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裸辭的人怎麼樣了?30歲裸辭一年的我想說一說

2020-10-19 運營小小喵

    這一篇

    不想說什麼乾貨、鼓勵的話

    只是想分享記錄

    裸辭後的這一年

    我的一些感想




    從去年6月30日裸辭到現在,整整一年了!

    29歲裸辭,到今年我30了。

    這一年,我沒有上班也沒再找工作。

    那這一年,我過得怎麼樣了?

    狀態從最開始的恐慌、焦慮、煩躁,到現在依然焦慮但多了一點淡然。

    正如有句話說道「若暫時無法改變,那就接受它。」

    是的,一年了,我開始接受不上班的自己了。

    簡單說說我的情況。

    我沒有985、911的名校背景,沒有海外留學、名企經歷,沒車沒房;

    裸辭前年薪20W+,有點小存款,但不多,只夠在我們十八線小縣城付個首付;

    去年才跟先生在一起,他雖沒有年薪百萬,但也比我多很多;

    也是因為有他支持,我才一年沒上班。

    沒有經濟條件強大的婆家娘家,一切都靠我們自己。

    可就是這樣,我還是裸辭了,且不得已的原因,之後沒再找工作,就這樣到現在一年都沒再上班。

    列舉我的這些情況,只是想說,其實對於很多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暫時離開職場的人來說:

    難的不是接受它,而是自己心有不甘和心態的調整。

    是的,我也曾一度覺得,裸辭後,我可以找一份和原來差不多或者更好一些的工作,並且找的差不多了,結果有些突發情況就沒法再去上班。

    所以如果你也辭職,暫時還未找到工作;

    或者因為一些原因(如回歸家庭、結婚生子、身體因素等)需要暫時離開職場,

    也許我的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點思考。

    當然了,我並非要灌什麼雞湯,只是想要聊聊自己裸辭這一年來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裸辭這一年來,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 生活質量下降了;

    2. 整個人變得更不自信;

    3. 有時候比上班還要忙;

    4. 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改變;

    咋看之下,帶來的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影響。

    但其實正面的也有不少,就是讓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重新抉擇,後面我會說到。

    01.
    變化一:生活質量下降

    裸辭最大的弊端,就是失去收入來源,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我想,每一位裸辭過的職場人都深有同感。

    上班有工資的時候,

    每個月想吃啥買啥,幾十塊錢一斤的水果想買就買;

    每周下館子吃大餐,天天零食奶茶;

    經常逛tb各種買,還能每月給家裡一些生活費;

    每個月有用沒用的買了一堆,花錢從不糾結,還能存下一些,覺得生活很自在。

    裸辭之後,

    存款只出不進,就越來越慌了。

    買東西會看價格,貴的基本不敢隨便買了;

    下館子最多每月一次甚至沒有了,也不逛tb也沒再給家裡生活費了;

    消費變得更加理性和慎重。

    從好的方面來說,這改掉了我亂買東西的壞習慣;

    但其實心裡的那種消費落差和打擊是非常大的。

    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也只能接受它。

    也或許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裸辭。

    每份工作、每個人總會有各種不同的原因,或許是工作本身、或許是自己沒有規劃好、或許是其他……

    不管什麼原因,我覺做出了這個決定,就沒必要一直去糾結、後悔,而是去考慮接下來怎麼去更好解決當下的困境、怎麼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減少自己的焦慮和不安。

    其實剛辭職的那兩個月,我也是打算繼續找工作的,只是陰差陽錯發生了一些事情,只能擱置了。

    然後這一年裡,

    我經歷了裸辭、找工作期間懷孕、胎停、調理身體,結婚,然後再懷孕、又生化……

    至今還在各種檢查、跑醫院、調理中。

    到今年,已經是30歲的已婚未育女性,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為了結婚生孩子暫時放棄了工作的人。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耽誤了一年,意外不斷,結果到現在依然沒有孩子也沒有工作。

    02.
    變化二:整個人變得很不自信

    因為各種意外和變化與自己最初的規劃有較大出入,所以一開始很難接受自己這種不工作狀態,每天都有點鬱鬱寡歡,整個人的狀態很不好,情緒時好時壞。

    不是因為先生不好,也不是因為婆家娘家矛盾,而是因為對自己不斷的自我否定。

    上班的時候再忙再累壓力再大,都覺得起碼自己一直在創造價值,而現在,雖然也在做事情,但總覺得啥也做不好,一直在自我否定中……

    就算先生對我再好,其實也彌補不了自己內心對自己價值的否定,這才是更可怕的東西。

    一直覺得自己沒做什麼,沒多少收入,啥也不是,啥也沒有,所以一直都很不開心,壓力很大,也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和所有的家庭主婦一樣,我也會擔心哪一天就被先生嫌棄了。

    全職備孕的這一年以來,也從來沒有問過他,

    對於這樣每天無所事事(總感覺不管在家做啥,不上班or沒掙錢都是不務正業)的我,

    他是否會認可在這個家庭裡的價值?

    是否能理解、是否能懂我的這些焦慮和莫名其妙的情緒?

    我想,大概是不懂的吧,也很難能理解,只要不嫌棄,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每天其實表面笑嘻嘻,但心裡很苦逼~卻又不知道能跟何人說起。

    生活質量下降是物質方面,而這一點的影響是真的誅心。

    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裡會發生很大變化,

    熬不過去那可能整個人就沉下去了;

    熬過去了,再起來就又是一條好漢。

    而我想做後者,所以還一直在努力掙扎著。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做公眾號、做自媒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過自媒體賺錢誰都想,我也不例外。

    但也很清楚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我的第一目的,其實只是不希望自己消沉下去。

    先把之前積累了幾年的工作技能,好好靜下心總結下來,

    持續保持對行業的靈敏嗅覺和知識積累,不斷學習精進,

    不因為回歸家庭就停滯不前。

    所以,我還一直在努力著。

    也或許,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自信去填充更多正向的東西,所找的藉口而已。

    03.
    變化三:有時比上班還要忙

    是的,雖然沒上班但有時候總覺得比上班還忙,

    因為即使沒再上班,但我並沒有閒著,也找了一些事情做。

    1. 幫其他公司做代運營(每周花1-2天時間完成),收入不多,差不多是我上班時候的五分之一,但也夠給自己交五險一金和每月生活費了;


    2. 做自己的自媒體帳號

    之前的工作就是品牌管理、新媒體運營統籌管理這一塊,

    所以除了代運營之外,今年來我開始搭建個人自媒體體系。

    這部分暫時沒什麼收益,有也只是每月小几百,所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會覺得有時比上班還忙呢?

    因為貪心如我,一開始想要做的很多。

    代運營品牌方,

    每月規劃、總結、活動策劃、原創文章撰寫、活動執行等,這是硬性指標不能少。

    我自己的自媒體帳號,

    視頻自媒體:

    像抖音、視頻號我都做。

    從前期帳號定位、內容策劃、腳本、拍攝、剪輯、發布全部自己一個人完成,每周2-3條原創;

    圖文自媒體:

    公眾號、頭條、企鵝、百家、簡書、大魚等十幾個自媒體平臺。

    而且我做2個IP帳號,相當於二十多個平臺,所有的內容、排版、分發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從規劃到最終變現,比上班的時候要考慮的多得多,

    而且因為所有付出暫時都是沒有回報的,也就是完全沒有價值體現,所以經常會想,做這個到底有沒有意義?有麼有必要堅持?

    精力太分散,感覺整天就瞎忙,壓力比上班的時候還要大;

    然後很焦慮、很痛苦,又沒辦法跟誰傾述,

    那段時間一度覺得自己要抑鬱了,很迷茫,很痛苦,心情不好,經常失眠,很難入睡,幾乎在崩潰邊緣。

    後來發現這樣不行,我不去上班的初衷,就是想要在家放鬆心情,調整狀態。

    可是如今這樣高壓、焦慮、失眠、不安的狀態,與我的初衷相悖,也確實影響到身體了。

    再三權衡之後,最終決定給自己減負。

    不求能變現、能做成什麼樣,只求通過這些運營積累,持續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

    考慮清楚之後,就開始了我漫無目的、墮落的家庭主婦生活……

    每天八點半才起,9點多開始工作,

    中午自己煮東西吃,再睡會午覺,

    下午繼續工作到六七點,先生下班回來我也「下班」不做了。

    有時家人過來就陪家人,偶爾工作日也會外出走走。

    狀態好的時候一天從早到晚都工作,

    有時身體不舒服就隨意,

    可能一天就工作四五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都有。

    不再像一開始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必須按照上班時間來正常幹活了。

    非常佛系的運營著自己的自媒體。

    這樣調整後的效果很明顯,前面幾個月高壓狀態,備孕都失敗了。

    但開始減負後的第一個月,立馬就懷上了(雖然又沒了,但至少還能懷上就是有希望的),所以說其實個人心態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所以,其實不管做什麼,搞清楚自己現階段的第一目的,並專注於此,往往才更容易成功啊~

    有時候越貪心越混亂,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現在的我,放棄了過分的忙碌,也開始去嘗試接受自己這种放輕鬆的隨性狀態了。

    不然長期如此,依然兩邊都無望,反而得不償失。

    而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才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你們也會看到,我現在的帳號更新都非常慢,但內容會足夠乾貨。

    因為始終覺得質量比數量重要,這也是我的原則。

    04.
    變化四:有更多時間去思考改變

    之前還在上班的時候,就經常會想:

    假如我辭職了,以後能做什麼?

    如果重新找工作,我的能力又能讓我走到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我這個職業又能做到多少歲?

    再過5年、10年,我還能繼續做這麼燒腦的工作嗎?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也這樣想過?

    如今真的辭了待在家裡,就開始去認真思考這些問題,重新剖析了一下自己。

    因為是中途轉行做文案到運營,也沒人教沒人帶,所有的技能幾乎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實踐積累出來的,

    公司也並非專門做這塊業務,所以期間走了很多很多彎路。

    總覺得自己始終缺乏一些系統化的學習和訓練,所以一直想要去搭建自己的知識框架系統,去給自己做更全面、更專業的提升。

    只是上班時工作比較忙,周末有時間也多是用於陪伴家人,就一直都沒有去做。

    如今閒下來,也就覺得是時候了。

    在經過前面幾個月的焦慮、迷茫期,近兩個月以來,我放慢了腳步,不再一昧的「執行」,

    而是開始把自己這些年累積的技能、知識 系統化去輸出

    同時也適當報名一些課程學習,嘗試把自己掌握的技能進行再次總結、做框架搭建、做成可複製化的系統框架。

    這樣以後若是再做同類東西時,不管我有沒有做過,但相通的理論都能讓我更清晰整個運營框架和邏輯,也能快速上手。

    雖然梳理出來的東西發出去之後並沒有太多流量,但依然是有收穫的。

    也是利用這些收貨,利用我整理出來的一套知識系統,在視頻號大火的上半年,我開始實操並不斷研究之後,

    花了整整一周時間,寫了上次那篇上萬字的視頻號運營全攻略,然後收到了電子工業出版社博文視點的出書邀請。


    從邏輯思維的轉變,到知識的系統化積累,雖然前進的步伐很慢,但只要有用,我就覺得是對的。

    這也算是我裸辭以後,最大的收貨之一。

    所以其實你看,裸辭後的影響並不都是負面的,

    起碼在我開始去搭建自己的知識框架系統的時候,已經開始慢慢由負轉向正面了。

    如果我還在工作,也許還是一直在推脫說沒時間去訓練、系統化學習。

    所以,有時候想想也是,沒必要去糾結已經發生的事情和導致的結果。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事情既定無法改變之後,如何去面對當下的困境、如何去解決,使自己從中脫離出來。




    至此,30歲裸辭一年後的我,慌亂不安之中,多了一份釋然。

    從獨立的職場女性,到平庸的回歸家庭。

    放下了對工作的野心,也慢慢接受佛系的自己,就算是逃避那又如何呢?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那就是好的。

    人生有很多種可能,並不是每個階段,都一定要迎難而上。



    接下來的我,雖然很想,但也依然暫時不會選擇去找工作。

    一方面,30歲大齡已婚未育女是個硬傷,難度大很多;

    另一方面,先生比我還大幾歲,如果我繼續工作兩三年後再回頭來拼娃,兩個高齡的人著實有點傷不起了,所以還是想要先完成生娃這一大任務。

    並且,現在的我,竟然也覺得目前這種情況還挺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只是對我來說,這種生活依然煎熬,但已經開始學著去享受它。

    所以啊,其實很多時候生活裡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我們會因此而惱怒、後悔,可若是真的改變不了,那就安心接受,並努力去解決,跳出當下的困境。

    不然一直活在怨恨、後悔裡又有什麼用呢?

    裸辭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勇於面對的心。

    你裸辭過嗎?又是如何面對的?

    我是龍龍

    一個有著5年運營經驗的老阿姨

    運營過100W粉的帳號 年閱讀量達3億

    30歲的我

    辭掉了原本不錯的工作

    重頭開始做自己的東西

    專注分享自媒體運營幹貨、寫作技巧

    希望我的經驗 能對你有用!

    讓我們一起成為有趣、有料的人!

相關焦點

  • 2020年裸辭的人怎麼樣了?我30歲,裸辭一年,想說一說
    從去年6月30日裸辭到現在,整整一年了!這一年,我沒有上班也沒再找工作。那這一年,我過得怎麼樣了?狀態從最開始的恐慌、焦慮、煩躁,到現在依然焦慮但多了一點淡然。可就是這樣,我還是裸辭了,且不得已的原因,之後沒再找工作,就這樣到現在一年都沒再上班。列舉我的這些情況,只是想說,其實對於很多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暫時離開職場的人來說:難的不是接受它,而是自己心有不甘和心態的調整。
  • 2019年,那些裸辭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兩人現在生活過的自在又美滿當然我不是在勸你裸辭我只是告訴你裸辭還有另外一種打開方式但往往我們大多數人那些裸辭的人,現在怎麼樣了?最近幾年覺得「裸辭」這個詞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了我上各大社交網站上搜索了一下發現有關詞條真的很多比如說微博:
  • 說裸辭就裸辭的那些人,後來都怎樣了?說實話差距不敢相信!
    當代年輕人在職場的現狀,可以這樣總結:領導敢說我我就辭職,這是90後;幹得不爽就辭職,這是95後;領導不聽話就辭職,這是00後。此外,還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裸辭,優路教育建議大家,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還是不要輕易裸辭,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那麼說裸辭就裸辭了的那些人,後來都怎樣了?說實話差距不是一般大。
  • 那些年前裸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距離2020年只剩下不到1個月的時間了,年底來臨之際,儘管很多人工作不那麼如意,但是為了年終獎,再苦再累再壓抑,都會忍著,不會辭職。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總有人會去打破束縛和常規,選擇裸辭。職場人其實對裸辭都有一種神聖的嚮往,認為敢於裸辭的人,都是追求自由至上,是很有勇氣的人。
  • 裸辭很爽?誰裸辭誰知道
    他說,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當時的處境和感受,認為他在胡鬧,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樣的生活再繼續下去,他會「壞掉」。於是,他下定決心,從醫學院「裸辭」,轉行學習音樂。,受訪者中,55.2%人偶爾有幾次,10.5%的人每天都想裸辭,8%的人從沒有想過裸辭。 由此可見,面對裸辭,大多數人其實是猶豫的。然而,在當下,大多數年輕人接觸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在講「裸辭如何爽」,卻很少有人告訴他們,那些裸辭後的年輕人,他們到底過得好不好。
  • 30歲有家庭的人,適合裸辭嗎?別問,問了就是不適合
    有個30歲的男生問我,自己能不能裸辭。工作了這些年,也算是小有成績,可最近想換一換,但看看自己身後的家,又猶豫了。當他在30歲問這個問題,就已經說明他不適合裸辭。如果在不考慮一些因素的情況下,單純說要不要裸辭,建議還是不要。
  • 那些裸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2015年最火的辭職申請還比較文藝: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就不一樣了,有人用一張表情包「告辭」結束戰鬥。有的人是受了委屈辭職,有的人則是想追求純粹的自由。他們任性灑脫地拍拍屁股走人。「錢沒賺多少,但開心最重要。」
  • 我35歲從公司裸辭,本想闖出一番事業,後來卻一言難盡
    我35歲從公司裸辭,本想闖出一番事業,後來卻一言難盡我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老員工,在公司呆了十年了,混到現在已經是一個部門的總監了,我的最引以自豪的青春可以說大半部分都奉獻給了這家公司,但是昨天我從這家公司裸辭了,離職的的那天吧,沒有一個下屬來送我,最後一次看見老闆,他還是那個老樣子,待在辦公室手裡夾著一根雪茄
  • 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走紅的女老師,裸辭後,如今後悔嗎
    導語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網絡名言相信大家都聽過,也曾經拿這句話當藉口、開玩笑過。但這句話是誰說的,卻很少人知道。這句話是一位女老師說的,她的辭職的時候,理由就是這句話,後來,這句話迅速在網上走紅。
  • 奇葩說最新BBKing誕生,詹青雲:年輕人憑什麼不裸辭?
    而裸辭帶來的也不僅僅是衝動,秉持著「年輕人該裸辭可以裸辭的」想法,才更有可能建立正確的理財觀,早早的為未來收入做準備。而面對這個話題,一向以犀利著稱的傅首爾,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我在奇葩說之前,我在職場待了13年,我從來沒有裸辭過,假如有再重來一次的機會,我還會這麼做嗎?我會。」
  • 裸辭一時爽,再就業火葬場,三條忠告裸辭風險極大,建議不要裸辭
    我是@職場充電屋 世界500強程式設計師,分享職場身邊事,堅持原創,每日一更,關注我 ,助你快速成長,早日升職加薪~文/職場充電屋 原創首發,抄襲必究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引起了一大波熱議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頻繁跳槽的背後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裸辭,可以說是風險極大的一件事。那麼裸辭到底存在哪些風險?
  • 30歲的我們還能裸辭麼,你是否同樣做好了準備面對社會現實?
    故事講述了三位都市女性在30歲人生這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對生活所作出的選擇。其中我們現實社會中普通人基本都會面對的就是王漫妮在工作中的抉擇。王漫妮因為感情糾葛、顧客刁難等一系列生活瑣碎問題,在工作中出現了疏忽差錯被領導嚴重批評。最後因為尊嚴問題受不了同事們背後的議論和異樣眼光,毅然決然的裸辭了。瀟灑的裸辭的背後是無盡殘酷的社會現實。
  • 那些裸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前兩天,公司有個剛轉正沒兩個月的新同事突然找到我,跟我說,她要辭職。把我嚇了一大跳,轉正不容易,她沒幹兩個月就想辭職,讓我忍不住懷疑她是不是受了什麼委屈,於是認真問她原因。結果她很認真跟我說,沒人欺負她,只是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讓她厭煩,甲方改來改去的需求讓她抓狂,和上司之間無效的溝通讓她每天都瀕臨崩潰,覺得工作實在無趣。
  • 那些一言不合就裸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撰文 | 勞駿晶編輯 | 王瑩瑩「生活並不應該被工作定義,我正在尋找其他有意義的事。」Dave Labold,一位31歲的社會學老師說,他已經裸辭過兩次,現在靠給朋友幹零活度日。Labold仍然不知道未來的方向,但他知道現在比以前要開心。
  • 有裸辭經驗的人,通常都明白這三點,你怎麼看待裸辭呢?
    在網絡上輸入裸辭這個關鍵詞,相關的話題竟然過了上萬條,而且關心裸辭的人也在百萬左右;沒有過裸辭經驗的人,通常是無法體會到裡面酸甜苦辣的,從關注人數來看,裸辭並不是一件小事情,在沒有找好下一份工作的人,貿然的選擇離職,就是已經在裸辭了,大部分裸辭的人員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
  • 作業幫員工吐槽:裸辭會上癮啊,上份工作裸辭,現在又準備裸辭了!
    平均一個職場人每工作3-5天,就會產生一次裸辭的衝動。小編在這想問一下,這兩年,在準備跳槽前直接裸辭的大家,大家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成人世界的第一條原則,選擇,並承擔起代價。裸辭的代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而裸辭就像一對積怨已久早已相看兩厭惡的夫妻走到了婚姻的盡頭,任何一點小事兒都會成為導火索,徹底點燃炸藥包。裸辭就更像是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是真的會上癮。
  • 年輕人辭職需要冷靜期嗎:那些勸你不要裸辭的人,都是在傷害你
    以過來人身份為代表的職場老司機認為當下年輕人不計後果的裸辭是不理性的行為。而我想告訴你,這些勸你冷靜的人,其實都是在害你!為什麼很多人反對裸辭?就如《奇葩說》中詹青雲所說:年輕裸辭是最明智的決定。中年你不敢,因為你不是一個人,你的背後是一家人,你犯錯的成本太大了。不是每個年輕人都了解自己,有清晰的就業目標,裸辭幾次就是在找尋目標,了解自己的過程。何況大多數年輕人本來就「裸」著,沒必要糾結「裸」,只問自己該不該辭職。
  • 2020年經濟形勢下,適合裸辭麼?職場人該如何逆襲
    作為網際網路企業,妹妹很早就已經線上復工,起初也是全額薪資,之後則是要暫行減薪30%,也可以停工留職,而妹妹卻決定在這個階段選擇裸辭,著實讓我吃了一驚。然而,聽到她把辭職的緣由向我娓娓道來時,我便釋然了。馬雲早前將雲計算和大數據比作「21世紀的石油」,而如今線上復工、線上教學正是一次「期末大考」,我的妹妹所負責的領域便有涉及,且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 《短篇》我這裸辭的傻瓜
    在這,我就不多贅述。接下來,我裸辭故事開寫。寫之前,我特意去查了詞條,雖說現在裸辭早已經不是什麼熱門詞了,但2010年底它榮登中國流行詞的榜首。說來這個詞和我頗有淵源,因為我也是在同年底光榮復員。不嚴謹地說,裸辭這個詞一出現,我也算做被它「冠名」的第一波人中的一員了。上面提到的不嚴謹,其實在這也分兩段說。一呢,2010年底之前的難道就沒有裸辭的人了嗎?有,肯定不少。
  • 42歲,年薪34萬,面對工作壓力,想裸辭怎麼辦?
    42歲了,年齡也不小,在國企工作壓力是非常大,長時間幹下去,怕承受不了。我覺得這個年齡,還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吧!有一定的積蓄,有存款!並不十分缺錢,那麼就可以裸辭,選擇輕鬆點的,也無可厚非。如果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我還是建議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