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
不想說什麼乾貨、鼓勵的話
只是想分享記錄
裸辭後的這一年
我的一些感想
從去年6月30日裸辭到現在,整整一年了!
29歲裸辭,到今年我30了。
這一年,我沒有上班也沒再找工作。
那這一年,我過得怎麼樣了?
狀態從最開始的恐慌、焦慮、煩躁,到現在依然焦慮但多了一點淡然。
正如有句話說道「若暫時無法改變,那就接受它。」
是的,一年了,我開始接受不上班的自己了。
簡單說說我的情況。
我沒有985、911的名校背景,沒有海外留學、名企經歷,沒車沒房;
裸辭前年薪20W+,有點小存款,但不多,只夠在我們十八線小縣城付個首付;
去年才跟先生在一起,他雖沒有年薪百萬,但也比我多很多;
也是因為有他支持,我才一年沒上班。
沒有經濟條件強大的婆家娘家,一切都靠我們自己。
可就是這樣,我還是裸辭了,且不得已的原因,之後沒再找工作,就這樣到現在一年都沒再上班。
列舉我的這些情況,只是想說,其實對於很多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暫時離開職場的人來說:
難的不是接受它,而是自己心有不甘和心態的調整。
是的,我也曾一度覺得,裸辭後,我可以找一份和原來差不多或者更好一些的工作,並且找的差不多了,結果有些突發情況就沒法再去上班。
所以如果你也辭職,暫時還未找到工作;
或者因為一些原因(如回歸家庭、結婚生子、身體因素等)需要暫時離開職場,
也許我的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點思考。
當然了,我並非要灌什麼雞湯,只是想要聊聊自己裸辭這一年來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裸辭這一年來,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 生活質量下降了;
2. 整個人變得更不自信;
3. 有時候比上班還要忙;
4. 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改變;
咋看之下,帶來的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影響。
但其實正面的也有不少,就是讓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重新抉擇,後面我會說到。
裸辭最大的弊端,就是失去收入來源,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我想,每一位裸辭過的職場人都深有同感。
上班有工資的時候,
每個月想吃啥買啥,幾十塊錢一斤的水果想買就買;
每周下館子吃大餐,天天零食奶茶;
經常逛tb各種買,還能每月給家裡一些生活費;
每個月有用沒用的買了一堆,花錢從不糾結,還能存下一些,覺得生活很自在。
裸辭之後,
存款只出不進,就越來越慌了。
買東西會看價格,貴的基本不敢隨便買了;
下館子最多每月一次甚至沒有了,也不逛tb也沒再給家裡生活費了;
消費變得更加理性和慎重。
從好的方面來說,這改掉了我亂買東西的壞習慣;
但其實心裡的那種消費落差和打擊是非常大的。
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也只能接受它。
也或許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裸辭。
每份工作、每個人總會有各種不同的原因,或許是工作本身、或許是自己沒有規劃好、或許是其他……
不管什麼原因,我覺做出了這個決定,就沒必要一直去糾結、後悔,而是去考慮接下來怎麼去更好解決當下的困境、怎麼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減少自己的焦慮和不安。
其實剛辭職的那兩個月,我也是打算繼續找工作的,只是陰差陽錯發生了一些事情,只能擱置了。
然後這一年裡,
我經歷了裸辭、找工作期間懷孕、胎停、調理身體,結婚,然後再懷孕、又生化……
至今還在各種檢查、跑醫院、調理中。
到今年,已經是30歲的已婚未育女性,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為了結婚生孩子暫時放棄了工作的人。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耽誤了一年,意外不斷,結果到現在依然沒有孩子也沒有工作。
因為各種意外和變化與自己最初的規劃有較大出入,所以一開始很難接受自己這種不工作狀態,每天都有點鬱鬱寡歡,整個人的狀態很不好,情緒時好時壞。
不是因為先生不好,也不是因為婆家娘家矛盾,而是因為對自己不斷的自我否定。
上班的時候再忙再累壓力再大,都覺得起碼自己一直在創造價值,而現在,雖然也在做事情,但總覺得啥也做不好,一直在自我否定中……
就算先生對我再好,其實也彌補不了自己內心對自己價值的否定,這才是更可怕的東西。
一直覺得自己沒做什麼,沒多少收入,啥也不是,啥也沒有,所以一直都很不開心,壓力很大,也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和所有的家庭主婦一樣,我也會擔心哪一天就被先生嫌棄了。
全職備孕的這一年以來,也從來沒有問過他,
對於這樣每天無所事事(總感覺不管在家做啥,不上班or沒掙錢都是不務正業)的我,
他是否會認可在這個家庭裡的價值?
是否能理解、是否能懂我的這些焦慮和莫名其妙的情緒?
我想,大概是不懂的吧,也很難能理解,只要不嫌棄,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每天其實表面笑嘻嘻,但心裡很苦逼~卻又不知道能跟何人說起。
生活質量下降是物質方面,而這一點的影響是真的誅心。
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裡會發生很大變化,
熬不過去那可能整個人就沉下去了;
熬過去了,再起來就又是一條好漢。
而我想做後者,所以還一直在努力掙扎著。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做公眾號、做自媒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過自媒體賺錢誰都想,我也不例外。
但也很清楚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我的第一目的,其實只是不希望自己消沉下去。
先把之前積累了幾年的工作技能,好好靜下心總結下來,
持續保持對行業的靈敏嗅覺和知識積累,不斷學習精進,
不因為回歸家庭就停滯不前。
所以,我還一直在努力著。
也或許,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自信去填充更多正向的東西,所找的藉口而已。
是的,雖然沒上班但有時候總覺得比上班還忙,
因為即使沒再上班,但我並沒有閒著,也找了一些事情做。
1. 幫其他公司做代運營(每周花1-2天時間完成),收入不多,差不多是我上班時候的五分之一,但也夠給自己交五險一金和每月生活費了;
2. 做自己的自媒體帳號
之前的工作就是品牌管理、新媒體運營統籌管理這一塊,
所以除了代運營之外,今年來我開始搭建個人自媒體體系。
這部分暫時沒什麼收益,有也只是每月小几百,所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會覺得有時比上班還忙呢?
因為貪心如我,一開始想要做的很多。
代運營品牌方,
每月規劃、總結、活動策劃、原創文章撰寫、活動執行等,這是硬性指標不能少。
我自己的自媒體帳號,
視頻自媒體:
像抖音、視頻號我都做。
從前期帳號定位、內容策劃、腳本、拍攝、剪輯、發布全部自己一個人完成,每周2-3條原創;
圖文自媒體:
公眾號、頭條、企鵝、百家、簡書、大魚等十幾個自媒體平臺。
而且我做2個IP帳號,相當於二十多個平臺,所有的內容、排版、分發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從規劃到最終變現,比上班的時候要考慮的多得多,
而且因為所有付出暫時都是沒有回報的,也就是完全沒有價值體現,所以經常會想,做這個到底有沒有意義?有麼有必要堅持?
精力太分散,感覺整天就瞎忙,壓力比上班的時候還要大;
然後很焦慮、很痛苦,又沒辦法跟誰傾述,
那段時間一度覺得自己要抑鬱了,很迷茫,很痛苦,心情不好,經常失眠,很難入睡,幾乎在崩潰邊緣。
後來發現這樣不行,我不去上班的初衷,就是想要在家放鬆心情,調整狀態。
可是如今這樣高壓、焦慮、失眠、不安的狀態,與我的初衷相悖,也確實影響到身體了。
再三權衡之後,最終決定給自己減負。
不求能變現、能做成什麼樣,只求通過這些運營積累,持續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
考慮清楚之後,就開始了我漫無目的、墮落的家庭主婦生活……
「
每天八點半才起,9點多開始工作,
中午自己煮東西吃,再睡會午覺,
下午繼續工作到六七點,先生下班回來我也「下班」不做了。
有時家人過來就陪家人,偶爾工作日也會外出走走。
狀態好的時候一天從早到晚都工作,
有時身體不舒服就隨意,
可能一天就工作四五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都有。
不再像一開始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必須按照上班時間來正常幹活了。
非常佛系的運營著自己的自媒體。
這樣調整後的效果很明顯,前面幾個月高壓狀態,備孕都失敗了。
但開始減負後的第一個月,立馬就懷上了(雖然又沒了,但至少還能懷上就是有希望的),所以說其實個人心態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所以,其實不管做什麼,搞清楚自己現階段的第一目的,並專注於此,往往才更容易成功啊~
有時候越貪心越混亂,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現在的我,放棄了過分的忙碌,也開始去嘗試接受自己這种放輕鬆的隨性狀態了。
不然長期如此,依然兩邊都無望,反而得不償失。
而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才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你們也會看到,我現在的帳號更新都非常慢,但內容會足夠乾貨。
因為始終覺得質量比數量重要,這也是我的原則。
之前還在上班的時候,就經常會想:
假如我辭職了,以後能做什麼?
如果重新找工作,我的能力又能讓我走到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我這個職業又能做到多少歲?
再過5年、10年,我還能繼續做這麼燒腦的工作嗎?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也這樣想過?
如今真的辭了待在家裡,就開始去認真思考這些問題,重新剖析了一下自己。
因為是中途轉行做文案到運營,也沒人教沒人帶,所有的技能幾乎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實踐積累出來的,
公司也並非專門做這塊業務,所以期間走了很多很多彎路。
總覺得自己始終缺乏一些系統化的學習和訓練,所以一直想要去搭建自己的知識框架系統,去給自己做更全面、更專業的提升。
只是上班時工作比較忙,周末有時間也多是用於陪伴家人,就一直都沒有去做。
如今閒下來,也就覺得是時候了。
在經過前面幾個月的焦慮、迷茫期,近兩個月以來,我放慢了腳步,不再一昧的「執行」,
而是開始把自己這些年累積的技能、知識 系統化去輸出,
同時也適當報名一些課程學習,嘗試把自己掌握的技能進行再次總結、做框架搭建、做成可複製化的系統框架。
這樣以後若是再做同類東西時,不管我有沒有做過,但相通的理論都能讓我更清晰整個運營框架和邏輯,也能快速上手。
雖然梳理出來的東西發出去之後並沒有太多流量,但依然是有收穫的。
也是利用這些收貨,利用我整理出來的一套知識系統,在視頻號大火的上半年,我開始實操並不斷研究之後,
花了整整一周時間,寫了上次那篇上萬字的視頻號運營全攻略,然後收到了電子工業出版社博文視點的出書邀請。
從邏輯思維的轉變,到知識的系統化積累,雖然前進的步伐很慢,但只要有用,我就覺得是對的。
這也算是我裸辭以後,最大的收貨之一。
所以其實你看,裸辭後的影響並不都是負面的,
起碼在我開始去搭建自己的知識框架系統的時候,已經開始慢慢由負轉向正面了。
如果我還在工作,也許還是一直在推脫說沒時間去訓練、系統化學習。
所以,有時候想想也是,沒必要去糾結已經發生的事情和導致的結果。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事情既定無法改變之後,如何去面對當下的困境、如何去解決,使自己從中脫離出來。
至此,30歲裸辭一年後的我,慌亂不安之中,多了一份釋然。
從獨立的職場女性,到平庸的回歸家庭。
放下了對工作的野心,也慢慢接受佛系的自己,就算是逃避那又如何呢?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那就是好的。
人生有很多種可能,並不是每個階段,都一定要迎難而上。
接下來的我,雖然很想,但也依然暫時不會選擇去找工作。
一方面,30歲大齡已婚未育女是個硬傷,難度大很多;
另一方面,先生比我還大幾歲,如果我繼續工作兩三年後再回頭來拼娃,兩個高齡的人著實有點傷不起了,所以還是想要先完成生娃這一大任務。
並且,現在的我,竟然也覺得目前這種情況還挺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只是對我來說,這種生活依然煎熬,但已經開始學著去享受它。
所以啊,其實很多時候生活裡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我們會因此而惱怒、後悔,可若是真的改變不了,那就安心接受,並努力去解決,跳出當下的困境。
不然一直活在怨恨、後悔裡又有什麼用呢?
裸辭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勇於面對的心。
你裸辭過嗎?又是如何面對的?
我是龍龍
一個有著5年運營經驗的老阿姨
運營過100W粉的帳號 年閱讀量達3億
30歲的我
辭掉了原本不錯的工作
重頭開始做自己的東西
專注分享自媒體運營幹貨、寫作技巧
希望我的經驗 能對你有用!
讓我們一起成為有趣、有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