問一下,這兩年,在準備跳槽前直接裸辭的大家,大家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成人世界的第一條原則,選擇,並承擔起代價。裸辭的代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而裸辭就像一對積怨已久早已相看兩厭惡的夫妻走到了婚姻的盡頭,任何一點小事兒都會成為導火索,徹底點燃炸藥包。裸辭就更像是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是真的會上癮。
  • 那些年前裸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絕大多數人,都處於內心反抗,現實真香的境況中。儘管如此,在提倡解放天性的時代,仍然有人會裸辭,而且是在年前裸辭。那些人裸辭後的心情和境況是怎樣呢?是遇到了美麗新世界?還是後悔當初的衝動呢?亦或是更加迷茫了?
  • [畢業季]武漢一三本畢業生「瞎折騰」考取雪梨大學研究生
    但是,仰望天空的同時,我們更需要腳踏實地地為留學做好一切準備。你知道國外的大學入學考試更看重什麼嗎?    近日,記者從武漢學院獲悉,該校信息及傳播學院傳播系12級應屆畢業生李真,收到了世界頂尖歷史名校——雪梨大學策略性公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李真這位三本院校畢業的普通應屆大學生將其歸結於自己在校期間的「瞎折騰」。
  • 留學舒適圈盤點:「我出國讀書,但我只和中國人玩」
    「出國前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多和外國人交朋友,但是直到畢業,我沒有一個外國朋友。」在波士頓讀書的小D這樣總結自己的留學生活。隨著出國讀書的人數增加,各個高校的中國留學生圈逐漸壯大起來,天然地,為那些怵於開口與美國人交流的留學生們創造了一個封閉的舒適圈。而打破舒適圈, 恰恰是留學生的軟肋。1、舒適圈一:能不說英文就不說英文2018年,在國內有10年工作經驗的小李,為了自我提升重回校園,來到紐約讀研深造。
  • 30歲的我們還能裸辭麼,你是否同樣做好了準備面對社會現實?
    20歲對於男人女人來說都是夢想肆意流淌的年紀,30歲就完全不同了。雖然現在社會上30歲以上的單身女人不少,但是絕大多數已經結婚生子了。30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中年的小步伐已經邁進人生了,職場、情場基本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家庭才是她們人生中的重中之重(很多女人不這麼想)。
  • 這才是工作九年後出國留學的真相
    九年老師工作經歷裡,作為班主任的我,帶過三屆畢業班,又當過備課組組長。一個做著安穩前途的工作,還擁有9年工作經歷的人,怎麼想都不太可能去留學。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尋求的是一個安穩的生活和工作,哪還有什麼資本去折騰留學?工作九年之後所身處的舒適圈,其實很難讓一個人有決心跳出來,去挑戰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未知。但這個舒適圈對我而言,恰恰是一個選擇跳出來的理由。雖然帶的每一屆學生,我都在教相同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