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
近幾年二次元文化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個曾經小眾的文化,紛紛「入宅」。二次元愛好者數量增多,影響力也逐漸增強,久而久之,二次元經濟已經成了資本眼中不可忽視的肥肉,很多商家都打起了二次元錢包的主意。如果他們尊重文化,尊重ACG,生產二次元們追捧的產品的話,對於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就怕他們將二次元愛好者當韭菜割,「挾動漫號令二次元愛好者錢包」。4元一個的普通冰激凌,貼上個動漫標籤就能賣40元一個,商家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如上圖所示,漫展中一個普通的冰激凌,再加上動漫元素之後,仿佛就請來了該動漫人物為自己代言一般,身價飆升。正常的圓筒冰激凌售價大概在4元到5元不等,加上動漫標籤之後,就敢堂而皇之賣40元一個。我們都能理解漫展中的食品和飲品相比日常生活中較貴,可貴也有貴的限度,20元以下大家都能接受,售價達到40元,只能說商家仗著動漫角色的人氣,讓消費者支付多餘的溢價,狠狠薅一把羊毛。
這種營銷方式不禁讓人想起了狀若瘋魔的「飯圈營銷」,可人家飯圈營銷獲取利潤靠的也是數量,單品售價並不離譜。而這種和動漫元素掛鈎的食品,價格遠超正常售價數倍,如此定價很顯然目的明確,就是想「宰客」。請問商家你如此定價,良心不會痛嗎?
甚至我們還可以在網站上看到這樣的廣告:加盟動漫奶茶,抓住二次元人群高消費習慣,狠掙一筆。這廣告詞看得人無比生氣:二次元的確相對「敗家」,無論是手辦還是穀子,都價值不菲,甚至絕大部分二次元愛好者都是月光族。可二次元愛好者消費高,並不等於我們就是任人宰割的魚肉,我們可以花400元甚至4000元購買正版手辦,因為手辦背後有圈外人看不懂的附加價值。但不會花40塊錢買一個原材料廉價、味道和價格不相符的冰激凌。
而有些想要薅二次元羊毛的人,連冰激凌都不想出,直接就想「空手套白狼」。就比如說這款叫做「萌股」的APP,開發者可能受到「炒股番」以及「B萌」的影響,將APP裡的數據用動漫角色來命名,玩家充錢可以獲得萌幣,購買自己喜歡角色的股票。股票的購買數量越多,價值也就越高,從機制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披著「炒股皮」的拉票打榜軟體。
這款軟體買股要花錢,股票價值漲起來了,卻不能提現,也就是說是一隻只進不出的「貔貅」。個人看來,這款軟體消費二次元愛好者對於動漫角色的喜愛,為自己進行牟利,雖然不違法,但並不道德。所幸根據數據統計,這款軟體的下載安裝數量並不高,花錢充值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在這些商家眼中,二次元愛好者仿佛就是一隻只嗷嗷待宰的小羔羊,錢包充裕智商低,隨隨便便就能「狠賺一筆」。這種風氣顯然是不對的,無論是哪個圈子,抱著這種想法來經營,最終只有項目失敗一條路可走。那麼你對於商家這種薅羊毛的行為有何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